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第5章题点训练二.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2261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语文第5章题点训练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高考语文第5章题点训练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高考语文第5章题点训练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ww.ks5u.com题点训练二理解重要句子含意复习方略理解重要句子含意是论述类文本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二轮复习中,对这个考点,一要继续掌握好理解句子含意的基本方法;二要紧紧扣住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对常考的三类语句作重点突破。如何审准题、答好题?自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地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彪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总之,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选自梁衡说经典)综观全文,请谈谈你对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的理解。答:答案凡是学习、研究和借鉴别人的创造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点的,其艺术之树将会常青;而只是盲目模仿或复制别人的创作的,必然会在艺术道路上走向死胡同。这句话强调了创新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精准审题(一)设问方式1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二)审题要点一审句子所在的位置(文章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什么位置),确定阅读的有效区间。二审句子本身的特点: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单句还是复句),表达上有何特点。规范答题答题格式(1)某句的含意是:表层意思深层意思蕴含的观点或情感。(2)某句的含意是:特别注意要特别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了关键词语的含义,就等于理解了句子的含意。要综合利用理解句子的基本方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看结构、看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位置(相邻)、看段意、看主旨。理解句子的含意,有时可以尊重句子原有的结构,通过关键词语的组合形成答案;有时可以打破句子的结构形式,传达出句子的内涵即可。答题格式中的“蕴含的观点或情感”,其实就是在理解了句子基本意思后围绕主旨的总结、引申,以使答案更加完善。答题示例(2013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不妨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ok”“bye bye”也不至于那么频频挂到男男女女的嘴边。这一方面说明人的“顺变”能力,另一方面呢,也就说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他那样说的时候,未见得自己多么酷爱英语。可见“趋时”大体指向外部关涉,关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内心的好恶关系是不太大的。这原本毋庸置疑,须得一议的是:这里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压迫人们划一了心志和产生超水平的企求。诸如就业上某些职岗的过冷过热,诸如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面对种种时尚如鹜趋之或心理失衡,人们有理由拒绝“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的慰勉,也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节选)文章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人具有“顺变”能力,能适应时尚。人有“从众”心理,往往会趋时逐流。人都爱“面子”,易屈从于时尚的压力。剖析所给句子是本段的中心句,有概括性,可依据下文内容把此句的具体内容分三点说出即可。如何理解论述类文本常考的三类语句?问题例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后马尔克斯时代的孤独与写作思郁20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文学一方面继承并努力挖掘民族文学传统,特别是古老的印第安人文学传统;另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文学的艺术精华,特别是现代派文艺的有益成分,从而创造出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新的文学样式魔幻现实主义。这是一种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文化创作方法,逐渐风靡文坛,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促成了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每次谈论拉美文学必谈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必谈拉美文学“大爆炸”,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这一事件呢?“文学爆炸”最初作为一个松散的整体而存在,并非因为它的成员之间富有某种专属权力,也并非因为他们在美学和政治观点上具有某种一致。当年的亲历者智利作家何塞多诺索认为,他们那代人缺乏自己文学上的父辈,这最大限度地丰富了他们。在政治压迫和生活贫瘠的双重压力之下的年轻作家们,遭受着“孤儿境遇”。在他们身上形成了一种空白,使他们拒绝前一代小说家强加的东西,但也急需补充养分。多诺索在文学“爆炸”亲历记中说:“我很有把握地认为,我们这一代的小说家差不多一味向外看,不仅朝西班牙语美洲之外看,而且也越过同一种语言,朝美国、朝撒克逊语言国家、朝法国、朝意大利看,去寻找养分,开放自己,让自己传染各种从外部来的不纯粹的东西;宇宙主义的,时髦的,外国化的,在当时人们单纯眼光中,新小说家采取的是离经叛道的做法。”于是,在那些最大程度代表拉美现实主义的著作中,我们发现了卡夫卡、萨特、福克纳的影子。但是令我们真正感到震撼的是,我们在读拉美文学的时候,却从来没有觉得他们在模仿某个人。他们逐渐成熟的文学中,在吸收与继承之间找到了那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略萨曾经如此定义作家:一个为自己驱魔的人。马尔克斯也曾无数次提及福克纳教会了他写作,因为福克纳所描绘的世界和他描述的相似之处如此之多。但是他更加强调,他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模仿福克纳,“而是去避免他那种已经左右了我的影响”。(有删改)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考生答案1作家不应一味地模仿别人,要在吸收与继承之间找到平衡点。考生答案2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在吸收与继承之间找到平衡点。作家在对外吸收养分时传染了各种外部来的“不纯粹”的东西,因此要为自己驱魔。考生答案3作家写作是为自己,而非模仿别人。作家要驱除别人对自己的影响,不被其左右。问题诊断不会用还原法解答形象化语句。剖析矫正原句是一个形象化的语句,它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因此,理解时首先要把“魔”的喻意、“驱魔”的含义解释清楚,然后结合文段中心再总结升华。可惜上述三个考生答案都未能根据语境理解出它在段中的意思,都没有对“魔”“驱魔”两个形象化词语作解释。满分答案答案所谓“魔”是指作家对他人的过度模仿(或过分依赖他人,过度受他人的影响)。作家必须自觉摆脱这一困境,在吸收与继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用还原法理解形象化的句子方法点拨形象化的句子是指表达上较为生动、形象的句子,这些句子多是词语生动或使用了比喻、拟人、双关、反语、象征等手法。对这样的句子要用还原法理解,即把作者隐藏在形象化词语、句子背后想表达的意思、意图还原出来。如是比喻句,则要还原出其本体,即解释其比喻义。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当前文学创作中奇怪的逆反南帆就在世界越来越复杂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逆反文学仿佛越来越简单了。文学越来越简单的一个重要迹象是,一些作家如此热衷于将复杂的世界塞入喜剧结构,似乎周星驰的鬼脸足以打发生活之中的所有难题。从“戏说历史”到“无厘头”式的滑稽,形形色色的嬉闹比赛愈演愈烈,文学的责任好像就是给这个世界配备足够的笑声。我企图指出的是,文学之中的价值判断、观念、意识、情绪总之,文学之中的内心生活越来越简单了。没有矛盾,没有含混和犹豫,没有快感和厌恶混杂的模糊地带,也没有激烈之后的恐惧、后悔或者怜悯。所有的人物内心都是一条笔直的单行道,他们旋风般地扑向情节和主题的终点,兴高采烈地凯旋于大结局。对于众多遭受欺凌的底层小人物,鲁迅的内心交织了多种情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论是祝福孔乙己还是阿Q正传,悲天悯人的情怀更像是这些小说成为杰作的理由。我们记得,文学始终保持了一个同情弱者的传统。同情,关怀,尊重,甚至在某些时刻的景仰这就是文学的复杂。无论如何,文学必须对内心生活的空间及其复杂多变做出充分的估计。无数的生活细节闪烁出奇特的面目,这个庞大的生活区域交付给纤细而又敏感的内心。文学负责记录内心,记录这里的潜流、回旋、聚散以及种种不明不白的波动和碎屑。某些时候,这一切可能在历史之中汇成一个醒目的潮汐;另一些时候,复杂的内心生活仅仅是历史边缘的回流,甚至仅仅是历史不得不偿付的代价。但是,这个区域顽固地存在,这个区域的意义只能由文学显示。至少在今天,鹿鼎记恐怕比红楼梦更受欢迎。展颜一笑难道不比以泪洗面或者看破红尘有利身心健康吗?文学又有什么必要那么复杂呢?文学的答复是,内心生活始终是历史的组成部分。没有进入人们内心的历史又有多少意义呢?无视复杂的价值观念、意识、情绪,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或者法学家得不到历史的完整答案。如果文学放弃责任,如果文学杜撰的悲欢离合仅仅是一些玩笑般的游戏,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将会留下一个无法填补的缺口。(有改动)1试阐述文中画线句的含意。答: 答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文学记录的内心生活,能得以充分表露,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时期,人复杂的内心生活只是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对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文学有责任来表现各种人的真实、复杂的内心生活,这是文学的社会功能及意义所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其实,“吃的风度”未必就是斯斯文文;也不见得是非要吃上珍馐佳肴,更重要的是有一份追求通脱潇洒的情趣。民国时期,文人间“吃小馆”蔚然成风,大都是邀集三五好友,在有特色的小饭馆里品尝一些较精致的佳肴,互相畅聊一番,更追求随意的氛围与兴味。我看到一文回忆鲁迅,写鲁迅与一位学生同路回家,遇一饭摊,便一块儿吃那饭摊制作的荞麦条子。鲁迅幽默地说,就是皇帝老人未必能享受到如此美味。这亦是另一种优雅。谁能说这位文豪因在饭摊上大嚼平民粗食,便失却了他的风度呢?我亦见何志云君回忆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一桩趣事,说是一群作家去西双版纳采风,到傣族的露天排档去吃夜宵。汪曾祺老人喝着啤酒,就着烤小鸡,笑得跟孩子一样,还模仿着杭州话,跷一跷大拇指说:“崭!真崭!”汪曾祺先生的童趣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风雅,既不靠循规蹈矩来维持,也不依恃财富权力而显摆,这是一种毫不藻饰的性情,也是一种内在的人格修养。当前的中国人在吃上还存在相当的放不开,有人不懂得吃的本职底线是要填饱肚子,再升级便是满足舌头的舔舐和牙齿的咀嚼产生的快感,他完全没有回归本真的状态的底气,于是需要外在的形式去矫饰。而这样的矫饰达到极致会格外令人吃惊。美女吃羊肉总不喜欢鼓起腮帮,讲求丝帕遮面,啖不露齿;可哪有江洋大盗那样敞开七拱八翘的牙口狂嚼疯咽来得畅快?(选自施亮吃的风度,有删改)2说说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以及作用。答: 答案享受吃的过程比故作吃的优雅姿态更为重要。表明了作者对故作优雅的吃相予以否定,从反面得出了吃的风度应该更讲究实效自然的观点,使文章风格更加幽默风趣。解析理解语句首先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生动形象的表述要明确其直接意思是什么,如美女“不喜欢鼓起腮帮,讲求丝帕遮面,啖不露齿”是说吃的姿态故作优雅;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其否定的立场;“来得畅快”表明吃的实际效果。二、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具体阐释较为抽象、概括的句子方法点拨论述类文本中经常有表意较为抽象、概括,甚至富有哲理的句子,要么是总领句,要么是结论句,甚至是文眼句。对这样的句子,要注意其在段中、文中的位置。无论是多么抽象、概括的句子,上文或下文总会有具体解释的句子,抓住这些句子,利用诸句互解原理,还是能把其抽象、概括的意思阐释具体、明白的。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知识分子与传统郑也夫时下,“知识分子”与“传统”成了两个热门话题。前者往往被看作是变革的生力军。即使像知识分子与传统这本书作者之一,稳健的学者艾森斯塔特,虽认为知识分子“并不一定是这种变革运动的唯一,甚至不是最主要的领导者”却也以为“他们是变革催化剂的最主要储库”。而后者传统,被时下相当多的人们视为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和凶恶敌人。纪录片河殇中华文化反思录的作者坦率地承认,河殇的轰动是他们始料不及的;这实际上说明了:举国上下的反传统心态,就是反传统的先锋作家们也不曾料到的。可见,与“知识分子”连在一起的似乎应当是“反传统”。这两个词似乎天然地两位一体。打开近现代历史:培根、笛卡尔、卢梭、圣西门、马克思、尼采、萨特,反传统的大知识分子不胜枚举,甚至可以说很难找到近现代历史上的哪位大知识分子没有一点反传统味道。因此,“反传统”几乎成了“知识分子”的主要内涵和最鲜明的特征。也因此如艾森斯塔特所说:“社会思想史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但迄今其关注的中心是作为现有制度的批判者、作为其潜在的或实际的反对者、作为改革者和革命者、作为社会和文化方向开拓者和反传统的开创者的那个知识分子。”以至格劳巴德说:“知识分子与传统两词放在一起就不常见。”但是知识分子与传统的几位作者却一致地认为:反传统并不是知识分子的标志,知识分子并不都是反传统的。(有删改)1格劳巴德说:“知识分子与传统两词放在一起就不常见。”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答案(1)在近现代历史上反传统的大知识分子不胜枚举,甚至很难找到哪位大知识分子没有一点反传统味道。“反传统”几乎成了“知识分子”的主要内涵和最鲜明的特征。(2)格劳巴德的意思是“知识分子”与“传统”不能融合,而并非两个词语不会同时出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扩张之前,汉语确实是最具有“世界性”的语言。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同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普世主义理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汉字构筑的东亚文化共同体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汉语日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出现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过后。今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规模总量直逼北美西欧,如果没有冷战后遗留在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的隔阂,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从世界人口结构看,中、日、韩以及散居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5 000多万华人,已占世界总人口的30%。这是古老的“汉字文化圈”为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选自汉语“文化圈”)2文章说:“这是古老的汉字文化圈为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请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答案(1)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内在的共同价值。(2)占世界总人口的30%的中、日、韩以及海外华人,促进汉语日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三、抓住论述的不同角度、标准和条件,理解表达上形成前后冲突的矛盾句方法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命题人有时会选两个看似矛盾、表达上前后有冲突的句子让考生去理解,这样的句子通常叫矛盾句。矛盾句并不矛盾,只是在某个问题上所说的角度、层面不同,或者标准、条件甚至含意不同而已。答题时只要把这不同的角度、层面、标准、条件、含意说清楚即可。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学会“淡出”陈鲁民国画有一种绘画技法叫“淡出”,即颜色由深到浅,慢慢淡化,最后完全消失,最适宜用来画山水云雾。电视剧也引入了这种绘画技法,分剧本里就经常有“镜头淡出”的字眼,使得电视画面有层次,有景深,有底蕴。如今,人们则更多地把“淡出”用到名流显要的进退上,譬如某明星淡出娱乐圈,某政要淡出政界,某作家淡出文坛等等。就说这名人的淡出吧,淡出有两种境界,一是被迫淡出,不得已而为之,人虽淡出,心犹不甘;二是自觉淡出,心甘情愿,学做那闲云野鹤,退一步海阔天空。自觉淡出的人,要么有审时度势、急流勇退的智慧,要么有超身世外、看轻名利的豁达,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值得敬佩的。灭吴称霸后,范蠡就有意识地谋划着淡出政坛,不争功,不揽权,逐渐降低自己的影响。终于有一天,他飘然离去,泛舟江湖,开辟另一片天地,成了富甲一方的陶朱公。而同是重要谋臣的文种,就缺乏危机意识,拒绝范蠡的劝告,不知进退,还做着和勾践共富贵的美梦,结果上演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美国独立战争打赢了,总司令华盛顿顺理成章应当南面而坐。可华盛顿却毅然选择了淡出,把位置让给更合适的人。他像一个凯旋的大兵,背着行囊,轻松地吹着口哨,沿波托玛克河,回到阔别多年的农庄。那儿有一幢两层简楼、家人和几条可爱的狗等着他。文化人中,钱钟书是淡出的楷模。他对所有头衔、赞誉一直都很淡漠。退休后更是远离舆论中心,拒绝各种应酬,不接受任何兼职邀请,媒体总是被他拒之门外。他的自觉淡出和甘于寂寞,显示了一个优秀学者的风骨和操守,表明了一个高雅文人的追求和境界。因而,每一个正在走红或曾经走红的文人学者、名流贤达,都不妨学学陶朱公的进退从容,收放自如;学学华盛顿的急流勇退,豁达洒脱;学学钱钟书的淡泊名利,远离喧嚣。该淡出就淡出,该谢幕就谢幕,毕竟,世界上没有永远不散的筵席,也没有红一辈子的名士,漂亮潇洒的谢幕,恰到好处的淡出,反而会留给人们美好隽永的记忆。学会淡出,也是新陈代谢规律之需;懂得淡出,则是达人睿智的表现;实现淡出,更是人生画卷的最好收笔。我们平时总说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篇文章却提倡“学会淡出”,两者是不是矛盾?为什么?答: 答案两者并不矛盾。因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般指有志者对自身理想和奋斗目标的追求,这是终生的,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而“学会淡出”的是名流显要所占有的为公众瞩目仰慕的职位、地位、舞台等等,这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应当适时退出,不能死死占住不让出,那样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