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70211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发展联想、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中情,小组讨论理解诗中意,潜心品析发现诗中美,继而发挥想象感受全诗意境。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2学情分析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学生对此题材的诗歌难于把握,通过对诗歌体例和诗歌意象及意境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此类诗歌的理解、鉴赏。3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雁门太守行 一、激趣导入:1我们知道,边塞诗有怨,有恨,但是豪情终将战胜一切。这就是文人心中不肯凋零的英雄大梦。不仅仅是边塞诗,豪情是整个大唐生命的基色。为什么李贺那样纤弱的诗人,都会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因为他自已也曾经写下充满奇情的诗篇,比如他写的雁门太守行。2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读注释,弄清古诗内容。重点交流“夜紫”“易水”“金鳞”等词意思。2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作战的经过。明确:季节秋天时间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地点塞上、易水经过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半卷红旗(夜袭敌营)3提问:除了描写战事的具体内容外,诗人还在诗中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环境角色满天、燕脂夜紫、霜重鼓寒感受报君黄金、玉龙为死4师生交流后,老师擦去黑板上多余的字。具体如下:黑云压城、甲光向日、角声满天、燕脂夜紫、半卷红旗、霜重鼓寒、报君黄金、玉龙为死三、感悟情感:1提问:这里的“玉龙为死”,你能体会到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2师生交流时,明确:死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书:视死如归)黑云运用比喻,写出敌军强大,随时可能牺牲。城欲摧随时城破兵败身启。甲光将士披挂上阵,准备战斗,做好献身的准备。角色满天军情紧张,战斗随时打响,暗示战争之残酷。易水用典,像荆轲刺秦王一样,不打算生还。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报君用死来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秋色、燕脂、夜紫营造苍凉、悲壮的氛围,暗示战事紧张、残酷,随时可能阵亡。3指导感情朗读。四、品味想像,体会主旨1、引导:李贺是一个特别善于使用浓郁色彩的人,他用的色彩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完全不同。很像西方的油画,用得太浓了,下笔太重。短短二十七岁的生命,不用如此浓烈的色彩,不足以和这个世界抗衡。他没有太多的光阴足够从容,他留下的是那样一种与众不同的不朽。2、教师示范首联内容:“黑云压城城欲摧”,起笔这一句让我们蓦然心惊,很少有人这样起笔。这是什么时间?这夜将尽天将亮的时刻,这是出征之前。这是什么气氛?是面对强敌的压抑氛围。沉沉的黑云压下来,压得城池几乎要坍塌了。这七个字给我们心上压了多重的分量!“甲光向日金鳞开”,将士们穿上铁甲,面向东方,准备出征,忽然间,一股力量升腾而起,铠甲反射出道道金光,冲破黑云。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大军齐整,片片铁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耀,斗志昂扬。3、请同学们描述品味颔联颈联的画面,。要求:生动再现画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方式:小组成员先各自写出,然后选出最佳在全班交流。4、示范小结尾联:战斗在易水边发生,就是今天的河北易县,那里最著名的古迹就是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为了招募人才,放了千金在台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白也说过“感君恩重许君命”,李贺也是一样,战场上的战士们也是一样,为了报效国家,为了知遇的君恩,提携玉龙宝剑去战斗,何惜生命。 这首诗不能归入边塞诗同,但这首诗里有英雄豪情。豪情如画卷,有些墨重,有些墨轻,疏淡与浓郁这间,挥洒出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容颜。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五、延伸拓展:1引导: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投影: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2.也是在边塞,也是在一个冷冷清秋,范仲淹写下渔家.秋思.大家想想,边塞上为什么不写春天?3全班诵读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雁门太守行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雁门太守行 一、激趣导入:1我们知道,边塞诗有怨,有恨,但是豪情终将战胜一切。这就是文人心中不肯凋零的英雄大梦。不仅仅是边塞诗,豪情是整个大唐生命的基色。为什么李贺那样纤弱的诗人,都会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因为他自已也曾经写下充满奇情的诗篇,比如他写的雁门太守行。2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读注释,弄清古诗内容。重点交流“夜紫”“易水”“金鳞”等词意思。2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作战的经过。明确:季节秋天时间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地点塞上、易水经过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半卷红旗(夜袭敌营)3提问:除了描写战事的具体内容外,诗人还在诗中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环境角色满天、燕脂夜紫、霜重鼓寒感受报君黄金、玉龙为死4师生交流后,老师擦去黑板上多余的字。具体如下:黑云压城、甲光向日、角声满天、燕脂夜紫、半卷红旗、霜重鼓寒、报君黄金、玉龙为死三、感悟情感:1提问:这里的“玉龙为死”,你能体会到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2师生交流时,明确:死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书:视死如归)黑云运用比喻,写出敌军强大,随时可能牺牲。城欲摧随时城破兵败身启。甲光将士披挂上阵,准备战斗,做好献身的准备。角色满天军情紧张,战斗随时打响,暗示战争之残酷。易水用典,像荆轲刺秦王一样,不打算生还。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报君用死来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秋色、燕脂、夜紫营造苍凉、悲壮的氛围,暗示战事紧张、残酷,随时可能阵亡。3指导感情朗读。四、品味想像,体会主旨1、引导:李贺是一个特别善于使用浓郁色彩的人,他用的色彩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完全不同。很像西方的油画,用得太浓了,下笔太重。短短二十七岁的生命,不用如此浓烈的色彩,不足以和这个世界抗衡。他没有太多的光阴足够从容,他留下的是那样一种与众不同的不朽。2、教师示范首联内容:“黑云压城城欲摧”,起笔这一句让我们蓦然心惊,很少有人这样起笔。这是什么时间?这夜将尽天将亮的时刻,这是出征之前。这是什么气氛?是面对强敌的压抑氛围。沉沉的黑云压下来,压得城池几乎要坍塌了。这七个字给我们心上压了多重的分量!“甲光向日金鳞开”,将士们穿上铁甲,面向东方,准备出征,忽然间,一股力量升腾而起,铠甲反射出道道金光,冲破黑云。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大军齐整,片片铁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耀,斗志昂扬。3、请同学们描述品味颔联颈联的画面,。要求:生动再现画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方式:小组成员先各自写出,然后选出最佳在全班交流。4、示范小结尾联:战斗在易水边发生,就是今天的河北易县,那里最著名的古迹就是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为了招募人才,放了千金在台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白也说过“感君恩重许君命”,李贺也是一样,战场上的战士们也是一样,为了报效国家,为了知遇的君恩,提携玉龙宝剑去战斗,何惜生命。 这首诗不能归入边塞诗同,但这首诗里有英雄豪情。豪情如画卷,有些墨重,有些墨轻,疏淡与浓郁这间,挥洒出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容颜。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五、延伸拓展:1引导: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投影: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2.也是在边塞,也是在一个冷冷清秋,范仲淹写下渔家.秋思.大家想想,边塞上为什么不写春天?3全班诵读雁门太守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