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1843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山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台山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台山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试卷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及总体评价。1、依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进行命题。2、试题的编制基本上能立足于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物理科学素养和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新课程要求,尤其是能通过本次测试引导我们以后如何复习,让中考的理解和认识。3、整个试卷结构合理,符合江门市中考题型模式,试题陈述科学、准确。无错题、争议题,4、试题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突出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新理念,符合初中教学实际。4、本次考测试主要是检验全市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和各校复习效果,因而试卷的基础性、选择性、中考特征性及难度系数都与中考保持了一致性。从结果看检验出了全市学生的物理真实水平,成绩和预期相符,发挥命题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检测和导向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二、试题结构与内容分析试题与2010年试题结构相同,保持了中考试题的稳定性。1、题型分值结构;试题题型基本不变,题量分值和分布基本不变题 型选择填空作图实验计算题综合题合计题 量771(3小题)32323占 分212172013181002、全市考试大概情况。 (1)、本次考试采取新的评价标准,物理合格分数为60分,优秀分数为80分,低分分数为35分以下。 (2)全市考试人数为11293人,平均分为51.66分,合格人数为4532人,合格率为39.99,优秀人数为2096人,优秀率为18.5,低分人数为3417人,低分率为30.15。三、学生的答题情况1填空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第9题,考察学生对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原理及结构的了解,学生对体温计的结构-缩口不熟悉,答题时不规范。第10题,对内能的改变方式表述不够标准,把热传递说成加热、升华,把做功写成克服摩擦做功都是不够标准、科学的表述,表明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希望老师以后教学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第11题,在“导线的左右往复运动,电路产生的电流”得分率也很低,许多学生答成感应电流、电流、大小变化的电流等,这都是不正确的答案,本题设计了一个陷阱,只有真正理解电磁感应概念的学生才能又快又准选出正确答案。由此可见教学中抓基本概念的重要性。第12题,考查太阳能发光二极管能量转化两种形式,许多学生分不了主次。按理本题比较简单,但学生不认真审题,或者平时学习没掌握好,让学生感到模糊。第14题,能力考查I-U图象,得分率很低,说明我们的学生数学处理图象能力太差,还有就是对物理公式掌握不牢固,计算能力还需提高。还是就是我们老师平时训练要求不够2、作图题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考试三道作图题都是属于光这一内容,第一道作图是作出反射光线并要求作出法线,第二和第三道作图题是要画上适合的透镜。三道作图题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这次作图相对来讲比较简单,都是立足于课本,立足于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基础,重视课本。答题状况:第一道作图很多学生作出了反射光线,但法线作错或法线没有作成虚线甚至没有作出。第二道作图是相对较难的题,得分较低。第三道作图是最简单的,也是得分率最高的。学生基本上能作出第三道作图。意见建议:从三道作图题来看,都是要从课本出发,并理解概念,这一点尤其在第二道作图题上体现出来。对于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学生并不理解,只是从图形上来判断。这提示我们在教学当中,应重视基础,作图题要尽量让学生动手画。只有让学生实践过,才知道学生在哪方面存在问题。3.实验题答题情况分析16题:学生存在的问题:把浮力粗心看成重力,由浮力公式求体积时公式不能正确推导,还有单位转换不熟练。还有就是把凸透镜写成透镜或者凸,表达不全面。17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连接电路时电表接法错或正负接线柱接反;量程选择错误;接线不到位;连线交叉等等。还要第三小问题中电路故障分析,学生不理解题意,答案五花八门,证明我们教学实验还存在许多问题,没让学生认真去探究。18题:学生存在的问题: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决定因素,学生在表达中,只说没有控制变量,没具体说明控制某个变量,在写结论时,相同的条件没特别强调,没表述出来。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存在以下问题:表格中物理量不写单位的;把“压力”写成“质量”或“重力”;表格中关键项目是“接触面”、“压力”和“摩擦力”漏项,实验次数不足3次;4.计算题答题情况分析19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密度、压强、重力公式掌握错误;没有体现出压力与重力相等;计算能力不强,还有就是科学记数法不对等等。20题:本题通过电能表计算电功率,还与热量结合计算时间,平均分只有1.25,得分率只有0.18,表明学生对从电能表的转盘计算电能学生难理解。注意的是:电能表示没有W而用了X、Y表示,只算到0.002KW.h没有转化成焦耳,或者转换关系错误;没有体现W=Q,都会失分。六、综合能力题 整题难度不高,学生的得分率高,大多数考生都10分,其中21题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得分。试题注重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这些题目的素材都源于课本,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利用图像的方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只有在平时真正动脑、动手做实验的考生才能正确解答这些考题。存在问题:22题考生不能从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能力有待提高,(1)不知道清脆的声响是音调高,闷声闷气的是音调低。(2)不能区分音调和音色 (3)审题不认真没有注意叩诊主要根据什么?相当一部分考生写音色。23、考生题审题不认真有些考生加上电流表、加上2个开关;没看清答题卡画串联位置的画成并联,并联位置的画成串联;画电路图不规范没有用尺,符号不规范,连不实,元件画在拐角处,没画成长方形,并联电路图交叉处没有实心点。连的实物图和电路图没有位置没有一一对应,没连到接线柱,连成短路,连成并联电路。教学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2、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加强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4、要重视表达能力的训练,抓关键词、简洁扼要地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等,通过提问与书面作业训练等各种方式提高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对2010年中考试卷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相信2011年中考仍然会延续、2008、2009、2010的整体命题风格,在题型、各大专题比重及难度设置上保持稳定。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无论是在最终的分值分布上还是难度上依然是重中之重。因此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相关难点的突破上。相对而言,声学、光学和热学所涉知识相对简单,除了比热容和热值有少量计算出现外,其余知识基本以记忆为主,因此在这些章节的复习过程中把握好难度,不必在偏题和怪题上耗费过多的精力。当然,由于中考在简单题占据了80%的较大权重,因此在突破难点之前更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切勿盲目攻克难题,却在简单题上无谓失分。针对以上特点特为备战2011年中考提出几点建议:1、要注重基础,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中考试题都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部分的试题占绝大部分,所以基础知识一定要把握好,从学生答卷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很薄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不到位,许多基础题丢分还是比较严重。物理教学以基础为重,这是物理教学永恒的方向,也是中考物理命题的永恒趋势。不论是过去“大纲”指导下的中考,还是“新课标”指导下的中考,基础性都是命题的主题。要重视对基本概念理解,要改变学生对概念规律、方法的认识方式,要注重过程与方法,从重结果转化为注重知识背景及规律的发展认知过程,从停留于结论表象转向注重其内在的物理机制即事物的本质,注重能力的发展。2、严格规范解题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抽样表明,学生答题中出现了太多的不规范,很多同学把物理当作数学来学,只重视计算结果,忽视解题过程的规范训练。回答简答题时,不知道如何应用物理学科语言表达,作图不规范,例如不用直尺作直线,不标力的方向与力学符号,或者该用虚线的却画成实线;再者计算单位不统一,漏写结果的物理量单位等。物理学科有它自己的规范要求,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在解题中要求学生能清晰的理解物理概念并准确表达,叙述应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条理性,而且特别要注意习惯上公式的符号含义。建议今后物理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要求和规定,要能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在教学中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作图要用直尺、讲课语言规范)等。3、要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标中重要的目标之一。2010年物理试卷中的实验试题分值依然是20多分。实验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三个重要的实验,这些题目很好地检验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情况。从学生的答卷中我们发现实验试依然是考生丢分较多的试题,足以说明我们实验教学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重视物理实验不仅是做好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好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技巧、实验步骤、实验方法,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归纳总结。对有些实验还要作适当地拓展,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要注意联系实际,处理好实际问题与学科知识的关系。初中课改以来,随着考试的不断完善,我们对中考物理命题思路越来越清晰,物理知识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联系实际的试题也越来越多,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的认识,试题更多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中注意要注意将物理知识联系现实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注意学科知识的应用。特别是要关注社会热点中牵涉到的物理知识,注意观察生活,要能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一方面符合新形势下的考试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试题中涉及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是问题的切入点,但主要是运用学科知识来解答,因此,必须抓住学科的主要知识,对学生进行学科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严谨的语言表述能力等。5、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从抽样试卷的答卷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较差,从试题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也有待加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功的能力培养,不要以为学生都能看得懂题目或能从题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审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课本以及科普读物来增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6、认真研究课标、考纲,研究中考命题方向,加强学科交流和学科研讨,加强同伴互助考纲是依据课标编写的,中考内容也是课标规定的内容。考纲则更具体的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考纲的研究,明确考试的要求,了解试题结构、形式,和对学生的要求,使自己的复习有方向、有目标,从而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复习更有的放矢,从而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现在是信息社会,个人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是有限的,加之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还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研究中一定要加强同伴互助(校内、校间)、要做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对于我们教师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7.要注重知识拓展、密切关注跟高中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在一些初、高中知识有联系的部分,要注意知识的拓宽和横向联系,但也要防止在某些知识上挖掘过深,要符合学生认识和教学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201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评分细则)说明:1提供的答案除选择题外,不一定是唯一答案,对于与此不同的答案,只要是合理的,同样给分。2评分说明只是按照一种思路与方法给出作为参考。在阅卷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可参照本评分说明,定出具体处理办法,并相应给分。3计算题是按分步方法给分的,若考生并未写出这步骤,但在文字表达或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反映了这一步骤,同样给分;没有写出任何式子或文字说明,只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不带单位计算(单位用英文字母表示)或结果没有写单位或单位错误的,全题只扣1分。注意:填空时漏写单位或单位重复都不给分,写别字(同音字)不扣分。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此题漏写单位或单位重复都不给分,写别字不扣分。8塑料;零(0/ 0/没有);长度(距离/路程)。9热胀冷缩(冷缩热胀);乙(实验室用温度计);单写“温度计”不给分;缩口(细管或毛细管或小细管或弯曲小细管或细小U型口/细小窄口)其他答案无分 10做功(对气体做功/压缩气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不给分;内能(热能);热传递(传导)11右(反方向);运动方向(方向);交流电(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变化的电流/方向变化的电流)单写“大小变化的电流”不给分 12. 光(光能)“内能”不给分;一次; 聚变13. 甲;丙(丙;甲);乙14. 10;0.6; 3.3(最后一空结果不是一位小数不给分)三、作图题(共7分)15题评分标准 (3分)如答图1。漏画元件不给分,元件不按电流顺序有错扣1分,导线相连通处没打点扣1分,连线不到位共扣1分,电压表连接没打点不扣分,电流表错画为电灯不给分,电源正负极调换扣1分,元件符号每错一个扣1分。 (2分)如答图2。绕法不同的不给分。绳子没到达人手扣1分,无箭头不扣分。两钩相连计0分。滑轮绕线时线与轮分开,扣1分。(1)和(2)不用尺作图不扣分。 (2分)如答图3中甲图或乙图。没画辅助线的不给分,虽有辅助线但明显不对称(或其它很不规范)的不给分,没画箭头不给分。线的虚实有错共扣1分。入射、反射光线各1分,但用反射定律作图不得分。在正确答图的基础上多画法线不扣分。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20分)16(6分)(1)0.2;0.22;210-5(或:0.00002/0.210-4) (每空1分,共3分)单位重复不给分;g用9.8N/kg计算的结果不给分。(2)凸透镜;左;左 (其它答案不给分) ( 每空1分,共3分)17(7分)(1)如答图4 (共3分)电表接法错或正负接线柱接反不给分,每选错1个量程扣1分,接线不到位共扣1分,连线交叉不给分。(2)0.2(或:0.20);2(或:2.0);B(填“右”无分) (每空1分,共3分)(3)电压表并联在并接在接在变阻器的两端(或:电压表测量变阻器BCBD两端的电压) 没写 “滑动”不扣分 (1分)答图418(7分)(1)二力平衡(或:平衡力/一对平衡力/力的平衡条件) (1分)(2)不对(或错误);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光滑程度)相同没有保持接触面或接触面的材料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接触面的材料不同/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都不同 (每空1分,共2分)只写“没有控制变量”不给分(3)表格如下: (2分)实验接触面间材料压力N摩擦力N甲木块与木板乙木块与毛巾丙木块与毛巾或:实验次数接触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F压N拉力F拉N摩擦力fN123表格中物理量不写单位的共扣1分,把“压力”写成“质量”或“重力”的扣1分,压力、拉力、摩擦力只写字母的不扣分,表格中填了或没填数据不扣分,表格中关键项目是“接触面”、“压力”和“摩擦力”,少一项扣一分,扣完为止。把“压力”写成“压力程度”可以不写出单位,实验次数不足3次的扣1分,“实验次数”和“拉力”为可选项。(4)(2分)压力一定(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或: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注意:不写“压力一定时”不给分。如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得1分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4分),本题无“解”“答”不扣分。 计算题是按分步方法给分的,若考生并未写出这步骤,但在文字表达或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反映了这一步骤,同样给分;没有写出任何式子或文字说明,只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不带单位计算(单位用英文字母表示)或结果没有写单位或单位错误的,全题只扣1分,若因为前面步骤计算错误而导致后面计算错误的共扣1分。19、(6分)公式、过程及结果各1分,错那一步就扣那一步的1分,将写成不给公式分1分,结果可以为2.4103kg/m3 或2.375103kg/m3或2.4g/cm3 共3分。1分 1分 蘖节1分,代入、结果任一地方有错不给这1分 有F=G(或过程有体现)得1分,若单独只写G=mg=19kg10N/kg=190N不给分,F=G=mg=19kg10N/kg=190N得1分(没有F=G不给这1分),若取g=9.8N/kg只扣1分。但若写成,则要扣公式和漏写F=G这2分。20、(7分) 有过程且结果及单位正确就得1分,若没有W而用了X、Y或者只算到0.002KW.h则不给分。 1分,两处都没有写“W=”的只扣1分 1分 1分 有过程且结果正确同样得分。如: ,W壶=W总-W箱=72000J ,P壶=P总-P箱=1200w结果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但写成1.2KW则扣1分;用其它方法得出最终正确结果的给该步的分.中间过程结果的单位不做具体要求. 若只求总消耗的电能和总功率则扣2分,只给公式的1分。 1分 1分 1分代入、结果任一地方有错不给这1分只写只给1分。体现W=Q给1分。若因为前面步骤计算错误而导致后面计算错误的共扣1分。六、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共18分)21、(每空1分,共6分)序号选用的器材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发生现象关键词说 明1小石块、一张白纸探究:物体是否有惯性把小石块放在白纸上,快速抽出白纸小石块还留在原处(静止不动)快速抽出、留在原处、静止不动或能表示这些意思的词语第一个实验是指定的实验,必须按照给出的器材和实验内容写出相应的操作方法和发生现象,若考生写的与给出的发生冲突,不给分。要求操作方法合理,发生的现象能体现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文字表达准确才给分。2小石块、一张白纸探究:物体是否有惯性(手使白纸平放在空中,)把小石块放在白纸上,快速抽出白纸小石块竖直(垂直不给分)落下快速抽出、竖直落下或能表示这些意思的词语3小石块、一张白纸探究:物体是否有惯性用白纸包住小石块,把它们向外抛出小石块和白纸离开手后继续运动(前进)抛出、继续运动(前进)或能表示这些意思的词语4小石块探究:物体是否有惯性用力把小石块抛出小石块离开手后继续运动(前进)抛出、继续运动(前进)或能表示这些意思的词语如果第1个实验是序号3的实验,第二个实验是本实验,属于相同实验,给0分5两张白纸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流速的关系让两张白纸平行地(自然)下垂,向两张纸中间用力吹气两张自然下垂的白纸会向中间靠拢平行、两张纸中间、靠拢写成气体的流速与气体压强的关系的扣该空格分数6一张白纸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流速的关系用嘴向白纸的上方吹气白纸向上飘上方、向上同上7锥子、塑料瓶及水探究: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用锥子在塑料瓶侧壁不同深度(高度钻几个(相同的)孔深度越深,喷出的水越急(猛、远)不同深度(高度)或能表示这些意思的词语不同深度(高度)写成不同位置,扣1分8锥子、塑料瓶及水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底部)是否有压强用锥子在塑料瓶侧壁(底部)钻孔水会从孔中射(喷)出9锥子、塑料瓶及水探究:大气压存在用锥子在塑料瓶侧壁钻孔,分别密封和不密封瓶口密封瓶口时水不会从孔中射(喷)出,不密封瓶口时水会从孔中射(喷)出密封、不密封或能表示这些意思的词语10塑料瓶及水探究:大气压存在倒出塑料瓶的(一些)水,吸出瓶中的空气塑料瓶会变形吸、变形或能表示这些意思的词语11橡皮泥探究:力改变物体形状用手(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压、变形或能表示这些意思的词语12小石块探究: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力把小石块抛出小石块由静止变运动(继续运动)抛出、静止变运动(继续运动)或能表示这些意思的词语13小石块探究: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把小石块举高,放手小石块落下14小石块探究: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把小石块举高,放手小石块竖直落下竖直垂直扣1分15塑料瓶及水探究:空气柱长度不同,音调不同从塑料瓶倒出一些水,吹瓶里的空气,再倒出一些水,再吹瓶里的空气两次的音调不同16锥子、塑料瓶及水探究: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用锥子敲击塑料瓶塑料瓶里的水会振动(波动、瓶口有水花),并发出声音振动(波动、瓶口有水花)或能表示这些意思的词语17塑料瓶及水探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推塑料瓶,分别使塑料瓶发生滚动和滑动滚动时推力比滑动时推力小滚动和滑动物体滑动时有三种方式,在此不作严格要求18塑料瓶及水探究:物体的稳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与重心高度、支面大小的关系)分别把瓶正放和倒放,用力推倒瓶正放时不易倒下,倒放时容易倒下正放和倒放19橡皮泥、塑料瓶及水探究:橡皮泥的密度和水密度的大小关系把橡皮泥放进塑料瓶的水中,橡皮泥在水中下沉橡皮泥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20塑料瓶及水探究:惯性的大小与质量关系用手推动装有不同质量水的瓶瓶总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不易改变能体现质量不同,运动状态改变的容易情度不同的给分21橡皮泥、塑料瓶及水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体积的关系使(实心)的橡皮泥放在瓶的水中,再把它做成空心的放在水中实心时在水中下沉,空心时不下沉空心的程度不作严格要求,只要求写出空心就可22橡皮泥、塑料瓶及水、细线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体积的关系用细线系住橡皮泥,使橡皮泥排出(浸入)水的体积不同排出(浸入)水的体积不同,手受到的拉力不同排出(浸入)序号2224的实验,通过感受拉细线的力来感受或比较浮力的大小。但如果物体浸入塑料瓶水中,只单独通过比较瓶溢出的水的多少来比较浮力大小或判断是否有浮力的,则不给分。23橡皮泥、塑料瓶及水、细线探究:浮力与物体浸没水深度的关系用细线系住橡皮泥,使橡皮泥浸没水不同的深度手受到的拉力不同浸没、不同的深度24橡皮泥、塑料瓶及水、细线探究:物体浸入水中是否受到浮力用细线系住橡皮泥,使橡皮泥浸入水中橡皮泥浸入水中,手受到的拉力比在空气中小第二个实验中(序号424),第一、第二个空格只要有一个没有填,给0分,选用器材、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发生现象之间有逻辑关系,每个空格填的内容表达正确、清晰的给4分,哪个空格表达不清(如“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流速的关系”写成“大气压强与气体流速的关系”)或出现物理量逻辑关系错误(如“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流速的关系”写成“气体的流速与气体压强的关系”),扣该空格的分数;选用的器材与实验内容发生冲突的给0分,选用的器材与实验方法发生冲突的给2分。其它答案只要合理,都给分。只要实验方法不同(器材与物理原理可相同)都算两个不同答案。22、(1) (2分) R3、R4串联 (1分) (2)38.6 (2分) 6(1分)23、(1)10、20 (每空1分,共2分)(2)7500m/7.5103m, 8700m/8.7103m (每空1分,共2分,没有单位不给分) (3)不能(1分),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1分)。只写月球上是真空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