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高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6793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高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杭高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杭高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高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一、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A公元前3世纪B公元7世纪C公元14世纪D公元17世纪晚期2宋代经济的发展被不少西方史家称为“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B江南市镇的广泛兴起C都市中始现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D“市”分散于宅屋之间3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太宗因属马而热衷骑射,唐太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 B戊午年 C己未年 D癸卯年4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5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6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7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8“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英美这样做的法律依据是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最惠国待遇 D国际法9学者认为,我国在历史上曾经三次错失经济现代化的重大机遇,其中第一次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错失英国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当时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主义和闭关政策 B列强侵略利比族危机C军阀混战和社会分裂 D阶级对立和革命战争10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1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含义是指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开始走向合作抗日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2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13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14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A淞护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15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A B C D 16表1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 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22.4 1997 25.538.1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7当前,党和政府在内蒙古地区实行的重要制度和政策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 B C D18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19下列有关新中国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1964年第颗原子弹爆炸成劝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劝1992年“神舟”飞船取得首次试验成功2003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A B C D20有资料显示, 1938年10月,八路军人数将近25万人,较之1937年底的9万余人增加了近倍。下列各项中,体现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国民政府对中共政策的转变21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如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文字史实大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22.197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9.2%。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文革”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及时纠正错误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 D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进行全面整顿23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24.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 “革命委员会”广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一五”计划的实行ABCD25.1950年6月到1953年底,美国的“特需”采购为日本带来约23亿美元。丰田会社的社长后来回忆说,“这些订单救了丰田的命。我既为我的公司感到高兴,又对我欣喜于别国的战争而怀有罪恶感”。这场“别国的战争”指的是A苏伊士运河战争B朝鲜战争C美苏冷战D巴勒斯坦战争26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2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A B C D 28.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 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 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 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 D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29.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高考资源网 “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高考资源网A B C D高考资源网30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A 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 B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D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33小题各14分,共计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2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5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2分)32.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4分)材料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材料二参加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4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什么影响?(5分)(3)材料三与材材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2分(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坚持的外交原则是什么?你有何认识?(3分)33.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4分)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四: 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指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并予以分析评价。(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不能照抄原文)(4分)(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在土地经营和管理制度上有何发展?(4分) 杭高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答卷页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12分)座位号32(14分)33(14分)自选模块测试题题号09 科目: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社会形势有何共同之处?(4分)(2) 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学习西方有什么突出特点?(4分)题号10 科目: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5年1月27日下午14点30分在漫天大雪和哀鸣的火车汽笛声中,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元首及代表齐聚波兰,与部分年迈的纳粹集中营幸存者一起出席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 。 新浪网材料二: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犹太人永远的“噩梦”。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观,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正义网请回答:1) 根据材料回答,奥斯威辛集中营为什么是犹太人永远的“噩梦”?(4分)2)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举行解放纪念活动有何意义?(6分)历史答卷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345678910B D B C D B A A A D 11121314151617181920 CD B A D D A D A A 21222324252627282930 AC C B B DDDBC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31.(12分) (1)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影响: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1分)(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5分)(3)特点:为现代化而启蒙(1分)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此处答“国情”、“社会性质”等不给分。(2分)(4)作用:思想解放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每点1分,共2分)32. (14分)(1)方针:“一边倒”。(1分)目的:保障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中苏两国人民团结友谊。(每点1分,共2分)特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1分)(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3分)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打破了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2分)(3)新变化: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针对第三国。(2分)(4)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分,答案不完整不得分)认识: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核心;外交政策应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2分)33. (14分)(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2分)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4分)(2)主张: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4分)(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两点即可)(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