苏教版六语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120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语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苏教版六语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苏教版六语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的学惯十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惯。教学重点: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惯。教学难点:养成深入社会学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惯。教学过程: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培养良好的学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这最后一个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3、 教师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惯。教学重点: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教学难点: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惯。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二、指导看图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1、第一行两幅(1)教师简单介绍(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3)班级交流2、第二行左图(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3)教师总评3、第三行左图(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自由练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4、左上图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5、右下图(1)教师简介(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1、长江之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1、 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 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2)指名逐词读,纠正字音。(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三、指导写字: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过程:一、精读训练1.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5精读第1节:(1)自由读,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6精读第2节。(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指导背诵第2节。四、练朗读、背诵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朗读、背诵。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教学反思: 2、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1、 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一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 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三、初读指导 1、自主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 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2、交流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2) 指名读,注意“硕”“ 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 搔”是平舌音。 (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3、 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 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 四、再度课文 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 的(板书:真有诗意)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 (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 五、写字指导 六、作业:1、 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读一读,再抄写4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 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a 、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投影: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 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一、继续精读第三段 1、读夕阳“在海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2、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 a、 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 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4、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第5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 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烟台的海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1、 看图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3、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2、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3、检查自学:(1)读生字及词语。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3) 理解词语。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5、分清段落层次。三、学第一段:1、齐读2、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四、写字指导1、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2、用钢笔描红、临写。五、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教学难点: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教学过程:1、 复: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二、学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1、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2、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3、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 读第二层。(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4、通过朗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6、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1、学生自学(读、说、背) 2、 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3、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4、 布置作业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模仿造句。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悟关键词句,感受烟台海的壮观绚丽,人的勤劳能干教学过程:一、复1、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2、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二、继续学第二段1、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2、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3、“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5、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三、细读第三段:1、齐读第6自然段。2、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3、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四、总结全文: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五、作业:1、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2、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板书设计: 3、烟台的海海人冬凝重不畏严寒春活泼勤劳播种夏宁静人海相依秋高远充实忙碌4、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给课文编写提纲。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有许许多多迷人的胜地,今天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到浙江的金华双龙洞去游玩,好吗?2介绍叶圣陶;文章选自小记十篇。3听课文朗读录音。二、检查预情况。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词语。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着重纠正读音。出示思考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双龙洞?(游览)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给课文分段。(六段)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用教师口述学生齐答的办法学完这一段。 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时间是在(四月十四日);游览地点是(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四、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1、 检查复。1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的顺序)2作者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导入新课。1哪几小节是写作者在途中看到的景物。2指名计课文23节,思考: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3逐题讲解,讨论:提问: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山花树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山盘曲而上花多有精神看到这种画面,作者心中的情绪怎样?(兴奋、愉快)指导用兴奋的语调读课文,特别要读好第二节最后一句。水宽窄流连声音水为什么会这样变化?(随着山势)小结:在满山树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艳中夹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并不时地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幅画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美)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溪流与双龙洞的关系。)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途中美丽的景色。三、学课文第三段。接着我们来到双龙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课文哪几句分别写了洞口和外洞的情景?洞口与外洞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反映这个特点?2逐一思考并讨论:洞口(板书宽)外洞(板书大)四、学课文第四段。1从外洞到内洞的唯一通道是什么?(孔隙)2指名读第四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分层:四层)孔隙有什么特点?3读后讨论: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第一层发现孔隙第一句第二层孔隙大小2一4第三层进出孔隙5第四层经过感受6一10孔隙有什么特点?(窄)课文是怎样写这个特点?“孔隙”指很小的洞。裂缝说明“窄小”。“小船”这个“小”字突出“窄小”。进洞方法正因为窄小才采用的。第四层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孔隙窄小?(贴)“贴”能不能换“躺”?为什么?(“贴”说明孔隙低得不能再低了。)还有“挤压、稍微、准会”是写什么?(感受)孔隙如此“窄小”,进洞的方法又是如此少见,所以作者感到怎样?(好奇)3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四层。4指导背诵。五、作业。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1、 复旧课。1指名说出去金华双龙洞路上、洞口、洞外有什么特点?2背诵课文第四段,并说说孔隙有什么特点?二、学第五段。进了内洞,作者看到内洞有什么特点?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2提问:内洞有什么特点,找出有关词语。黑(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提着汽油灯只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奇(各种各样的石钟乳石笋,还有双龙)大(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这里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点?(奇)课文怎样写内洞的奇?(洞顶的双龙、石钟乳和石笋)作者为什么写双龙?(点出了双龙的由来)石钟乳和石笋有什么特点?(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变化多端”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越看越更加趣味无穷。)3小结。三、学第六段。最后讲乘船出洞。作者为什么略写出洞呢?(重复)四、总结全文。1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见闻,生动地描绘了洞中奇丽的景色。通过记叙表达了作者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2研究写作方法:课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明线)课文中还有一条暗线是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板书:泉水)(从深黑的石洞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小结:这两条线索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3试着给课文列提纲。讨论。 练。六、作业。板书设计:作1 童年趣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写童年趣事表现童年的美好,要突出“趣”。2、选择一两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重、难点: 所写的必须是童年生活里最有趣的事,还要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经过写具体。教学过程: 1、 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简要提示。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1、先在小组内说2、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评。五、出示写法指导1、重点写清楚这件事怎么有趣,有意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要细致。2、按一定顺序记叙。写完以后,多读几遍,仔细改一改。六、快速作,教师巡视。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七、学生自改,二次作文。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作过后的愉悦感。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第二课时1、 交流作,指导修改。指导学生读作,师生共同评议。小结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二、佳作欣赏。三、誊写作文。练1教学目标:1、学“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口语交际,学当小导游。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学“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教学难点:练口语交际,学当小导游。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自读引语,重点引导读“小溪哗啦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生动?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反复、认真读三组句子。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生动有趣?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3、教学第三部分: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师生评议,师小结。二、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自由认读。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2、积累:练背诵。集体练读、练背。第二课时一、写好钢笔字1、指导: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2、练:生描红。师巡视、指导。师小结。二、口语交际1、审题。 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2、指导。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分组分方面练介绍。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请几个同学演游客。3、评议小结。三、教学第五题。5、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多音字“爪”“咽”“处”的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4、通过对课文的学,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 1、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训练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难点: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指名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3、教师总结学生课前对“九一八事变”了解的情况,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书9课题)4、解题:指名读“烽”(f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三、指导写字。 1、交流自学心得,进行“友情提醒”。伪左窄右宽。妄:“女”中的“一”最长。2、学生练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会圈画重点词句,帮助了解和感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圈画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教学难点: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关键词语,帮助读书感悟。教学过程:一、复。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汇报圈画出的描写时间的词句,理清学思路。 “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二、精读训练1、学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讨论:历史上“卢沟桥事变”又被称为“七七事变”。(2)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3)按 “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交流并相机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敌军 我军全副武装 喝问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首先 还击狼狈 举、冒 出示:“震耳欲聋”、“吼叫”、“疯狂”。指名读,体会出日寇的残暴。问:面对着如此残暴的敌人,我军“同仇敌忾”“冒着炮火”,你仿佛感受到我守军怎样的气概呢?(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之举、英雄之气) 指名理解“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呢?分角色朗读敌我双方举动的句子。当天晚上敌军 我军抱头鼠窜 悄悄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填空:( )的日寇侵略者 ( )的中国守军指导朗读。(4)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三、继续精读课文。1、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自由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4、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序幕”在本问指什么事情的开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端)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呢?(引导学生联系所看的抗日影片或图书来理解)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感受我军官兵的品质。 2、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关键词语复述课文。 3、学课文中描写战斗场面的方法,进行小练笔。教学重点: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关键词语复述课文,感受我军官兵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关键词语,帮助读书感悟。教学过程:一、指导复述。 1、明确复述要求:第一要有顺序,做到条理清楚;第二要内容具体,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加上自己根据课文所想像的内容;第三要有感情,复述时表情要丰富,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2、各自根据复述提纲,练说。3、同桌对说。全班交流,评议。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花)那样白。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4、 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话想说?2、 小练笔。 1、出示课文中描写战争场面的片段,学生自由读,并圈画出认为写的精彩的词句,交流。 2、集体交流方法。 3、仿照课文的写法,观看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将其中一个精彩的场面写下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6、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教学过程: 一、揭题: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如下(理清脉络)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三、指导分段朗读。四、课堂练1、抄写词语2、朗读、思考课后练4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复引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结果怎样)当时,大儿子杰克(怎么做)(结果怎样)当时,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结果怎样)。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引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三、学第一场戏。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2、交流。动作:(急忙)取、(轻轻)吹。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为什么?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3、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旁白。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简评:主角演得怎样?四、学第二、第三场戏。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3、交流杰克。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5、小结。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6、挑选两组表演。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7、简评。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出示挂图,指识聂荣臻将军,教“聂”、“臻”的读音。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讲有关聂将军的什么事?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略作介绍:聂荣臻(1899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今天我们学一则有关他的故事。(板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二、初读指导。 1、默读。(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提问。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后检查生字词学的情况。(1)出示词语:聂荣臻残忍无辜照料流露惊恐 和 蔼小勺拘束拽着至仁至义(2)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齐读。(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