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各类文体-指导训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2751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各类文体-指导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各类文体-指导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各类文体-指导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专题 记叙文阅读专题 徐贤友【聚焦中考】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分析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与往年的一样仍然独占鳌头,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本专题将主要指导同学们阅读狭义的记叙文中的写人、叙事类的文章。【考点搜索】1对记叙的要素的考查,如“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时间:某一天;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起因:我劝男孩的饿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经过:_ ;结果:_。”(2007年河南实验区卷)、“本问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007年贵州遵义)。2.对记叙文主旨的考查,如“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2007年湖北潜江)、“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2007年陕西)3对记叙线索的考查,如“本文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索是 ,暗线索是 ”(2007年江西)、“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2007年上海)。4.对记叙顺序的考查,如“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2007年湖北随州)、“本文运用插叙的方法,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说明其作用”(2007年福建泉州)。 5对记叙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的考查,如“文章第 16 段还写到那天晚上,爸爸守在“我们”身旁,一夜没睡。这段描写是不是多余?为什么?”(2007年湖北鄂州)、“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007年陕西)6对记叙文中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的考查,如“生命原本是个不断受伤又不断复原的过程,选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2007年湖北襄樊)、“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2007年广东汕头)。7对探究、欣赏记叙文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考查,如“你是否同意30年来我对自己所犯过失的态度?请说明理由”(2007年辽宁12市)、“读完全文,女孩的故事使我们联想到“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从他们身上,你读懂了什么”(2007年广西河池)。【方法指津】1.理清记叙的要素。这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2.学会感知记叙文的主旨。这就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3.理清记叙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为: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同时,要学会一定的技巧,即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4.把握记叙的顺序。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以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阅读记叙文,把握住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5. 理解记叙文中描写、议论的作用。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1)记叙文中的描写能将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2)记叙文中的议论的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6.分析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句。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从结构上,常起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等作用;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对关键性词语和重点语句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二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四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体味。7解答拓展探究题。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它可以是对文章内容(主题、观点、人物、情感等)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进行有创意的表述;也可以立足于文章内容,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与自我,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创见;还可以对文章质疑,与作者对话,敢于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解答时要注意的是,探究要在“吃透”语段的前提下进行,观点的创新要联系现实,质疑对话要言之有据。对于材料链接题,要在阅读文章和材料的基础上,把握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材料的主旨,表达人生感悟,传达自我观点。【真题例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007年重庆中考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1.选文第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3.选文第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4.选文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6.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解题思路 第1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需要紧紧上下文,特别是要抓住学生的感激让老人高兴这一细节,同时也不可忽视文章的暗示作用。第2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揣摩、品味。解答这两小题,同样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句,不可过于空洞,如“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等句子。第3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的揣摩与把握。答题时需要紧紧扣住神态描写,同时要从整体上理解人物的感情,要合情合理。第4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和结构上前后呼应的把握。回答时,需要联系下文中与地址、姓名等紧密相关的事情。第5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主旨的深层把握。答题时需要在理解本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出“阳光”“放射自身的温暖”等实际意义。第6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多元化解读。答题时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和自己的感受,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新题演练】 五十元钱杨晨公司组织旅行,去西部的一处风景地。在车上,导游就告诫我们:到了那儿,一不要和当地的小孩拍照;二不要购买当地小孩兜售的所谓纪念品;三不要和当地的小孩搭讪。否则,很可能会惹上麻烦。这“三个不要”,我们都默记在心。那天刚下车,还没来得及望一眼好山好水好风景,正如导游所说,一大群当地的小孩就围了上来。干燥黝黑的脸,凌乱纠结的头发,脏乱破旧的衣服,七嘴八舌地问着,“要合影吗?”“拍一张只要5元钱,3元也行”“这是我自己做的纪念品,很便宜,买一个吧!”对于他们的要求,我们统统都说“不要”。但是,他们很执著,没有放弃的意思。一个小男孩一直贴着我走,手里拿着若干染了色的石头。他也就10岁的样子,跟着我,喋喋不休。但我却始终不为所动。末了,他仰着头对我讲:“那么,你就给我1元钱吧,我去买写字的本子。”这句话让我停了下来。我想,他真的缺这1元买本子的钱吗?而上学,倒确是一个要钱的好理由。我想给他,但是,这小男孩的眼睛出卖了他。我从这双混沌无神的眼睛里,读出的是“理所当然”、“无所谓”之类的意思,是一种久经世故的熟练。但我觉得自己的举动真有一点不可思议,鬼使神差地,我从包里拿出了50元钱,递给了那个男孩:“我知道你问我要那1元钱一定不会去买本子,现在,我给你50元,我希望你至少去买一本本子,一支笔。”小男孩接过了钱,有那么一瞬间,他的眼里闪过一丝不知所措。然后,他没有再看我一眼,也没有说声“谢谢”,就一溜烟地跑了。其实,我给他50元钱,一来是想求个安静,二来也是为了一种莫名的心安,虽然我知道,他不会用其中的1分钱去买书或笔。即使有了这一段插曲,该地区的绝美风光仍然弥补了开初的些微不愉快,也让我很快忘了那个男孩。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流连忘返,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停车场。没想到,在我们的大巴旁,我又见到了那个男孩,说起来,是那个男孩认出了我。他径直跑来,不知塞了一样什么在我手里,然后说了声“谢谢你”,又一溜烟跑了。借着车子的前灯,我看见男孩给我的是一块有着漂亮花纹的天然石头,还有一张纸,上面用铅笔端端正正地写着:“我会用你给我的钱去买书和笔的,一定,谢谢你。”字极不好看,但是,我的眼泪还是落下来了。后来,听司机说,男孩在车旁等了很久很久。我知道50元钱其实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知道,它起了作用。他有了变化,这就够了。(摘自新民晚报2007-08-24)1.在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极力着墨“三不要”有何作用? 2.“我”给 “他”50元钱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字极不好看,但是,我的眼泪还是落下来了”,“我”为什么流泪了? 5. 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一点感悟。【材料一】记者从江北区教委了解到,从明年春季开学起,江北区辖区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娃娃将免除学杂费,小学每生每期205元,初中每生每期295元。如果该政策顺利实施,江北区辖区内中小学适龄儿童将只缴纳课本费。(摘自重庆晨报2007-9-26)【材料二】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西部地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由于西部大多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绝大多数贫困儿童都生活在西部。一些适龄儿童和少年由于家庭条件困难,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蒋夫尔多关注西部贫困儿童就学) 抱一抱母亲雪小禅他感觉和母亲隔得很远,也许真是长大了,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 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 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秆儿了。 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又去世得早,母亲一直没有再嫁,把他拉扯大极不容易。母亲现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离开,虽然呆在医院里一天他的生意要损失几万块。 当时母亲已经虚弱到不能走路了,还要做各种各样的化验,他有责任亲自照顾:要抱着母亲放在轮椅上,再把母亲放在检查台上。 那是他第一次抱母亲,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想掉眼泪。他抱过儿子,抱过妻子,但他从来没有抱过自己的母亲。没想到,母亲这样轻,不足90斤,身上的骨头都硌疼了他什么时候,那个庇护他的强大的怀抱,如此羸弱了呢? 母亲也很惊慌,说,你抱得动吗?抱不动我一点点挪过去就行。他忙笑着说,当然抱得动,儿子还有这点出息。母亲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了头,同室的人都说,你儿子真好。 母亲眼睛有点湿了,他的心也微微颤抖着,赶紧抱着母亲走到化验室。 母亲的手紧紧勾着他,他知道,母亲是想让他省一些力气。他根本不在乎这点辛劳,但这个细微动作仍让他非常感动。 回来后母亲长久无语,最后才绽出一个微笑:“我这一辈子没有被人抱过,儿子,你是第一个抱妈妈的人。” 听后他十分难过。他总以为母亲老了,给她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够了,而更多的爱,他给了儿子和妻子。儿子每天都在成长,妻子也十分青春健康,抱着他们,他感觉到沉甸甸的幸福,而第一次抱了瘦弱的母亲,他感受的是心疼和自责。 母亲同样需要他的拥抱。 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能走路了,可仍然让他抱。他就想笑,他想,母亲真是一个老小孩呢。 不久,母亲出院了,他又开始忙了,每天都那样忙,但周末的时候,他必然要回家,而回家后,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拥抱一下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想要的是子女的爱和温暖。 吃年夜饭的时候,他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母亲,母亲拒绝了,笑着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小孙子在一旁嚷着:“奶奶,我长大了也要抱你!”又转向自己的母亲:“妈妈,今后你老了我也会每天抱你!” 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他从此明白,有时候,爱不需要太多语言,也不需要太多物质,只要一个轻轻拥抱,就足以表达。 (摘自小品文选刊2007年第18期)1.这一次“他”为什么必须回家?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 ,有什么作用? 3.在医院中抱母亲和回家拥抱母亲,有什么不同内涵? 4.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什么时候,那个庇护他的强大的怀抱,如此羸弱了呢? 5.读完本文,你的情感之弦是否为之一颤?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1.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2(1)“黄金屋”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 。(2)“试金石”见说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3.示例: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与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了。” 4.为后文老人等待学生来信(来电)和收到贺卡埋下下伏笔。5.因为没有感激之心即使受到别人再多的关爱,今后也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6.略。五十元钱:1.为下文“我”与孩子的交往埋下伏笔。2. 一来是想求个安静,二来也是为了一种莫名的心安。3.动作、神态描写;细腻而传神地表现了孩子被“我”的举动所感动。4.因为“我”被孩子的真诚所感动。5示例:全社会都应关注西部学生的学习,奉献自己的一颗爱心。抱一抱母亲1.因为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很重。2.插叙;交代出母亲的生活的不易,也描写出“他”内心的愧疚。3.在医院抱母亲是为了治疗,而在家里拥抱母亲是为了给她爱和温暖。4.“强大”表明母亲曾经给了“他”伟大而坚强的母爱,“羸弱”写出了母亲现在的衰弱。这一对反义词交代出母亲的一生,也暗示了作为子女的责任。5.提示:可以从关心父母、懂得孝顺父母等角度来回答。 (发于语文周报重庆专版)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专题 说明文阅读专题 徐贤友【聚焦中考】课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可以看出,中考说明文的考查同其他文体的考查一样,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注重选材的教育功用和人文价值的充分体现。纵观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1.说明文阅读在整个阅读题中的比重在增加,在所调查的100套题中,近七成设置了说明文阅读;2.选文内容多为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3.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4.题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致可以包括三个层面:概括性理解,精细化理解,迁移性理解。【考点搜索】1.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如:“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 ”(2007年山东滕州)、“读了本文,你觉得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哪些优点”(2007年浙江金华)。2.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如“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请补写出其中缺少的部分:什么是可燃冰 首次发现可燃冰的时间、地点及估计全球储量 目前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2007年四川广安)、“这段文字按照地学科学发展过程_、_、_的顺序写的”(2007年广州高州)。3.考查对说明方法极其作用的理解,如“文章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2007年江苏镇江)、“第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使用效果”(2007年湖北潜江)。4.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感知,如“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2007年浙江湖州)、“读完全文,你认为“雀”与“鹊”有哪些不同”(2007年江苏泰州)。5.考查对修饰语、关键词的理解,如“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2007年浙江嘉兴)、“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2007年湖北随州)。6.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如“比较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007年北京)、“第段中地球不堪重负生病了在呻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007年湖北恩施)。7.考查综合探究能力,如“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请发挥你的想像,进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方法”(2007年湖北潜江)、“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围绕“怎样保护濒危植物”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2007年江西)。【方法指津】1.对说明对象的特征及顺序的把握。 分清说明对象的类别,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因说明对象的类别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介绍事物及事物发展变化类的作品,常用时间或空间顺序,其特征往往表现于外,可从形状、构造着手把握;介绍事理类的作品,常用逻辑顺序,其特征常常隐藏于内,须从性质、成因、关系着手把握其特征。抓住中心句或标志词,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说明文每段乃至全文一般都有中心句,事物的特征往往隐含在中心句中,因此从抓中心句入手,往往可以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文的三种顺序又各有不同的标志词,如表时间顺序的时间词,表空间顺序的方位词,表逻辑顺序的内在关系词,抓住它,判别文章的顺序就会容易。 2.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理解。 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是容易题,复习时抓住常见说明方法定义理解即可。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稍难题,不过只要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讲清其表达上的具体作用即可。一般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清楚,使说明的语言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如下:举例子 作用: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真实说明了(事物);识别方法:抓住“比如”“例如”“如” 等标志性词语。分类别:就是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一说明作用:能有条理更清楚的说明事物。列数字:作用: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更有说服力。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用了数字就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表示年号、日期、时间的数字。作比较:就是事物比较和事理比较;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增强了说明(事物)的效果。画图表:作用: 增强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下定义:作用:准确简明的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述形式:“某某是什么”、“某某叫什么”。打比方:作用:具体、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 3.对修饰语、关键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说明文中有些修饰语看似模糊、不确定,却往往是语言运用准确、严密之所在,解答此类试题,不能游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应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分析,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4.对说明中心及说明内容的把握。 在说明文阅读中,可以从文题或关键词入手,把握说明中心,说明中心的概括其实就是“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文中关于说明内容概括可以细读全文,运用找出中心句或关键词的方法进行。 5.对重点句子句义的理解。 说明文中重点的句子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其真正意思不容易把握。理解重点句子的句义,必须透过语句字面意思,看到句子表达的本意,理解它的实质。【真题例谈】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2007年重庆市中考题)三峡博物馆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1.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 2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型“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仔细阅读文中有关内容,选出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 ) 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B三峡博物馆的外墙设计集中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C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好的采光效果。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涵。3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各自的主要艺术风格。“壮丽三峡”: “远古巴渝”: 4请从选文第、第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它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有关部门准备打一则广告,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介绍三峡博物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三峡博物馆的这则广告撰写广告词。要求:内容与选文相符;语言具有吸引力;30字以内。 解题思路第1题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把握。通读全文,可以很容易看出本文是按照空间的说明顺序,再稍做辨析,就会发现,前两段说明了博物馆的外部特征,后四段说明了博物馆的内部特征。第2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答题时需要紧扣住“历史与文化”这一要求,这样就可以发现,采光效果不属历史文化寓意。第3题考查对所说明的对象的特征的把握。答题时,需要细读相关段落,从中找出关键性词语加以概括。第4题考查对说明方法极其作用的理解,可以结合所学的说明方法的知识来回答。第5题一道开放性试题,它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三峡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考查拟写广告的能力。【新题演练】(一)阅读重庆轻轨飞扬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重庆轻轨飞扬 在最新的重庆交通地图上,一条长龙在山城蜿蜒盘旋,龙头在商业中心较场口,龙尾在钢铁基地新山村。它纵贯长江和嘉陵江间狭长的渝中半岛,穿行于中梁山至真武山之间的低丘地带,长19公里,跨越三个行政区,辐射九个片区,把主城六大行政区的重要交通干线、桥梁和客流集散枢纽链接在一起。这条长龙就是穿越山城迷雾风驰电掣、凌空飞扬的重庆轻轨。它是一条交通线路,但它又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路。 轻轨为重庆人带来了方便快捷,城市因为轻轨而变短。轨道交通建成后,主城区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上升,达到32,居民的平均出行时间从先前的57分钟下降为现在的33分钟。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22.7,大大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而市民经过一至两次换乘,就可到达目的地。 在期盼与憧憬之后,重庆人坐上了轻轨,穿行于这个山水城市之间。而整个轻轨沿线也出现一种莫名的“兴奋”,这种兴奋就是“经济效应”。轻轨本身对区域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性。直辖七年,重庆的城市交通格局和经济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从直辖前的“两桥连接一个渝中半岛”,变成多座大桥和高速公路串起的渝中、江北、南岸、经开区等多个组团式经济圈,同时形成了以解放碑为首的5大商圈。但随着轻轨的运行,一种全新的“带状经济”首先在九龙坡地区悄然出现。纵观轻轨较新线,九龙坡境内的轻轨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成为重庆风景的移动瞭望塔和重庆文化的窗口,这是轻轨的另一使命。一方面,重庆一面靠山、一面环水,形成了典型的山水格局的地貌。另一方面,重庆又具有丰富而悠久的文化资源,巴渝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民俗、民情丰富多彩。轻轨沿线经过之地,文化色彩浓郁。其中,包括地域特色明显的民居和一些历史古迹。绵长起伏的轨道,列车以平均每小时32公里的时速自由地在城市间穿行。坐在宽敞、明亮、舒适的车内,感觉就像在空中飞翔,让人情不自禁兴奋、激动。云淡风轻,透过明净的车窗,从高空俯看自己熟悉的家园,城中美景如一幅流动的风景画,飞速从眼前划过。列车无声地在轨道上飞驰,行如风,稳如松,60分贝的运行噪音被淹没在喧嚣的城市中。乘坐在轻轨之上,感受它从地下到空中,像一条蛟龙一般忽而潜隐地下、忽而凌空飞架的壮观气势。举目向窗外眺望,江水潺潺、群山争翠,沿途美景尽收眼底,她们韵味无穷。轻轨插上了文化的翅膀。13个车站,13个展馆,各个展馆都有自己的风味:根雕收藏馆、老照片收藏馆、古瓷器收藏馆,应有尽有,在较场口车站内看“轻轨赋”、轻轨线路模型和车模展台;在黄花园车站参观民族民间工艺品展馆,进小吃城;在牛角沱车站浏览老照片收藏馆,有心者更可在顶层观景平台看江景。等车不是枯燥无味的事,而成了风雅的举措。1.从全文来看,轻轨对于重庆的发展有何作用?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3.选文说轻轨“成为重庆风景的移动瞭望塔和重庆文化的窗口”,仔细阅读文中有关内容,选出下列不属于这种内涵的一项( )A. 举目向窗外眺望,江水潺潺、群山争翠,沿途美景尽收眼底,她们韵味无穷。B. 在黄花园车站参观民族民间工艺品展馆,进小吃城。C. 在牛角沱车站浏览老照片收藏馆,有心者更可在顶层观景平台看江景。D. 随着轻轨的运行,一种全新的“带状经济”首先在九龙坡地区悄然出现。4.文中的“从高空俯看自己熟悉的家园”“举目向窗外眺望”的加点词能否互换,为什么?5.阅读完本文,你一定有言犹未尽的感受,请你为本文写一个简短的结尾。(50字左右) (二)阅读大足石刻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大足石刻如禅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县,全县有石刻40余处,以宝顶山、北山的规模最大、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被誉为“唐宋时刻艺术圣殿”,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摩岩造像达5万多尊、87类题材,“横融儒、释、道,纵贯千余载”,“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也达到了高度统一。在艺术形式和风格方面,它又有别于西北和中原的早期石窟。不但有中华民族自身的审美意识,更具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既具有雄浑的阳刚之气,又有世俗情趣的婉约之美。它以宏大的规模、精湛的技术、丰富的内容、卓越的技巧蜚声中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宝顶山则是世界石窟的压轴之作,始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历时70年,沿岩壁开凿,其中尤以举世无双的千手观音和长达31米的卧佛著称。宝顶卧佛是宝顶大佛湾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长31米。这尊佛像是横卧着的,人们就叫它卧佛。佛前有一弧形沟壑,自然形成了仙界、人间的分界线,所以每次去我就要示意客人站在仙界内为其拍照纪念。这幅图画给人的感觉是肃穆宁静的气氛,而没有惊恐慌乱的情景。宝顶山这尊卧佛是半身像。他下半身隐入石岩之中。这种意到笔不到的手法,有种于有限中产生无限联想的艺术效果。故大足民间对宝顶山卧佛有“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的说法,给人插上了无限想象的翅膀。千手观音是一个非常壮观的雕像,它的“千手”(准确数字是1007只手。传说本来1009只手才是最顶点,由于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皇帝为“九五之尊”,故雕刻了1007只。)如孔雀开屏般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人们称它是人间唯一的千手观音石雕像,是天下一绝!金光闪闪的千手、千眼观音,令游人莫不叹为观止!一组叫父母恩重经变像的石刻,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等,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现一个主题,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相当生动、细腻,并都刻有文字说明,仿佛古代的连环图画。其中穿着开裆裤、摸着妈妈奶头吃奶的孩子的形象,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穿开裆裤的唯一石刻记录。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不少人认为,充满农村生活情趣的牧歌式的石刻牧牛道场,是最精彩的,它所表现的是牧童驯牛。牛的犟劲和牧童在驯服牛后的悠然自得的神情都刻画得非常真切、生动。当身体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诱惑,漫步在这一方净土,在欣赏石刻、山色、美景的同时,经过短暂佛教的从善教义的洗涤,仿佛灵魂变得清澈了许多,更加明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更加接近生命本来的意义。1.请简要说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的原因。 2.阅读全文,说说选文按照了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3. 选文说千手观音是一个非常壮观的雕像,然后在后面对其“千手”的来历做注释,你认为这个注释有必要吗?为什么? 4. “其中穿着开裆裤、摸着妈妈奶头吃奶的孩子的形象,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穿开裆裤的唯一石刻记录”一句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 5.结合下列链接材料,说说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怎样在文中体现的。(举出两例即可)【链接材料】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的典范。【参考答案】三峡博物馆 1.按照从外到内的空间顺序来介绍的。2.C 3.“壮丽三峡”:真实、壮丽;“远古巴渝”:古朴、厚重4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据、举例子两种。示例 :列数据,准确地说明了三峡博物馆的建筑规模。示例:举例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展厅中有大量天然三峡石。5.示例:三峡博物馆,展现壮丽三峡,传承巴渝文化;三峡博物馆,记录重庆历史;三峡博物馆,触摸重庆历史的殿堂。重庆轻轨飞扬1.交通给人们带来便利、带来“经济效应”、成为重庆文化的窗口。2.列数字;轻轨为重庆人带来了方便快捷,使人一目了然,更有说服力。3. D4.不能,因为俯瞰强调的是从上往下看,眺望的意思是从高处向远处看,从具体语境来,这两者调换。5.提示:语言简练,富有感召力,对全文起一个总结作用。大足石刻1.因为在大足石刻具有宏大的规模、精湛的技术、丰富的内容、卓越的技巧。2.“总分总”的逻辑顺序。3.有必要,因为这样会增强文章的趣味性。4.使说明更准确,语言更严密。5.示例:父母恩重、牧牛道场(发于语文周报重庆专版)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专题 议论文阅读专题 徐贤友【聚焦中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议论文的考查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纵观2007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1.从选文的主题来看,大多涉及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生成长、求知中的问题,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以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如2007年中考选文书与人的随想(山西太原)、学会做人(福建福州)、演奏快乐(四川成都)、孝心无价(四川达州)等,这些材料着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2.选文绝大部分来自课外,也有少量的出自课内的典范的文章,3.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兼顾文体阅读能力。如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局部理解等,这是阅读的基本能力,还有紧密结合文体特点进行设题。 4.题型以理解性题为主,并伴有拓展性试题。【考点搜索】1.考查对论点的把握,如“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007年四川成都)、“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2007年江苏盐城)。2.考查对论据的理解,如“请具体分析第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2007年山西太原)、“下面是几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项?并说说理由”(2007年四川资阳)。3.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如“用“/”标示全文论证的结构层次”(2007年湖北荆州)、“选文第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007年辽宁沈阳)。4.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如“试分析文章在论述“宠辱不必在乎”这层意思时的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2007年湖南常德)、“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07年辽宁沈阳)。5.考查对议论文语言的品味,“第(7)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转战”若改为“辗转”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2007年山东滨州)、“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的句子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说说你的意见”(2007年河北邯郸)6.考查综合探究的能力,如“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微笑值多少钱的理解”(2007年福建龙岩)、“王明快考试了,妈妈整天唠叨个不停,唯恐他因看电视、玩电脑、打篮球而耽误学习。他烦透了。读了本文,请你开导开导他吧!”(2007年广西百色课改卷)。【方法指津】1.对论点的把握。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采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首先看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开头,有的在中间,有的在结尾。还有的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需要读者自己用语言归纳概括出来。2.对论据的把握。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解答论据题,一般要做到:(1)结合具体语境,特别要注意文段首尾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对论据作用;(2)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有时从它们身上往往能得到某种语言暗示,进而读懂论据。3.对论证的把握。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4.对议论文结构的把握。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5.对议论文语言的品味。议论文的语言一般有以下特点: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严密性。对语言的品味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如上下句等。6.对拓展性试题的探究。拓展性试题一般着眼于对论点的理解和对论据的掌握程度,这两点都强调开放性,即联系平时的积累和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平时需要广采博览,加深积累;另一方,需要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真题例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007年中考河南实验区题) 年轻人也需要反省 廖廓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