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3598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执教者:卢蓉蓉 指导老师:周满姣教材简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由两篇讲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组成。其重点讲述的是人物成长过程中的故事。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即凸显本单元的教学主旨,又符合四年级段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课文从耳闻到目睹再到思索,记述了少年周恩来少年立大志的感人一幕。理念与方法:音像结合,创设情境;阅读体会,内化生成。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发掘、体会、感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并且把这种感情与变化融入到朗读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在读的方法上通过默读、小声读、大声读、有感情的读;在读的形式上通过录音范读、个人领读、竞赛对读、角色朗读。在学生方面,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理念和课标精神,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周恩来立志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周恩来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联系背景来领会课文内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他们从小竖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悟周恩来的爱国热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 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课题2、提问导入 这句话是谁说的?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年仅12岁的周恩来就说出这样的话呢?让我一起到课文中去探索吧。3、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楚了文章的脉络,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应该怎么样分段?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为上节课所学第一段:(16)耳闻。 略写第二段:(78)目睹。 详写第三段:(917)思索。 略写再提示学生哪一段是详写,哪一段是略写。二、研读“中华不振”(一)学习第一段,初步感知“中华不振”。 1、自由朗读第一段,这一段出现了哪两个人物?想一想应该怎么来读?请两名同学角色朗读。2、找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四个字,并划出来。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中华不振3、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二)学习第二段,扣“中华不振”,感受国家的落后,人民饱受欺凌。 过渡:伯父为什么会这样说?周恩来一定要弄明白。接下来他闯进租界,他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心读课文7、8自然段,小组内交流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还要说一说原因。重点交流:1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你可以抓句子中的词语来谈读后的体会。提示:大不相同(1)你读出了哪些不相同?出示课件提示对比:外国租借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中国的别处会怎样呢?都是中国的土地差别却如此之大,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华不振”。耀武扬威本该为民服务外国人多把租界当成了自己的国家(2)看到这样的场面,年幼的周恩来会怎么想?让学生说想法时读句子,读出学生自己的感受。(3)小结:是的,贫穷的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但这繁华不属于中国!中华不振啊!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课件出示重点字词)(1)指名说体会(2)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 初步感受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3)这里有一组对比十分强烈的词,你找出来了吗?提示: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4)你知道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亲人的无辜惨死被轧死(联系下文中句子)(出示下句“这位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强调)洋人的惨无人道(抓得意洋洋,他凭什么得意洋洋?他有理由得意洋洋吗?中华不振!)巡警的狗仗人势(抓“不但不反而” 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正义得不到伸张(“谁又敢怎么样呢?” “谁又敢怎么样呢?”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为什么人民不敢怎样吗?注意:以上学生谈到一处就结合朗读训练。(带着沉痛、悲伤、愤怒的心情去朗读)3、这样的事仅仅就在那天发生吗?仅仅是偶然吗?同学们不要凭空猜想,作者把用自己的笔墨,用泣血的文字在告诉大家,齐读第8自然段,你能发现吗?(1)“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现在你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了吗?(2)在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善良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内心的愤怒与无奈,你发现了那充满愤怒却又满带无奈的动作了吗?提示:紧握拳头4、其实当周恩来刚到这里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没处说理去呀,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伯父为什么要这样说吗?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指板书,让生齐答中华不振!)是的!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1)在旧中国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事,面对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不平等事件,你都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2)交流学生的感受。学生说时,老师提炼,用一句话激情并肯定学生的想法。同学们,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啊?!(3)小结:妇女的哭诉;洋人的得意扬扬;巡警的训斥;围观中国人的敢怒不敢言。这一切,都源于“中华不振”。周恩来看了内心很不平静愤怒、同情、悲哀、伤心于是回来后他一直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三、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自由读课文第9-17自然段,找答案。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立志)引读周恩来的话: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读)2.那时的周恩来仅仅12岁,这九个字已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3. 这九个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齐读4. 这九个字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他离去时十里长街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他逝世时,联合国为之降半旗。四、总结1小组内互相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1)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然而,中华之崛起,民族的强大,光说是不够的,要有文化,要有科技,要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的建设者,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应当刻苦学习,为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奋斗。(2)你们能做到吗?学生齐回答:能。(3)让我们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沿着伟人的足迹走下去,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吧!老师期待着你们。五、板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立志(周恩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