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五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821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五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五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上五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基础知识(28分)1、默写(14分)(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4)_所记载的核舟虽然极小,但所雕人物却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例如佛印就强调他“_,神情与苏黄不属”,船尾居左的舟子不仅动作生动“左手抚炉”,而且“其人_,_”。(5)桃花源记中描述桃花林的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_,_,(6)夜久语声绝,。(7),恨别鸟惊心。2、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水陆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C花之君子D能以径寸之木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2分)A诎右臂支船B长约八分有奇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4、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俨然(yn)濯洗(zhu)多髯(rn)B阡陌(qin)淤泥(y)禾黍(sh)C垂髻(tio)亵玩(xi)绮丽(q)D邑人(y)鸿儒(r)矜寡(gun)5、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2分)(1)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下联:(2)上联:下联:奇巧人神技雕刻核舟8、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2分)A桃花源记散文晋代陶渊明B爱莲说骈文唐代刘禹锡C石壕吏五绝唐代杜甫D大道之行也散文战国孟子二、阅读理解(共42分)(一)(2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3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阡陌交通()便要还家()无论魏晋()处处志之()10、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个成语是,现在的常用义是。(3分)11、给桃花源外的图景取个名字。(2分)_12、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3分)_13、翻译句子。(2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4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代表着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有哪些令人向往的地方?(3分)问问团队问问村共1人编辑答案 2010-09-26 10:03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本卷120分,完卷120分钟) 学校_ 班级_ 姓名_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给句中加点字注音。(4分)具答之,便邀( )还家。 可爱者甚蕃。( )各隐卷底衣褶( )中。 选贤与( )能。男有分( )。 舟尾横卧一楫( )。不可亵( )玩焉。 黄发垂髫。( )2.辨别解释句中加点的词。(6分)寻向所志 ( ) 芳草鲜美( )寻 鲜寻病终 ( ) 陶后鲜有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佛印绝类弥勒( )属 绝 神情与苏黄不属(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东坡右手执卷端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端 足其人视端容寂( ) 东坡现右足( )3.在括号中补出省略的成分。(4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4.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落英缤纷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 惟吾德馨 亭亭净植 雕栏相望 矫首昂视 天下为公 5.写出含有加点字意义的成语。(4分)香远益清 豁然开朗 犹得备晨炊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根据要求默写。(4分)(1)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 _ , _ _。 (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 _,_ _。(3)有关莲的诗歌你能写几句?请写出两句。 (4) 仿照例句再写一句子。 (可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句) 例: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二,阅读(5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29题。(一)诗词赏析。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这是一首五言 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 _的情怀。(2分)8.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几句诗 _。(2分)9如果将这首诗划为两层,应怎样划?为什么?(2分) 10.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2分)(二)(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渔人甚异之( ) 阡陌交通( ) 颖脱不羁 ( )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1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1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14.翻译下列句子。(4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有仙则名( ) 斯是陋室( )谈笑有鸿儒( ) )无丝竹之乱耳( )16.翻译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孔子云:“何陋之有?17.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四)(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五)【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 庄子 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 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2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2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2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8、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2分)29 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2分)四。写作(40分)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1)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整个世界。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中心;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2)呵护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孝敬父母,让父母安享天伦之乐,是儿女的责任;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学生的责任生活中缺了一份责任心,失败与罪恶就容易与你作伴;学习中少了一份责任心,进步与成功就往往离你远去请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字数600左右;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1.yo fn zh j fn j xi tio 2.寻找 不久 鲜艳 很少 之类 类似 极 隔绝一端 正值得 脚 3.村中人 渔人 渔人 村中人村中人 村中人 渔人 渔人 4.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房屋整整齐齐 老人小孩 只有我有高尚的品行高高地洁净地立在水面雕花的栏杆两边相对 抬头仰望 天下是公家的 5.精益求精怡然自乐有备无患绝处逢生6.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4) 示例: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每小题1分)二。(一)7.律 感时忧国 8.统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前二联为一层,后二联为一层。前二联主要写景,后两联主要写情 10.拟人 对偶 夸张 (二)11.对感到惊异 交错相通 束缚,约束 停止(2分)1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14.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三)15.出名 这 学识渊博的人 奏乐的声音 (4分,每空1分)16.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17.言之有理即可(四)18树立 少 说出 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19B 20A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22B 23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五)25.、( 1 )按时(2 )穷尽,尽(3 )拜见,拜访(4 )正好,恰好26 、D 27. ( 1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 2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28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29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三。按中考标准评阅二、完成110题。(26分)1.给句中加点字注音。具答之,便邀( )还家。 可爱者甚蕃。( )各隐卷底衣褶( )中。 选贤与( )能。男有分( )。 舟尾横卧一楫( )。不可亵( )玩焉。 黄发垂髫。( )2.辨别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寻向所志 ( ) 芳草鲜美( )寻 鲜寻病终 ( ) 陶后鲜有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佛印绝类弥勒( )属 绝神情与苏黄不属(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东坡右手执卷端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端 足其人视端容寂( ) 东坡现右足( )3.在括号中补出省略的成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4.翻译下面的句子。落英缤纷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 惟吾德馨 亭亭净植 雕栏相望 矫首昂视 天下为公 5.写出含有加点字意义的成语。香远益清 豁然开朗 犹得备晨炊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仿照例句写句子。例: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7.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内容。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忧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和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作为普通小民,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8.阅读简答。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文段从表达方式看,侧重 。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9.默写。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可以 ,阅金经, 。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 ”,左刻“ , ”,石青糁之望岳全诗。10诗词赏析。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一首五言 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几句诗 。如果将这首诗划为两层,应怎样划?为什么?.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三、完成1115题。(10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盗窃乱贼而不作( ) 是谓大同( )12.揣摩句子特征,翻译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13.文章的结构方式是 14.文章从 、 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15.文章的中心观点是 。四、阅读。(30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无论魏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渔人甚异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遂无问津者18.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D未果 后遂无问津者19.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出:既出,得其船 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 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20.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访问桃花源 21.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性的话。(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自李唐来( ) 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可爱者甚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宜乎众矣(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花之君子者也。24.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25.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26.文中写“菊”和“牡丹”是为了 2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28.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 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 句。29.文章表达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0.解释加点的字。老翁逾墙走(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急应河阳役( )死者长已矣( )惟有乳下孙( )31.解释下面双音节词。 一何( )偷生( ) 致词( )完裙( ) 幽咽( )前途( )32.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3.简答。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子是 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五、作文。(50分)王蒙在一部写中学生的小说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青春少年的你,有过多少激情燃烧的岁月,有过多少欢笑动人的日子,请你拿起笔也来编织一下吧!题目自定,材料自选。附:答案第五单元:一、全卷书写分共4分,根据下列标准进行评分:4分:字体美观端正,字、标点书写正确,卷面整洁干净。3分:字体清楚,有三四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干净。2分:字体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卷面较脏。1分: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很脏。二、1.yo fn zh j fn j xi tio 2.寻找 不久 鲜艳 很少 之类 类似 极 隔绝一端 正值得 脚 3.村中人 渔人 渔人 村中人村中人 村中人 渔人 渔人 4.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房屋整整齐齐 老人小孩 只有我有高尚的品行高高地洁净地立在水面雕花的栏杆两边相对 抬头仰望 天下是公家的 5.精益求精怡然自乐有备无患绝处逢生 6.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答案不唯一)7.防止“情绪污染”的办法 8.总分 描写 空间 9.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律 感时忧国 统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二联为一层,后二联为一层。前二联主要写景,后两联主要写情 .拟人 对偶 夸张 (第2、8题各3分,第4、9题各4分,其余每题2分)三、11.通“举”,选拔 和睦 职业,操守 憎恶 兴起 和平 12.因此人们并不仅仅爱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把自己的儿子当作儿子 使老年人晚年得到终养,壮年人有用武之地,幼童得到抚育 13.总分总 14.社会制度 社会道德 15.天下为公(每小题2分)四(一)16.交错相通 更不用说 妻子儿子 隔绝 17.渔人非常诧异 这个渔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那些人都感叹惊讶不已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此后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 18.D 19.C 20.发现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21.桃花源美,美在坦荡如砥,一望无垠的土地。桃花源美,美在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屋舍。桃花源美,美在土地肥沃,庄稼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桃花源美,美在静谧祥的气氛(二)22.从 枝蔓 亲近而不庄重 多 认为 应当 23.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自淤泥而不受沾染(污秽) 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莲,是花中的君子 24.D 25.C 26.衬托莲的高贵形象 27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8.排比 骈 29.不慕荣利、洁身自好 (三)30.越过 防守 书信 应征 完结 只 31.多么 苟且活着 说话 完整的衣服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前面的路 32.老妇我虽年老体衰,请让我连夜跟着你们赶回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声消失了,好象听到隐约的哭声。天明我登程赶路时,只能和那个老翁告别了33.有吏夜捉人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出入无完裙(2429每题1分。其余每小题2分)五、50分,根据分项分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一类卷(415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二类卷(3140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2130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1120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感情不真实,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l10分)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无中心。(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4)不用本试卷作文题而自命其它完全无关的文题进行作文。(5)作文只写开头。结尾,而在中间充塞其它内容。八年级语文同步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题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 一、 积累及运用(55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分)及郡下( ) 亵( ) 鲜有闻( )多髯( ) 矜寡孤独( )2、填空(17分)(1)可以 , 。无丝竹之乱耳, 。(2)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3)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4)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5)陋室铭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是_,_。(6)造化钟神秀, 。(7)国破山河在, 。(8)陋室铭作者是 朝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者 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3、选出作品、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陋室铭刘禹锡唐代B、核舟记魏学 明代C、石壕吏杜甫 唐代D、爱莲说周敦颐 清代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0分)(1)缘溪行( ) (2)渔人甚异之( )(3)屋舍俨然( ) (4)阡陌交通( )(5)咸来问讯( ) (6)诣太守( )(7)寻病终( ) (8)斯是陋室 ( ) (9)往来无白丁( ) (10)可爱者甚蕃( ) (11)罔不因势象形( ) (12)尝贻余核舟一( )(13)选贤与能( ) (14)男有分( )(15)谋闭而不兴( ) (16)货恶其弃于地也( )(17)老翁逾墙走( ) (18)一男附书至()(19)二男新战死( ) (20)急应河阳役( )5、古今异义辨析(10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今义: (2)阡陌交通 古义:今义:(3)芳草鲜美 古义:今义:(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古义:今义: 今义:二、 文言文阅读(45分)(一)(16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1、 翻译句子。(9分)(1)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 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2、 找出选文中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用原文回答)(2分)3、 “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_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2分)(二) (14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爱莲说选自 作者 , 代哲学家。(3分)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3、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是怎样的人?(2分)4、请用现代汉语,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2分)5、读了此文,对于平常人们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想法?(3分)(三)(15分)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人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策通“册”;被通“披”;韩性:大学者;恬:心神安逸。)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辄默记( ) 遂为( ) 性卒( ) 讪笑( )2、解释下边的字:(4分)其: 初: 异: 还:3、翻译句子:(3分)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翻译:4、下列句子,括号内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B已而(王冕)复如初C(韩性)学遂为通儒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5、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附:答案二、(一)1、略2、其中往来种作怡然自乐。3、(1)讲社会的动乱,黑暗和秦以后的变迁。(2)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3)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二)、1、出淤泥不妖; 香远益清。2、品德高尚 。3、略。4、言之成理即可。(三)1、zh su z shn 2、其:他的 初:原来的样子 异:以为异 还:返回 3、母亲说:“儿子既然这样痴迷(好学)为什么不按照他的意愿来呢?” 4、C 5、勤奋好学,尊敬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