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大片《国家监察》观后感4篇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934116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腐大片《国家监察》观后感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反腐大片《国家监察》观后感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反腐大片《国家监察》观后感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腐大片国家监察观后感五篇【篇一】1月12日至16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黄金时间播出。国家监察专题片共5集,分别为擘画蓝图全面监督聚焦脱贫护航民生打造铁军。讲述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故事,截止目前,我已经收看了三集,分别是擘画蓝图全面监督聚焦脱贫。从剧集的安排来看,是由上而下,高屋建瓴,围绕中心,层层递进。既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谋划、领导、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也展现了党中央从党内监督全覆盖破题,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各方面监督,通过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全体党员和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同时还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加强对扶贫领域的监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如果说榜样3、榜样4塑造的是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可亲可敬的英雄模范群像,那么这国家监察展现的则是一些面目可憎的反面教员,但是这些反面教员,其实距离我们又并不遥远。乍一看,郭海、王晓光、袁仁国、艾文礼、秦光荣、赖小民、冯新柱之流,位高权重,贪污受贿金额巨大,他们的腐败官僚行为和我们普通的党员干部好像很遥远,但是我们仔细看他们的错误,他们也并不算是什么十恶不赦之人,他们也是一步一步从基层起来的干部,甚至可以说相对“优秀”,却都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缺乏监督,欲壑难填,一步步的被“围猎”滑向深渊。还有戎泽军、冯莹盈、黄细飞这样的官僚主义者和蝇贪,可以说是稍不留神,漠视忘记了党规党纪,不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监督缺失的话,谁能保证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不出现他们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人看到感兴趣的是这些腐败分子上千平米“大院”、堆积如山的几千瓶茅台酒、倒进下水道都倒不完的茅台酒,几个箱子交代问题、5公斤黄金大鼎、一次受贿105万,几个亿的数额,这些确实触动劳动人民脆弱的神经,因为一些群众还在贫困线附近挣扎,近期还有一位女大学生因为贫困,吃了几年的辣椒拌饭,营养不良而不幸离世的消息,对比反差确实是非常强烈,还有冯莹盈这个乡级蝇贪,因为沉迷赌博和堕入高利贷陷阱,竟然贪污大凉山孤儿的88万扶贫资金,这些都对让我们有理由对腐败分子更加愤怒,但是仅仅只有愤怒是不够的。我们要从制度上执行上去杜绝一把手不受限制的人事任免权、资源配置权,实现对所有行政权力人员无盲区全覆盖,使监督效果更明显,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急功近利这些作风顽疾成为过去式,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绝不允许因个人私利对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使侵害群众利益,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没有容身之地,这就是纪委监委,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所要做和正在做的。国家监察阐述的,就是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根本上营造不敢腐、不能腐、的环境。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携起手来,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明纪律,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执行,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提供坚强保障。【篇二】近期,电视剧专题片国家监察热播,多名落马官员现身说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防腐与反腐问题一直是近些年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也是国家全面从严治党以来高度重视的问题。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对防腐与反腐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党员干部自身素质是防腐的重要前提,个别干部自身能力欠缺,对廉政建设认识不足,宗旨意识淡化,法律功底不强,有法不依,触碰纪律红线,谋划工作和处理问题时没有法制思维和法律意识,没有严格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当前社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消极因素此消彼长,防腐与反腐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的问题。个别党员干部艰苦朴素和吃苦耐劳的意识有所弱化,在日常生活中大肆挥霍消费。当消费预期与经济收入不成正比时,就容易铤而走险,触碰法律底线,在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部分党员干部常以为自己所在的部门是“清水衙门”,在防微杜渐方面缺少经常反思,针对不正之风,在思想上缺乏应有的警惕,对生活中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活动和腐败关系的认识不深刻,简单地认为腐败离自己很遥远,没有认清楚正当的娱乐交往与“微腐败”界限。其实每一次“微腐败”问题就是腐败问题量变的开始,时间长了,最终就会产生质变,走向违法犯罪的腐败之路。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虽然腐败分子只是广大党员干部中的极少数部分,但每个党员干部都是整体中的一份子,整个组织也是由千千万万党员干部构成的。个别党员干部或许会想,这么多党员干部,就算自己腐败,也不会对整体党员干部队伍产生影响。其实不然,有些领导干部,尤其是部分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如果能做好表率作用,以上率下,就会带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领导干部认真履职尽责,形成良好的氛围。相反,如果领导干部带头腐败,则会在一定范围内带来很大的消极负面影响,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因此,作为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廉洁奉公的自我约束力和拒腐防变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要洁身自好、当好表率,以上率下,严格约束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善于把“微腐败”“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作严肃政治生活的表率。【篇三】治理腐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一直在路上。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片全景展现了党中央谋划、领导、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效。用“天眼”织就“监督网”,用“火眼”发现隐藏的“微腐败”,从而以利刃将其“封喉”,以重锤将其“击碎”的真实事件,让人眼前一亮,反腐,我们是认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形成了涉及方方面面的监察网络,让各种“腐败”无处遁形,也让公权力真正姓了“公”。因为公权力是国家的主要象征,而腐败正是把公权力带入“私”有深渊的罪魁祸首。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道路,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腐败”渗透进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行业中,其中不乏党政机关。因此,中央审时度势,全面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让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聚焦坚持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决策,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打赢三大攻坚战、保障改善民生以及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等重大部署加强政治监督,截至2019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违反政治纪律案件1.6万件,处分1.7万人,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党的团结统一得到维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脱贫攻坚关系到民生,从中央到地方,无不重视。但,就是如此之大事,竟还是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扶贫上做手脚,是可忍,熟不可忍!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一分一毫也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严肃查处问责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国家监委聚焦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把纪检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做实做细末梢监督,一个个挪用扶贫款、优亲厚友、以权谋私、贪占冒领,刷白墙、填表式扶贫搞形式主义之人被查处监察体制改革,对基层监督全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也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倍增的有效保障。党的一切工作,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只要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国家监察需要关注的,包括医药卫生、教育公平、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养老保障等等。聚焦民生,才是践行宗旨意识最好的诠释,也是初心和使命最好的体现。“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郑重宣示,旗帜鲜明、坚定有力。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始终相伴,“严”字当头,刀刃向内,剑锋所指尽斩腐败于当下,为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篇四】近日,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上线播出,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谋划、领导、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的发展之路。专题片中呈现了大量监察实例,体现了共产党人刀刃向内的魄力,改革体制的创造力,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教育性。重拳反腐,锲而不舍革新体制。2018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初心,就是要把增强对公权利和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推进公权力运行法制化,消除权利监督的真空地带”。监察体制改革把监督对象从党员、干部拓展到所有公职人员,填补了过去党规党纪和行政监察之间的空白。专题片第二集全面监督中吉林工商学院原副院长张国志的案例,反映了监察体制改革的实效性。尽管吉林省纪委在2018年2月就接到对张国志进行检举的线索,但当时的张国志不属于国家机关公务员,也并非中共党员,既不属于行政监察范畴,也不在纪委管辖范围。监察体制改革后,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被统一纳入监察范围,对张国志的调查也取得了进展,其因原担任吉林体院副院长期间收受贿赂问题得到了应有的惩处。体制的改革扫除了盲区、填补了空白,实现了公权力监管的全覆盖,促进了公权力的阳光运行。久久为功,坚定信念净化思想。专题片的刊播一方面为我们展现了监察体制改革的路线与成效,另一方面为全体党员干部提出坚定理想信念、净化思想作风的要求。纵观其中案例不难发现,错误发生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因此每一个公职人员都应该继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成果,在工作中回望初心,多想想自己为什么出发,在实践中践行初心,多问问自己怎样才能让群众满意,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守初心、顺民心、让群众放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