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七年级知识卡片(市北初级中学刘蕙老师提供).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6130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六、七年级知识卡片(市北初级中学刘蕙老师提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六、七年级知识卡片(市北初级中学刘蕙老师提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六、七年级知识卡片(市北初级中学刘蕙老师提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卡片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有家真好朗读中的语调 p5 朗读文章时,句子前后的音高会出现某些升降变化,这就是朗读中的语调。汉语语调一般有以下几种: 降抑调,句子的语势先高后低,常用来表示肯定或祈使的语气。如: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高升调,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常用来表示疑问、反诘等语气。如:这不是一样的吗? 平直调,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常用来表示陈述、说明等语气。如: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汉语的语调不仅具有表义功能,它形成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还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感。比较 p12 当两个人站在一起、两件物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注意到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这种把两种事物对照起来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就叫比较。 比较是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学会比较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比较,可以使表达对象的特征更加突出,能增强感染力。如凡卡写信时回忆起在乡下的日子,心情多么愉快;再看看城里的生活,多么痛苦,两相比较,突出悲苦的学徒生活给凡卡带来深深的心灵创伤。朗读中的重音 p15 朗读句子的时候,人们总会把某些词语读得用力一点,或者声音拉长一点,或者速度放慢一点,这就是朗读中的重音。 重音在语言中起强调作用。即通过重读某个词语,强调这个词语在句中的地位,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同样一句话,重音落在不同的地方,强调的内容不同,表达的含义和思想感情也不一样。例如: 1.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强调“阳光下”这一环境) 2.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强调目的地“菜花、桑树和鱼塘”) 3.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强调行动的执行者) 4.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强调行为)第二单元 同龄人的故事描写 p26 描写是就对象的状貌、情态等作具体形象地描绘、刻画成功的描写,能使客观事物有形有神,有声有色,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 在记叙类文章中,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如:“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通过孩子的动作、斑蝥发出的声音、喷出的烟雾描写出斑蝥给孩子带来无限的趣味。顺叙 p30 叙述也称“记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概括的表述。叙述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它要求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交代清楚,线索分明,详略得当。顺叙要求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条理清晰,眉目清晰。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 记叙作者儿时生活的,花脸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古今异义词 p36 古今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如“去”(“太丘舍去”)的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前往”、“到某地去”。又如:“妻子”,现代汉语专指男子的配偶,与“丈夫”相对。而古汉语中则为妻子儿女的统称。在阅读文言文时对这类词要加以注意。反问句 p39 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从反面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比如:“孰为汝多知乎!”;一种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 肯定的意思,比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句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强烈,并带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因而,恰当地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抒 情效果。第三单元 寄情山水对偶 p50 对偶是一种精巧优美的修辞方式,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词性与声调高低相对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对偶句结构整齐、韵 律和谐,富有节奏感。在本单元的古诗中就有很多对偶名句,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动衬静 p56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都是动景,鸟鸣则写出了声音,诗人用以动衬 静、以声写静的手法,更突出了山的幽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这种写法的一个典型例子。山川之美写山林的幽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也运用了这种方法。第四单元 科幻天地科幻小说 p76 科幻小说又称科学幻想小说。它是在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成就或科学假说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想象创作而成的。幻想与科学原理是科幻小说的两翼。科幻小说的故事 大多超越现实,情节离奇,人物的力量也异乎寻常。科幻小说为我们展示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崭新的生活图景,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科幻小说还警示人们 注意科技进步给人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五单元 动物世界说明 p84 说明是一种对事物的特点作解释和述说的表达方式。事物的特点,有些是外显的,如形状、结构、色彩、气味、重量等等,有些是内隐的,如性质、关系、成因、功 能等。把这些特点用简明的文字解释,使读者获得事物的相关知识,就是说明。说明一般要求准确、简洁、平实,但有时也可采用比喻、拟人、描摹等手法,如松鼠。上网查资料 p88 云雀被法国人尊为“国鸟”。其他国家是否也有“国鸟”?人们把这些鸟称为“国鸟”的原因是什么?要解答这些问题,得学会查找资料。 如果在百度或Google上键入“国鸟”一词,会发现有很多项与“国鸟”相关的查询结果,其中大部分是文章、资料。你可以先浏览一下题目和下面的提示,如一篇国鸟漫谈,下面的提示是“荷兰的国鸟是琵鹭,素有鸟中渔夫的美称,善捕鱼,在荷兰,不少渔民把它作为捕鱼的工具而加以喂养。奥地利的国鸟 是家燕,由于家燕善捕害虫,因而被誉为庄家的保护神。澳大利亚的国鸟是琴鸟。这种鸟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一带”另有毛里求斯的国鸟已经灭绝的渡渡鸟、美国国鸟白头鹰等许多文章。如果你觉得这些资料有用,可以打开后再仔细阅读全文。此外,在“相关搜索”中,会出现“国花”、“中国国鸟”、“网鸟”、“天堂鸟”“蜂鸟”、“迁徙的鸟”等关键词,可以作更广泛的搜索。俗语 p92 俗语是指在百姓生活中广泛流传的、简明而通俗地反映一定道理的固定的语句,如“酒香不怕巷子深”、“众人拾柴火焰高”等。谚语、歇后语等一般也被视作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谚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歇后语)。这篇课文(藏羚羊跪拜)中引用了 藏北地区流行的一句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第六单元 童心是诗想象 p102 想象就是人们通过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创造出和它相关联的但从未有过的新形象。想象是诗歌的翅膀。天上的街市通过新颖奇特而又合乎生活逻辑的想象,将夜空中那些各自独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丰富、美丽、和谐的想象世界。朗读中的停顿 p109 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在朗读中我们往往作或长或短的间歇,这就是停顿。 朗读中恰当地停顿,能够清晰地显示文章的意义层次,如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要比顿号长些。 在一个句子中,中间没有标点,但为了把语义显示得更清楚些,有时也需要在两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词组之间停顿。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天上的街市)。 有时,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在所强调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前面,也要给予一定的间歇,这叫强调停顿。如“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如果在“没有的”后面停顿一下,就能够突出天上街市陈列物品的“珍奇”。第七单元 读书有味谢觉哉谈写字 p117 字,写得清楚,人家容易看;写得美,人家喜欢看。常常有些来信或文稿,字不只潦草,而且怪形怪状,看起来是灾难。是我已老得成了“文盲”,还是他们写的是“天书”?我们是人,绝不能写“天书”。文言语气助词 p127 文言语气助词指的是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的词。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中的“乎”表示疑问语气,“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中的“矣”表示肯定语气,“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哉”表示反问语气。第八单元 小故事,大智慧寓言 p136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篇幅大多短小,往往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 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 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 慧,让思想活跃。”成语 p146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结构,它的字数、结构和意义都相对稳定。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画蛇添足”;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郑人买履”。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 春天来了常式句与变式句 p4 汉语有一定的语序。这种按正常语序组合的句子就是常式句。如:“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达到强调、突出某一句子成分的效果,颠倒原有语序,这类句子就是变式句。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强调行动,放在 “人们”的前面,表达人们反抗心情的急迫。“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嫩的,绿绿的”本来是用来修饰“小草”的,但却把它放在中心 词的后面,强调“小草”的生机和色泽。如果我们把语序还原为常式句,如刚才的例句,我们可以表述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吧!”“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 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但这样就不如变式句表述生动,有力。第二单元 少年心事人物对话 p24言为心声。人物言语反映人物的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在人际交往中,对话是常见的表现形式。羚羊木雕中有母女对话、父女对话、同学对话随同神态和语气,“妈妈”的“严厉”和坚决,女儿的“激动”和委屈,“爸爸”的“平静”和“不可抗拒”,“好朋友”的“仗义”和纯真,生动地显现出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思想、不同年龄特征,“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在阅读和写作中,人物对话是表现人物、推动情节的重要手段。倒叙 p27 在记叙文中,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这叫顺叙,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叙述方式。有时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或为了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把先发生的事放到后面说,后发生的事放在前面说,这就形成倒叙。标题p34 标题又叫“题目”,它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篇文章的精神、格调。好的标题能给人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因此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为了明确 具体,有的文章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表达效果。如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就是运用正副标题虚实结合的方法拟题,正标题把林老师 喻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留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副标题从时间上加以限制,具体指“我”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有的文章为了行文眉目清楚,还会使用小标题。如为少年轻唱在文章中就有“一树清辉”和“无名地带”两个小标题。第三单元 为生命歌唱环境描写 p50 “诺曼底”号遇难记多次写到大雾。“诺曼底”号与“玛丽”号发生碰撞,大雾是原因之一,这里写大雾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船长在“阴惨惨的薄雾” 中沉入大海,写大雾不仅渲染了现场的悲壮气氛,也表现了船长忠于职守的英雄品质。小说里的环境描写常常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作用。词语的感情色彩 p54 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从而流露出喜爱、赞赏、拥戴等感情,准确表达这种感情的词语,就是“褒义词”,如善良、美丽、就义等。但是,有时我们则会对某类人或事流露出厌恶、鄙视、斥责的感情,这时所用的词语就是“贬义词”,如劣迹、丑陋、狞笑等。有些词语,本身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如“季节”“干燥”“行走”等,我们称它们为“中性词”。第四单元 唐诗精华(上)唐诗是怎样流传的 p66显示寄赠 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投诸名流 唐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得声誉,顺利及第,往往会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流,以便广为流传,提高自己的身价,如白居易年少时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其拜谒顾况的诗作。即席赋咏 王勃年少时作的滕王阁序,就是途径洪州(今南昌),在阎都督宴会上的即席创作。墙壁题诗 驿馆、驿亭、寺观等公共场所的墙、柱或悬挂的“诗板”,成为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唐代诗人也喜欢在名胜古迹“发表”诗作。如崔颢的诗黄鹤楼。题画诗 题画诗是诗随画传的。自编诗集 也有极少数的诗人自编诗集后,送与亲朋好友,在一定范围内流传开来。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科学举例说明 p89 运用事例来说明,可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而且有说服力。一般说来,举例应该浅显、典型,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具有概括性,不要铺叙刻画。第七单元 先哲智慧四书五经 p118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书籍的合称。“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 言论的汇编,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五经”是五部书籍的统称,诗即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诗歌总集;书即尚书,是中国上古时期历史文献的汇编;礼即礼记,是秦汉以前礼仪的论述;易即周易,相传是周文王所著的推演事物规 律、占卜未来的理论;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四书五经”包含了古代先哲们在政治、哲学、历史、文化以及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主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第八单元 读一本名著行动描写 p141 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称之为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可以揭示、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如火焰山宝扇灭火焰的第一段就有大段的行动描写,把“孙悟空”和“牛王”的打斗场面写得栩栩如生,使双方的性格和形象跃然纸上。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成长纪事名人读书方法 p7 “尝试想书”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对着书名闭目静思。他设想,这个题目如果自己来写,该怎么写,仔 细想过以后才打开书。如果作者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不同,他便找出不同的地方,反复阅读,并与自己的思路作比较,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些。 “摘记卡片”法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从小就养成读书时作摘记并制成卡片的良好习惯。几十年里,凡是看到自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就摘记在卡片上,并按内容、性质分类保存。他做卡片的经验是:一张卡片只写一个内容,加上题目,注上类别,并写清楚资料来源,注明作者、书名、页码等。 第二单元 故乡情思生旦净丑 p24 “生”、“旦”、“丑”还有“净”,是中国戏剧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划分的四种角色类别。“生”,是除“净”“丑”以外的所有男性角色的统 称,“生”又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可分为“正旦”、“老旦”、“花旦”。“净”俗称花脸,是 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表现性格豪迈、粗犷或阴险狡诈的人物形象,如包拯、张飞、曹操都是“净”角。“丑”指丑角,俗称小花 脸,大都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在剧中充当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明清戏曲中还有称为“末”的脚色行当,主要扮演中年男子。近代有些剧种(如京剧), “末”已并入老生行,不再有此区分。 批注读书法 p32 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指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 批注的内容大体可以归为三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典故、诗句、文化背景,找参考书弄清楚,然后将解释写在书的空白处,为阅读扫清障碍。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精练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下来,这样便于把握文章脉络,一目了然。 3批语。读书时,可能会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随手将它们写在书的空白处。 (注意:不能在从图书馆或从他人处借的书上作批注。) 对比 p36 对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修辞方式,也是艺术构思、文学表现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所谓对比,就是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 举出来并加以比较,构成反差,形成映衬。对比的关键是同中求异,“同”是对比的前提和基础,“异”是对比的关键和重点。如“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的 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竟不过是苍蝇。”(鲁迅战士与苍蝇)又如 滹沱河和我中,“干涸的滹沱河”与“咆哮的滹沱河”之间是一种对比;而藕与莼菜一文,作者拿故乡的藕与上海的藕作对比,着力表现故乡菜蔬的清淡甘美,进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单元 唐诗精华(下)近体诗的分类 p51 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句式、字数、平仄、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称为格律诗。 从形式上分,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从句式上分,近体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称为一联,共分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是两组对偶。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五律八句四十字,如杜甫登岳阳楼、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等;七律八句五十六字,如杜甫又呈吴郎、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等。 绝句,字数比律诗少一半。五言绝句四句二十字,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七言绝句四句二十八字,如张旭山中留客。 还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亦名排律。 唐代诗人的别名趣录 p56 诗仙:唐代大诗人李白,好饮酒,诗的风格浪漫豪放,当时人们把他比作神仙下凡,称他“李谪仙”。 诗圣:唐代大诗人杜甫,用诗歌反映现实,风格沉郁顿挫,后人推为“诗圣”。 诗豪:唐代诗人刘禹锡,诗歌风格雄浑豪迈,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代魏庆之说:“太白仙子,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 第四单元 山水清韵古人的名、字、号 p70 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周道也。”古人“名”“字”的作用不同,“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人的德性。此外,“名”“字”的使用也不同,自称用“名”,称人用“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的补充。如白居易字 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 古人除了“名”“字”外,还有“号”。据周礼记载:“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号”是对人的一种尊称或美称,是一种固定的别名,所以又称“别号”。 早期只有圣贤雅士才有号,如老子号广成子,隋唐以后取号的人才多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张岱号陶庵居士。 第五单元 敢为天下先通讯 p87 通讯是一种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经验的新闻文体。与消息相比,通讯比较具体,新闻容量大,表现手段多,除了叙述,还借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手法。但通讯的时效性不及消息。 通讯的种类,按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会议通讯等。按形式分,有访问记(人物专访)、故事、巡礼、见闻、纪实、采访札记等。第六单元 少年诗情押韵 p105 押韵是诗歌重要的语言特点之一。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因其位置一般是在句尾,所以韵又叫“韵脚”。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zh),押韵叫合辙。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富有音乐感。 凡诗歌,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汉字拼音,一般有声母,有韵母,声母在前,韵母在后。例如“公”字,它与“东”、“同”、“隆”等字的韵母都是ong,属于同韵字,将它们分别写在诗句的末尾,就形成押韵。 对于押韵,古代诗词要求比较严格,现代诗歌则相对宽松。“少年诗情”这个单元中,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写给云、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是押韵的;青春万岁押韵则比较宽松。 第七单元 技艺超群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p121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近500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数 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折射现实的社会生活。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 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第八单元 神话传说 神话 p135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大都为口头创作。它的内容有关于开天辟地、 人类起源的;有关于日月星辰、自然万物的;有关于洪水和部族战争的。这些神话多方面地说明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及人类、民族的由来,表现出古人 天真美丽、富有情趣的艺术想象。中国古代神话记载早,品类多,至今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 干宝和搜神记 p142 干宝出生在东晋年间,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晋元帝时被召为著作郎,后由当时的监王推荐,主修晋纪,他还注了周易、周官、左传等书,是当时 著名的史学家。由于东晋时代迷信之风盛行,干宝本人也十分迷信,史书上说他“好阴阳术数”,所以他对这些事十分相信,并从此竭力搜集古今的神怪灵异、人物 变化的故事,把当时社会上千奇百怪的民间传说记录下来,写成了搜神记。搜神记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里面的故事虽然大都荒诞不经, 但也有不少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和生活,因此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如干将莫邪反映了楚王的残暴和人民反抗的决心。 希腊神话 p148 天神宙斯是居住在希腊奥林匹斯山的十二主神之一。他是众神之王,具有最高权威。 天后赫拉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的姐姐。在宙斯取得统治权后成为他妻子。赫拉是掌管婚姻的女神,她代表女性的美德和尊严。 海神波塞冬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他是宙斯的哥哥,地位仅次于宙斯。 冥王哈得斯是宙斯的哥哥。 农神得墨忒耳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灶神赫斯提亚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太阳神阿波罗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与黑暗女神勒托的儿子。 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战神阿瑞斯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火神赫淮斯托斯是希腊十二主神之一。 信使赫耳墨斯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小爱神厄洛斯罗马名字叫丘比特。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 亲近自然散文 p4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 格: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的立意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 活,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山中访友属于抒情散文。整句和散句 p14 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它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 象。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散句能使语气舒卷自如。整散句结合,如“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 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囚绿记)句式整齐中见变化,语气急促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第二单元 两代人的心灵沟通记叙中的抒情 p26 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许多文章的记叙中常加有抒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是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如背影一文叙述父亲和脚夫讲价钱,父亲嘱托茶房照应“我”,“我”却“心里暗笑 他的迂”,事后“我”一再反省自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不能理解父亲的歉疚之情。 间接抒情是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方式有:一、寓情于事。背影一文对“父亲”背影的描述就是典型的例子。父子分别之际, 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橘子。他蹒跚的步履,爬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了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的描述中,从作者目睹此情此景的 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二、寓情于景。即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例如秋天的 怀念的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表现了“我”身残志坚 的信念,寄寓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插叙 p37 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插叙通常有三种方式: 一、联想式,就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就是典型的例子。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 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我”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等等。 二、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 三、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时间概念的词来引入插叙部分。第三单元 人贵有精神数字长征 p45 长征,跨越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二十余条河流,穿越方圆15200平方公里草地,日平均行军37公里。 长征,转战11个省区,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通过6个少数民族地区。 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近二十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六百余次重要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四百多人,其中师职干部约八十多人。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九位元帅为36.5岁,八位大将为31.7岁。 (摘自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2006年版)警句 p48 一部作品中,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的句子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处世为人、治学修身等方面给读者以启发,能起到警示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是警 句。陆机在文赋中曾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警句言简意赅,是文章的精华部分。如囚绿记一文中,“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 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就是凝练的警句。理解警句,对于准确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品灵魂至为重要。古代文体铭 p51 “铭”本是镂刻在器物或碑石之上,用以称颂功德或劝申鉴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铭体文。铭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文辞精练,讲究韵律,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如陋室铭就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作韵脚,借“陋室”抒发了幽雅高洁的胸襟和悠然闲适的情 趣,表现出作者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墓志铭、座右铭都保留了此种文体的特点。第四单元 风俗世情抓住事物的特征 p61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说明一件事物,描绘一处风景,还是刻画一个任务,都要细心观察,把握特征,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生动传神而不是毫无个性,千篇一律。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要捕捉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观察不同时间、空间和角度所见的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或者通 过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突出各自的特征,或者调动各种感官,通过声音、色彩、形状、味道、质感、气味等感受观察对象的生命状态,然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 它描画出来,从而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如老北京的小胡同一文,虽然北京胡同有很多可写之处,但作者抓住了极富京味特色的胡同里的“叫卖声”来 写,从这一细微之处来展现胡同生活的风貌特色。比较阅读法 p66 比较阅读是将两种或多种学习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而且还能激发他们探索 问题的兴趣,开拓思维空间,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比较阅读包括类比分析和对比分析;比较质疑和比较辨析;单项比较(就某一方面进行比较,可以从内容、结 构、写法、语言等较大方面作比较,也可以从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乃至开头或结尾等具体方面作比较)和综合比较(把两篇文章放在 一起进行全面的比较,看看哪些方面相同,哪些方面不同,然后就不同的方面,追问究竟,提出问题,进行辨析)等等。我们在比较阅读时要注意:(1)确定比较 的范围,选好比较的角度;(2)找出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应贯穿于阅读思维的全过程;(4)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 同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尤其要注意仔细研读材料,只有仔细阅读材料,才能发现材料之间的细微差别。长句和短句 p73 长句,是指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它的修饰语多,并列成分多,或者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其特点是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比如:“你是要给我还是不给我呢?我当然是要给你的。那么你到底是想要呢,还是不想要?我想好了当然是想的。”短句情况与长句相反,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短句的特点是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比如:“给不给?给!要不要?要!”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要遵循简明、得体的原则,适应具体环境,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追求长短的最佳组合,而安塞腰鼓一文就是长短句运用的语言典范。第五单元 自然奥秘二十四节气 p81 节气,指时间段。二十四节气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 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有一首歌诀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举例说明和数字说明 p90 举例说明就是运用事例来说明,可使说明对象具体、容易理解,而且有说服力。一般来说,举例应该浅显、典型,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就以北京的“花期变化”为例,说明了物候记录对农业的重要性。 数字说明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使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因量化而精确,是说明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数字要用在被说明对象的某些较能体现特征的方面,所列举的数字一定要仔细核对,准确无误,不能想当然。比如旅鼠之谜一文就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如:“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精确地说明了旅鼠的繁殖能力惊人。第六单元 宋词集粹(上)什么是词 p101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根据字数多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从结构上看,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以双调最常见。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上下两阕(qu)(也称“片”),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 词往往长短不齐,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有规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有规定的。写词必须依词谱规定去“填”,因此,词的创作叫填词。炼字 p109 古人写诗作词,字斟句酌,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这就是炼字。炼字的目的是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如王安 石泊船瓜洲中的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春风的气势,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在“宋词集粹 (上)”这个单元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千骑卷平冈”中的“卷”,以狂风席卷比喻出猎阵势,极言压倒一切的气概;李清照 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以物拟人,对比强烈,极富情趣,写出了作者对红颜易老的感慨。第七单元 议论纵横“三”的数字文化 p120 中国人对“三”颇为青睐,由“三”组成的词语数不胜数。例如:天、地、人称“三才”,日、月、星称“三光”,正月、二月、三月为“三春”,松、竹、梅为 “三友”,佛家以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心到、眼到、口到为读书“三到”。以“三”为首字的成语和俗语也很多,比如 “三人成虎”、“三教九流”、“三令五申”、“三寸不烂之舌”等。“三”在小说中用得也不少,如三国演义里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红楼梦里有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曹刿论战里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的“三”是确指。有时“三”也用来表 示虚数,意思是数量多或程度高,如“三思”是指再三考虑,“三省”是多次反省。词语的语体色彩 p134 词语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如“谈话”、“父亲”、“商榷”属于书面语体,而“聊天”、“爸爸”、“商量”属于口语语体。书面语往往使 用在一些正式、庄重的场合;口语除了在生活中大量使用外,为了行文轻快、自然,也常在文章中出现。如制陶一文中,“一面做着,一面同我的鹦鹉闲扯”, “闲扯”就是一个口语化的词语。又如,“陶器”就是书面语的说法,文中还用了“瓮”、“大瓦器”、“缸”、“罐子”等说法,同样表示一种器物,后者运用口 语,就自然、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第八单元 外国传奇故事读书卡片 p144 读了一本书,把其中的精彩段落、美妙语句摘录下来,或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制成读书卡片,可以积累资料,储存信息,扩大知识面。鲁迅曾说过:“无论什么 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一学者。”读书卡片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料型、摘录型、摘要型和专题型。一摘录型读书卡片为例,可以摘录书中 的重要观点、精辟论述、精彩语句、名言警句、典故诗词等。在制作卡片时,要注意写清类别、编号、作者、书刊名称、出版单位等,以便归类管理。随着你的卡片 数目的增多,你的资料会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和总结,你就会得到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