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金融和经济形势系列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3152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典金融和经济形势系列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瑞典金融和经济形势系列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瑞典金融和经济形势系列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瑞典金融和经济形势系列调研报告前 言 为深入了解全球金融危机对瑞典金融和经济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学习借鉴瑞典上世纪90年代初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2008年底驻瑞典使馆商务处组成瑞典金融和经济形势专题调研小组,聚焦瑞典的金融和经济形势,开展密集调研,形成系列报告,供国内参考。 在阅研大量文献和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调研小组走访了30余家瑞典政府机构、商协会、金融机构和企业,与这些机构的负责人、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座谈讨论。形成系列调研报告。 本系列报告试图从历史对比、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公共政策、中瑞合作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对瑞典的影响,并思考我国应对危机的借鉴意义。 通过调研,我们的结论: 1、全球金融危机对瑞典金融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大。瑞典金融业总体是稳健的。 原因:瑞典一贯偏于保守的作风;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经历了一次金融危机,从中汲取了经验和教训。 2、全球金融危机对瑞典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小。2008年瑞典经济14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0.2%),预计今年GDP增长-4.2%。 原因:瑞典经济高度依赖海外市场。 3、瑞典经济前景预测:瑞典金融业总体稳健,众多行业竞争优势仍在,创新能力尤强,政府施行的政策措施标本兼治,行之有效。所以不难预测,待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时,瑞典经济可较快恢复健康增长态势。 以下是系列调研报告的五部分内容: 系列一:系列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系列二:系列二:全球金融危机对瑞典实体经济影响分析 系列三:系列三:措施审慎 着眼未来 系列四:系列四:全球金融危机对中瑞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建议 系列五:系列五:经济全球化下的瑞典危机 瑞典金融和经济形势系列调研报告之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摘要:本报告分析了瑞典90年代初金融危机和2008年危机的背景、原因、应对政策措施和效果,对两次危机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瑞典政府对两次危机应对中,笔者认为政府迅速、审慎的行动对减少危机造成的后果非常重要。恢复公众对经济的信心应为重中之重的目标,为达此目标,应当尽可能做到透明。应对措施应当尽量减少社会成本和道德风险。同时,危机造成的损失应当有人承担。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发生了一场金融危机。那次危机深刻、持久地影响了瑞典经济和社会,改变了瑞典银行的行为习惯,使得银行在防范风险方面给予更多关注,没有或极少介入美国次级贷款(证券),使得瑞典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初期得以幸免。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国家,美国和欧洲信贷收缩通过金融市场传到瑞典,加上瑞典主要出口市场萎缩,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瑞典经济。但是,90年代初的危机对瑞典应对此次危机提供了借鉴。不但如此,上次危机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一些经济中的弊端,使得瑞典在此次危机中的表现远好于欧美多数国家。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90年代初瑞典金融危机背景80年代以前,瑞典实行的固定汇率制有利于对外借贷,特别是私人领域对外借贷,导致瑞典对外借贷持续处于高位。但是,瑞典央行又很难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经济过热。因为一旦提高利率,则外国资本将加速流入,进一步加剧经济过热。在危机前的5年,瑞典信贷快速扩张,私人借款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5%-135%。相当比例的借款用于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投机。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被乐观情绪笼罩,除房地产外,制造领域的投资也出现过热现象。90年代,瑞典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40%,对外借贷达GDP的30%;与此同时,社会储蓄率极低,有些年份储蓄率竟然是负数。瑞典金融系统也存在问题。一是银行系统没有适应金融自由化和高度竞争的环境。在以前受保护的情况下,银行对发展成熟的信贷文化、对借款人、项目和抵押品的全面评估没有积极性。金融一放开,银行经理们只看到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为了增加收入,过度承担风险。二是银行和管理当局在风险管理方面能力不足。例如,借款人要求贷款以外币计,因为外币利率低于克朗利率。而由于克朗和外汇兑换比率仅在很窄的区间内浮动,汇率损失几乎可以忽略。银行为了避免外汇风险,从国外借款再借给客户。然而当克朗遭到攻击,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汇率时,银行便遭到双重打击。一方面,由于国外出借机构意识到瑞典银行的风险,收缩信贷额度,瑞典银行被迫要求客户提前还款或将贷款转换成当地货币。另一方面,由于借款者不能在短期内筹集到还汇所需克朗,以及克朗贬值又造成成本高昂,导致贷款损失急剧攀升。由于银行和当局缺乏危机管理的经验,没有做出调整,还是按照原来的做法进行监督,而忽略了真正的风险。诱因与危机的发生90年代初瑞典危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是由瑞典政府一系列错误政策造成的,大致可归纳为一下几个:1、 金融体系的自由化速度过快。80年代中期,瑞典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但改革的速度令很多观察家瞠目。金融企业没有时间适应金融自由化带来的高度竞争,导致资产结构严重失衡,风险承担过度。2、 信贷扩张政策。伴随金融自由化,政府的货币政策转向扩张,允许银行、抵押机构、金融公司等在国内信贷市场竞争。这种扩张性的信贷政策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导致通胀。同时,政府对购买民用住宅提供低成本贷款,也加剧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信贷扩张造成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3、 实行固定汇率政策。80年代后期,瑞典政府废除了大部分外汇管制,但却仍然实行固定汇率政策。通胀导致对瑞典克朗币值高估,使得瑞典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外国直接投资和其他长期资本大量外流。90年代初,瑞典政府实施税收体系改革,加上央行实行的高利率政策,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下跌。随着经济减速,失业率升高,财政赤字增加,企业破产激增,同时引发银行信贷紧缩。1990年两德统一后德国高利率政策和马克币值升高通过瑞典的固定汇率传导到瑞典,进一步抬高了瑞典利率,刺穿了资产泡沫。1992年夏天,危机到达顶峰。为制止资本外逃,保卫瑞典货币,央行在短短几天内将基准利率提高到500%,然而没有效果。瑞典实施的高利率和其他紧缩手段,使得经济雪上加霜,银行损失巨大。仅1991-1993年3年时间内,瑞典GDP就下降了6%。危机管理 由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瑞典政府政策错误,导致瑞典宏观经济经济危机。应对危机的政策也是从宏观着眼。瑞典废除了固定汇率制,消费得到提振。接着瑞典政府着手恢复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在财政层面,虽然瑞典当时财政赤字较大,但仍采取扩张性的政策。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在金融领域,瑞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 无限制存款担保。为恢复人们对瑞典银行的信心,瑞典政府制定并经国会批准,对所有在瑞典金融机构存款的个人和单位存款给予担保,保证其不受损失。该措施效果很快显现。银行间借贷很快恢复,没有出现挤兑现象。2. 成立银行支持署,专门执行有关支持政策,并向政府汇报。为避免利益冲突,支持署既没有设在财政部、央行,也没有设在金融监督局。3. 建立银行通用支持框架。为减少政府成本,降低道德风险,对需要重组或破产的银行,瑞典政府制定并公布重组或破产方案。需要政府支持的银行,政府不承担股东的损失,股东自行承担损失(承担的损失数量与政府支持相匹配)。这样,除非十分必要,银行才会申请政府支持。即使银行申请支持,也会尽量减少申请支持的额度或者缩短申请支持的期限。瑞典采取了十分明确、易懂的方法来甄别哪些银行需要支持才能活下来,哪些银行需要清算或合并。4. 采取严格的资产定价标准。瑞典政府从危机一开始就采取严格的资产定价标准。由于当时市场十分脆弱,采取这一措施要冒很大风险,但政府认为这对恢复公众信心是必要的。所有银行资产(如房地产)按市场价计算。与采取更灵活的定价措施相比,这导致银行损失升高,头寸变短。银行支持署雇佣了资产定价专家,防止银行通过高估或低估资产来获取政府支持的现象。同时,政府对呆账和坏账的计提也采取了更严格的标准,缩小了银行灵活的空间。5. 广泛利用资产管理公司(AMC)。资产管理公司并非瑞典独创,在其他国家早有。不同的是,瑞典将问题银行一分为二:“好部分”和“坏部分”。并将“坏部分”资产按照市场定价转给AMC,AMC对坏资产进行分组,改善资产质量,增强其对潜在买家的吸引力。如价格合适,就出手该资产。6. 瑞典政府对非金融类公司没有提出拯救措施。对非金融类公司的所有支持都通过银行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让其自行与非金融类公司进行谈判。由于当时瑞典国内需求不振,形成一波非金融企业破产和重组潮。 政策效果瑞典放弃固定汇率制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增强。但公众对瑞典经济的信心经过了大约两年才开始重新建立。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上克朗贬值,瑞典经济1993年起开始恢复增长。由于针对金融系统的措施得当,1993年下半年,金融系统就开始恢复。二、2008年瑞典经济危机背景2007年7月美国爆发次级贷款危机,随后美国经济形势出现恶化,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开始动荡。2008年初,美国银行先后爆出因为次贷危机而发生巨额亏损。2008年4月份贝尔斯登破产被托管,7月,房地美(Freddie Mac)与房利美(Fannie Mae)出现危机再度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9月初美国政府被迫承诺接管两房,9月15日,美国第五大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被出售给美国银行(Bank Of Amercia)。一连串的恶性危机事件导致了全球股市暴跌,商品市场也未能幸免,商品遭遇抛售,投资基金纷纷减持手中持仓头寸以应付危机。世界石油市场也经历了剧烈动荡。2008年初,原油期价还在100美元下方徘徊。然而,此后石油期货价格却不断飙升,接连突破100美元、120美元以及140美元关口,7月份最高达到了147美元。此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石油期价暴跌,最低时到30美元。2006年,瑞典经济创造了10多年以来最好的增长记录,增长率达4.4%。2007年,当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时候,虽然瑞典经济受一些因素的困扰,如由于克郎坚挺造成出口增速放缓,但经济增长的基础仍比较牢固: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高于欧盟平均水平,投资增长,国内需求上升,财政盈余增大。当时,瑞典基准利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由于瑞典经济的外向性,2007年年底到2008年初,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开始动摇,信心指数一路下滑。9月份,雷曼兄弟破产沉重打击了人们的信心,银行迅速采取保守贷款政策,很多企业陷入资金困境,并开始大规模裁员。诱因此次瑞典经济下滑是瑞典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瑞典经济进入周期性下降通道;外因是美国金融危机,而美国雷曼兄弟破产是一个关键点。从内部看:近几年瑞典食品、能源价格和利率不断上涨,给居民造成的负担不断增大,2008年秋季的经济状况和人们对就业的担心,加上不断走低的股市和房市,降低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从外部看,美国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的破产沉重打击了人们对金融系统的信心,通过媒体的放大,对基础尚好的瑞典金融体系也带来负面影响,银行纷纷紧缩信贷,造成企业借贷困难。同时,金融危机抬高了家庭和企业借款利率、资产价格降低,也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第二个原因是由于瑞典是规模较小的开放经济体,主要市场在欧美。欧美国家市场萎缩,导致瑞典企业订单减少,不得不通过裁员、收缩生产来度过危机,造成经济低潮。另外,众多的瑞典跨国公司也是向瑞典传递危机的重要渠道。危机管理此次危机发源于美国,对瑞典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双重影响。对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信心丧失”,对实体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市场萎缩。因此瑞典政府针对金融体系的信心恢复和实体经济“过冬”采取措施,主要有:1、金融稳定政策:包括存款保证和贷款保证计划,主要目的是提高流动性。10月6日,为提高储户对瑞典金融系统的信心,瑞典政府宣布对私人存款担保提高一倍,由原来的25万克朗提高到50万克朗(约合7.1万美元),包括活期和定期存款。10月20日,瑞典出台了一揽子稳定市场措施,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以增加信心为主的1.5万亿瑞典克朗的担保计划。2、就业支持政策:瑞典政府12月5日宣布,在未来三年内计划投入约230亿瑞典克朗(相当于28亿美元),采取“就业与再培训”措施,以尽量减少经济疲软带来的影响。该刺激计划将有望带来7000个新的就业机会,瑞典政府将在未来三年分别为5.87万、7.2万和3.4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或再就业教育协助,将近30亿克朗将由瑞典国家公共就业署用于提高就业中介效率。3、产业支持政策。瑞典政府在2008年秋季预算中通过降低企业税、社会贡献费以及简化规则等形式推出一揽子价值160亿瑞典克朗的企业减负计划,以改善瑞典投资环境。2008年11月10日瑞典政府分别向国有的瑞典出口信贷公司(SEK)、中小企业风险基金公司(ALMI)增资30亿克朗和20亿克朗,以便利出口工业和中小企业贷款。瑞典政府将瑞典国有出口信贷公司(SEK)的借贷上限提高到1000亿克朗,用于支持瑞典出口企业和地方基础设施投入。12月12日,瑞典政府宣布了一项280亿克朗的救援计划,用于支持遭受打击的瑞典汽车行业。4、消费支持政策:一是瑞典央行从2008年10月以来连续四次调低基准利率,从4.75%降至1%,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二是投入310亿瑞典克朗用于减税和改善企业经营条件。三是为减轻家庭大额消费、扶持建筑业,瑞典政府免征家庭修缮房屋50%的税。四是刚刚参加工作和退休人员免交社会福利税。五是鼓励环保汽车销售,将退税额由原先的1万克朗增加到2万克朗。危机发展及政策效果目前,危机尚处于发展阶段,多数分析家认为,瑞典经济还处在下降阶段,尚未见底。从瑞典报纸发布的消息和瑞典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看,瑞典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破产企业增多,失业人数上升,出口乏力,通胀指数快速下跌(12月份已达0.9%),瑞典目前面临通货紧缩的危险。由于瑞典危机管理的政策发布后时间尚短,无法判断政策的效果。但就金融稳定的政策而言,尚未收到明显效果。瑞典四大银行中只有一家加入信贷保证计划,其他三家均未加入。银行对企业信贷条件收紧,企业的贷款状况没有根本改善。三、两次危机比较发生在90年代初的瑞典金融危机和此次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有很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从相同点来看,两次危机都是由于金融机构忽视风险,大量对外借贷,外部条件的改变造成大量呆坏账;两次危机都造成人们对金融机构信心的丧失。对瑞典来说,两次危机又有很多不同: 1、 起源不同。90年代初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瑞典本土,发端于瑞典金融机构,尔后蔓延到整个瑞典经济。此次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通过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影响到瑞典。2、 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上次瑞典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基本局限在瑞典境内,国际经济环境较好,意味着瑞典可以通过促进出口、汇率等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而此次危机,几乎没有国家幸免,全球几乎都陷入困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前景未卜。这种环境限制了瑞典政策选择的空间。3、 影响程度不同。上次金融危机影响面更广,几乎影响到了经济的各个角落;对产业的负面影响更深,特别是制造业,破产倒闭企业众多。此次金融危机目前情况看,虽然影响面也较广,但一些产业受影响较重,如汽车、建筑行业;而另一些产业受影响则较轻,如银行业、电讯和生物制药行业。4、 影响路径不同。上次金融危机影响从银行业开始,逐步向地产、制造业蔓延,此次金融危机首先影响到对外依存度较大的瑞典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然后向地产、建筑行业蔓延,而金融是受影响较轻的行业。5、 对公众信心影响程度不同。上次瑞典银行不良贷款容易剥离,容易处理。虽然危机打击了人们的信心,但由于政策发挥效果较快,人们对金融系统信心恢复较快。而此次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的信用造成巨大打击,在我们访谈多数瑞典专家、学者认为,此次危机对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心打击尤为沉重。四、教训与思考从瑞典的两次危机,使我们认识到,公众的信心对经济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而提高透明度,让公众尽可能多的了解危机和应对危机措施的情况,有助于恢复公众的信心。同时,决策层全面、审慎、快速的行动,能有效减小危机造成的损失。主要教训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应尽快恢复信心。如果信心恢复,危机对经济影响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反之,缺乏内部和外部信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持续时间就会很长。瑞典政府应对两次危机的政策措施,都是将恢复信心放在首位。在90年代初的金融危机中,由于信心恢复较快,经济反转需要的时间也相对短一些。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早出台了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提振了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也给低迷的世界经济带来“一抹亮色”。2. 透明至关重要。恢复信心需要透明。如果人们怀疑个别行业和利益集团通过政府政策获取不正当利益,则将很快侵蚀人们的对经济的信心。应将所有的问题摆上桌面。如政府应将危机的发展情况、应对措施、如何实施以及实施部门等公之于众。银行应当将呆账坏账、亏损、头寸、需要的外部支持等公开。如隐瞒亏损或评估过于乐观,则之后就要额外争取国际投资商和纳税人的支持。我国金融业正处在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除国内股份制银行迅速发展外,外资银行也在加速进入。这给我国的监管带来很大挑战。通过立法增加银行透明度,对于我国的经济安全意义重大。3. 必须有人承担损失。一旦发生危机,损失就不可避免。但是谁来承担损失,其政治后果也会不同。如果让社会来承担损失,让危机“制造者”脱身,将会损害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并减弱政策的效果。在90年代初的危机处理中,瑞典将政党政治和商业活动严格区分开来,政治家不打“嘴仗”,认识到过去的已经过去,建立一个公正的框架是当务之急。制造危机的“大家伙”-银行股东应当承担其损失,民众也在短期内容忍生活标准的降低,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4. 应对政策和措施要尽量降低社会成本,减少道德风险。政府应对措施应着眼长远,尽可能减少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在90年代初瑞典金融危机中,瑞典政府将银行资产区分对待,对“坏”资产的剥离和处置措施得当,用较少的投入稳定了银行系统,并在以后全额收回了投入的资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同时,瑞典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道德风险,减少企业投机行为。如对银行资产的区别对待,就减少了银行“混水摸鱼”的可能性。5. 政策改革要审慎,负面影响要考虑周全。造成瑞典92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此前改革措施过于激进,片面,后续措施不到位。因此,在进行政策调整时,要充分考虑政策全面影响。如果80年末90年代初瑞典在放开金融的同时,相应对汇率体系、税收体系等进行改革,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结果。政策手段的运用应当考虑全面,切忌达到了一个目标,引来更大的危机。我国金融和外汇体系的改革应汲取瑞典80、90年代改革的教训,审慎、渐进、稳妥,避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6. 行动要迅速、谨慎。危机一旦发生,政府的拖延和不当行动将造成不可预期的后果。同时,适当的政策和正确的政策实施顺序都至关重要。瑞典的经验表明,“小政府”未必就意味着“弱”。在应对危机时,“小”政府同时可以成为“强”政府。执笔 夏炳军瑞典金融和经济形势系列调研报告之二全球金融危机对瑞典实体经济影响分析摘要:由于经济高度外向,受欧美等出口市场需求萎缩以及信贷、消费、投资信心不足等影响,瑞典经济增长在2008年明显放缓并自秋季以来急速下滑。2008年瑞典GDP收缩0.2%,其中第4季度同比下滑4.9%,这是1994年以来瑞典GDP首次出现负增长。本文主要从出口、消费、投资、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等多个角度对瑞典经济下滑趋势进行了分析,对金融危机给瑞典的汽车、工程、建筑等主要产业和行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瑞典经济的走势进行了预测,旨在为中瑞企业了解瑞典在金融危机下的经济情况和走势提供有益的参考。一、 全球金融危机对瑞典经济影响概述总的来说,全球金融危机给瑞典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不大。基于一贯保守的作风以及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本国金融危机中汲取的经验,瑞典各主要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直接经济损失有限。瑞典金融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信心和流动性受到很大困扰,企业借贷面临困难。尽管穆迪公司认为,瑞典的主要银行的前景在未来1218月内并不乐观,特别是瑞典银行(Swedbank)和北欧斯安银行(SEB)在波罗的海国家有相当规模的风险敞口,将引发很多问题。但基于健康和稳定的国内金融市场以及传统上良好的金融基础,瑞典金融行业总体是稳健的。就实体经济而言,瑞典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尽管近10年来瑞典的经济发展状况优于欧盟平均水平,1994年以来GDP的年均增长在3%以上(见附表1)。但由于经济高度外向,受欧美等出口市场需求萎缩以及国内信贷、消费、投资信心不足等影响,瑞典的经济增长在2008年明显放缓并自秋季以来急速下滑。股市大幅下挫,货币迅速贬值,出口降幅创纪录,工业生产、订单、投资和库存持续下降,企业破产数和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国内消费市场信心不足。据瑞典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瑞典GDP收缩0.2%,自1994年以来GDP首次出现负增长。特别是第4季度瑞典GDP同比下降4.9%,降幅高于德国(-1.7%)、英国(-1.9%)、芬兰(-2.4%)和丹麦(-3.9%)。一系列数据表明,瑞典经济已进入衰退期。附表1:1994年以来瑞典GDP增长情况(%)(一) 外部需求减少使出口持续下滑瑞典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货物和服务贸易年出口额约占GDP的50%以上,对欧盟和北美国家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近年来,稳定的出口一直是瑞典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2008年前3季度,瑞典货物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0%和9%。但进入第4季度,受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影响,瑞典货物进出口开始明显放缓和下降。尽管2008年全年瑞典货物进出口保持了6%和5%的增长,但占出口比重16.2%和12.8%的工业机械、电子电信产品出口额仅增长了3%,占出口比重12%的运输工具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了7%,特别是轿车出口额同比下降了21%。2008年,瑞典对北美地区出口额同比下降8%,对欧洲地区出口仅增长4%。2008年第4季度,瑞典货物出口额同比下降7.2%,进口额同比下降5.4%;货物出口量同比下降10.6%,是1980年以来最大降幅,占半壁江山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产品出口量同比下降17%,其中轿车出口量更是同比下降52%。自2008年11月以来,瑞典外贸进出口已经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将对今年1季度GDP造成负面影响。附表2:瑞典进、出口连续4个月下降 单位:亿克朗月份出口额同比增减进口额同比增减08年11月915-14%854-12%08年12月825-9%71511%09年1月763-24%701-23%09年2月803-24%708-22%2008年,瑞典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4.9%和3.5%,但第4季度服务贸易进出口仅增长0.3%和0.5%。第4季度和2008年全年,瑞典净出口的减少分别将瑞典GDP向下拉动了1.3和0.4个百分点。可以说,外部市场需求的急速下降导致出口的大幅下滑是瑞典经济增长放缓的主因,也是影响瑞典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乃至国内消费不景气的源头。(二) 家庭消费信心明显不足家庭消费对于瑞典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样重要。2008年,瑞典家庭消费同比下降了0.2%。特别是第4季度家庭消费同比下降3.3%,这是除2001年第4季度和2008年第3季度略降外,瑞典家庭消费自199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家庭消费的减少将第4季度GDP向下拉动了1.5个百分点。汽车消费是近年来拉动瑞典国内消费的主体之一。据统计,1995年至2006年,瑞典汽车零售营业额一直呈上升趋势,2007年略有下降,2008年则大幅下降,第4季度几乎回落到了10年前的水平。2008年,瑞典的新车注册数约25.4万辆,同比减少17.3,其中12月新车注册数同比减少44.9。瑞典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09年瑞典的新车注册总数可能仅为18.5万辆。购车支出的大幅减少是导致瑞典家庭消费大幅下降的主体。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低迷,瑞典家庭对家具、交通、电器、建材等产品消费明显减少下降,但在日用品、通讯、健康、休闲方面方面的支出变化不大(见附表3)。附表3:2007年以来瑞典家庭主要消费增减情况(%)时间食品服装和鞋住房水电家具家居用品健康交通通讯休闲餐饮住宿2007年33.50.45.71.72.83.37.35.508年第4季度-1.700.7-5.33.1-15.69.9-0.1-1.82008年0.32.30.70.43.9-8.352.40.72008年,瑞典服装和鞋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减少4.5和4.7。2008年12月,除食品以外的瑞典零售业指数下滑1.3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瑞典耐用消费品在圣诞节当月零售额的首次下滑。2009年1月和2月,瑞典零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6%和下降2.2%。实际上,家庭消费的下降并非是出于收入的下降。由于政府的减税、降息等措施以及较低的通胀率(0.9%)和工资的持续增长,2008年第4季度瑞典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6%,剔除通胀因素增幅为1.3%。瑞典家庭消费的下降受到了整体信贷紧缩的一定影响,但更多是由于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的。信息社会下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周围人群中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都使瑞典消费者收紧了钱口袋。根据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瑞典人决定推迟购买汽车和昂贵的家用电器,约15的人表示将减少旅行开支,越来越多的人考虑要增加储蓄。消费的减少使得瑞典家庭的储蓄率达到创纪录的水平。2008年第4季度瑞典家庭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4%,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近年来瑞典家庭消费已经主要转向了贷款消费。瑞典家庭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1995年的87%提高到了2008年的147%。但家庭负债并非是造成此次瑞典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丹麦家庭负债占GDP的比重接近130%,美、英的家庭负债与GDP相当,而瑞典家庭负债仅占GDP的70%左右。此外,瑞典的房地产价格指数虽然由1996年的100升至2008年的270左右,但价格上升的势头相对缓和,没有大的起落。目前英国和丹麦的房地产价格通缩程度超过和接近15%。相比较而言,瑞典的房地产价格通缩压力小的多。(三) 库存投资降幅较大,大部分行业拟减少投资2008年瑞典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3.5%。但第4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将GDP向下拉动了0.2个百分点。第4季度固定投资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占总投资比重16%的房地产业投资同比下降了14.7%,其中小户型和多户型房产新投资分别下降了26%和23%。此外,制造业领域投资下降了0.8%。值得一提的是,库存投资,特别是工业领域库存投资大幅减少,将瑞典第4季度GDP向下拉动了1.8个百分点,其负面贡献甚至高于净出口和家庭消费。一般而言,市场需求下降会造成成品库存的增加,库存投资的下调也要滞后一段时间。但第4季度瑞典库存投资却出乎预料与工业生产同时大幅减少。这说明,瑞典的工业和批发企业意识到此次危机可能很难在短期克服,因此在减产、裁员的同时也及时对库存进行了调整。尽管从统计数据来看,2008年瑞典各工业领域的投资没有明显的减少。但根据瑞典统计局今年2月底问卷调查显示,今年瑞典工业领域的总投资额将由2008年的692亿克朗降至615亿克朗,降幅14%。除采矿、纸浆制造、钢铁外,大部分行业在2009年选择下调投资额。特别是林木、橡胶和塑料工业投资额将分别同比减少约25%,纸浆和造纸、化工以及冶金和金属制造工业的投资额分别同比减少15%,运输车辆制造业投资额将同比减少20%。此外,今年瑞典服务业和建筑业的投资额将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能源行业投资额将继续保持增长。因此,工业领域投资的减少对瑞典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将逐步显现。(四) 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大幅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在瑞典GDP中的比重分别约为30%和50%。瑞典国内生产的产品约68%用于出口。出口的下降和订单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了国内工业生产,服务业也随之受到影响。2008年瑞典经济(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同比下降了0.7%,特别是第4季度同比下降6.1%,是1990年代初以来的最大降幅。工业(商品)生产方面,自第2、第3季度开始饱和,第4季度产值下降8.3%,全年下降1.4%。下滑涉及范围广泛,大部分主要行业在第4季度的生产较2007年同期均大幅减少,其中制造业产值降幅达12.5%,是1960年代以来单季度最大降幅。汽车工业生产自第2季度开始下滑,第4季度降幅达27.7%。服务业方面,与2007年相比产值增幅为零,但第4季度同比下降了4.8%,是1993年第1季度以来最差记录。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在过去5年一直呈稳定增长,但在去年第4季度产值下滑了11.2%;房屋租赁、电脑资讯和企业服务业同比下降8.4%;交通通讯、信贷保险服务业分别下降2.5%和1.7%。不过航运业在逆势中保持了5.3%的增长,电信服务业增长1.9。此外,从实际产能利用率、工业生产趋势、订单和库存等几个关键指标的变化也可以看到瑞典经济活动在明显下滑。2008年第4季度,瑞典采矿和制造业的实际产能利用率降至83.9,环比下降4.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同期,工业库存环比下降7.4%,同比下降1.6%。2009年1月,瑞典的整体工业生产环比下降2.5%,过去3个月(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环比下降7.2%;同期,工业订单环比下降1.2%,过去3个月工业订单环比下降11.8%。(五) 失业人数持续增加,劳动力市场压力增大工业和出口的急速下滑很快就传导到了劳动力市场。2008年上半年以前,瑞典的劳动力市场一直保持较为良好的状况,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但自去年第3、4季度开始,随着许多大型制造业企业纷纷向雇员发出了辞退通知(见附表4),瑞典的失业人数在去年底和今年初迅猛增加,失业率开始直线上升,政府对失业率的预测也在节节攀升。根据瑞典统计局的数据,今年2月瑞典全国就业人数为446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7.6万人;就业率为64.4%,同比下降了1.8个百分点;失业率为8%,同比增长了1.9个百分点;小时工作时间数减少了370万小时,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就业人数的减少主要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同比减少了5万和2万人。此外,自雇就业人数减少了3.4万人。失业率的增长涉及各个年龄段,15-24岁失业率由去年同期的19%升至24.8%。制造业和工业大省是瑞典企业裁员的重灾区。根据瑞典日报今年初的一项调查,去年下半年以来共有3.5万人被解雇,其中仅沃尔沃公司一家裁员就多达1.6万人,仅有Tele2、H&M、爱生雅纸业、Nordea银行、Securitas安保公司和瑞典商业银行等少数大企业未卷入裁员潮。分析人士认为,去年秋季以来的裁员只是第一轮,今后还将有企业进一步裁员。附表4:2008年10月以来接到辞退通知的人数时间10月11月12月08年全年09年1月09年2月09年3月人数1.95万1.99万1.79万9.58万1.7万1.58万1.46万值得关注的是,在瑞典工业特别是汽车产业危机不断恶化的形势下,瑞典蓝领工会(IF Metall)于今年3月初与工程机械、冶金、化工等雇主协会达成了自瑞典劳资集体协议创立71年以来的首个临时性特殊协议。为避免进一步裁员,工会同意在工人减少工时、增加培训的同时,企业可最多削减工人20%的工资。这样企业也能够通过培训来储备经济复苏时需要的劳动力。瑞典蓝领工会称,目前其40万会员中有3.4万人失业,如果不采取措施,到今年夏天还将有7000人面临裁员危险。(六) 股市大幅下挫,货币加快贬值2008年斯德哥尔摩股票指数下跌创纪录,全年下跌近42%,其中10月6-10日的一周股指下跌20.3,是1979年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周。如果从2007年7月算起,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NASDAQ OMX股票指数由430的高点降至目前的200点左右,跌幅超过一半。2008年,除制药企业阿斯利康(AstraZeneca)外,几乎所有较大企业包括原材料、工业、金融和能源行业企业的股价均大幅下跌。斯德哥尔摩股市上次大幅下挫是2002年,全年下跌37%,而第二年又回升30%。分析人士认为,当时的股市大跌是由IT泡沫和“9.11”恐怖袭击引起的。而此次危机是全球性的,其对股市造成的影响和持续的时间难以判断。与此同时,瑞典克朗自去年下半年起贬值速度加快,直至今年3月初又出现大幅波动。瑞典克朗兑美元汇率从2008年4月的1美元:5.8克朗,一度跌至今年3月初的1美元:9.25克朗,目前又回落到1美元:8.2克朗左右。瑞典克朗兑欧元汇率从2008年5月的1欧元:9.31克朗,一度跌至今年3月初的1欧元:11.71克朗,目前又回落到1欧元:10.9克朗左右。瑞典克朗的贬值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克朗贬值有助于拉动瑞典出口,否则出口下滑的幅度可能更严重;另一方面,克朗贬值造成了进口成本的增加,使瑞典家庭在国外消费时财富缩水。2008年第4季度,瑞典食品进口价格增长了4.6%;瑞典的国外消费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按当前价格计算降幅为1%。二、 瑞典主要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情况如果从产业来看,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瑞典经济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既包括工业、建筑业,也涉及到服务业。无论是采矿冶金、森工造纸、电力、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还是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环境能源等新兴产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一)汽车工业受影响最严重汽车工业是瑞典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包括供应商在内就业总人数达14万,85的轿车和超过95的重型汽车销往海外市场,汽车工业占瑞典总出口的14.7、工业总投资的16和工业研发总投入的四分之一。金融危机以来,汽车工业成为受冲击最早和最主要的行业。福特集团下属的沃尔沃轿车和通用汽车下属的萨博轿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量连续大幅下降,其中2008年沃尔沃、萨博轿车在美销量分别同比减少超过30和44。由于运输企业在融资和流动资金方面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沃尔沃和斯堪尼亚公司的卡车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订单和销量大幅减少。例如,2008年第4季度斯堪尼亚卡车订单由上年同期的2.3万辆锐减到568辆;今年1月,沃尔沃集团卡车销量同比下降51%,其中东欧和北美市场销量分别下降了78%和67%。为降低支出,汽车制造企业纷纷裁员、减产。目前沃尔沃、沃尔沃轿车、萨博轿车等已累计裁员近两万人,斯堪尼亚公司采取了部分生产线减产或停产的措施。由于母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沃尔沃轿车正等待合适的买家收购,萨博轿车已于今年2月宣布重组,目前濒临破产。一旦破产,将影响到包括供应商在内1.5万的瑞典人就业。此外,汽车制造商的不景气也迅速传递到零配件供货商层面。2008年12月,全球最大的皮椅生产商之一的Elmo公司宣布破产,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产品制造商奥拓利夫(Autoliv)公司宣布裁员3000人。今年3月,瑞典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Plastal公司申请破产。该公司是欧洲汽车工业最大的塑料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在欧有6000雇员(瑞典500人)、28个工厂和4家研发中心,在华有两家工厂。尽管瑞典政府于2008年12月出台了一项包括提供贷款担保、组建国有研发机构在内的总额约280亿克朗的救援计划。这些措施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增强瑞典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但还不足以使汽车工业企业摆脱当前面临的困境。(二)其他工程产业也步入衰退期工程产业是瑞典工业的主体,除汽车制造外,还包括机械、冶金、运输、电信、仪器制造等,占瑞典总出口的一半以上,企业雇员总数超过34.5万人。据瑞典工程产业协会去年第4季度公布的景气指数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瑞典机械制造企业的订单普遍减少,下降趋势涉及所有行业、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供货商群体。进入第四季度,企业产能出现大范围减少,仅31的企业产能在全负荷运行,有四分之一的企业产能仅运行了46。瑞典工程产业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迅速下降,仅9的企业存在劳动力短缺。产能的大幅下降和越来越低的订单量表明,瑞典工业的实际衰退期已经来临。进入今年第1季度以来,瑞典工程产业的总体形势仍在恶化,包括机械、汽车和建筑工业供应商的订单较早前有更大范围下降,需求的继续恶化导致相当多的企业产能空闲,对劳动力需求也降至历史最低点。此外,反映瑞典工业景气度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在2008年7月降至48.6,这是2003年以来该指数首次降至50以下(50以上表明为工业增长期)。此后,瑞典的PMI指数一路下跌,去年12月降至32.7,今年初以来略有回升(见附表5)。附表5:2008年7月以来瑞典采购经理指数(PMI)情况时间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指数48.646.442.33933.132.733.833.936.7(三)建筑业遭遇失业潮消费低迷导致了瑞典新建房屋数量和房价的下降,给建筑业企业带来巨大打击,特别是失业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2008年瑞典新房开工数22550个,同比下降20%。预计今年瑞典将有1.65万处新房开工建设,新房开工数量仅为两年前的一半。瑞典建筑工业协会(BI)预测,2009年瑞典建筑行业投资将下降5%,这是1990年代以来的最大降幅。2008年,瑞典建筑业雇员总数约30万人。但自2008年8月开始,瑞典建筑行业裁员人数逐月增加,4个月就已裁员近6000人。其中,瑞典最主要的建筑承包商Skanska公司11月宣布在北欧地区裁员3400人,包括在瑞典裁员2000人;第二大建筑公司NCC裁员1700人;第四大建筑公司JM裁员600人。瑞典建筑业工会警告称,此次经济危机可能比1990年代初的危机更糟糕。瑞典建筑业协会预测,未来一年内瑞典建筑行业还将有2万失业。(四)钢铁和冶金工业减产、裁员钢铁和冶金业是瑞典制造业的基础。近年来通过兼并和重组,瑞典的钢铁和冶金工业主要专注于那些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金融危机以来,受汽车、建筑和其他基础设施工业影响,全球钢铁市场需求疲软,观望情绪蔓延。为应对危机,瑞典钢铁企业也不得不采取减产、裁员以及推迟投资等措施。4季度,瑞典钢铁企业产能普遍削减在2030左右,企业裁员总数在3000人左右,约占行业就业总人数的1015。其中,SSAB公司在去年12月宣布裁员1300人,削减支出10亿克朗;特种钢公司Sandvik公司宣布裁员1150人;芬兰奥托昆普公司宣布在瑞典裁员450人,并推迟了一年内的所有投资项目,其中包括扩大瑞典Avesta工厂特种钢产能等项目。但SSAB公司表示将不会改变2008年8月制订的50亿克朗的投资计划,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投资是正常的,当市场回暖的时候企业将具有产能。(五)电信业喜忧参半2008年占瑞典出口比重12.8%的电子电信产品出口额仅增长3%。受金融危机影响,为削减开支,瑞典电信领域的龙头企业纷纷裁员。2008年上半年,爱立信、Teiia Sonera公司宣布将裁员1300人和2900人,索尼爱立信公司去年底也宣布裁员500人。爱立信公司关闭了美国的一家研发中心。2009年初爱立信公司再次宣布将裁员5000人,其中涉及瑞典员工1000人。此外,受金融危机冲击,负责在瑞典边缘地区3G运营的北欧移动电话瑞典公司(NMAB)在重组失败后陷入破产。虽然裁员增加、出口放缓,但技术和市场无疑是瑞典电信企业应对危机的关键。近年来,爱立信公司一直致力于对3G和超3G通讯技术的研发和对华合作。去年10月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马志鸿曾表示,电信业较其他行业更容易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而中国也较其他西方国家更容易应对此次危机。今年2月,爱立信公司总裁思文凯在巴塞罗那电信展上也表示,这场危机并非电信危机,目前还未看到订单饱和的迹象。1月,Telia Sonera电信公司宣布选择爱立信和华为作为供货商,分别承建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的城市4G网络,拟于2010年投入商用。3月,爱立信公司与中国联通签署了为15个省市提供WCDMA网络及服务的大合同。这些都是瑞典电信行业在危机中的积极表现。(六)电力和能源受影响滞后一般来讲,电力和能源的增长周期要滞后于主体工业的发展,因此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较其他行业滞后。2008年,瑞典能源行业投资额达310亿克朗,同比增长10% ,预计今年能源行业的投资额约348亿克朗,同比增长约5%。今年2月,瑞典联合政府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文件,目标是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50%,运输行业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到10%,能源使用效率提高2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000万吨)。为此,瑞典将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不断加大投入。近年来,瑞典的风力发电行业发展尤为迅猛。2008年欧洲风力发电量增加15%,其中瑞典增加30%。2008年,瑞典全国范围内正在建设或已获得许可的风电项目约20个,还有25个风电项目正进行环评。瑞典大瀑布能源公司(Vattenfall)表示将在2009年投入100亿克朗用于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领域投资。此外,ABB公司在今年3月份以来连续获得了来自科威特、爱尔兰和阿尔及利亚的3个电力和油气项目订单,合同总额超过120亿克朗。(七)生物医药产业表现略好,但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医药工业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瑞典少数几个仍保持增长的行业。阿斯利康(AstraZenece)公司是2008年斯德哥尔摩股市上唯一保持增长的大企业。由于Seroquel和Nexium药品专利纠纷的解决、研发方面的积极投入以及赢利的增长,2008年阿斯利康公司的股价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6。此外,医疗设备企业Elekta、Getinge以及IT医药科技企业Sectra等也在去年保持了高于预期的盈利。另据瑞典统计局今年3月的大企业经济景气趋势调查显示,大部分行业认为经济仍将继续下滑,但化工和医药是唯一认为经济处于高峰期的行业。瑞典的生物医药以中小创新企业为主体,除个别大企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对风险投资依赖比较强。受金融危机影响,风险投资市场萎缩,这些中小创新企业面临融资和经营困难。不少企业的研究人员面临失业的压力。(八)林产品生产下滑,出口略有增长森林工业作为基础产业之一,占瑞典出口和工业总投资的约11和15。2008年,欧洲造纸产量同比下降4%,德国、瑞典、芬兰和奥地利四国的锯木产量同比下降了11%。受整体工业形势影响,2008年瑞典的纸、浆和锯木产品生产也出现了下滑。其中,锯木产量1750万立方米,同比下降6%;造纸生产1170万吨,同比增长1.7%。2008年,瑞典林木产品出口额达1290亿克朗,价格的下跌使出口额同比仅增长1%。尽管全球锯木产品市场需求出现动荡,但瑞典锯木产品出口较上年增长了6%,特别是对北美和中东地区出口增幅最大;纸和纸板出口额101亿克朗,同比下降2%,对东欧和中欧出口有所增加,对欧盟国家出口下降2%。此外,纸浆出口下降了3%。克朗的贬值给瑞典的森林工业出口带来一定好处。瑞典森林工业几乎所有成本均以克朗计算,而纸浆、成品纸和木材出口,以美元和以欧元计价。由于克朗贬值,使得瑞典森工企业与其芬兰和德国的竞争对手相比,成本减少了15%。森工企业Bilerud总裁去年底表示,克朗贬值给瑞典的森林工业带来优势。该公司85%的产品以外汇计价,其中约有三分之二以欧元计价。10%的外汇升值可使公司多赢利4.4亿克朗。此外,克朗的贬值也吸引斯道拉恩索公司将部分在芬兰的生产转移到瑞典。面对虚弱的市场需求和高昂的运行成本,不少瑞典森林工业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和减产来削减开支。2008年瑞造纸、纸浆和锯木企业共裁员约2000人,占行业就业总数的5%。此外,还有两家纸浆厂、两家造纸厂和4家锯木场被迫关闭。(九)危机逐步蔓延到物流、传媒行业港口直接反映工业和经济的景气度。由于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不景气影响,哥德堡港、Oxelosund港等瑞典港口的货运量在下降。2008年全年,哥德堡港轿车运输量减少近14,卡车滚装运输量减少约5,集装箱运输量仅增加1;斯德哥尔摩港滚装货运量、集装箱运输量分别减少约1015;受SSAB公司12月大裁员影响,Oxelosund港的钢铁运输量也下降。今年2月瑞典第一大港-哥德堡港宣布拟裁员155人,包括港口工人、公务员和部门主管。哥德堡港总经理Magnus Karestedt表示,哥德堡港是瑞典工业的一面镜子,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来度过危机。此外,自去年第4季度以来,金融危机也逐渐影响到瑞典的传媒行业,广告投资额在2008年减少4%,今年初继续下滑。包括瑞典日报在内的一些传媒企业开始裁员。预计,2009年瑞典传媒行业营业额将下降4.7%,甚至更多。(十)低价产品连锁超市更受欢迎金融危机袭来,低价商品连锁店比以往更受欢迎。经济不景气时期,人们对家用机械、工具、家具和家居用品有很大需求。相对于高档服装店,像H&M这种价位较低的时尚服装连锁也更受欢迎。例如,宜家(IKEA)瑞典连锁商场2008年销售额123亿克朗,同比增长6,计划今年再开两家商场。H&M公司2008年营业额同比增长11%,计划今年在全球新开225家专卖店。Geks、Rusta、Jula等低价五金杂货商品连锁店在去年圣诞节期间的销售额也纷纷创下纪录。Jula公司计划今年再开两家分店,Clas Ohlson公司投资6亿克朗新建了仓储中心,并计划在未来几年新开15-20家连锁店。与此同时,一些低价食品连锁集团在危机中也加快了扩张步伐。比如,Netto集团计划在未来5年新开30家连锁店,Lidl集团计划今年新开10-20家连锁店, Willys和CityGross超市也计划在今年分别新开4家超市。三、 未来两年瑞典经济的走势全球金融危机使瑞典经济出现衰退,根本原因在于外部需求的下降,其次是内部市场信心指数的降低。因此,瑞典经济能否在未来两年复苏需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因素进行分析。首先,此次危机使全球90的经济体陷入衰退。从近期主要经济组织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的预测来看,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对各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国际市场需求一时难以恢复,东欧特别是波海地区经济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瑞典经济目前还不具备复苏的外部条件。根据IMF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收缩0.6个百分点,其中美国GDP可能下降2.6%,欧元区GDP下降3.2%,日本GDP下降5%。根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下降6%,是80年来的最大降幅。全球贸易的下滑将可能使今年的世界经济收缩1.7。根据OECD预测,今年世界贸易将下降13%,同时全球生产将减少3%。明年是否复苏尚不确定,但贸易和GDP可能仅保持1%的增长。美国和欧元区国家GDP今年将收缩4%;日本更严重,GDP可能收缩超过6%。OECD成员国经济的下滑趋势直到2010年逐渐稳定,失业率明年可能攀升至约10%;同时公共财政弱化。其次,从内部环境来看,瑞典目前的经济状况比较虚弱,家庭和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均明显不足。根据瑞典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股市已经降至谷底且失业人数增幅放缓,但今年3月瑞典家庭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