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5660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开封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开封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封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选择题16题、1315题选好答案后,用铅笔把对应的信息点涂黑;其余各题写到答题卷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选考题选定后先将题后的涂点涂黑,然后作答。考生交卷时将答题卷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 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 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发明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造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须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服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道”。“天下变道亦不变”,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 (摘编自金克木轨内轨外)1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传闻记录,里面有故事、有文章,形式多样;但因为受简和帛的限制,加之口头语的省略,意义常不太明白。 B汉代将论语作为经书,有了科举考试后,它一直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故而只有读书人最熟悉它、认可它。 C论语的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它提倡的“守孝”也成为礼俗。 D论语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别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也正好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高高在上的经典,但并没有远离普通老百姓的民俗心态,许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一些孔圣人的话。 B孔子等人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都有相应的要求;“正名”就是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 C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如果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 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这就可以称之为“道”。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汉代以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又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之一,可见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 B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看来论语确实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C论语中单称“子”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子”是受重视和受尊敬的体现。 D由于符号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的,所以上有罪,责在下,上尊而下卑。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膺字元礼,性简亢,无所交接。初举孝廉,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震远域。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拷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注溷轩:厕所。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蒙矢石 蒙:冒着。 B因为其御 御:抵御。 C私惧以稽留为愆 稽:拖延。 D乃诣诏狱 诣:到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膺“威明”的一组是(3分) 性简亢,无所交接 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皆望风惧服 率将吏卒破柱取朔 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膺作战勇敢。他任度辽将军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打败了敌人,所以鲜卑军队很畏惧他,把以前掳掠的百姓,全部送还到边塞。 B李膺嫉恶如仇。他任河南尹时,得知羊元群贪婪成性,罢官时竟连郡衙厕所中的奇巧之物都带走了,李膺就上表想要治他的罪。 C李膺执法不避权贵。他任司隶校尉时,野王令张朔畏罪回京,藏在哥哥张让家的夹壁墙中,李膺抓捕录其供词后杀掉了他。 D李膺的贤能受人敬仰。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门徒,李膺获罪时景顾尚未记录在名册中,未受牵连,但景毅慨然上表请求免职归家。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_ (2)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寒食:即寒食节,宋时有郊游踏青的习俗。8上片末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上片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岑寂”? (5分)_9虚实结合能较好地表达情感,请结合这首词简要分析。(6分)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中通外直,_。 (周敦颐爱莲说) (3)元嘉草草,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报 施茅盾 文书上尉张文安向师长请了长假,得了一千元盘缠,离开服务三年多的师部。回家路上盘算着钱的用途,他想到家后买头牛,给父母一个惊喜。 到家已经不早,两位老人兴奋得很,连夜告诉左邻右舍。第二天一早,探望的人挤满了张家堂屋。 他们七嘴八舌的把一大堆问题扔到张文安面前,使得这位见过世面的小伙子不晓得回答谁好!他笼统回答道:“好,都好,前方什么都好!”几位年轻人向张文安探听在前方打鬼子的同村人消息。 “不知道。”他摇头说,又怕对方误会,解释道:“你想,前方部队那么多?知道在哪一个战区哪一个部队呢?” “早猜到你都不知道啦!”有人讥讽一句。张文安想辩白,一个老成的人插嘴道:“算了,我问一个人,要是不知道,那就算是个黑漆皮灯笼了。山那边村子里喂驮马的陈海清上前方,带着四匹驮马、一个伙计。”“陈海清!”他记起来,自己还没上前方时,村里曾经议论陈海清丢下老母和妻子,带着四匹驮马万里迢迢的去打日本的事。“怎么不知道!”他戛然缩住,到了前方以后的陈海清究竟怎样?这名字早从他记忆中消褪了,但受不住人家嘲笑,勉强说:“他过得很好!” 问的人接着说:“唉,过得很好。可是他的驮马都完了。他儿子前年接到信,两匹给鬼子飞机炸得稀烂,一匹吃了炮弹,剩下一匹,生病死了,他要给驮马报仇,不把鬼子打出中国去他不回家!你说他过得很好,是个喜讯,他家里两年接不到他的信了。” “原来是”张文安惘然,感到众人的眼光都射住了他,忙改口道,“原来是两年没信了。陈海清是好人,炮弹有眼睛,不打好人!”他越说越兴奋,“我想他应该是一个上等兵了,也许升了排长。”“老天爷还有眼睛!”众人赞叹说。张文安伸手抹一下头上的汗,一笑,不再出声了。午后,浮云布满空中,淡一块,浓一块,天空像幅褪色不匀的灰色布。张文安到集市找董老爹,董老爹告诉他“千把块钱只好买半条牛腿”。一千元如何运用的打算整个儿被推翻了!他带着满肚子的懊恼和气愤走出市镇。 云阵似乎降得更低了,好像直压在头上,呼吸不方便。张文安懒懒地,不情不愿地回家。一个年轻人奔过来,杂七夹八说一大篇,是陈海清的儿子,刚到他家里去过,希望多晓得一些父亲的消息。 “你是陈海清的儿子?你父亲带着四匹驮马到前方?”张文安惊讶地说。年轻人的兴奋和快乐感染了他,他忘记了自己和陈海清在前方并未见过一面,压根儿不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了不起,你父亲是一个英雄!”他随口回答了年青人喜不自胜的询问。 陈海清的儿子说:“我祖母还要问你一些话。她老人家不亲自听见不放心。” 张文安突然心一跳,像从梦中醒来。呆了半晌,才看清在自己面前的,除了那儿子,还有一位老太太和一位有病的中年妇人。 “妈妈的病是急出来的,”儿子说,“今天听得喜讯,就精神多了!” “谢天谢地,到底是好好儿在那里,”老太太脸上的皱纹展开了。“好人总该有好报!”那病人喃喃地说。 张文安见祖孙三代高兴,心中惴惴不安,支支吾吾编造陈海清的生活状况;又将陈海清编派在某师某营某连,大胆地给陈海清创造极有希望的前途。 祖孙三代静静地听着,虔敬而感奋。老祖母颤声问道:“张先生,海清没有请你带个信来么?” 张文安窘住了,一只手无意中碰到藏在贴身口袋里那叠钞票,莫明其妙地兴奋起来,大声说:“信没有,带了钱了!” 老祖母和孙儿惊异地“啊”了一声,中年妇人轻声吐了口气。 张文安心突突地跳,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那一叠票子,心跳得更厉害,慌慌张张地把它塞到陈海清儿子手里。 “啊,多少?”那年轻人问。 张文安没回答,老太太插嘴:“嗯,这有五百罢,海清”还没说下去,张文安的回答吓了她一跳。 “一千!”张文安从牙缝里进出两个字。祖孙三代齐声问道:“多少?” “一千,够半条牛腿了。”张文安说,心里有一种又像痛苦又像辛酸的异样感觉。 老太太哽咽了,中年妇人低声啜泣,年轻人捧着票子发愣。张文安松一口气,好像卸脱了一副重担,从祖孙三代颤声道谢的包围中,逃也似地走了。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文安本来打算用一千元钱为父母买头牛,给父母一个惊喜,但看到陈海清一家的苦况后,心生怜悯,主动把钱送给了陈海清一家。 B张文安从前方回到家中,他的父母很兴奋,连夜把消息告诉左邻右舍,致使第二天一早就客满堂屋,这表现了二位老人炫耀的心理。 C陈海清带着四匹驮马上前方打日本,人们很是佩服,两年没有音信,人们也很关心,向从前方回来的张文安询问他的情况。 D小说用大量的对话、细腻的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展开情节,呈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微妙的变化,表现人物性格。E张文安拿出钱后的痛苦和辛酸的心理,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传达出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2)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6分)_ _(3)小说画线处两次写“云”,有什么作用? (6分)_ _(4)有人认为张文安本性善良,有人认为他为面子而撒谎。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_ 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在爱中行走 一天,德兰姆姆坐火车,看到车窗外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快死了。姆姆很想去安慰他,下一站一到,姆姆立即下车,气喘吁吁赶到,那个人已经死了。姆姆站了很久,她想,如果有人和他说几句话,握握他的手,他就不会死得这么孤单凄凉。姆姆决定建立一个临终关怀院。很多人不理解:把资源消耗在那些垂死者身上,而这些人,有的将几天后死去,有的几小时后死去,有的甚至即刻就死了。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不论是贫穷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 如果一个病人需要安慰,姆姆可以长时间抱着他,不说一句话,直到他安宁为止。有一回,一位身份显赫的牧师来探望她,她正坐在一个垂危的病人身边,握着他的手,为他唱歌,为了安慰这个即将死去的病人,姆姆让那个远道而来的牧师等了一个小时。姆姆说:“爱不是赞助,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们的手何其温暖。” 身经百战的美国战地记者哈普来到加尔各答采访姆姆,姆姆正照料一个垂危病人。看到哈普,她行了一个礼,说:“我没有时间说话,先生。”哈普说:“你不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您的工作吗?”姆姆停下手里的活,对哈普说:“这是上帝的工作,不是我的工作,去报道那些穷人吧。你只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穷人有多可爱、多伟大。”说完,姆姆朝另一个病人走去。这人腰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已经溃烂得生了蛆,病人突然呕吐起来,散发着强烈异味的的呕吐物喷在哈普脚上。哈普本能地挪开脚,惊恐得快晕过去了。他见过很多可怕场面,今天比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更可怕。 哈普喊道:“修女,他会传染我的。”姆姆平静地说:“不会的,不要怕。”说着,蹲下来把那人脸上、身上的秽物擦干净,又抱起他的头,把他扶正,让他睡得舒适些。哈普惊魂未定,姆姆走过来按按他的肩膀,安慰说:“相信我,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帮他们洗澡,拿水给他们喝,喂东西给他们吃,你会做到的。”第二天,哈普再次来到临终关怀院,姆姆正在为一个病人清理溃烂发臭的伤口,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战栗。这个美国记者日后与姆姆成为好朋友,在姆姆的感召下,他对乞丐更慷慨,对穷人更友善了。但是有一点他一直没有做到,就是亲手照料那些垂死者。 直到1979年,哈普又一次来到加尔各答,距第一次已经25年了。姆姆把哈普带到一个重病的老人跟前,请他给老人喂饭。哈普犹豫一下,在老人身边蹲了下来,舀了一勺饭送到老人嘴里,他很笨拙,不是喂得太多,就是喂的太少,很多饭粒落在老人脖子里,老人举起手,跟哈普说话,哈普很尴尬,以为老人责备他,赶紧说:“对不起。”但老人还是不停地说,姆姆蹲下来靠近老人嘴边,细心听了一会,转头对哈普说:“他在祝福你。”哈普很吃惊:“他在祝福我?我仅用口袋的零用钱,就可以帮他买很多很多的食物。”姆姆笑了:“但你买不到他的祝福。”对哈普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天,他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到的事,今天做到了。他想起姆姆说过的一句话:忘记自我,便找到自我。哈普再次被姆姆稳如泰山的信念所震动。 很多人对姆姆说:“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穷人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甚至亿万计,你救得完吗?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姆姆说:“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第一个人,也就不会救回数亿万计的人,爱得从一个人开始。”姆姆选择为最卑微的穷人服务,拒绝使这种服务制度化、设施化。多年来,姆姆从不添置治疗方面的任何设备,姆姆认为:有了设施,就必然对病人作出选择,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病人,就会成为医院首选。在临终关怀院里,很多病人被多次收留,每一个再次被收留的人,修女们都以同样的热情、同情和耐心服侍他们。虽然一直以来,都有人对姆姆的工作方式提出异议,甚至批评,但姆姆不为所动,她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 德兰姆姆最可敬地方在于:始终坚信穷人是有尊严的,并且付出一生的艰苦努力,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姆姆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抱大爱去做些小事。”举世公认她是穷人之母。 (摘编自华姿德兰修女传)【注】德兰姆姆:德兰修女,又译为特雷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德兰修女是一位伟大的仁爱行动者,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在生命尽头不再那么孤单凄凉,感受到爱的温暖,德兰修女建立了临终关怀院。 B很多人认为德兰修女救助垂死者,是资源浪费,没有什么意义,对此姆姆从不解释,依然无怨无悔的耐心服侍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 C德兰修女让远道而来探望她的牧师等待,把慕名采访的记者晾在一边,这说明她把服务穷人服侍病人放在首位。 D哈普给一位重病的老人喂饭,尽管很笨拙,却受到老人的祝福,老人的祝福深深震撼了他,让他做到了25年来一直没有做到的事。 E本文通过对德兰修女艰苦努力创建临终关怀院过程的记述,生动展现了她无私无我为穷人奉献的一生。(2)德兰修女被誉为“穷人之母”,她对爱穷人有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6分)_ _(3)文中详细写了战地记者哈普的感受和转变,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_ _(4)德兰修女拒绝仁爱服务的制度化、设施化,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_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重大自然灾害降临时,人们的善举如过江之鲫,许多人慷慨捐钱捐物,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B生活的意义其实是很广泛的,我们不能因为某一目标没有达成就意兴阑珊,认为生活失去了色彩、价值和意义。 C很多人因为怕惹上麻烦,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不肯挺身作证,协助警方破案,这往往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D在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讲诚信、重承诺不仅是一种倡导,更应该成为人 人身体力行的准则。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记者从国际汉语教材评选会上获悉,目前全球已有近100个左右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了3000万。 B中原文化是中国古文明以及由此衍生的中国文化的代表,河南人民长期在中原生活,创造和发展了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C全世界“环境难民”的人数正在迅速增加,造成“环境难民”的原因,是由土地干旱、荒漠化扩大、灾、森林毁坏及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 D2010年12月,美国宇航局专家通过对比时隔数年拍摄的火星上同一区域的照片后认为,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液态水。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_,_,_,_,_,_,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 这倒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 走到欧洲街道上东张西望、暗暗比较 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 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 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 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 A B C D16请从下面的新闻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6分) 北方旱灾对农业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市场担心因旱减产导致后市粮价上涨。今年以来,小麦期货价格已大幅飙升,郑州强麦主力1109合约14日低开于2705元吨,但很快就涨到2785元吨,三天后,郑州强麦期货1205合约又高开于2960元吨。但专家认为,目前断言小麦将因旱大幅减产、粮价将持续攀升还为时尚早。山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解洪起说,山东十年九旱,产量如何还要看后市气候的发展和抗灾救灾的成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等专家表示,天气对物价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我国粮食连续七年丰收,而且库存充裕,为2011年稳定物价奠定了重要基础。_17请以“春天来了”开头,描绘一幅画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5分)30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钢琴教师鲍里斯戈尔德夫斯基经常使用的勃拉姆斯随想曲曲谱有一处印刷错误,但是这个错误一直到一个水平较差的学生按照谱子演奏时才被发现。 2007年,俄罗斯国家电视频道播放“北极之旅”的新闻节目。节目中,俄罗斯潜水艇进入北冰洋宣布主权,还配了现场画面进行报道。该画面被许多电视台转播到了世界各地,谁都没感觉有问题,芬兰一个13岁男孩觉得电视画面可疑,他发现该画面居然是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剪辑下来的。 2008年4月,一个来自密歇根州的小学五年级男生在史密森学会的航天展上发现了27年来一直没被发现的错误,纠正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的预测。 上述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袭。语文答案勘误语文第3小题答案后加上:(题干应为“不符合原文内容”,漏印“不”,故四个选项均给分。高考学习网(www.gkxx.com)www.gkxx.com来源:高考学习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