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高等教育学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31723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高等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7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高等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7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高等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 1 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 基础性 B 专业性 C 人文性 D 科学性 2 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 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 的核心要旨 A 主要目的 B 最高目的 C 主要目标 D 最高目 标 3 高等教育从性质来看是一种 A 高级教育 B 人文教育 C 科学教育 D 专业教 育 4 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的一门 A 交叉学科 B 综合学科 C 边缘学科 D 融合学 科 5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 A 基础学科 B 分支学科 C 重点学科 D 理论学 科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规定 高等教育 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A 学者 B 高级技术型人才 C 高级专门人才 D 研究型人才 7 下列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 二者是相辅相成 的关系 C 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 D 二者是不可分 割的 8 指培养发展较全面 知识面较广 活动领域 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A 专才教育 B 通才教育 C 自由教育 D 高等教 育 9 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 A 专科教育 B 本科教育 C 研究生教育 D 博士 后教育 10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 A 亚洲 B 非 洲 C 欧洲 D 美洲 11 大学生作为一种青年群体 形成了自己的亚文 化 作为青年亚文化 它具有 的特征 A 反主流文化 B 反多元文化 C 反传统文化 D 反校园文化 121978 年 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 构是 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 A 北京大学 B 南京大学 C 厦门大学 D 山东大学 131983 年 高等教育学正式作为教育学科的 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入学科专业目录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14 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 A 京师大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北京大学 D 燕京大学 151984 年 先生主编的 高等教育学 正式 出版 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 A 谢冰 B 洪秋雨 C 潘懋元 D 孟宪承 161852 年 英国红衣主教 发表了 大学的理 想 一书 A 纽曼 B 洪堡 C 亚里士多德 D 费希特 17 我国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始于 A 唐末 B 元末 C 明末 D 清末 18 年 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 会 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 这是中国高等教 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A 1922B 1937C 1945D 1978 191966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中提出了应该把教师工作 视为 A 非专门职业 B 专门职业 C 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D 独立的社会职业 20 哲学 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是 意思 A 爱智慧 B 沿着道路 C 思维 D 科学原理 21 是指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高等 教育研究方法 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A 哲学方法论 B 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C 具体研究方法 D 多学科整合的高等研究 22 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 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 多学科研究法 B 跨学科研究法 C 比较研究法 D 混合研究法 23 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 方 面和因素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A 分析法 B 综合法 C 调查法 D 文献法 24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 利用间接资料属于第 手资料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5 在高等教育学研究中 适用于主题复杂 范围较大 时间较长的课题研究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跟踪检索法 D 常规检索法 26 以著作和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为线 索 查找有关主题文献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跟踪检索法 D 常规检索法 27 是指运用观察 问卷 访谈等研究方法 系统地从研究对象获取资料信息 然后对资料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 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规律性 认识的方法 A 分析法 B 调查法 C 归纳法 D 文献法 28 对调查对象的总体一个不漏的进行调查 以收 集某一高等教育现象的全面情况的调查方法是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普遍调查 D 抽样调查 29 对指导者课堂教学进行的一种扩散性观察的高 等教育研究方法是 A 定量观察 B 定性观察 C 参与观察 D 非参与观察 30 高等教育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 凭借着自身 感官 如眼 耳等 及有关辅助工具 录音 录像 等 直接从教育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高等教育 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文献法 D 综合法 31 就是对两个或者两类性质相同的事物所具 有的特征加以比较 在比较中寻找事物的共同点 A 相异比较 B 同类比较 C 横向比较 D 纵向比较 32 采用各种方法 搜集有效 完整的资料 对单 一高等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的方法是 A 实验法 B 比较法 C 个案研究法 D 历史法 33 依据实验控制程度 实验法不包括 A 前实验 B 准实验 C 真实验 D 小样本实验 34 关注的不是学科理论问题 而是教师们日 常教学生活遇到的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A 分析法 B 综合法 C 行动研究法 D 个案研究法法 35 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 确 定使用的结构性观察工具 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 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是 A 准结构观察 B 结构观察 C 非结构观察 D 定性观察 36 研究者参与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或组织中 去进行观察 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 这属于 A 非参与观察 B 参与观察 C 定性观察 D 定量观察 37 先把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不同类型或层次 然 后从各种不同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组成样本的 抽样方法是 A 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随机抽样 D 全体抽样 38 根据研究目的 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 主动干 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 发展过程 通过观察 测量 比较等方式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 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历史法 C 个案研究法 D 实验法 39 高等教育行动研究的四环节模式包括计划 行 动 和反思四个阶段 A 组织 B 评价 C 考察 D 总结 40 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高等教育机构是 A 希波克拉底医学校 B 柏拉图的学园 C 吕克昂 D 君士坦丁堡大学 41 早期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 主要围绕 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 A 文 法 医 神 B 文 理 法 农 C 法 商 工 农 D 神 哲 理 法 42 中世纪大学的重要特征是 A 高等教育大众化 B 宗教性和国际性 C 以发展科研为主要职能 D 以服务社会为主要职能 431231 年 在巴黎大学中 据各系科之首的是 A 神学 B 法学 C 文学 D 医学 44 不属于 20 世纪美国社区学院特征的是 A 开放性 B 灵活性 C 多功能性 D 民主性 4519 世纪德国教育家 在各学院设立研讨班和 研究所 大学在传统的教学职能上发展出种新的职 能 科学研究 A 纽曼 B 弗兰克 C 洪堡 D 拉福莱特 46 美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 1825 年正 式成立的 A 哥伦比亚大学 B 普林斯顿大学 C 费城大学 D 弗吉尼亚大学 47 到 18 世纪末期 大学密度最大的国家是 A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意大利 48 博洛尼亚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由 参加的 大学全体会议 A 全体学生 B 全体教师 C 全体管理者 D 学生代表与教师代表 491663 年 查理二世准许 设立数学教授职位 A 牛津大学 B 剑桥大学 C 伦敦大学 D 伯明翰大学 50 巴黎大学属于典型的 大学 A 牧师型 B 教师型 C 学生型 D 学术型 51 以下属于典型的学生行会型大学的是 A 巴黎大学 B 牛津大学 C 剑桥大学 D 博洛尼亚大学 52 德国最早的大学是 A 科隆大学 B 爱尔福特大学 C 莱比锡大学 D 海德堡大学 53 以下不属于中世纪大学的学位是 A 硕士 B 博士 C 博士后 D 教授 54 洪堡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 A 哲学家 B 法学家 C 现代人 D 完全的人 55 牛津大学和 主要是借鉴巴黎大学模式 都 属于教师型大学 A 哈佛大学 B 剑桥大学 C 伦敦大学 D 耶鲁大学 56 柏林大学的创立及其发展 使得大学拥有了第 二种职能 的职能 A 大学自治 B 学术自由 C 发展科学 D 传授知识 57 大学拥有自治权 是 的前提和条件 A 人才培养 B 学术自由 C 科技进步 D 专业发展 58 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 19 世纪的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59 在西方 首开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 A 哈勒大学 B 巴黎大学 C 波恩大学 D 柏林大学 60 欧洲时期高等教育的世俗化和民族化过程基本 上始于 A 11 世纪末 12 世纪初 B 13 世纪末 14 世纪初 C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D 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 61 在洪堡看来 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两条 一 是自由 二是 A 自治 B 民主 C 开放 D 宁静 62 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始于 A 18 世纪末 B 19 世纪初 C 19 世纪末 D 20 世纪初 63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高校是 A 耶鲁大学 B 麻省理工学院 C 哈佛大学 D 普林斯顿大学 64 俄罗斯的 是由俄罗斯 科学之父 罗蒙诺 索夫提倡并参与创办的 A 圣彼得堡大学 B 莫斯科大学 C 维尔诺大学 D 喀山大学 65 柏林大学成立时所设立的四个学院中 是 大学的中心 A 医学院 B 法学院 C 神学院 D 哲学院 661737 年 德国学者 在哥廷根大学创办哲学 习明纳 第一个将 习明纳 作为一种教学组 织形式引入大学教学 A 洪堡 B 格斯纳 C 弗兰克 D 哈珀 671632 年 的创立是俄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它标志着俄国高等教育的诞生 A 莫斯科大学 B 基辅莫吉拉学院 C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D 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 68 为了使教育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美国国 会于 1862 年颁布了旨在促进美国农业技术教育发 展的 A 林肯法案 B 莫里尔法案 C 赠地法案 D 高等教育法 69 莫斯科大学区别于欧洲大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它 具有民主性和 A 传统性 B 开放性 C 集中性 D 世俗性 70 在理性主义大学理念里 人永远是教育对象 追求知识和智能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理性主义大 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 A 杜威 B 纽曼 C 查理斯 范海斯 D 詹姆士 71 19 世纪 以 为代表的人文学者为捍卫自由 教育在大学的重要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A 纽曼 B 杜威 C 夸美纽斯 D 赫胥黎 72 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 19 世纪的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73 法国于 年颁布 高等教育法 它极大地 推动了法国高等教育的职业化进程 A 1971 B 1975 C 1983 D 1984 74 威斯康星大学成立于 年 是一所非教派大 学 A 1847 B 1848 C 1849 D 1850 75 威斯康星大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学的第三职能 A 教学 B 科研 C 培养人才 D 社会服务 76 美国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 A 公立教学型大学 B 私立教学型大学 C 公立研究型大学 D 私立研究型大学 77 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入学率最高的国家 其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 A 职业学院 B 高等学院 C 进修学院 D 社区学院 78 威斯康星大学成名于名校长 他提出的 威斯康星思想 使威斯康星大学扬名海内外 A 查理斯 范海斯 B 纽曼 C 伯格诺 D 罗伯特 梅纳德 哈金斯 79 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是 1876 年宣告创立的 A 哈勒大学 B 霍普金斯大学 C 波斯顿大学 D 哈佛大学 80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 A 英国 B 美国 C 意大利 D 法国 81 美国两年级初级学院毕业可获得 A 副学士学位 B 学士学位 C 文凭证书 D 硕士学位 82 社区学院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学校的一大特色 是 办在社区 依靠社区和为了社区是它的办 学总原则 A 开放性 B 地区性 C 多功能 D 灵活性 83 被后人誉为 初级学院之父 的教育家是 A 马丁 特罗 B 哈珀 C 拉福莱特 D 纽曼 84 马丁 特罗把高等教育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当 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的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 率在 50 以上时 为 阶段 A 精英高等教育 B 大众高等教育 C 普及高等教育 D 全球高等教育 85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高等教育普及化 的进程始于 A 工业经济时代中期 B 工业经济时代中后期 C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 D 知识经济时代 86 以下不属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是 A 现代化 B 大众化 C 精英化 D 国际化 87 我国封建社会存在 1300 年之久的科举制废除于 A 1840 年 B 1904 年 C 1905 年 D 1911 年 88 是中国历史中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 的开端 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A 国子学 B 国子监 C 书院 D 太学 89 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 始于 A 春秋战国 B 唐宋 C 五代十国 D 明清 90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崇尚 A 自学讨论 B 个别教学 C 集体授课 D 班组教学 91 唐代官学教育的主干是 A 艺术教育 B 文学教育 C 经学教育 D 诗赋 92 唐代中央政府创设的 六学二馆 中 相 当于专科性质 A 弘文馆 B 崇文馆 C 四门学 D 算学 93 公元前 124 年 西汉武帝批准了董仲舒的奏请 创办了 A 太学 B 四门学 C 国子学 D 弘文馆 94 首开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 A 通儒院 B 大学堂 C 清华大学 D 北京大学 95 我国汉唐盛世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学府被认为 属于 A 真正的大学 B 单一的学术研究机构 C 单一的教学机构 D 杰出的古代学术中心和教育机构 96 中国近代开办的第一所具有大学雏形的高等学 校是 A 北洋学堂 B 天津中西学堂 C 湖北自强学堂 D 广州同文馆 97 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是 A 京师大学堂 B 北洋大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北京大学 98 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 它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A 上海广方言馆 B 京师同文馆 C 天津电报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99 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是 A 天津中西学堂 B 京师大学堂 C 北洋大学堂 D 天津武备学堂 100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实施的 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六三三学制 100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实施的 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六三三学制 1011917 年 任北京大学校长 对北大进行了 卓有成效的改革 A 蔡元培 B 李鸿章 C 张之洞 D 盛宣怀 102 年恢复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和研 究生培养制度 A 1976 B 1977 C 1978 D 1979 1031961 年 中共中央制定的 总结经验教训 对重点高校的专业定规模 定任务 定方向 明确 指出高校 专业设置不宜过多 划分不宜过窄 实际上是对此前高校建设照搬苏联模式的反思 A 高等学校暂行章程 B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草案 C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D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04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颁布但并未实施的现代学 制系统称为 A 甲子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壬寅学制 105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是 A 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106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原型是 A 国子学 B 太学 C 书院 D 学堂 107 下列选项中实施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学制是 A 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108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091914 年 教育部颁行了 进一步完善了壬 戌学制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逐渐形成 A 奏定学堂章程 B 国立大学条例 C 学校系统改革案 D 大学规程 1101922 年 壬戌学制 的颁布到 1949 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为中国 高等教育阶段 A 古代 B 近代 C 现代 D 当代 111 大学办学实践中的灵魂性问题是 A 大学理念 B 大学规模 C 大学管理 D 大学设施 112 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 理想追求及 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是 A 大学观念 B 大学理念 C 大学精神 D 大学目标 113 哈佛大学的 与真理为友 耶鲁大学的 争 取个体独立 捍卫学术自由 霍普金斯大学的 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 等 都是富有特色的 的具体体现 A 大学观念 B 大学理念 C 大学精神 D 大学目标 114 的创立 使德国大学的理念发生了划时代 地转折 A 巴黎大学 B 哈佛大学 C 剑桥大学 D 柏林大学 115 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A 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B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C 大学者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之学府也 D 学术独立 思想自由 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 府也 116 是大学理念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使大学理 想变为现实的中介 是进行大学实践活动的前导 A 大学目标 B 大学精神 C 大学使命 D 大学思想 117 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 又是确保大学独立 性的根本保障的是 A 大学自由 B 大学自治 C 教授治校 D 去行政化 118 教授治校理念是西方大学最经典的理念之一 而最早确立教授治校理念的是 1150 年正式成立的 A 牛津大学 B 哈佛大学 C 巴黎大学 D 剑桥大学 119 的 大学的理念 是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 第一本系统的学术著作 A 边沁 B 斯宾塞 C 纽曼 D 赫胥黎 120 创办的吕克昂 标举培育学术理性的 博 雅教育 理念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但丁 121 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 19 世纪 英国高等教育理论家 A 纽曼 B 费希特 C 洛克 D 斯宾塞 1221968 年 出台的 高等教育法 明确规定 高校基层组织称为 教学科研单位 大学教师称 为 教学科研人员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意大利 123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 京师大学堂 B 中西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南洋公学 124 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是 A 高级人才 B 专门人才 C 高级专门人才 D 精英高级专门人才 125 中国最早实施教授治校理念的高校是 A 清华大学 B 北京大学 C 天津大学 D 浙江大学 126 马丁 特罗提出 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为适龄人 口的 30 时 属 阶段 A 大众教育 B 通才教育 C 英才教育 D 普及教育 1271931 年 清华大学在校长 的倡导下 大 力推行教授治校理念 A 梅贻琦 B 张维迎 C 蔡元培 D 杨东平 128 我国首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之现代大学理念的 是 A 张维迎 B 竺可桢 C 胡适 D 蔡元培 129 大学自治理念的核心是 A 学术自由 B 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C 教授治校的理念 D 高校宏观管理 130 教育目的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活动把人类世代 积累的文化转化为学习者的知识 智能 和品德 以使其 得以发展 A 身心素质 B 道德素质 C 文化涵养 D 综合素质 131 教育目的所依据的 现实 包括两个方面 一 是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 二是受教育者的 现实及其趋势 A 先天条件 B 身心素质 C 个体发展 D 文化涵养 132 高等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它集中 体现了高等教育的 A 性质 B 任务 C 内容 D 规律 133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对象的 特殊要求叫做 A 教育目的 B 教学目标 C 培养目标 D 培养目的 134 高等教育发展最直接的动因是 A 人的发展需求 B 社会进步 C 社会发展需求 D 人类进步 135 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是 它指导并支 配着整个高等教育过程 A 高等教育目的 B 高校培养目标 C 国家教育目标 D 国家教育方针 136 衡量 评价高等教育活动效果与效率的根本依 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137 高等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是 A 高等教育目的 B 高等教育方针 C 高等教育政策 D 高等教育计划 138 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 它也 是高等教育学所要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 A 教育目的 B 教育政策 C 教育方针 D 教育规律 139 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 规格 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A 教育目的 B 教育政策 C 教育方针 D 教育规律 140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 依据 和 A 核心 B 规范 C 概括 D 归宿 141 对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较为抽象和概括的规 定是 它是一种教育理想 A 高等教育目的 B 高校培养目标 C 高等教育标准 D 高等教育方针 142 是人们在观念上 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 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课程目标 143 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基本 素质在层次 类型 规格上的不同规定 它是高等 教育目的的 A 抽象化 B 系统化 C 具体化 D 一般化 144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 A 属概念 B 种概念 C 次概念 D 上位概念 145 高等教育活动的始点 中点 和终点是 A 高等教育目的 B 高等教育 C 培养人 D 高等教育效果 146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不包括 A 导向作用 B 调控作用 C 诊断作用 D 评价作用 147 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 定教育目的 建构教育活动 这属于 的高等 教育目的观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科学主义 D 人文主义 148 主张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和美好的天性 教 育的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本能和天性不受现实社会影 响地得到自然的发展 这属于 的高等教育目 的观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人文主义 D 科学主义 149 主张以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高等教育 目的 构建教高等育活动 这属于 的高等教 育目的观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科学主义 D 人文主义 150 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 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 A 追求真理 创造知识 B 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 C 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 D 为社会培养全人 151 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主张培养为政治和 经济服务的人才 A 个人本位 B 社会本位 C 英才教育 D 大众教育 152 持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家是 A 裴斯泰洛齐 B 凯兴斯泰纳 C 涂尔干 D 纳托尔普 153 人文主义特别推崇理性 将理性视为人兽之别 的根本判据 人文主义所强调的理性不是工具理性 和科学理性 而是 即人性和道德意义上的理 性 A 价值理性 B 精神理性 C 人文理性 D 社会理性 154 赫钦斯认为 不论学生是否注定从事于沉思 的生活或实际的生活 由理智美德的培养所组成的 教育是最有用的教育 这体现的是 的高等教 育目的观 A 人文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功利主义 D 实用主义 155 高等教育目的观反对功利性 主张超越现 实的非功利性目的 坚持人的精神高于和优于物质 A 实用主义 B 功利主义 C 科学主义 D 人文主义 156 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 中心 以 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 A 价值主义 B 功利主义 C 自然主义 D 人文主义 157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最显著的特质是重视 A 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 B 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 C 教育目的的历史文化性 D 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 158 以科学精神为基础 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 高等教育目的观是 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A 人文主义 B 科学主义 C 科学人文主义 D 实用主义 159 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 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学说 160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161 高等教育必须把专门化的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 的博雅教育统合起来 即使专门化的教育也必须尽 可能地人性化 使教育和学习的重点由事物世界转 移到 A 自然世界 B 客观世界 C 现实社会 D 人格世界 1622001 年 江泽民在建党 8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 讲话中提出了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 的观点 此后 进入 了高等教育目标序列中 A 培养人才 B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C 公民教育 D 培育四有人才 163 规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是 A 1957 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 1958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 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 199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6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 A 陶冶学 生的人格 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 B 注重科学技术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开拓 精神的人 C 适应时代精神 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D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 四 有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165 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立足点 也是高等教育 价值的根本所在 A 教育教学 B 传授知识 C 传递文化 D 培养人 166 高等教育应该培养既有 又有文化素质 既有个人涵养又有公民素养 既有职业品质又有道 德品质的新型创造性人才 A 专业素质 B 科学素质 C 政治素质 D 综合素质 167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 人性假设 B 理想人格 C 哲学观念 D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68 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是 A 专业培养目标 B 高等教育目的 C 课程目标 D 教学计划 169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是 提出的 A 十一届全国人大 B 党的十六大 C 党的十七大 D 党的十八大 170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A 培养自然人 B 培养道德人 C 培养社会人 D 培养理性人 171 美国哈佛大学将培养 作为大学 合理的 标准 A 有素质的人 B 知识丰富的人 C 有精神品格的人 D 有追求的人 172 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 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 A 高等教育目的 B 高校培养目标 C 高等教育功能 D 高等学校职能 173 高等学校的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 是把 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机构并针对外部环境而言的 A 具体化 B 抽象化 C 一般化 D 特殊化 174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教育具有 A 社会性 B 超前性 C 不适应性 D 相对独立性 175 以下不属于高等教育的政治正向功能的是 A 培养合格公民 B 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C 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D 抵制政治变革 维护政治稳定 176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 高等教育功能可分为 A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B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C 显形功能和隐形功能 D 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177 从作用的对象看 高等教育功能可分为 A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B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C 显形功能和隐形功能 D 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178 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 用是高等教育的 A 正向功能 B 负向功能 C 显形功能 D 隐形功能 179 高等教育现实的物质载体是 A 高校 B 教授 C 大学生 D 教材 180 高等教育活动是高等学校存在的 A 外在保证 B 内在依据 C 客观条件 D 物质载体 181 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播与传递功能对应着高等学 校培养 的职能 A 专门人才 B 高等人才 C 精尖人才 D 多能人才 182 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研究活动 即 的功能 衍生出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 A 创造或创新知识 B 传递文化 C 继承文化 D 保存文化 183 高等教育活动越来越成为一种主动或潜在的社 会服务活动亦即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由此也产生 了高等学校直接或间接 的职能 A 为社会服务 B 提高人才质量 C 促进社会进步 D 提升人才品质 184 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 也就是高等教育要 促进人的 发展 A 智能 B 身心 C 心智 D 综合能力 185 教育的最高层次是 它是一种人类社会的 共有现象 也是社会赖以生存 延续和发展的必备 条件 A 大众教育 B 终身教育 C 高等教育 D 职业教育 186 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 它使个体树立 社会所向往的政治理想 形成维护现行政治制度的 政治行为 A 政治化 B 规范化 C 法律化 D 多样化 187 民主主义学派 的教育平等观认为 是人 类的最高政治理念 A 民主平等 B 人类自由 C 公平公正 D 法治有序 188 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民主的基本途径是 但这种自由仍然是基于资本和财富的自由 A 教育平等 B 公正法制 C 和谐安定 D 富强文明 189 高等教育的 属性 使它产生了促进社会 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功能 A 生产力 B 公共性 C 育人性 D 上层建筑 190 人作为劳动力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而 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效率和发展的进程 A 有效劳动速率 B 人的劳动能力 C 劳动质量 D 劳动力素质 191 经济繁荣与教育昌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 促使人们对教育的经济功能作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促使一门新学科 的兴起 A 教育统计学 B 教育经济学 C 微观经济学 D 应用经济学 192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各种专业人才 通过高等学 校提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直接为经济服务的各种活 动来实现自己的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推动社会发展功能 193 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 定的 的结构来实现的 A 专门人才 B 受教育者 C 高端人才 D 特殊人才 194 专门人才的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 各行业 中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 质量及分布的 A 数值关系 B 总和 C 总称 D 比例关系 195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与劳动力结 构方面特点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 不相适应的 问题 A 劳动者科学文化技术水平 B 劳动者就业能力 C 劳动者工作能力 D 劳动者所受专业教育 196 文化是社会精神生产的产物 而 是社会 上从事精神生产的最重要部门之一 A 法律机构 B 政治学院 C 全国人大 D 高等学校 197 培养学生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 新文化的能力 是实现学校 功能的最根本的 方面 A 继承文化 B 更新文化 C 传承文化 D 保存知识 198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 作为大学的重要 职能 A 创新知识 B 传承文化 C 服务社会 D 继承文化 199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 的标志是 的办学思想思想及其实践 A 斯坦福大学 B 柏林大学 C 北京大学 D 威斯康星大学 200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 实践上 首先是在 产生的 A 英国 B 美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201 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是 A 培养专门人才 B 进行科学研究 C 传承人类文明 D 推动社会进步 202 是大学的生命线 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 21 世纪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 A 学术研究 B 培养专门人才 C 传承人类文明 D 推动社会进步 203 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发展的 A 主观要求 B 客观需要 C 必要条件 D 前提条件 204 高等学校的职能存在与演变的主要社会基础和 动力是 A 科技发展 B 人才培养 C 国力提升 D 经济形态 205 是指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 育 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富有社 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 利性的基本知识 技能 态度 A 通才教育 B 专才教育 C 通识教育 D 专业教育 206 主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和公 民的生活需要 A 通才教育 B 专才教育 C 通识教育 D 专业教育 207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及 其指导下的 A 目标取向 B 价值选择 C 课程设置 D 培养模式 208 通才教育是在高等学校中实施的 的教育 A 宽口径 适应性弱 B 宽口径 适应性强 C 窄口径 适应性弱 D 窄口径 适应性强 209 我国科举制度得以建立和普遍推行是在 A 隋唐时期 B 宋元时期 C 明清时期 D 五代十国时期 210 古希腊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自由人 教育的 主要内容是 A 文法 B 修辞 C 辩证法 D 七艺 211 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 以赫钦斯为代表 的永恒主义 以马利丹为代表的新托马斯主义 均 强调人类文化的 A 要素构成 B 综合复杂 C 灵活多面 D 永恒不变 212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教育者从个性解放出 发 推崇自由教育 他们主张实行广博的 的 学术教育 对受教育者进行心智的训练和性格的陶 冶 A 非专业性 B 专业性 C 科学主义 D 道德主义 213 中世纪大学产生以后 出现了比较简单的专业 设置 不属于其他三个专业的附庸或陪衬的专业是 A 神学 B 法学 C 医学 D 文学 214 旨在培养具有高深情操 高深学问 高级思维 并能自我激励 自我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称为 A 通才教育 B 专才教育 C 英才教育 D 普通教育 215 根据工作方式和任务 可以将人才划分为 A 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 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 通才与专才 D 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216 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 信息革命后 217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 是指高等 教育的两个不同 A 发展阶段 B 发展模式 C 发展目标 D 发展水平 218 我们把高等教育为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称为 A 本体目标 B 社会目标 C 阶段目标 D 终极目标 219 我们把高等教育追求教育民主和平等的目标称 为 A 本体目标 B 社会目标 C 阶段目标 D 终极目标 220 高等教育的 是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 要 A 精英化 B 高端化 C 大众化 D 科学化 221 大众化教育最初是从 开始的 它针对贫 穷阶级的子弟 以科学教育为基本内容 A 初等教育 B 中等教育 C 高等教育 D 成人教育 222 美国的高等教育首先发展起来的是 A 私立大学 B 公立大学 C 大众教育 D 职业教育 223 是指通过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 演示科 学方法 引导学生辨认客观事实 发现客观规律 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教育 A 通识教育 B 专才教育 C 科学教育 D 人文教育 224 是关于 做事 的教育 是解决 方法论 的教育 是追求 真 的教育 A 通识教育 B 专才教育 C 科学教育 D 人文教育 225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 以个体的 为最高目标 A 心性完善 B 涵养丰富 C 知识增多 D 身心发展 226 中世纪大学是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源头 在中 世纪以及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西方的高等教育 主要表现为 A 人文教育 B 科学教育 C 通识教育 D 专才教育 227 的高等教育在传统的侧重纯科学和艺术训 练与研究的大学体系之外 建立了以实用为主的工 科大学 侧重开展科学和技术教育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罗马 228 发展了人的智慧与知识 使人在征服 开 发自然的过程中解放人性 体现人的价值 使人自 身得到肯定 从实质上讲 它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 实现教育最根本目的的手段 A 科学教育 B 人文教育 C 精英教育 D 通识教育 229 相同学力 资格的学生 在社会中享受平等的 待遇和平等的发展机会 这指的是 A 教育权利平等 B 教育机会平等 C 教育过程平等 D 教育结果平等 230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理想所追求的是 A 绝对平等 B 过程平等 C 结果平等 D 机会平等 231 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 会的关系 即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 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 这指的是 A 教育内部效率 B 教育外部效率 C 局部教育效率 D 整体教育效率 232 指向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A 教育效率 B 教育公平 C 教育平等 D 教育价值 233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中的效率与公平是 的 关系 A 对立 B 融通 C 辩证 D 统一 234 现代高等教育所追求的效率应以 为核心 A 质量 B 公平 C 平等 D 价值 235 我国教育资源的 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函必 须坚持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的原则 承认差别 教育的合理性 A 滞后性 B 历史性 C 枯竭性 D 有限性 236 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制度 它规定着各级 各类教育机构应该向什么人敞开大门以及各级各类 学校间在教育内容上如何衔接 A 双轨制 B 单轨制 C 分支型学制 D 学制 237 受教育者的 是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分段以 及学生入学年龄 修业年限的基本依据 它体现了 统一性的原则 A 心理素质 B 智能发展 C 遗传基因 D 身心发展特征 238 所有高校由中央政府举办 但资金却来自政府 不同部门的典型代表是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239 下列国家不属于多重公立系统 多重机构部门 的是 A 澳大利亚 B 加拿大 C 德国 D 意大利 240 以承担专门的技术人才培养或职业培训功能为 主的高等学校是 该类高等学校也通过开设与 大学一 二年级相同的普通教育课程与大学同年级 课程相衔接 A 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 B 大学和专门学院 C 私立学院 D 研究生院 241 美国将以承担专门的技术人才培养或职业培训 功能为主的高等学校称为 A 社区学院 B 短期大学 C 职业学院 D 初级学院 242 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最高层次是 A 研究生院 B 博士 C 博士后 D 职高 243 我国高等教育中被称为 没有围墙的学校 的 是 A 函授学院 B 广播电视大学 C 职工大学 D 自学考试 244 本科毕业完成毕业论文者 可向有学位授予权 的主考学校申请 A 考研 B 直博 C 学士学位 D 毕业证书 245 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 也是衡 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 A 学位 B 学历 C 考试成绩 D 毕业证书 246 学位本身具有很强的 该特性通常具体地 体现在学位授予的过程当中 A 严肃性 B 操作性 C 价值性 D 固定性 247 在德国新型大学中 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十分 严格 它要求申请者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完成 富有创见 对科学发展有所贡献的论文 论文需提 交大学教授会主持的 通过后方可授予哲学博 士学位 A 答辩会 B 通过证明 C 论文成绩 D 辩论结果 248 美国的博士后职位是对博士学位的一种补充 它是为取得博士学位者在一定的科研机构继续从事 研究工作而设置的一种 A 学历提升 B 通行证 C 入职资格 D 过渡性职位 249 俄罗斯的博士学位与欧美博士后资格规定在原 则上 A 大同小异 B 完全相同 C 完全不同 D 无可比性 250 根据俄罗斯国家高等专业教育标准 专家资格 教育保留原来的学制 A 两年制 B 三年制 C 四年制 D 五年制 251 俄罗斯副博士资格考试合格 撰写论文并通过 答辩者可获得相应学科的 A 副博士学位 B 博士学位 C 博士后学位 D 以上均不是 252 在德国 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必要条件 A 学士学位 B 硕士学位 C 哲学博士 D 专家资格 253 在德国 必须取得 才能获得大学任教资 格 A 硕士学位 B 哲学博士 C 大学任教合格书 D 专家资格 254 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 A 辛亥革命 B 民国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文化大革命后 255 审定各级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 专业是否具 备授予单位条件的重要依据是 A 授予博士 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 专业目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D 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 256 是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 改变了我国学位类型 规格单一的状况 推动了复 合型 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 A 专业学位的设置 B 大众教育 C 精英教育制度 D 学位授权审核制度 257 对促进我国教育 科技 文化 体育等工 作的国际或地区交流与合作 它对我国涉外工作以 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A 留学政策 B 留学生 C 国际合作办学 D 名誉博士的授予 258 在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中实行高考制的国家不包 括 A 西班牙 B 美国 C 俄罗斯 D 日本 259 英国高级水平的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成绩分为 A B C D E F O 七个等级 其中 等 级为不及格 A A F B A B C O F D F 260 是一种学能测试 主要测试学生的综合能 力 A SAT B AT C ACT D ATC 261 美国的 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 和 大学考试 协会 属于 A 公立组织 B 民间组织 C 自发组织 D 目的组织 262 我国 1997 年全国本科院校全面并轨 实行 制度 A 义务教育 B 素质教育 C 收费 D 公费 2631985 年 我国 地区开始试行高中毕业会 考 A 北京 B 上海 C 广东 D 海南 264 我国高校选拔新生录取分批次进行 基本上按 考生所填志愿 按考生高分到低分并不大于高校招 生计划数的 向高校提供考生信息 高校按招 生录取原则进行择优录取 A 150 B 120 C 100 D 90 265 在我国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 既保证了国家重点部门所需的人才 又改变了旧中 国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A 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统一分配制度 D 双轨制 266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我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 分配政策是 A 集中使用 重点配备 B 面向基层 充实和加强第一线 C 统筹安排 合理实用 D 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 267 面对社会改革开放的环境变化 高校仍显得反 应迟滞 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此 我国 开始试行 的高校毕业生分配政策 A 集中使用 重点配备 B 面向基层 充实和加强第一线 C 统筹安排 合理实用 D 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 268 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 还远远不足 高校毕业生在地区分布和结构上也不 平衡 就业困困难是 A 暂时的 B 必然的 C 结构性的 D 偶然的 269 我国从 年开始试行 3 X 的高考方案 A 1998 B 2001 C 2002 D 2003 270 文化大革命 期间 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 改为公社 各行业推荐入学的办法 全国统考招生 中断了 年 A 8 B 9 C 10 D 11 271 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 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A 高等教育结构 B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C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D 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272 高等教育可以分为专科教育 本科教育和研究 生教育 这指的是 A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B 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 C 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 D 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273 高等教育的 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 教育构成状态 A 形式结构 B 科类结构 C 层次结构 D 管理结构 274 我国高等教育的 一般情况下包括全日制 高等教育与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两类 A 层次结构 B 地区结构 C 科类结构 D 形式结构 275 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目标是 A 与产业结构一致 B 与技术结构一致 C 发展高职教育 D 与区域结构一致 276 按照管理体制的不同 高校可分为公立和私立 两种 这构成高等教育的 A 形式结构 B 能级结构 C 层次结构 D 科类结构 277 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区别于适应性调整的 根本特点在于 A 即时性 B 创新性 C 效益性 D 长期性 278 高等教育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具有 能够使 高等教育系统在信息 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中保持快 速的流通 A 长期性 B 持续性 C 即时性 D 延时性 279 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 下列选项不属于提倡 一体化模式的理由是 A 减少机构间的质量等级差距 B 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C 将相互割裂的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 推进英才教育的深入发展 280 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的是 A 夜大学 B 函授大学 C 电视大学 D 老年大学 281 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 体系 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 组织 机构间的隶属关系 以及相互间职责 权限的划分 等等 A 高等教育结构 B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C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D 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282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 体现了一个国 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政 府和高校的职责 权力和利益关系 这通常被称为 A 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 B 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 C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D 高等学校的运行机制 283 的政府和高校间表现出一种完全的上下级 关系 A 日本 B 德国 C 法国 D 美国 284 美国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属于 A 中央集权模式 B 权力分散模式 C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模式 D 并重模式 285 我国目前形成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 A 中央集权模式 B 权力分散模式 C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模式 D 以上都不是 286 下列选项不属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构成因 素的是 A 中央和地方政府 B 社会 C 市场 D 高校 287 国民教育部 大学区 高校 是 的 高等教育管理系统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288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显著特点是 A 高等教育的私有化 B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 C 高等教育的社会参与 D 高等教育的多主体参与 289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行机制 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 国家的宏观调控 B 社会的广泛参与 C 市场的参与 D 高校的自治 290 我国校务委员会实质上是一种 A 最高决策的权力机构 B 学术权力机构 C 行政决策的咨询机构 D 行政权力决策机构 291 指出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 建立和完善 两级管理 以省级统筹为主 的文件 是 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D 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92 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 A 社会的广泛参与 B 转变政府的职能 C 高等学校依法独立办学 D 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293 我国高校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前提条件是 A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B 崇尚大学自治 C 社会广泛参与 D 市场自由竞争 294 高等学校在管理机构设置 领导隶属关系和管 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总称是 A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B 高等教育结构 C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D 高等学校运行机制 295 规模大 学科全 层次高的高校一般倾向于采 用的组织结构是 A 直线制组织结构 B 职能制组织结构 C 直线 职能制组织结构 D 矩阵式组织结构 296 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学校 由上级首长对下级下 达命令的组织形式是 A 直线制组织结构 B 职能制组织结构 C 直线 职能制组织结构 D 扁平制组织结构 297 我国高等学校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是 A 直线制组织结构 B 职能制组织结构 C 直线 职能制组织结构 D 矩阵式组织结构 298 下列选项不属于美国学者伯顿从系统的角度对 高等教育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划分的是 A 学术性 B 信念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