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2013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5832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一中2013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佛山一中2013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佛山一中2013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山一中2013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4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9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禅让制 世袭制 公有制 私有制A B C D2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 A周王 B商王 C秦王 D夏王3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5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周王-诸侯-士-卿”等级序列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是以什么为纽带的?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7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8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了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争霸战争的进行9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10“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11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继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12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3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可谓“千古一帝”,就论证秦始皇采取的政策制度而言,下列证据中最有说服力的是A古籍的记载B政府的声明C实物史料D历史学家的阐释14下列关于秦始皇定“皇帝”名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1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16下列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本特征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B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C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17生活在唐代的中央官员,能见到的政治现象是:A朱雀大街出现内阁衙门 B长安城里读八股文的人越来越多C各行省的长官进城来述职 D宰相们到政事堂参加会议18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19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A设置三省 B废中书省 C设中书省 D设置内阁20我国的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1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 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A B C D22明代在省级最高行政机构专门设有负责监察的机构是A都察院 B监察御史 C“科道” D按察使司23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C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D清朝在中央设立都察院24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削藩”命令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D实行分封制25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剥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 C夺取诸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26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新唐书载:藩镇拥,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上述材料说明藩镇掌握了用人权,控制了辖区内的赋税收入 藩镇拥兵自重,中央难以控制A正确,错误 B错误,正确 C皆错误 D皆正确27“七国之乱”、“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发生的相同原因是A中央政府统治腐朽 B地方势力膨胀的结果C皇帝荒废朝政的结果 D朝廷兵力空虚28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明太祖29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平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30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31皇帝对丞相的礼仪由赐座、探病到站着奏事,由站着奏事到必须跪着奏事,实质可以反映出A皇帝对大臣要求提高B皇帝与大臣隔阂不断加深C朝廷礼仪的完善D皇权的加强,大臣地位的不断下降32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太祖时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C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33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枢密院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34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军机大臣接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A B C D3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由中书省掌理一切政务36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辅政机构的是御史大夫 计相 殿阁大学士 军机大臣A B C D3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 B C D3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评述,正确的是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分散地方权力 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对边疆地区的政治管理渐趋严密A B C D39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 战乱频仍 民族矛盾尖锐 刑罚严酷 土地兼并严重 A B C D 40“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4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主要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42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43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l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l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l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l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 45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46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69分)二、材料题(共3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