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曾晓红.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1502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曾晓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曾晓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曾晓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平乐 .村居教案设计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中心小学 曾晓红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了解本词大意。5、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清平乐.村居在线朗读、清平乐.村居在线歌曲。教学理念要结合我校语文申报的省级子课题“学生走进古诗文世界有效途径的研究”;采用我镇教育局推行的“语文单元化读写合一”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重点处相机点拨。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抓住关键字眼“醉”,让学生在“读、思、悟、写”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究,解读古词的意思,品味古词的意蕴,感受古词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二、【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首词。这是南宋爱国诗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三、【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实践法、自学辅导法等。本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词。真切地领会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醉”的深刻含义。四、【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词意,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2、有感情读词,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2. 喜爱宋词(能融入课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能看图描述。五、【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它就像一位好朋友陪伴着我们成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谁来读课题?2、正音:乐(yu) 齐读课题。(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的间隔号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我们学过的词牌名有满江红虞美人卜算子等。3、课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居住在农村的人家/农村人家的生活);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印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农村图片。http:/image.jike.com/so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二)、初读感知,诵读正音。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2、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听准节奏。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http:/360kan.youku.com/kan/play3、指名2-3名学生读新词。(同学们注意听了, 老师请一个同学读的时候,你们也要在心里跟着读)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4、指导朗读:(1)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 这首宋词有上下两阕,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咱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多媒体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词)(2)此也可以排列成诗的格式来读,你看(多媒体课件出示),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来比一比,看谁读的节奏感美。三)、精读课文,品悟词意。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会读以后,我们还要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以前大家有什么好方法?1、 生汇报后(多媒体课件出示理解方法:参考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感情;联系实际。)2、 请同学们按以上学习方法思考每句话都写了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与句式提示)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你从中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这个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读着 ,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 3、生自由品读,一边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的画面。4、生汇报(预设):感悟人和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1)古诗词的语言和现代语言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豆田里的杂草。(2)中儿是指?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3)表达训练:如果用上多么.多么 .这个词,你会怎么夸?小儿调皮可爱。(1)品“亡赖”“亡”与现在的“无”同音同义,是古汉语的读法。这句话中的“亡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亡赖”是什么意思?(相机板书:亡赖)具体表现在哪里?(卧)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顽皮的小儿子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从剥莲蓬的姿势中可以体会到小儿子怎么样?(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活泼 调皮可爱)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相机板书:人)(3)指导朗读:小儿那无拘无束 调皮可爱的样子实在让人喜欢,那就把咱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感悟景美(1)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景)(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溪边的一棵小草,潺潺溪水从你身边流过,读出你的感受。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感悟情真(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2)理解“吴音”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这老两口在用当地方言聊天呢。(3)理解“相媚好”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相机板书:情)(二)提炼“醉”字,渐入词境。引导学生感受“醉”之“陶醉”。(师:多么温馨、悠闲自在的生活!老两口怎能不感到满足和幸福呢!这儿的“醉”仅仅是喝酒后的“醉意”吗?它还指什么意思?(陶醉)这老两口为什么而陶醉了?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这首词,其他同学联系上下文一边听一边想。(5)交流(6)指导朗读: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相机板书:醉)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 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4、朗读整首词。质疑解难1、学习交流后,你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2、把整首词的意思串起来说一次。指名汇报。四)、简介作者,深悟词情。过渡:是啊!这户人家住的虽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看到这一家幸福安宁的生活,其乐融融的场景,作者辛弃疾也深深陶醉了,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相机板书!)。创作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大家了解吗?1、出示作者资料,介绍词人辛弃疾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对农村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http:/www.dzwww.com/2006wbh/rwls/t20051213_1292385.htm2、师:我们也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请你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来点评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吧!生:温馨的村居。和谐的村居。无忧无虑的村居。充满亲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温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诗意的村居。清新秀丽的村居。和睦的村居2、师:村居生活多么安宁和谐!田园风光多么清新动人!用一个字来形容,村居生活怎么样?生:美!静!和!师板书“美”。师:是啊,村居生活美、人美、景美、情更美。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那惬意、悠闲、和谐的村居生活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古时候,词是用来配乐歌唱的,请欣赏歌曲清平乐 村居!http:/www.top100.cn/album/index-skcadgptugeauycbogy.shtml师:同学们学得真好!五)、展开想象,描述词境。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种方法是值得我们运用到讲话和写作中的。请同学们拿出小练笔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人、景、事、情),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或想到什么写出来。2、生写。3、师生共同评价。六)、课后小结,巩固延伸。1、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记住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3、出示课后作业1)、回家把这首词有感情地吟诵给爸爸、妈妈听。2)、熟练背诵这首词。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完后,修改并抄正。七)、板书设计:清平乐 村居 景美 情美 (热爱、向往、赞美) 人美 醉六、【教学反思】也许是多年的教学经验,本课设计的时候我认为会有很好的效果,课下来之后,就发现每一个环节,基本是原来想象的,预期的目标较好完成,课堂热烈,学生们能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去,这和我校开展语文科组申报的省级子课题“学生走进古诗文世界有效途径的研究”各项活动分不开,和我的自已的教学积累有很大的关系。我的许多设计还是很不错的,我能抓住某一点,某一线来规划,所有的宗旨都直奔中心去,我想,只要奔着中心去,这课就应该水到渠成的。比方说,我们围绕“醉”字大做文章,谁醉了,醉是高兴的醉,是伤心的醉,还是想一醉解千愁却不得解的醉?在本首词中,他们醉的是什么?分别从自然环境层面、人文环境层面、词人个人经历及近况层面、整个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层面等进行深入思考,逐层逐次地去体会这首词,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近来,总是在尝试着“语文单元化读写合一”教学模式,虽然,对于我们乡村小学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是,如果我能够引导到位,找好契合点,我想,无论从什么层次上出发,总能让学生们在语文的教学中,有所获益的。课堂小练笔后,抽查了好、中、差三位学生的练习点评,觉得本节课教学效果较显著!最后建议在“精读课文,品悟词意”环节中,主线要更清晰,注意多音字的教学,欣赏歌曲清平乐 村居时不要打节奏,以免影响听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