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一.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2548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一三、知行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德育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品德规范知识的灌输,晓之以理,提高认识;又要重视组织学生的行为实践,把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理论和实践统一。这一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们的正确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统一,知行统一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这一原则也符合德育过程的规律。学生品德的形成一般从认识开始,以实践结束,认识是先导,实践是关键,只有通过品德实践,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品德规范的教育。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人生、社会、政治、法纪等基本观点和规范,掌握是非、荣辱、美丑的标准。2.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品德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学习实践、生产劳动、社会公益事业、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集体活动和交往中,深化认识,经历情感体验,磨炼意志,增强毅力,养成社会需要的品德行为习惯。3.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引导学生把掌握的品德规范逐步转化为品德行为,使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一)基本涵义这一原则要求德育既要教育集体,又要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教育各个成员;既进行个别教育,又通过个别教育来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二)提出这一原则的依据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他提出了“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集体教育思想和“平行教育”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集体主义者,这就要教育集体和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德育的对象不只是个体,还包括集体。集体不仅是德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德育的主体。健全的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把学生培养成集体主义者。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很大一部分是在学生集体中进行的。教育者应把各个学生组织培养成学生集体,并通过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集体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给人以温暖,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学生集体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集体是由学生个人组成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学生集体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教育者必须针对各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搞好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教育个人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这就是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三)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教师要确立集体的奋斗目标,发展壮大积极分子队伍,促成正确的舆论氛围,积极指导学生开展集体活动,以形成健全的班集体。2.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养成遵守集体纪律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情感。3.加强个别教育。使个别人的进步,影响和促进集体的发展壮大,把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向正确、健康的方向转化。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日的是培养社会的主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开拓型人才,而不是驯服的奴仆。而且,对学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这都决定了德育不能靠压服,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讽刺、挖苦或体罚,而是要作耐心细致的正面说理教育工作。当然,在正面说理教育的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在进行说理教育时,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基本涵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巾的反映。任何一个学生身上既有积极因素的一面,又有消极因素的一面。同时,这两种因素是不断运动斗争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学生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是积极因素不断增民,消极因素不断克服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中新与旧、进步与落后的思想斗争和转此的过程。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索。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展开思想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德育内容具体规定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它标志着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正是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确定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的一种崇高思想感情。它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巩固起来的。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鼓舞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鲜明的阶级性。我国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爱国主义是全国青少年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是:1.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深厚感情。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配合相应的国情和历史教育,引导学生从热爱故乡、亲人逐步过渡到热爱国旗、国徽以及祖国的锦绣河山和伟大人民。2.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的概念,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独立自主。3.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教育学生关心祖国命运和前途,立志投身于祖国的建没事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各项实践活动。4.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二、理想教育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青少年学生奋进的动力,也是他们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起点。每个青少年都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又应当以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个人理想的基础。进行理想教育应做到:1.鼓励学生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特点形成个人理想。2.要把理想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回看历史,可以更好地展望未来;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和英雄主义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远大理想。3.进行理想教育应注意多内涵和多层次。理想本身是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理想教育应该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不要单一化、空洞化。三、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和工作,并能为集体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的道德品质。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人生观有本质的区别,是衡量一个人思想觉悟高低的标志。学校教育中应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集体主义者。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1.教育学生关心集体,为集体做好事,树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2.教育学生正确处理集体成员之问的关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在同学间建立健康向上的友谊;3.使学生习惯过集体生活和遵守集体纪律,培养在集体中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使集体成为发展学生个性、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一、德育的概念一般来说,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表现在个体身上的那些符合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法纪观念的稳固特征和倾向。所以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法纪教育四个基本方面。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社会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并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而不依赖于个体存在;品德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既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又依赖于人的心理活动。德育与智育也有所不同。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矛盾,以发展认知能力为主要任务。德育除了以认识为基础外,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其主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价值规范,形成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鲜明的阶级性。在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全人类共有的思想道德规范,需要通过德育继承下来,因此,德育又有一定的继承性。二、德育的重要意义中外教育史上的各个社会和阶级都非常重视德育,因为德育既受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品德发展规律制约,同时又积极能动地作甩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品德发展。社会主义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时期的德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包括民主政治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心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项建设又必须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其中,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激发人们进行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提高工作、劳动效率,保证其沿着正确方向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学校德育是培养建设人才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只有把年轻一代培养成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人才,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才有可靠的基础和保证,才能使他们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力量,防止他们中产生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立与破是辩证的统一。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时,必须抑制非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还存在,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还存在。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间交往活动的扩大,在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进步思想观念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腐朽颓废的思想意识也会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它腐蚀着人们的灵魂,特别是侵蚀一些意志薄弱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少年儿童。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他们自觉抑制非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的影响,为振兴中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从长远看,学校德育具有战略意义,因为现在的中小学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人,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二)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在环境影响下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指导下和个人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缺乏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既容易接受正确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也正是思想品德教育打基础的时期,客观上非常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形成上得到各方面的关怀与帮助。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的褴个人生具有定向和奠基的意义。他们今后在思想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都与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加强这一时期的德育,不仅对他们良好品德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且是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新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三)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人的德智体美等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促进的辩证统一体。通过德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可为他们智、体、美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为其智力、体力、审美能力等的运用指明方向。因此,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句话,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和基本保证。三、德育的任务198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的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具体来说,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国社会主义德育的任务应为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这就要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观念,努力学习,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二)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是指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指人对其生存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苦的锻炼过程,中小学德育只能为其奠定基础。中小学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初步的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作风。(三)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从小就逐步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养成诚实、勇敢、谦逊、有礼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优秀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同时,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纪观念,严格遵纪守法。(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认识、品德实践、自我品德教育能力。要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判断社会思想道德现象和人们品德的是非、善恶,对不良思想道德影响具有一定的识别、抵制能力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及行为标准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思想道德准则的能力,包括与周围人交往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自主、自立、自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品德教育能力,使他们能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晶德认识、分析、评价、激励、陶冶、监督、控制和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水平。学生的品德是由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因素构成的,学校德育应注意对学生的品德心理因素进行培养教育,并做好品德心理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个性心理的保健工作,以使学生的品德心理与个性心理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进而促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