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3426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学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学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1 1 1 项目概况 1 1 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1 3 编制依据 原则及范围 2 1 4 问题与建议 3 1 5 结论 4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6 2 1 项目建设的背景 6 2 2 教育事业现状 7 2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2 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13 3 1 项目地理位置 13 3 2 自然环境条件 13 第四章 建设方案 16 4 1 工程概况 16 4 2 指导思想 16 4 3 建设原则 17 4 4 建设规模及内容 17 4 5 结构设计 20 4 6 给排水设计 22 4 7 电气设计 23 4 8 通讯工程 24 第五章 节 能 27 5 1 执行标准与规定 27 5 2 节能措施 27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31 6 1 依据和原则 31 6 2 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措施 31 第七章 环境影响分析 34 7 1 环境功能区划 执行标准及环境现状 34 7 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6 7 3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40 第八章 施工组织方案 41 8 1 施工特征 41 8 2 施工准备 41 8 3 施工过程 41 8 4 下阶段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42 第九章 项目实施计划 43 9 1 建设工期 43 9 2 实施计划 43 9 3 项目管理 45 第十章 项目招投标 46 10 1 招标依据 46 10 2 主要招标计划 46 10 3 招标内容 范围 组织形式 方式 47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8 11 1 估算依据 48 11 2 估算说明 48 11 3 投资估算 49 11 4 资金筹措 50 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及维稳分析 51 12 1 社会效益分析 51 12 2 维稳分析 51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55 13 1 结 论 55 13 2 建 议 55 第一章 概 述 1 1 项目概况 1 1 1 项目名称 第七中学建设项目 1 1 2 建设地点 城东变电站东侧 1 1 3 建设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 教育局 1 1 4 建设规模与目标 项目总用地面积 84349 平方米 在用地范围内新建教学楼 办公 楼 科技馆 图书馆 体育馆 宿舍 食堂等 总建筑面积 64800 平 方米 并配套建设道路 管道 绿化等相关附属设施 项目建成后 配套教师约 160 名 可容纳学生约 2000 人 1 1 5 投资额 本项目总投资约 15760 万元 建设资金由财政拨款解决 1 1 6 建设年限 2014 年 10 月 2016 年 9 月 1 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 1 表 1 1 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指标 单位 规划总用地面积 84349 m2 建筑占地面积 16246 78 m2 建筑占地面积 64800 m2 办公楼建筑面积 11000 m2 科技馆建筑面积 5080 m2 图书馆建筑面积 4360 m2 体育馆建筑面积 2100 m2 教学楼建筑面积 18360 m2 食堂建筑面积 3500 m2 其中 学生宿舍建筑面积 18400 m2 容积率 0 77 建筑密度 22 绿地率 38 1 3 编制依据 原则及范围 1 3 1 编制依据 1 国家计委计办投资 2002 15 号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 南 2 国家发改委 建设部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 三版 3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 2001 21 号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5 福建省 十二五 教育专项发展规划 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4 2020 8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9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建标 2002 102 号 10 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1 3 2 编制原则 1 必须符合国家 省 市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法律 法规 和政策精神 3 符合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 4 校舍用房组成 校舍主要建筑标准要符合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 校舍建设标准 建标 2002 102 号 5 建设工程设计和建设必须采用目前国内先进 成熟的工艺 设 备和材料 6 必须贯彻安全 适用 经济 美观的原则 应结合本地区的实 际情况 根据需要与可能 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结合的关系 1 3 3 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针对项目的建设条件 必要性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选址概况 工程建设方案 环保措施方案 投资估算 资 金筹措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 1 4 问题与建议 1 由于学校建设是一项公共基础教育建设 不以运营盈利为目的 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 建议 县委 县政府给予充分的 支持 2 项目所需资金较大 除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外 还应动员社 会各界多方面筹集资金 3 做好资金使用计划 实行健全的建设管理和财务制度 严格控 制各项成本的预算支出以及建设总投资 确保建设资金的高效使用 4 项目因占地面积大 地质结构变化大 应做好工程地质岩土勘 察工作 避免发生基础问题 5 做好项目的整体工作计划 确保 2016 年 9 月开学前投入使用 1 5 结论 1 教育事业关系着民族兴旺 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 教育是我 国发展的基石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竞争 党中央 国务院上个世纪来就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 使教育的先导 性 全局性 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 第七中学建设项目是合 理配置教学资源 完善扩大 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 不仅有利于完善 办学规模和教育设施 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项目 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2 项目建设场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地质稳定 外部水 电 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 3 项目的生源丰富 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项目本身具 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4 项目建设规模 规划布局 建设方案 环保措施 实施进度 安排 项目组织与管理 资金筹措方案等是可行的 5 该项目的新建是 教育事业的一大重要举措 项目建成之后 将成为 为更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又一个培养基地 对当地中学教 育事业和学校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能切实解决当地中学教育供 需不平衡的矛盾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积 的作用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 1 项目建设的背景 1 国家政策的扶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纲要 指出全面普及和巩固 九年义务教育 初中毛入学率达到 98 以上 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 95 青壮年文盲率降到 2 左右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在校 生规模达到 4510 万人 毛入学率达到 80 左右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 国家对初中及高中两个阶段的教育给予了较多的政策支持 教育部为了贯彻国家要求 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下提出 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继续解放思想 坚 持改革开放 谋划发展 统筹城乡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体现了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 提高质量 促进公平 加强管理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要求 2 福建省政策的扶持 福建省 十二五 教育专项发展规划 指出 十二五 时期 教育发展的目标是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到 2015 年 各 级各类教育总量基本满足需求 力争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列 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 高 学习型社会初步形成 一 基本实现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93 全面解决 入园难 问题 全面实现 双高普九 任务 优化 发展普通高中 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90 实现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 两头延伸 教育强县 达 40 个 左右 二 基本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 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基本配齐教学仪器设备 体育艺术教学器 材和图书资料 均衡配置师资资源 提高农村校 薄弱校办学水平 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88 以上的县 市 区 实现义务教育基 本均衡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 福建省的宏观政策 2 2 教育事业现状 素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 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改革开 放以来 尤其是 十一五 以来 县委 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 坚持 教育优先发展 科学发展的方针 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进一步调 动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热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全县教 育事业取得很大的成绩 学前教育欣欣向荣 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教育投入持续增加 教 育资源逐步优化 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丰硕成 果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教育虽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在教育资源 教育管理 内涵建设 教育创新等方面 还不能很好地适应 城市化 工业化的 发展进程 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存在 诸多薄弱之处 主要表现在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校际之间 城乡 之间差异较大 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紧张 班额过大的问题尚未得 到根本解决 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充足 均衡 教育装备与教育发展 不相适应 公共教育经费保障体制还不完善 教育经费在不同教育层 次之间的分配还不尽合理 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有待进一 步优化 一些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教育内容和方法需要更新 学 生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不强 推进素质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服务产业的能力急需提升 教育体 制 机制改革仍然滞后 教育的创新和活力不够 终身教育体系还需 进一步发展完善 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发展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 同期待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到 2020 年 全面普及 15 年基础教育 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 96 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 100 建立覆盖全县 0 3 岁幼儿家 庭教育指导网络 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 100 九年义务 教育巩固率达到 99 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 98 2 职普比例更加合 理 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持续提高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4 5 年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年参与率达到 67 以上 外来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机会达到 100 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健全 入学机会公平得到切实保障 2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3 1 城区学校规模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求 城区建成区面积 20 1 平方公里 城区人口近 10 万人 远期城 市规划控制区近 150 平方公里 核心区 70 平方公里 城区规划人口 50 万人 今后的几年 城市人口将急剧增加 适龄学生入学需求也将 快速增长 同时 随着建设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增多 现有的外来务工 人员子女一般都就读于周边乡镇中小学及县城的一些民办学校 现有 的学校远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就读的需求 因此 在县城新区修 第七 中学势在必行 该校建成后能够容纳 2000 人就读 能缓解今后几年县 城城东区域适龄中学生入学的需求 2 3 2 本项目的建设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 搞好基础教育工作的需 要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教 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直接支撑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要加快发展 科教是基础 人才是关键 各级各 部门都把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既要注重教育资源布局的合理性 又要注重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要把 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作为人才战略的基础工程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增加教育投入 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 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广泛普及 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 许多地方 的中小学校舍和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脱节 陈旧的校 舍已经不能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入学儿童的需 要 因此建设新校舍和改善旧校舍就显得尤为迫切 只有保证硬件设 施齐全才能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积极发展基础教育事业 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 顺利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对创造素质教 育的良好环境 提高民族素质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同时 也是增加居民消费 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 减轻就 业压力 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 2 3 3 是贯彻科教兴县 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 源泉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对提高全民族素质 培养各 级各类人才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 基础性和先导性 作用 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 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切实予以保障 改革开放 以来 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 除青壮年文盲 简称 两基 的目标初步实现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但县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 发展不平衡 基础教育面临改革与发展 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2 3 4 是维护教育公平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重要支撑 实践表明 现 代社会中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 收入 社会地位呈正比关系 特 别是在当今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 社会个体的发展前提 只有坚持教育公平 赋予每个受教育者平等的 受教育机会 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 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 的实现 人是社会的主体 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对构建 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 项目建设能够改善薄弱学校的薄弱环节 力促教育均衡发展 维护教育公平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2 3 5 本项目的建设是保证社会和谐 经济发展 人民安居乐业的 需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实现教育权利和接受优质教育是 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利益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 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接受必要的教育不仅成为人们生存 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 甚至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随着我 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本项目 的建设 从根本上保证了基础教育能够顺利开展 满足人们受教育的 需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保证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教育作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提 升有促进作用 良好的基础教育 能为城市的发展增加动力 反之 落后的基础教育会成为发展的障碍 良好的教育也是招商引资和聚敛 人气的一面旗帜 能吸引投资 发展生产 对于投资商而言 投资区 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对生产发展影响特别大 其中的软环境就 是人文环境和教育环境 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作为铺垫 这就说明了 教育对一个地区的商业价值提升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了 人民的生活工作水平才能提高 才能有更多精力关注教育 进而推动 教育事业发展 使教育和经济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 现 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的生活是所有家庭的核心 只有孩子 安全了 家庭才能美满幸福 只有每个家庭和睦我们整个社会才能和 谐进步 关注孩子的安全 就是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将来 因此该项 目的建设是保障整个社会安定的根本所在 综上所述 第七中学建设项目是我县发展教育事业 搞好基础 教育工作的需要 是为加快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充分挖掘和发挥 教育潜力的需要 是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需要 也是保证社会 和谐 经济发展 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 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 建设资金来源有保障 本项目作为利国利民的社会保障工程 得到 县委 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资金配套落实完善 2 建筑材料来源有保障 工程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 钢材 可从本地采购 水泥可由附近的生产企业供给 砂 砂砾和碎石本地 能供应 各种苗木在省内均可采购 各种材料来源有保障 3 施工条件有保障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 城东片区 周边路 网发达 均有道路与国 省道连接 交通便捷 施工所需水 电供应 有保证 随着近几年的城市建设发展 有着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 验 具有合格的建设队伍 施工设备配套 能够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3 1 项目地理位置 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 闽江支流沙溪下游 南平和 市之间 地处北纬 26 06 26 40 东经 117 32 118 06 东出南 平至福州 西过 至厦门 北上浙赣至京 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商品 集散地 本项目位于 城东片区 城东变电站东侧 3 2 自然环境条件 3 2 1 地形地貌 地势从东南 西北向沙溪河谷倾斜 西北部多低山丘陵 镶嵌 夏茂 高桥等山间盆谷地 高桥谷地发育于北东向断裂上 长 20 千米 东南部以中低山为主 坡度变化急剧 全县最高峰锣钹顶海拔 1537 米 沙溪沿岸为丘陵地带 城关是堆积盆地 3 2 2 气候 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 降雨量充沛 雨热同期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 19 2 无霜期 297 天 年均日照 1840 小时 近十年年平均降雨量 1740mm 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 4 9 月间 以 5 月下旬中后期和 6 月中旬中前期为最多 3 2 3 水文水力 永安至沙溪口称沙溪 沙溪流经宁化 清流 明溪 永安 等六个县市 在沙溪口与富屯溪汇合后注入闽江 沙溪全长 328 公里 集水面积 11793 平方公里 占闽江流域总面积 19 33 全年不 发生河干 断流和冰封现象 降雨期集中在 4 月至 8 月 水位暴涨暴 落 洪峰持续期短 枯水期长 9 月至翌年 3 月 至沙溪口段 长 70 公里 河宽 16 70 米 水深最浅处为 0 3 1 1 米 河道比降 0 62 河道平均流量 290 立方米 秒 沙溪是 最大的河流 水量大 洪水持 续时间长 涨退比较平缓慢 具有一般大河流的水文特性 水中泥沙 含量一般 西桥 站悬移质多年平均含量为 0 127 公斤 立方米 它发源于宁化县泉上和建宁县均口的山脉 在 洋口仔附近入境 由 西南向东北横贯县境 在青州镇洽湖村附近流入南平市 至南平市交 界处 河长 322 公里 县境内长约 50 公里 流域面积 11769 9 平方公 里 县境内流域面积约 1800 平方公里 沙溪流至南平后与富屯溪会合 为闽江干流 3 2 4 植被特征 隶属南岭东部山地常绿储类照叶林区 植被区下的植物小区则 以顺昌宝山 茅坪 莲花顶一线为界 东部为闽中戴云山 鹫峰 山常绿储类照叶林小区 典型植被类型的建群种以米储 丝栗栲 南 岭栲 钩栗占优势 少量为甜储 苦储 柳杉等 杉木长势良好 森 林下木有香槟杜鹃 山矾 百两金 石斑木 黄瑞木等 在郁闭的常 绿阔叶林下草木植物不多 常见的有狗脊 中华里白 油莎草等 层 间植物较常见的有昆明鸡血藤 木通 藤黄檀等 县境土地面积很大 部分在此小区 界限以西是闽西博平岭山地常绿储类照叶林小区 本 小区仅有夏茂和富口乡部分地段 典型植被类型的建群种以甜储 苦 储 闽粤栲等占优势 指示植物有亮叶桦和成片天然马尾松林 杉木 林较少 3 2 5 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 建设部震发办 1992 160 号关于发布 中国地震 烈度区划图 1990 和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使用规划 的 通知 按照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地 震基本烈度为 6 度 3 3 社会经济概述 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 闽江支流沙溪下游 位于南平和 市之间 距省会福州市约 200 公里 距 市和南平市分别为 20 公里 60 公里 全县总面积 1815 09 平方千米 辖 6 镇 4 乡 2 街道和 1 个省级开发区 总人口 24 55 万人 是国家南方重点林区县 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全国科普示范县和省良种水果发展基地县 省农副产品基地县 福建 省竹子重点产区 木材 笋干 晒烟 香菇 花奈 菜芋 板鸭等名 特优产品久负盛名 远销海内外 2013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163 81 亿元 其中 第一 产业增加值 24 63 亿元 增长 4 7 第二产业增加值 87 72 亿元 增 长 16 5 第三产业增加值 51 45 亿元 增长 7 5 三次产业结构由 去年的 15 3 52 0 32 7 调整为 15 0 53 6 31 4 从贡献率及拉动情况看 第一产业贡献率为 5 6 拉动 GDP 增长 0 7 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贡 献率为 75 8 拉动 GDP 增长 9 2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贡献率为 18 6 拉动 GDP 增长 2 3 个百分点 二产仍是 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第 四 章 建 设 方 案 4 1 工程概况 项目总用地面积 84349 平方米 在用地范围内新建教学楼 办公 楼 科技馆 图书馆 体育馆 宿舍 食堂等 总建筑面积 64800 平 方米 并配套建设道路 管道 绿化等相关附属设施 项目建成后 配套教师约 160 名 可容纳学生约 2000 人 4 2 指导思想 本项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节约和集约 用地原则 并充分考虑学校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坚持高起点 规划 高标准建设和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思想 加强管理 提高质 量 努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 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学需求 教育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 量是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 个重要标志 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 步深化教育改革 按照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科学匹配全县教育资源 根据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相应的 市政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规划的要求 结合城市人口密度 与人口分布 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 以及城市交 通 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合理布局学校网点 为普及中学教育创造 更好的条件 推动 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4 3 建设原则 本项目坚持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的原则 坚持分步实施 重点突 破的原则 坚持完善机制 效益优先的原则 坚持协调发展 整体推 进的原则 使 第七中学建设项目在对全县学校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 上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上 坚持现代的规划设计理念 体现学校 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 建筑形象要体现 适用 超前 继承 创新 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 的思想 突出 以人为本 的发展理 念和地域文化特色 协调校区的功能组织布局 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 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 展现自然与文化景观 突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努力把 第七中学建设成 一流的中学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 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深化教育改革 强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育质 量 依法办学 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中学 为 经济建设和社 会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4 4 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根据市场需求分析 结合 城区人口数量的规模 同时根 据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建标 2002 102 号 结合 教育发展规划和示范性中学标准 综合确定 第七中学的建设规模 与内容 4 4 1 学校建设规模和班级人数 按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规定 普通中学班级编制 有 12 班 18 班 24 班 30 班 36 班 45 班 考虑 的经济发展速 度和近几年人口的增加速度较快 第七中学班级数量编制为 36 班编 制 每班约 55 人 学校人数总规模为 2000 人 4 4 2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根据国家建设部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制定的 城市 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建标 2002 102 号 和有关的建筑设 计标准 规范以及规划 36 个教学班 每班 55 人 共 2000 人 确定 学校总建筑面积为 64800 平方米 4 4 3 教学用房分类 1 新建办公楼建筑面积 13000 平方米 依据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中对教职工办公用 房指标规定 结合 第七中学办学规模的实际情况 办公楼建筑面积 为 13000 平方米 包括行政办公室 教师办公室 会议接待室 校史 德育室 社团办公室 广播室 卫生保健室 办公用品贮藏室 2 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 18360 平方米 依据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中对普通教室 指标规定 结合 第七中学办学规模的实际情况 普通教室的建筑面 积按照 9 18 人 学生人数按照 2000 人计算 则教学楼建筑面积为 18360 平方米 包括普通教室 40 个 专用教室 5 个组成 3 新建科技楼 5080 平方米 依据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中规定 结合 第七中学办学规模的实际情况 新建科技楼 含图书馆 建筑面积 为 5080 平方米 包括理化实验室 语言教室 电化教室 史地教室 阶梯教室 计算机教室 天文 天象馆及辅助用房组成 4 新建体育馆 2100 平方米 依据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中规定 结合 第七中学办学规模的实际情况 新建体育馆建筑面积为 2100 平方米 建设篮球馆 健身房 乒乓球房 体操房 体育器材贮藏房 5 新建学生食堂 3500 平方米 依据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中规定 结合 第七中学办学规模的实际情况 新建学生食堂建筑面积为 3500 平方 米 6 新建学生宿舍 18400 平方米 依据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对中小学学生 宿舍指标规定 普通中小学宿舍 每人使用的建筑面积的指标为 3 床 本项目结合 第七中学的教学规模 本项目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 积从 3 床上调至 9 2 床 则新建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为 184000 7 新建图书馆 4360 平方米 依据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中规定 结合 第七中学办学规模的实际情况 新建图书馆建筑面积为 4360 平方米 图书馆内设藏书库 声像阅览室 普通阅览室 教师阅览室 分类陈 列室 配置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等 4 5 结构设计 4 5 1 设计依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 2001 2006 年版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02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01 4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 2008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2002 6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 2001 7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 JGJ94 2008 4 5 2 设计要求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 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中学校属于重点设防类 提高一度设 防 所以本项目所有建筑物设计时均按 7 度 0 15g 设防 人防设计及等级 无 基本风压 0 4KN m 2 4 5 3 结构设计 1 基础选型 根据上部荷载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本项目主要建筑物采用 1 教学楼 钢筋采用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2 办公楼 钢筋采用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3 科技楼 钢筋采用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4 学生宿舍楼 钢筋采用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5 食堂 毛石条形基础 6 图书馆 钢筋采用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7 体育馆 钢筋采用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具体基础选型须地质勘查资料报告出来后决定 基础内力分析受 到地基模型 基础模型 上部结构刚度以及各种参数条件的影响 本 项目通过专业软件的弹性地基梁方法计算基础内力 确定设计内力 2 主要建筑物的结构选型 项目建筑物均采用框架结构 3 采用的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 标号 C30 C35 钢筋采用 HRB335 fy 300N mm2 HPB235 fy 2l0N mm2 4 楼板选型 楼板的选型对使用功能 结构合理性 经济性影响较大 本项目 所有建筑物楼板均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 和安全性 5 主要抗震措施 本项目所有建筑物设计时均按 7 度 0 15g 设防 保证所有建筑 物的质量是学校的重要职责 由于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和鞭端效应较 小 遭遇地震后的破坏较轻 工程设计选用均匀对称的形体 框架结构的抗震和抗风性能良好且经济合理 可以保证结构的整 体抗震性能 选择可靠的持力层 由此保证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 进行专门的 场地安全性评价 确保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可靠性 严格按照规范的抗震措施进行设计 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和耗能 性能 对主要的薄弱部位重点进行加强 4 6 给排水设计 4 6 1 给水系统 1 用水量 生活用水 公共建筑用水 环境用水 不可预见水量 共计四个部分 生活用水量 人口考虑 2160 人 用水量定额最高日 100L 人计 算 生活用水最高日用水量为 216m3 d 公共建筑用水 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20 计 用水量约 43 2m3 d 环境 绿化用水按 2Lm2 d 用水量约 64 1m3 d 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0 计 用水量约 32 3m3 d 该校生活总用水量 355 6m 3 d 室外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 35L S 考虑 室内消防用水量 室内消防用水量按 15L S 考虑 2 水源 该校由城市自来水管网供给 从城市管网接 2 根 DN150 进水管向校园供水 3 给水系统 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 设置环状给水管网 管道沿校园道路敷设向各生活消防用水户供水 每个给水管网的交叉 处及支管上设置阀门用以控制和调节流量 发生事故时便于检修 4 消防给水 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规定 居住区人口规模小于 2 5 万人 其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 1 次设计 一次灭火室内外 消防用水量为 35L S 火灾延续时间按 2 小时计 消防用水量为 255m3 城市给水管网为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 由市政供 给消防水量 水压 0 4MPa 室外消火栓采用 1 个 DN100 和 1 个 DN65 栓口的地下式消火栓 间距小于 120 米 4 6 2 排水系统 该校区规划为生活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制 故校区内各建筑物生 活污水与雨水均采用分流制 雨水系统全部按重力流规划 污水系统 尽可能按重力流规划 排入学校生活污水管网 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处理后统一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整个区域内场地雨水和道路雨水通过 雨水口将雨水收集后 经设在道路一侧或中心的雨水管道出口排入城 市雨水管道 4 7 电气设计 4 7 1 设计依据 1 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设计规范 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4 7 2 校园供配电系统 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主要经济指标计算出整个校园规划总电气负 荷为900KVA 根据校园建筑规划的分布情况 建筑面积及供电半径等 各种不同的因素 在校园内设置1个10KV 0 4KV高低压变配电室 其低 压配电室的无功补偿在低压侧实现 补偿后的功率因素不低于0 92 低压配电室到各建筑物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配电 电缆敷设采用穿 管埋地敷设方式 4 7 3 校园内部供电线路 校园内部的供电主干线路走向设计 绝大部分主干线沿校园道路 一侧埋地敷设 为了检修及维护方便 在穿过公路及跨越挡墙处设有 检修人孔 进入各建筑物的供电管线全部采用埋地敷设方式 4 7 4 道路照明及防雷接地 道路照明的配电方式采用树干式 三相四线制配电 网络电压为 380 220V 路灯电压为220V 照明灯具沿公路单侧布置 照明线路主要采用穿钢管埋地敷设方 式 为了防感应雷及直击雷 在高于附近建筑物的灯杆上设避雷器 为了行人的安全及防止感应雷 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进行二次 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4 8 通讯工程 4 8 1 电信规划 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主要经济指标 考虑到教学用房和宿舍的自 动电话 校园内的公用电话 公用建筑内电话及传真通讯等非语音业 务等 本设计中将由电信局引来的电缆容量暂定为HYA200 2 0 5 同时考虑到校园内的有线电视系统 本设计中将电信主干管网设计为 一个综合管网 有线电视电缆 电话通讯一起在电信管网中敷设 其 交接点为校园中部 4 8 2 电缆分配 根据校园内电话用户的分布情况设置 设计一个交接区 由外部 管网引来的电缆经电缆交接点内的设备分配后引入电信管道网 再由 电信综合管网分配到各建筑物内 4 8 3 电信管道网 电信主干管网全部采用地下管道入地敷设方式 本设计考虑电信 主干管网管路的管材主要采用GF110 100双壁波纹管 引入各建筑物时 采用RC50钢管 整个电信主干管网由电信人孔 手孔 地下直埋管道等组成 地 下直埋管道根据其所在区域用户分布情况分为4孔 6孔 8孔等 为了 建立一个灵活 扩充性好的电信主干管网 本设计中将电信主干管网 的主要部分设计为彼此相通的网状管网 以便于整个校园的电话用户 分配 并能满足将来校园及其周围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电信管路平面布置主要沿道路边 部分管路经绿化带敷设 人行 道上电信管路埋深为管顶距路面700mm 穿越公路时管路埋深为管顶距 路面900mm 在与其它专业管路交叉时需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其埋深 4 8 4 综合管网规划 综合管网工程 包括给水 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水管网 强电和道 路照明管网 天然气管网和电讯管网 管线平面布置 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水管线原则上沿规划道路路中 50cm以下布置 强电和道路照明管线 生活及消防用水管线 天然气 管线和电讯管线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30cm以下 管线竖向布置 雨水及污水为重力自流 其位置优先考虑 强电 电缆 通讯电缆位于上层 生活及消防用水管线 天然气管线次之 雨水排水管线和生活污水管线布置在最下层 第 五 章 节 能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建筑 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目前 我国能源发展和 建筑节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 全国的建筑能耗已达到占全社 会能耗的 30 左右 在国家能源问题日趋严峻的情况下 降低能耗势 在必行 建筑的节能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在本项目规划设计中 遵 循国家的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建设部出台的 建筑节能 十一 五 规划纲要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以及省建设厅颁发的 实 施细则 的要求 采用了多项有效的节能措施 降低能源消耗 做到 合理利用 节约能源 5 1 执行标准与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 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 GBJ6 85 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05 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2004 6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 2007 7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 2007 8 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5 2 节能措施 5 2 1 设计阶段节能措施 本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建造中 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 和建筑节能标准 进行建筑设计图纸节能方面的会审 主要体现在初 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该项目节能技术措施要点 1 建筑总平面布置利于通风 采光 结合建筑造型采用遮阳 构件 加强绿化布置 2 采用节能建筑体型系数和窗墙比 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 隔热 建筑外墙采用保温砂浆 塑钢窗 平台及屋顶采用保温隔热构 造 各支承梁柱节能点在构造上应避免冷桥的产生 3 采用节能型产品 照明采用荧光灯节电器和电子节能灯节 电器 加强水的重复利用及节水措施 4 节能措施采用后 效果应能达到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 5 2 2 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中节能措施应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 提高施工能源利 用率 1 优先使用国家 行业推荐的节能 高效 环保的施工设备 和机具 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2 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 生活 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 制指标 定期进行计量 核算 对比分析 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3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工作面 以减少 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 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安排施 工工艺时 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 避免 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4 机械设备与机具 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治理制度 开展用电 用油计量 完善设备档案 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使机械设备保持 低耗 高效的状态 5 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 避免大功率施工 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 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 在 可能的情况下 考虑回收利用 节约油量 6 合理安排工序 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 降低各 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7 生产 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 合理设 计生产 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 朝向 间距和窗墙面积比 使 其获得良好的日照 通风和采光 8 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 墙体 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 材料 减少夏天空调 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9 合理配置采暖 空调 风扇数量 规定使用时间 实行分 段分时使用 节约用电 10 施工用电及照明 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 临电线路合理设计 布置 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采用声控 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5 2 3 建筑电气节能 1 照明 提倡教室内采用高效照明产品 选择高效照明灯具与节能光源合 理配合使用 设备用房 公共设施等处采用节能荧光灯 且配电子镇 流器 公共走道 楼梯采用消防型热释红外延时节能灯 合理布置照明开关及选择开关联数 充分利用天然采光 节约照 明用电 2 变压器及线路 选用低损耗电力变压器 合理选择变压器台数 使变压器经济运行 变配电房位置尽量深入负荷中心 减少线路长度及损耗 3 设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 第 六 章 劳 动 安 全 卫 生 6 1 依据和原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5 1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 11 1 3 建设项目 工程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劳动部 1996 10 4 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依据除依据以上法规外 还需遵守福建省 市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 6 2 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措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按照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方针将劳动保 护 安全防护的措施贯彻到项目的实施中 既做到安全可靠 又做到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1 划分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区 合理设置宿舍 食堂 饮水 淋浴 卫生等基本生活设施 结合季节特点 做好施工人员的饮食卫生和防 暑降温 防疫等工作 特别是高温天气 要合理调剂户外作业时间 适当延长午休时间 2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 防范危险 预防 火灾等措施 外露机械设备设置安全防护罩 建筑及变配电间应设有 避雷装置 楼梯 平台设防护栏杆 有条件的 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 封闭管理 3 建筑工人必须穿戴劳动安全防护用品作业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 戴安全帽 高空作业的工人要配备安全带 电工 焊工要配备绝缘靴 和绝缘手套 为确保施工安全 应设有保卫人员 负责监督管理施工 现场的生产设施安全和保卫 消防工作 4 为防止触电事故并保证检修安全 两处及多处操作的设备应在 机旁设事故开关 1KV 以下的设备金属外壳应做接零保护 设备需设 置漏电保护装置 5 为防止机械伤害及坠落事故的发生 生产场所梯子 平台及高 处通道均要设置安全栏杆 栏杆的高度和强度符合国家劳动保护的规 定 设备的可动部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网 罩 地沟 水井设置盖 板 有危险的吊装口 安装孔等处设置安全围栏 在有危险性的场所 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及事故照明设施 6 施工企业要切实关心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员工集体宿舍应有防 暑措施 宿舍及周围环境要求卫生 安全 要有必要的通风措施 保 持空气流通 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施工现场应设置统一的集体食堂 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 炊事人员必须持身体健康证上岗 施工现场 应加强食品 原料的进货管理 7 保证一定的绿化率 绿化对净化空气 降低噪声具有重要作用 是改善卫生环境 美化园区的有效措施之一 并且绿化能改善景观 调节人的情绪 从而减少人为的安全事故 8 项目投入使用后 属人口密集区 为易传播各种流行性疾病的 场所 应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及其他相关条例的要 求 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办法 健全卫生检疫防疫制度 9 建立 健全劳动安全卫生运行责任制和其他各项劳动保护制度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劳动保护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劳动保护人 员 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10 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 确保劳 动安全卫生设施完善 并且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 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 七 章 环 境 影 响 分 析 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是文明城市的标志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环境的需要 本项目既通过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 大面积 立体化的 绿化系统来创造优美的环境 同时也通过排水 垃圾处理 集中供气 供热工程的建设 使其周围区域的 废气 废水 废渣 得以有效治 理 充分体现清洁 安静 优美的城市规划总体指导思想 工程影响范围内环境具有一定承载力 本工程施工 运营期将对 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噪声和环境空气的影响 但是通过加 强项目建设施工的环境管理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项目 与主体项目同时规划设计 同时建设 同时投入使用的 三同时 制 度和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后 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部 分控制和减缓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7 1 环境功能区划 执行标准及环境现状 7 1 1 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 城市环境规划 的要求 该项目所在区域规划情况如下 1 水环境 沙溪水质执行 GB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的 类水质 标准 本项目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 本项目废水排放应 执行 GB8978 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表 4 三级排放标准 2 大气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GB3095 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该项目废气排放执行 GB16297 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 表 2 二级标准 3 声环境 项目所在地位声环境执行 GB3096 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2 类 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 GB22337 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 类标准 昼间 60dB A 夜间 50dB A 7 1 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 水环境 根据 2012 环境状况公报表明 本项目最终受纳水体沙溪水环境 现状符合 GB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即 PH 6 9 DO 5mg l CODmn 6mg l BOD5 4mg l CODcr 20mg l 2 大气环境 根据 2012 环境状况公报表明 本项目周边大气环境质量可以达 到 GB3095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即 SO2 0 15 mg m3 NO2 0 08 mg m3 PM10 0 15 mg m3 3 声环境 据现场调查 项目区域环境噪声符合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的 2 类区标准 昼间 60dB A 夜间 50 dB A 7 1 3 社会 生态环境现状 经过对项目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 以及向有关部门咨询 项目周边未发现受国家及省市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及古树名木等以及 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目标 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发生在施工期 施工期对生 态环境影响的途径主要是工程占用土地 本项目的建设 对建筑平面 和空间整体布局 并规划景观和公共绿地 可大大改善城市面貌 为 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7 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范围内用地平整 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 堆放占地和建材 堆放等会对地表土产生扰动 破坏地表植被 造成水土流失 并改变 用地性质 这些多为不可逆转的短期的影响 而施工废水 噪声 扬 尘等对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 暂时的 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施 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 2 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主要水污染源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 水 生活污水来自食堂污水 淋浴水 卫生清洁水等 主要含有有机 物 动植物油和悬浮物 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的清洗和养护 及混凝土搅拌等 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及少量油类 建设单位应依据 JGJ146 2004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做好施工生活污水的处置工作 应管理好施工队伍生活污水的排放 设置临时厕所 化粪池和食堂污水隔油池等 污水进行处理后纳入市 政管网 不得直接排入附近水体 做好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的管理 建议在施工工地周界设置排水明沟 径流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放 7 2 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 扬尘 施工期挖方 填方 弃土 混凝土搅拌以及水泥 沙石 土 建材 弃渣等运输 筑路机械铺设路面等将产生扬尘 主要特征 污染物为 TSP 施工粉尘排放数量与施工面积 施工水平 施工强度 和土壤类型 气候条件等有关 由于影响施工粉尘发生量的因素较多 目前尚无用于计算施工粉尘产生和排放量的经验公式 项目建设为多 点施工 因此施工粉尘呈多点或面源性质 为无组织排放 在时间和 空间上均较零散 此外 本工程土壤相对潮湿 污染扩散主要在施工 场地附近 一般可控制在施工场地 100m 范围内 故本评价不作粉尘 污染源强的定量估算 施工机械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 包括各类运输车辆 以及燃油压 路机 路面平整 燃油推土机 路基处理 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 主要特征污染物为 CO NO x SO 2 施工产生的大气将对附近居民和 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但这种污染源较分散 且为流动性 影响是 短期的 局部的 经采取措施后 可以有所减轻 由于施工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粉尘 因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施工场地定期洒水 防止扬尘产生 在大风天气加大洒水量及 洒水次数 施工场地内运输道路应及时清扫 减少汽车行驶扬尘 必须严格禁止运输车辆超载 避免沙土泄露 运输土方的车辆 应有防止扬尘措施 进入施工场地应限速行驶 干 水 泥 的 运 输 应 采 用 密 闭 槽 车 运 输 且 通 过 封 闭 系 统 运 送 到 水 泥 仓 库 中 避免起尘原料的露天堆放 多尘物料均应用帆布覆盖 混凝土搅拌站应设在工棚内 尽量采用散装水泥和预搅拌混凝 土 7 2 3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如推土机 挖掘机 装载机 切割机 泵 钻孔机 混凝土搅拌机和施工车辆产生的噪声 项目施工过程中 将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 短暂的 施工期噪声防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机械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 高噪声的施工机板尽量远离声 环境敏感点 必要时对其采取隔声 降噪措施 合理安排工期 控制夜间噪声 不在夜间进行打桩或其它高噪 声作业 施工现场尽量避免产生可控制的噪声 严禁车辆进出工地时鸣 笛 严禁抛扔钢筋等 7 2 4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固废 清理出来的淤泥和垃 圾 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不当将占用土地并对 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施工单位要实行标准施工 规划运输 送至环保指定地点处理 不要随意倾倒建筑垃圾 制造新的 垃圾堆场 造成水土流失 对周 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也要收集到指定的 垃圾箱 筒 内 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 7 2 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用地现主要为空地 项目的建设将对被占用的土地植被 生态系统造成永久性破坏 使得植被减少 土地侵蚀 水土流失加重 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建议采用的环保措施主要有 1 从 减 轻 工 程 占 地 和 施 工 对 沿 线 两 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