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文学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1315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册语文文学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二下册语文文学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二下册语文文学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下册语文文学知识点整理散文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2、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3、石榴选自丁东草作者郭沫若。4、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5、散步作者莫怀戚。议论文6、纪念白求恩作者毛泽东,选自毛泽东选集。7、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8、多一些宽容作者郭安凤。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当代学者、散文家。10、错过是一篇杂文,作者刘心武,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说明文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伽利略,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小说13、孔乙己选自呐喊。本文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14、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15、变色龙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16、窗作者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其它17、送东阳马生序选自文宪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18、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字退之,后人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体裁:说。19、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20、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2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的虞初新志。课文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22、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清代林嗣环,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23、有的人作者臧克家。24、悼念玛丽居里作者爱因斯坦。25、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作者郭沫若。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对现实不满,想超脱现实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8、渔家傲中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异” ,有关诗句: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9、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10、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11、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12、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3、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使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乡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无题中渲染别离伤感气氛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3、论诗中说明文学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句子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4、夜雨寄北中想象他日相逢共话巴山夜雨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系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题意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无题中设想离别后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9. 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然而至的脚步。同样,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10.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1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一、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二、古今异义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2、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3、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4、孔子云 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6、药稍熔 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7、有布衣毕升 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9、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10、高可二黍许 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 猜测”11、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14、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15、两股战战 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16、几欲先走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19、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20、主人日再食 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三、词类活用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四、一词多义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欲印(印:印刷,动词)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介词)计日以还(以:相当“而”,连词)高可二黍许(可: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通计一舟(一:全,整个)为念珠个一(一:一件)妇抚儿乳(乳:喂奶,动词)儿含乳啼(乳:奶头,名词)以为妙绝(妙:善、好,形容词)众妙毕备(妙:妙处,好处,名词)以为妙绝(绝:断、消失,动词)群响毕绝(绝:极,副词)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动词)手有百指(指:指头、手指,名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动词)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名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谈、讲,动词)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到,动词)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马之千里者尽粟一石何陋之有?会宾客大宴弗之怠(2)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省主语)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火烧令(之)坚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寓(于)逆旅(3)判断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虚词1、“而”,连词,作用:A表示并列,B表示承接,C表示转折,D表示修饰(1)而伯乐不常有。表示转折,但是,可是。(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执策而临之。(5)启窗而观。(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而竖起左膝。(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9)城市依稀而已。(10)既而风定天晴。(11)而楼上人往来屑屑。(12)足肤郓裂而不知。(1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14)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15)假诸人而后见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