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心得王克萍.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6642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心得王克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标心得王克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标心得王克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新课标心得谈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与高考试题的特点 渗透到复习之中去单位:西宁市第三高级中学姓名:王克萍 性别:女学科:高中历史职称:中教一级 学习新课标心得 谈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与高考试题的特点 渗透到复习之中去 一、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1)新教材的编写体例以模块形式出现,要突破旧教材的思维定势,适应新教材的体例,注意与旧教材的比较,教材内容增减、变化。 (2)复习中要注意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与选修内容相关联知识的整合,建立专题之间的联系。 (3)平时训练注意精选符合新教材要求的试题,要把好关,作为教师要多做题,多见题,从试题中得到启示。 (4)新教材中研究性、灵活性、开放性的思考题大量呈现,彰显新课改的精神,体现了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可设计一些开放式的练习题。二、要把新课标的理念与高考试题的特点渗透到复习之中 (一)研究新课标,理解和体会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整体把握。从高考的角度而言,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就是新的课程标准注重了从文明演进的线索来叙述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成为历史新课程的总纲,与之相应的就是突出了文明史观的理念,它必将与整体史观、现代史观、社会史观相结合,更多的反映到高考试题中去。 必修三模块内容设置8个专题,其中5个中国史学习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艺术” 是按照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选取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最能体现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成就的内容,构成课程内容; 3个世界史学习专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则基本依据西方历史的发展线索,选取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构成课程内容。这样,中外历史结合,形成发展脉络清晰、专题特色鲜明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课程体系。 新课标的要求: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等基本史实,进而基本把握思想文化史的发展线索。通过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史的基本风貌和主要特色。(重点知识、基本线索) 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会搜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正确认识人类精神生产与经济活动及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思想文化的进步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构成的三足鼎立的态势已经很明显,总体看,从近几年的全国卷以及地方卷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已经凸现出来。思想文化史内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的省份,考查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外文化史中的思想史,近年来成为高考的文科综合卷中考查的热点,(二)考情分析:近几年文综命题关于考查文化史的基本规律: 主要考查思想文化现象的纵向、横向发展规律: 纵向思想文化现象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横向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互动关系;不同地域、类型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高考试题的文化史考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考试卷文化史所呈现的特点:1、渗透了我国史学研究和大学历史教育发展显示的新趋势。 即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范式。尤其是加强了对文明史观的考查,在“文明史观”命题走势下,文化史的考查地位日渐重要,我们要把这个理念通过讲课和平时的训练,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2、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构成的三足鼎立的态势已经很明显,总体看,从近几年的全国卷以及地方卷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已经凸现出来。思想文化史内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的省份,考查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外文化史中的思想史,近年来成为高考的文科综合卷中考查的热点,3、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让题目出彩,试题角度的多元化趋势加强。 教材是课程的资源之一,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因而高考会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来命题,超越教材来综合考查考生对学科能力的掌握程度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用材料进行补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复习中,有意识的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以新材料、新情境等形式呈现出来。注重问题材料、地图材料、图像材料、图表材料与教材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原生态的特色有效遏制了猜题押宝的行为。从而成为试题的主打题型。具有方向性的意义。学生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提取信息是关键。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考察。彰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材知识为依托,提供新材料,以材料和多种信息入题,考查学生发现信息、提炼信息、理解信息、利用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正是学生的薄弱环节。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体现历史的时代功能。当前复习应注意两点: 一是如何牢固掌握重点知识,历史必须要记忆,但更要去理解. 二是如何学会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死记硬背不适应新的课改要求和高考要求。高考试题的有效答案是学生对教材理解和对材料信息解读的结合体。故在复习中要做到七抓:抓基础、抓线索、抓规律、抓比较、抓联系、抓训练、抓反思。(三)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高考试题的特点,在复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遵循从文化现象到文化发展规律的过程。 现象 文化发展规律 文化现象的演变历程、发展脉络、历史足迹等 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等纵向规律 文化的差异、文化的传播与更新、 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各领域文化成果的关系 多样性与多元化规律 交流与碰撞规律 2、宏观把握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单元下的专题。 思想史专题: 中西方的思想发展史专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外科学技术史专题:包括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 中外文学、艺术史专题:包括中国古代、现代的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3、在上述三个专题的框架内,从以下三方面微观处理: 落实基本知识点。提示、检查、督促 梳理基本线索,形成专题背景下的通史。 加强知识的规律性总结,适度的升华。三部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高考设问梯度的要求。 4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思想文化史,所谓历史的角度,就是要把文化中的思想、科技、文学、美术、音乐等内容放到特定的时代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探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牢牢把握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时期的社会产生影响,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一原理的体现。文化又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规律。(四)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1、关于中国思想史的复习注意与必修一必修二及选修教材的联系,围绕两大主题去把握:一是思想产生和演变的历程与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的关系。二是其思想对历史进程、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识框架孔子孟子荀子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学产生 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比较 西 汉 董仲舒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 朝 程颐程颢朱熹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明 朝 王阳明 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明清之际 李贽 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挑战儒学正统的新思想出现 与启蒙思想相比较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强化基础知识的方法是;列表归纳,让学生回归教材完成,项目包括朝代(从春秋到明清)、代表人物、主张、地位、影响。教师主要讲:基本线索(一)儒家思想形成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思想文化方面) 这一时期的特点: 后者对前者总结改造,并吸收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成为诸子百家的大宗。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冷遇。要肯定古代知识分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积极参与政治、关注时局的态度。小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加强与必修一、二知识的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 特点: 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三)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 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儒家思想宗教化、政治制度化。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四)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历史原因: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历史原因:唐初期出于统治的需要,开放的王朝,兼收并蓄的政策,三教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 (五)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 注意理学与心学比较: 相同点: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1)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理”。 2)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1)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2)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 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特点: 复兴儒学,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辩化,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客观评价: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六)儒学的新发展明清 . 联系必修专题一“明清专制主义强化”和必修专题一“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出现新发展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2)阶级基础(3)思想因素(4)政治因素特点:明清儒学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力求有所更新。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礼教。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明清时代特征:科技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逐步落后于西方。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出现小说反映出反封建内容小结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社会转型时期)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学等方面归纳。(七)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故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八)儒家思想被利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在社会上掀起反动的尊孔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九)儒学统治地位动摇新文化运动前期 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出在中国实现“德先生”“赛先生”、“打倒孔家店” 等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特点:前期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继续,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文化反封建文化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十)儒学焕发新春文革结束至今三、规律性知识: 1、演变规律 (1)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明清批判继承、构成时代特色新思想,维新出新意、新文化运动动摇、新时期焕发新春的过程。 (2)就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够长久不衰原因。引深:一个民族、一种思想要想充满活力,就必须要继承、发展、完善、与时俱进。 (3)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总之,在高三复习中,必须要在研读课标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将新课标的理念与高考试题的特点渗透到复习之中去 ,不打无把握的仗,才能在新的高考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