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心理辅导.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6176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案例题(2008-07-17 15:22:42) 转载标签: 教育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案例题 第三章 学习辅导初一年级的张华平时学习很认真,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过于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最后考试总考不好。请结合案例论述如何消除学生的学习过度焦虑。答:1、学习过度焦虑又叫考试焦虑,主要反映在考试怯场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当事人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担心考试考不好。(2)考试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甚至头脑一片空白。(3)当事人一般都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4)当事人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过度的学习焦虑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消除学习的过度焦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知辅导。让当事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是有害的。 (2)松弛训练。运用暗示方法,自己给自己下达松弛的指令,按照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双手双脚的顺序。每天做一次,每次大约10分钟。 (3)自我暗示。让当事者自己编一名提高自己信心的话,在重大考试前57天,每晚临睡前默念三遍。平时在脑海中有担心考不好的念头出现时就用这名话来压倒它。 (4)劳逸结合。考试前夕一定要注意休息。在重大考试前要休息35天,要复习的内容在35天前复习好。考试前要适度放松、休息,这样在考试时才会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述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是一个统一整体,要综合运用。运用上述方法的前提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这是考试的基础。运用上述方法,一般的考试焦虑都能消除,个别实在严重要用催眠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第四章人格辅导1.下面辅导活动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实施该活动时就注意什么问题?这是一则为小学生设计的、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自信心辅导活动。此次活动的题目是“优点轰炸”,主题是自信心训练。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让学生省察、叙述自己的优点,也通过他人对优点的评价,充分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从而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借相互评价的机会,认识同伴的长处,从而欣赏同伴,增强对同伴的了解和感情。活动主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将全班分为每组45人的小组,将游戏与讨论结合在一起。活动过程主要有:分组、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亦称之为“优点轰炸”),小组讨论,班组集体汇报,教师小结。答:1、这一活动设计的特点在于: 第一,它有一个新颖的、吸引小学生的标题。这一标题既概括了此次活动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又别出心裁,带有强烈的游戏活动性质,容易抓住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二,它巧妙地选取了恰当的活动方式,借助自我对自身优点的省察和同伴的评价,为学生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提供了社会比较、社会互动和分享的机会,其结果不仅使学生认识了自己,也使学生全面正视和认识同伴的长处,对增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谓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第三,小组活动之后的班级集体汇报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拓展了活动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 第四,教师的小结既为本次活动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馈和巩固的机会,指出了活动的深层意义。 当然,此活动也有其难度。这主要是如何创造友好的、建设性的、没有顾忌和压力的活动氛围。这一点通常可以通过引导团体成员共同参与制订有关的活动规则和纪律,外加教师引导得法,并有意识培养小组组长来解决。如果此次活动围绕“轰炸”这两个字,设计、布置一定的情境、情节,加强活动的游戏性质,则效果会更好。此次活动的特征是:第一,它采取的形式活泼,具有游戏的性质,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第二,它给学生的自我小结保留一席之地,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的情绪认识和体验更清晰、明朗;第三,教师的小结不仅起到点题的作用,亦是教师分享、分担情绪的示范机会,还为学生分享、分担他人的情绪提供了观察模仿的机会。此次活动如果能在学生言语表达或图示自己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再辅之以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活动指导,效果会更好一些。2.下面辅导活动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实施该活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这是一则为初中生设计的,融游戏、作业为一体的小组辅导活动。此次活动的题目是“了解自己的情绪”,主题为正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主要目的相应地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学会承认并正视自己的情绪体验,二是帮助学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活动主要有下述几个步骤:一是请学生勾勒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情绪天气图”,主要借助一组情绪词条让学生清理自己的情绪体验类型及性质;二是借助一切“情绪蛋糕”的方式,帮助学生清理以上各类情绪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程度,即它们分别在你的心中占据了多少时间,以上两个步骤还同时辅之以学生的自我小结及陈述;三是教师小结。3.“自我控制”为题,为高中生设计一个将情景表演、小组讨论及专项训练等形式融为一体的辅导活动。主题是学会松弛方法,从而调控自己的情绪,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答:步骤主要有:一是阅读有关的故事情节及关于情绪调控的基础知识;二是设置一个引发学生紧张情绪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三是小组交流,分享、分担刚才的情绪感受,并提出问题;面对紧张怎么办?四是教师讲解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先是教师讲解情绪自控的策略与技巧,如暗示、转移、自慰等,然后借助描述肌肉放松的音像带,现场指导和训练学生借助肌肉的放松来阻抗心理的紧张和焦虑。(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4.恐怖有何表现?如何对下面案主进行辅导?案主:A 男 初中二年级学生该生从小在外祖父母处长大,父母长年在外地工厂工作。外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爱抚有加。在家里他称王,但是在外面社交场合,他就畏畏缩缩,害怕与人接触,不敢用正眼去看人,一直沉默寡言,在不得已讲话时就面红耳赤,汗流满面。在学校上课时从不举手发言,老师要他回答问题时紧张得很,话也说不清楚。答:主要表现:(1)在一对一的社交场合,会产生强烈的不安; (2)强烈不安常常伴有体象发作,如脸红、出汗、恶心、打隔、颤抖,严重的还会晕倒;(3)怕看人家的眼睛,往往用眼睛的余光看人。十预措施有: (1)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3)行为改变技术。 (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第五章 生活辅导1.五年级一班的学生最爱铺张浪费,只要班里一有同学过生日,其他同学就送各种礼物相互攀比;一个同学穿了什么名牌衣服,其他同学就跟着买。请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对他们实施消费辅导。答:根据五年级这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这个班可以进行消费辅导,可采用的策略如下:第一,帮助学生了解消费的一般常识。 (1)了解商品的种类价格,学会如何识别伪劣商品、发现伪劣商品,商品有质量问题时如何处理,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选购商品,尤其是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用品,如文化用品,包括钢笔、铅笔、圆珠笔、书包、文具盒;玩具,包括了解玩具的种类和功能;生活用品,包括牙膏、牙刷、护肤品、鞋、伞、肥皂;食品,包括糖果、糕饼、饮料、水果、罐头等。 第二,培养合理的消费行为。 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其消费观念的导向和消费动机的支配,并在消费活动中养成。因此,要培养中小学生合理的消费行为,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消费观念、合理的消费动机,并在日常消费活动(节日活动、双休日活动、生日活动等)中加以引导。2.学生的休闲时间主要包括双休日和寒暑假,其中寒暑假的休闲时间较长。不少学生在假期来临之时满怀希望和憧憬,而到假期结束时却发现不少期望并未实现,感到一事无成。请针对这一实际设计一个休闲辅导活动课,帮助学生度过一个身心愉快的假期。答:活动主题“愉快的假期” 活动意义与目的学生的休闲时间,主要包括双休日和寒暑假,其中寒暑假的休闲时间较长。如何帮助学生度过一个身心愉快的假期,不仅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家长关心的问题。不少学生反映,假期来临之时满怀希望和憧憬,而到了假期结束却发现不少期望都未实现,感到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知道如何通过制定计划来实现自己的活动目标。学生往往过于考虑的是自己的主观需要,不太考虑实现这种需要的客观条件。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自己的计划,于是也不可能使自己的休闲活动丰富多彩。本活动正是从这两方面,帮助学生设计一个愉快的假期生活计划。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填写“假期生活计划表”,然后讨论、交流,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你期望的活动你决定选择的活动(1)你认为很好玩的,并打算假期里去的地方 (2)你必须做的,但不太有趣的事情(3)你想看的书,并写出书名和作者 (4)你想学的技能 (5)你想取得的成果 第一栏,请学生写下自己认为很好玩的,并打算假期里去的所有地方。如旅游胜地(海边、名山大川、城市等),亲朋好友家(亲戚、朋友、同学等),娱乐场所(少年宫、音乐厅、电影院、运动场等)。 第二栏,请学生写出自己必须做的,但不太有趣的事情。如家务活(帮父母整理房间、烧饭、洗菜等),暑假作业等。 第三栏,请学生写出自己在假期里想看的书。 第四栏,请学生写出自己想得到的成果。如完成了一幅画,得到了一本好书,身体更结实了,人又长高了。在每一栏中,最多选两项,作为自己暑期活动的目标。对每一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时,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完成这件事,还需要哪些条件?(2)有没有人可以帮你的忙?(3)你第一步应该如何做? (4)你应该如何制定具体步骤来实施计划? 通过引导学生在这项活动中亲手制定计划,相互交流、启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同时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休闲态度,克服以往懒懒散散、光想不做的不良习惯。第八章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厌学有何表现?如何对下面的案主进行辅导?案主: A,男,XX市某初中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经常不带书本和作业本,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多次劝告、批评都有不起作用。答:A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做小动作,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会勉强动笔。辅导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可以用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辅导方法,用关注、倾听、理解、同情,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蕴藏着积极的资源,辅导的目的就在于开发这些内在资源,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 同时在一步步建立起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家庭辅导,解决因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以减少当事人的压力,从而解开一个又一个系在心底的结扣。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在不同阶段采用适当的辅导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自我暗示法和代币制等,来帮助当事人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第九章个别辅导请以学生不交作业行为为例,论述行为改变技术的使用方法。答:行为改变技术是指辅导员与当事人商定一套有明确目标、有系统的行为改变策略,以改变或消除当事人的不良行为的过程。这项技术基于两个信念:一切行为均是学习得来的;行为本身无好坏之分,完全由情景的适当与否而定,行为是由环境因素所制约的。针对学生不交作业行为,可采用行为改变技术,其程序为:(1)确定终点行为:半学期(8周)内消除不交作业现象。(2)分析起点行为:该学生第一周内不交作业不超出10次。 (3)设计有利情景: A选择增强措施,达到某项标准即可得到相应奖励。如第一周内不交作业减少9次即获1分。超过上述标准,视情况增加奖励。 B与家长联合,告之辅导方案,争取家长配合。(4)选择适当策略:A增强。与学生约定每周不交作业的次数逐步减少的最低标准。每周评一次,减少多少次相应给几分,达到何种分给何种奖励。 B逐步养成。从第1周至第8周依次订出减少不交作业的目标。在8周内如果达到预定的目标,不定期地给予适当奖励。 C剥夺。某周没有达到预定的指标,即剥夺某项喜爱的活动。(5)分析效果:每周都要进行分析评价,如不交作业行为达到预定目标,继续按原计划执行;如果达不到预定目标,就要重新考虑增强物、增强强度是否适当,是否要进行修改。第十章团体辅导以培养小学生合作心理为例,设计一个学校团体游戏辅导的活动方案。答:对于儿童的团体辅导,游戏是最好的一种形式。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游戏不仅能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而且可使他们在轻轻松松的嬉玩中,观察学习良好的行为,增进各项技能的发展。游戏辅导的设计,一般有以下这些步骤: 第一,选择游戏。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因人、因事、因地、因时选择最合适的游戏。如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心理,可以设计“和尚抬水”、“与你同行”等游戏活动。 第二,学习规则。每个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游戏之前,教师必须具体说明本游戏的规则,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学生通过学习游戏规划,无形中也在学习良好的行为。 第三,观察行为。教师必须在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这不仅是为了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也是为了能更详细地了解学生。 第四,澄清讨论。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对刚才观察到的学生行为发表看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但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与游戏活动密切相关的,而且是学生关心而有兴趣的。 第五,重复游戏。经过澄清讨论,学生一般都有在道理上认识了一些问题,但诸如人际关系相处和输赢风度等问题却不能只是口头上会讲,必须要在类似情境下实践体验才能化为行动。因此,游戏可以重复进行。现代学校心理辅导论述题 第一章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论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如何针对其特点进行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由其心理发展的条件所决定的。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衡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儿童的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性与个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 (1)心理发展迅速,尤其是思维、记忆、知觉等能力。 A、小学生思维迅速发展。小学生入学以后,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要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就促使他们逐渐地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促使他们的思维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B、小学生记忆迅速发展。小学生入学以后,一是有意识记忆增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儿童的有意识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他们能较主动地去记忆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材料,对于难记的抽象材料也能化工夫努力记住。二是意义记忆迅速发展。随着儿童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年级越高,意义记忆的百分比也越大机械记忆所占的百分比越小,逐渐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发展。 (2)心理发展是平衡协调的。以品德心理发展为例,这是人一生中道德发展最为协调的阶段。例如,言与行、动机和行动比较一致。崇尚权威,顺从规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道德认知、动机的发展,言行一致与不一致的分化逐步增长。比起初中阶段的“青春动荡期”或“急风骤雨”式的情感来,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协调性成为主要特征。所以,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阶段心理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可以说,小学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品德和社会性的大好时机。 (3)心理发展是开放的。小学生经验有限,内心世界太复杂,因此,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能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的表现在面部,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小学阶段的学生极易与成人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这对于心理辅导开展是极其有利的。 (4)心理发展是可塑的。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在小学阶段尚未形成,性格也未形成,习惯尚未定型,这些都可以通过教育与辅导加以培养。 (5)心理发展中的矛盾性。虽然小学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相对于其他时期是平稳、协调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矛盾和危机。小学生处于艾里克森所划分的第四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发展顺利,儿童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若发展有障碍,则会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开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获得各种技能,成就和能力感变得重要起来。如果儿童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就,经常受到社会奖励,就会变得越来越勤奋与自主;相反,若是在学业上屡遭失败,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就容易形成自卑感,导致厌学、恐学乃至其他行为问题。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辅导应侧重于:(1)帮助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2)帮助小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学习交往,培养合群性、责任感。(3)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激发兴趣,培养求知欲,促进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发展。(4)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变危机为转机。(5)帮助小学生初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论述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一方面对人的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人的人格发展,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从消极的一面来看,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升学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历来把孩子的学业成绩置于第一重要的位置,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问题在于没有好的学校来满足家长的美好愿望,教育的供需矛盾显得异常尖锐,那么唯一合理的办法,就是通过考试竞争,优胜劣汰。于是,孩子们从第一天挎着书包上学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紧张的学习压力。其后果是导致大量学业不良学生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畏学,并产生其他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困扰。而学校的应试教育是培养“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极大的压抑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2)独生子女教育带来的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特殊的环境,有不少有利的因素,如独生子女的经济生活水平、教育抚养费用较为优裕,能充分地享受双亲的爱护和关怀,家长更重视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等等。但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如双子或多子女家庭的学生,很早就生活在一个由兄弟姐妹组成的集体中,而独生子女的家庭缺少这种集体气氛,缺少与年龄相近、地位平等的小伙伴进行交往的实际锻炼,他们往往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也缺乏关心别人的习惯。另外,独生子女很容易成为家庭生活中长辈关注的中心,得到长辈的过度关心与过分期望,这常常使他们滋长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以自己为中心,比较自私等等。这些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3)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的变动带来人们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猛烈地冲击着家庭的领地,导致产生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等等。这形形色色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4)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急功近利”、“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负面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除此,电视、电影、书报杂志,以及日益发达的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无时不在把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输给儿童、青少年,这无疑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给学校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增强了许多困难。 第二章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从萌芽发展至今,已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各自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从总体来看,具体有哪些发展趋势?学校心理辅导从萌芽发展至今,已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各自形成自身的特色。从总体来看,具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1)理论上,许多国家学校心理辅导均采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做法。 例如日本学校心理咨询最推崇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理论,还适当地辅以行为矫正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认知理论。同时,对辅导模式理论则由矫治性模式转向重预防和发展模式,这样使辅导的范围由侧重于生活、学习及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辅导扩大到了全体学生的辅导。同时不仅关注学生的现时问题,而且用预防干预等技术影响学生的一生,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2)队伍建设方面,更多的国家吸收了美国经验,即加强各类辅导人员的培养,制定从业标准,加大政府对心理辅导支持的力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校心理学专业入学标准(1956),许多国家以次来改进和规范心理辅导人员的培养。许多国家正采用或积极制定明确的职业准则来指导心理辅导实践活动,内容涉及道德与法律权限、保密、测量与研究等方面。 (3)在技术方面,许多国家均努力建立辅导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并加强心理测评,充分开发技术资源。 在校内,采用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模式,使心理辅导深入到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大学生接受辅导的机会。通过成立协会、学术研究机构来建立信息沟通网络,并重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交流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心理测量和评估的效率与质量。 第三章学习辅导、论述学习动机辅导的基本方法和内容(1)认知内驱力的激发。A、求奇法:指创设新奇的环境,让学生有种新奇感,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B、求新法:指创设新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种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注意力,激活许多认知因素。C、求趣法:指创设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有一种趣味感触,驱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2)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 A作业批改激励法: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有大量错误,不急于评分,让学生自己去改正,然后,再给学生打分。 B学习内容自选法:指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与练习的内容,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进行教学。 C效果自评定法:指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定的做法。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第二步,定时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只要关心就行了。 D习题自编法:指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编制些难题,然后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E小先生法:指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可以对一部分教学内容或习题进行讲解。 F互助法: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的方法。(3)附属内驱力的激发。 A表扬法:指以表扬为主的激励方法,这是在学校教育中常用的方法。用表扬法应注意:第一,表扬要得当,要实事求是,不要不要无限扩大、无限提高,否则会使表扬贬值;第二,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舍得表扬,适当的表扬会使他们鼓起勇气,克服困难。 B、奖励法:指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奖励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奖励方法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论述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元认知。学习者掌握学习策略的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分别介绍: (1)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指个体在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认识方法或技能。学习方法很多,如阅读方法、作业方法、自学方法、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学习方法科学,符合认知规律,学习效率就高;反之,学习效率就低。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学习的调节和控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技能,具体包括下面四方面内容:A激活和维持学习活动的注意与情绪状态;B在分析自己的学习、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学习计划;C学习计划执行期间,监控学习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计划;D在计划执行一个阶段或结束后评价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经验。(3)元认知的培养 A认识自己的认知特点。如自己的认知基础,是基础扎实、较扎实还是一般?自己的认知风格,是龟型还是兔型,还是介于两者之间?自己的认知情感(包括意志、动力、兴趣等)如何?B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C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计划。第四章人格辅导1、试述青春期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及特征伴随着身体生理的急剧变化,少年的心理亦经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归纳起来,这一阶段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1)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以及对某些疾患的过分夸大。(2)情绪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强烈而多变,经常失去平衡,难以自控,情绪的两极体验瞬息转化,心境低迷。(3)性别角色混乱。即通常所说的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4)人格冲突。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上矛盾重重,产生了人格冲突。(5)人际冲突。父母等成人此时发现他们处于青少年的冲突之中,代沟问题明显。(6)性心理问题。由于性心理、性生理知识的缺乏,青少年经常产生性困惑、性价值混乱、性保障意识薄弱、性罪错、性行为异常、性偏离等。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辅导(1)人际交往辅导要与学生的现行交往实践结合,辅导的成效应从实践中寻求。(2)人际交往辅导可利用有关的社会关系测量来探查学生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对具体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处理后,教师心中有数,为辅导提供基础。(3)在人际交往辅导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组织、协调和指导者的作用,与学生协商建立适当的活动规则。(4)人际交往辅导可渗透在班主任工作、教学过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在这些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示范效应,学校管理者应在校风、校园舆论、管理机制上营造良好的气氛,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5)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家长的相应辅导。(6)对少数有严重交往障碍和人际适应不良的学生,辅导教师应予以个别辅导。(联系实际内容部分略) 第五章生活辅导论述休闲辅导的基本途径与内容1、校内休闲辅导:(1)开设休闲辅导课程。休闲辅导作为生活辅导的一部分,可以纳入心理辅导活动课程。通过辅导活动课,可以向学生讲授有关休闲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休闲辅导课程的活动内容大致有:如何安排休闲活动,如何安排休闲时间,如何走进大自然,如何娱乐与消遣等等。(2)组织学生休闲团体。休闲辅导是一种隐性教育,也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的组织作用,组织学生休闲团体,是校内休闲辅导的重要途径。如小球迷俱乐部、小歌迷俱乐部、小棋迷俱乐部、小戏迷俱乐部、小影迷俱乐部、小书迷俱乐部、小旅游迷俱乐部、小美食迷俱乐部等。(3)课余休闲活动。学生在校除了课堂学习时间,还有部分闲暇时间,如课间休息、午间休息。课余休闲活动组织恰当,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大脑疲劳,调节情绪,重新振奋精神,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除此,学校还应为课余休闲活动提供条件,如设置活动场地,配备设备和器具,出借娱乐用品;发布有关休闲活动信息,如利用广告与专栏,传播适合儿童的影视节目、书讯、展览、度假胜地和休闲服饰等信息。2、校外休闲辅导:(1)建立社区休闲活动中心; (2)开设家长休闲辅导讲座; (3)开辟休闲活动基地。 第六章职业辅导 试述职业意识陶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职业意识的陶冶包括职业观念的陶冶和职业技术的陶冶,其中应以观念的陶冶为主,而以技术的陶冶为辅。职业观念的陶冶内容很广,可以包括对职业的认识与了解,对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的培育,以及一切对工作世界的认识与了解等等。而技术的陶冶只是初步的、基本的、试探性质的、附带性质的,而不是使学生成为成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指导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有关的职业意识陶冶。(1)职业观教育。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使他们了解脑力劳动的艰巨性,认识体力劳动的意义,破除轻视体力劳动和工作有贵贱之分的旧观念,从而热爱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2)职业理想教育。开展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将来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在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3)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指一般道德在各种职业领域里的特殊表现,是调整职业活动中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在职业指导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他们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的。进行职业意识的陶治主要方法有:(1)调查;(2)角色扮演或小品表演;(3)报告会、故事会、演讲会,请专家、名人、劳模作报告,或让学生自己演讲等;(4)辩论会和价值辨析; (5)专题讨论; (6)读书会; (7)图片展览; (8)社会考察实践活动。 第七章心理辅导课程1、论述心理辅导课程的训练形式心理训练是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的一种特定形式,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形式:(1)教练式。训练前,根据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要求,制定出教育目标和训练内容。训练要有规定的时间、指令、规范、程序。训练中,要随时注意不同气质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随时调整训练量和训练时间,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达到。训练后,要及时检查学生的训练效果,通过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调节学生的训练情感,弥补训练的不足,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教练式的特点是学生要完全按照辅导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要绝对服从,严格训练。(2)母爱式。爱学生是心理辅导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也是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爱“是心理训练的情感动力,训练中就要给予学生理解、同感、关心、帮助,体谅、爱抚,给学生真诚的爱,这样可使学生在训练中具有安全感、信赖感。(3)互助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辅导,学生有模仿性、从众性和好表现性,辅导中学生间可以通过相互的安慰,求得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互相学习。同学之间的督促和提醒、启发和鼓励远比辅导老师重要。(4)自助式。心理辅导的效果必须来自学生的自我要求,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满意现在的状况时,就会产生一种要求提高和改变自我的动力,就会有自觉行动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控制自己不良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提高自我意识。在心理训练的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选择、扬长避短。2、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心理辅导课程有哪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老师运用口头语言,给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自述法。自述法是通过自己述说事情的经过和感受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3)角色法。角色是心理辅导中“心理剧“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学生扮演和模仿一些角色,重演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和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4)讨论法。讨论法是所有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普遍和方法。讨论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研讨的一种学习方法。辅导活动课一般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形式。(5)情景法。情景法是让学生进入模拟情景、实际情景和想像情景中体验情感,测试心理反应,培养适应能力一种训练方法。(6)综合法。综合法就是将以上各种辅导活动方法综合运用的一种方法。 一般来说,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单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是极少的,这是由学生心理现象的多变性、辅导方法的多样性、心理活动的差异性决定的。综合法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辅导老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发展规律的不一致,有目标地针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合理地选择和组合各种方法,以提高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注:要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各种教学方法,可在每种教学方法里给予例子加以说明。) 第八章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1、试论实施课堂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实施课堂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1)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这种观念体现在:A主体性的学生观。课堂心理辅导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B广义的知识观。要求教师不仅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C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教学目标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具体包括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对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与策略等。(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首先是合作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实现师生人格的平等;其次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间以爱为核心要素的情感联系;再次是互动的师生关系。(3)掌握必备的辅导技能:A了解学生的技能,具体地说,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才能等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要掌握了解学生的方法和技能,包括日常观察、作品分析、个别谈话等。B创造性的教学技能,即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C教学应变能力,包括对教学突发情境做出积极反应的能力、果断决策的能力、灵活处置的能力。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1)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 A冷静处理突发事件; B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C果断的调控变通能力。(2)关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熟悉教材内容,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发挥教材的作用。从课堂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相应的心理素质和能力。(3)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轻松愉快情境,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愉快中求得发展。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精神饱满、热诚可亲的姿态;具有积极诙谐的教学艺术和技巧;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4)教师自身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素养,是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保证。3、试联系实际分析中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成因。并谈谈你对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造成学生课堂行为问题有来自个体的原因,也有来自环境的原因。从个体原因分析,有性格、生理和态度与动机的原因:(1)性格上的原因; (2)生理上的原因; (3)态度与动机的原因。从环境因素分析,有来自教师、家庭、社会媒体等方面的原因:(1)教师的行为; (2)家庭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3)社会传媒的不良影响。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1)教师“中止授课”的策略。(2)教师对课堂行为问题的分析评估策略。教师对每种行为问题的清醒分析评估非常重要,这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也解决问题。(3)利用同辈集体的资源,纠正课堂行为的问题。教师帮助班级集体确立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规范,是纠正课堂行为问题的重要策略。 (注:要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 第九章个别辅导1、论述理性情绪疗法及其使用方法理情治疗技术是基于“ABC”理论基础之上的,A是指存在的一件事实,可以是一件事,亦可以是某个人的一个行动或态度;B是指个人对A的看法和信念;C是指个人情绪反应,这个反应可能是适当的。也可能是不适当的。一个人被情绪所困惑,不是由A决定的,而完全是由B决定的。在个别辅导中关键是改变当事者的不适当的信念,而不是改变事件,这就是理情治疗的精粹之处。理情治疗的具体操作技术如下:(1)说明ABC理论。让当事人理解理论的精粹,自己的心理困惑不是由于发生的事件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自己的不适当想法所致,因此,要改变自己的困惑处境,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不适当想法。(2)驳斥。先找出非理性想法,再加以驳斥。辅导教师可以问下列问题,帮助当事者驳斥自己的非理性想法:A你的想法是来自于事实、推断还是假设?有什么证据说明你的想法是真实的?B那个事件真的是那么可怕吗?你真的不能忍受吗?C为什么那件事必须是如此呢?你一定要得到吗?有什么证据证明得不到你所想得到的,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呢?(3)分析。这项技术强调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证据,加以分析,驳斥当事人的非理性想法。在分析以前,让当事者先分析事实、推断、假设之间的不同,还要让当事者领悟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是不符合事实的。(4)理性的自我认识。在当事人能够清楚地驳斥非理性想法时,辅导员可以问他们哪些想法可以使他们舒服些,也就是让他们重新建立起一种理性的想法。此时辅导员可以以示范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当事者复述一遍。(5)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作用是让当事人将所学到的理性思考技巧应用于日常生活环境中。家庭作业的弹性较大,可以要求当事人记下一周内所遇到的事件、想法、感觉,可以记录情绪的强度,也可以要求当事者在遇到使他情绪起伏较大的事件时,作理性的自我陈述、理情想像等。2、试述个别辅导的基本过程个别辅导的基本过程如下所述:(1)接纳。接纳是个别辅导的开端。个别辅导实际上是辅导员与当事人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处于个别辅导开端的接纳非常重要。 A接纳首先要有一个基本态度。辅导员对每一个当事人都要无条件地接纳,不论其学业、个性、品行、不良行为如何。 B其次要热忱接待。在上述信念的基础上对当事人应抱着十分热忱的态度,对当事人表示欢迎,请他入座。对初次接受辅导者还要告之辅导的原则,尤其是保密原则,使他们解除顾虑,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 C再次,要正确运用聆听技术。 第一次谈话结束,一般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已经建成,为进入下阶段打下了基础。(2)诊断。诊断是接纳的基础上,明确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的过程。 A在接纳过程中已经初步了解当事人的心理问题,为了诊断正确,还要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背景材料。 B辅导员在诊断后,首先要判断是否属于自己的辅导范围。如属于自己的辅导范围,就要为下一步辅导作准备;如果不属于自己的辅导范畴,要考虑转介问题。 在诊断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诊断的个案,不要轻易下结论,可以约他下次再来,以便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或者与同仁研讨。(3)干预。在进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进入干预阶段,即对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实施帮助的过程,这是纠正当事人心理困扰,发展健康心理的实质性阶段。A首先,辅导员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考虑采用怎样的干预手段。辅导员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专业技能来决定采用哪种方法,也可以和当事人一起商量,提出多种方法并分析利害得失,让当事人自己作出决定。B选择好采取哪种干预手段后,辅导员要与当事人一起制定具体细节,以便更好地执行干预方案。C干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家长和学校配合的问题,要先告诉当事人,征得他的同意。如果当事人不同意,不要强制,可以采取等待态度。D对不属于自己辅导范围的个案,要认真做好转介工作。这是一种特殊的干预,也是辅导员的基本职业道德。E干预之后,要不断反馈效果,评估干预措施是否得当。如果效果不好,要加以调整,甚至推翻原来的干预方法,重新制定方案。(4)随访。当事人的某一心理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个案就告一段落。但心理辅导工作并不因此而真正结束。辅导员在一段时间后要对当事人进行随访,了解当事人的巩固情况,看看问题是否有反复,要主动召其前来辅导。 第十章团体辅导试述团体发展过程。1、定向阶段:初入团体的成员。对团体不了解,彼此之间也不大了解。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协助成员探索团体,了解团体的目标、过程,确定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此阶段团体成员有如下反应:(1)焦虑担心;(2)气氛沉默;(3)防卫心理;(4)依赖领导者。此阶段团体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否则成员间的接触将仅限于表面。,而无法深入到自我探索、面质和行为改变的层次。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有: (1)协助成员彼此认识;(2)澄清团体目标; (3)创造安全信任的气氛;(4)建立团体规范; (5)让成员了解团体是大家的。2、冲突阶段:在定向阶段,每个人还只是展现表面的我,随着团体的进展,以及为了达到团体目标,团体成员之间就需要将真心的“真我”展示出来,这不仅将会引起自我内心的冲突,而且还会引发成员之间真正意义的互动和各种“真我”的冲击。经过冲突阶段,团体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稳定、安全、凝聚力强、参与性高的境界。冲突阶段就像个体经过青少年期的狂飙阶段,之后才能进入成熟稳定的成人阶段。此阶段团体的特征有:(1)焦虑与挣扎;(2)抗拒与防卫;(3)冲突;(4)挑战领导者。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是:(1)理解、接纳成员的负向情绪;(2)鼓励成员认识自己的焦虑和矛盾,并协助他们表达出来;(3)帮助成员将防御性行为转化为建设性行为。3、凝聚整合阶段:团体经过冲突阶段之后,出现了凝聚现象。这是因为随着团体的进展,成员公开自己所得来的,在真诚分享个人较深层的内在经验的过程中,团体凝聚起来了。因为他们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也从自己的历程中更了解别人,产生了“我们”的共同感。团体的凝聚对于目标达到阶段有决定性的影响。凝聚整合阶段的团体特征是:(1)信任与接纳;(2)和谐的整体感;(3)认同与承诺。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是:(1)协助成员更深刻地认识自己;(2)鼓励成员相互关心与帮助。4、成效阶段:团体经过凝聚阶段,成员有了真正的安全感,不但敢于更深入地探索自我,表达更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更希望尝试改变行为和解决问题,追求个人和团体目标的达到。成效阶段,关键是将团体的凝聚通过成员的行为,转化为团体进展的效能。此阶段团体的特征是:1)对团体充满信心与希望;(2)深沉的自我表露;(3)面质;(4)认知重建。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有:(1)以身示范和塑造行为;(2)协助成员从团体经验中重建认知;(3)协助成员把领悟化为行动。成效阶段,成员不再那么依赖领导者,自己也学会了一定的团体技术,能主动关心别人,挑战自己,相互反馈,相互帮助,相互依存。这个阶段是团体效能中发挥得最好的时期。5、巩固结束阶段:结束时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进行学习迁移,以适应外界工作、学习与生活。此阶段的特征是:(1)惜别依依;(2)对外面世界的担心;(3)团体有时呈现松散现象。巩固结束阶段的任务是:(1)处理好成员离别的情绪;(2)协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3)反馈与祝福;(4)提醒保密;(5)提供继续学习或进一步服务的信息资源;(6)评估团体效能。第十三章教师心理健康论述教师如何进行心理保健和调适首先,正确认识自己,愉悦地接纳自己。(1)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2)给自己确定适当的人生目标。 (3)正确对待别人的表扬和批评。其次,正确对待别人,积极对待工作。(1)接纳赞许别人: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面对同事和家长,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并为我所学。(2)积极对待工作,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第三,合理安排生活,发展健康的生活情绪与态度。(1)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 (2)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兴趣爱好。 (3)遇事要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十四章家庭心理辅导试述家庭心理辅导的任务。 具体来说,家庭心理辅导有以下一些任务:1、帮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目标 应当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首先要使家长认识到健康的心理是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发展成才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其次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同成年人一样,面对不断发展的高科技趋势、日益加剧的劳动市场的竞争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在心理层面受到的冲击是相当强烈的。2、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途径 要使家长认识到,在家庭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1)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2)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和要求。要使家长知道,家庭心理辅导的任务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孩子的健康心理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消极的方面,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有效地进行辅导。两者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家庭心理辅导有赖于家长对子女的观察与了解,家长要在了解上下功夫。家庭心理辅导需要科学的方法。同时,应当让家长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孩子的心理问题或轻或重都会有一些,发现了不必惊慌失措,关键在于引导和帮助。3、组织指导家长学习家庭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二是辅导。4、帮助家长认清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家长素养的问题在此略作简单的归纳:一要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二要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学校应当经常地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帮助家长不断地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下面介绍几种学校的指导模式。(1)家校结合,协同辅导的模式。这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沟通家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2)家校沟通,优化环境的模式。这是一种从家庭环境的视角出发,构建家校沟通渠道,提高家庭环境质量的模式。通过家长学校这一阵地,致力于更新家长观念,改进教育行为,在优化家庭环境的三大策略上达成共识,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这三大策略是:认同策略、改进策略、创新策略。(3)对不同类型家长实行分类指导的模式。 这是一种按家长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家长心理辅导的模式。第八章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1、简述课堂心理辅导的意义(1)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课堂心理辅导涉及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诸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差异心理学等等。它可以使这些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指导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