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学生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1699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导学案(学生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说导学案(学生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说导学案(学生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 说【学习目标】1、掌握“师、道、传”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乎、于、所以、也、则”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3、体会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特点,借鉴论证艺术。课前自习学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官盛则近谀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李氏子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作师说以贻之2、归纳整理师 在文中出现26次,请结合工具书归纳整理它的意义。作名词,有三种情况: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师襄 ( )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吾师道也 (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道 在文中出现11次,请结合工具书归纳整理它的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3、课外搜集韩愈的名言警句:4、质疑问难请在此处写下你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相关链接】 关于“说”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关于作者韩愈(?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唯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的散文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关于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课堂互动学案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知人论世二、读通读顺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注意课文第二段的语气重音变化,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特点,读准作者蕴含的感情。三、初晓文意四、研读第一节【教学内容】(前略)一、“初晓文意”着重探讨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 2、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二、研读课文第一段。1、积累以下字词学者 所以 固 从而 是故 无 乎2、讨论:为什么要从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何谓“师”? 3、背诵本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读第二段 【教学内容】1、积累以下字词下 众人 耻 圣 愚 则 所谓 或 小学 族 不齿 乃 2、准确翻译以下文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讨论: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研读第三四段 2、总结全文【教学内容】1、积累以下字词徒 不及 不必 攻 传 嘉 贻2、准确翻译以下文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3、讨论以下问题第三段分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原文,具体分析。第四段有什么作用?4、总结全文体会语言:整散结合,顶真手法。 体会写作:多种议论,正反对比 课后运用学案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 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2.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作文素材积累】:名人从师的故事(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游酢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他们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思维拓展】齐白石有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结合劝学师说的内容来试着谈一下看法?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