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质量调研.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826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质量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质量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质量调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质量调研 学校_ 班级_ 姓名_ (提示:1.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0题。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如写在本卷上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小溪chnchn( )流动,大江纵情奔流;瀑布潇洒pio ()逸,大海汪洋z( )肆,它们在运动中得到永生。这正如人的生命。江河如果停止了流淌,那么终将干h ( );人生如果停止了运动,那么终将失去生命。2默写(8分)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龟虽寿中直接抒发诗人建功立业、奋斗不息的情感的句子是 , _ ,歌以咏志。 ,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描写冬天雪景的句子是 , 3阅读朝花夕拾,回答问题。(5分)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能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范爱农的死因是 父亲的病里主要提到了两位医生,他们是_、_4下面的两个语句画线部分各有一处语病,请把改正后的语句写在相应的横线处。(4分)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我校语文组举行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优秀书籍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活剧表演等等。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4分)在南宋三字经的基础上,著名作家高占祥倾注大量心血,创作了既生动活泼又合辙押韵的新三字经。该书具有当代的思想气息和气魄,值得广大青少年好好阅读和思考。目前该书销量30多万册。最近,作曲家蓝天将其谱曲,由纯净明亮的童声来演唱。五月底,这部童声演唱版的古经新唱新三字经在上海发行。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完成第6-7题。(7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6诗中哪两个字直接写出了花的繁盛?试分析表达效果。(4分)7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3分)(二)阅读文言文,回答811题。(13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成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8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4分)(1)臣之妻私臣 私: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 (4)卒得反国 反:_9下面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于是入朝见威王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内外不闻吾过 及鲁肃过浔阳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三)阅读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一文,完成1215题。(13分)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12. 作者在第、自然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3分)13. 第段中作者写道“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这样写是不是有点罗嗦?为什么不直接写自己在外漂泊了30多年?(3分)14.文章自然典雅、感情真挚,耐人寻味。请在第段中找一句话,作简要分析。(3分)15.如果请你来饱含深情的朗读第段,你会如何读好划线部分的句子?试从朗读的节奏、轻重或语气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加以说明。(4分)(四)阅读陈忠实的又见鹭鸶,完成第16-19题。(12分)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突然瞅见了鹭鸶。哦!鹭鸶又飞回来了!河水朝南拐了个大弯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雪白的鹭鸶就在弯头上踯躅,在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小河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紫红毛色的牛和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放牛娃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小时候在河里耍水,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有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至今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抑或是不屑于这一方地域上人类的愚蠢可笑拂尾而去?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又见鹭鸶!又见鹭鸶!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顿然悟觉,鹭鸶原是在村庄里的大树上筑巢育雏的。村庄面临河岸的一片白杨林子,竟有二十多个鹭鸶搭筑的窝巢。乡民们引来荣耀视为吉祥。刚刚生出羽毛的雏儿掉到地上。竟然惊动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议着公推一位爬树利落的姑娘把它送回窝儿里。更不必担心伤害鹭鸶的事了,那是被视为作孽短寿的事。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哪个村庄里去了?谁家有幸得到可贵的信赖情愫呢?我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却不见踪影,我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自己实际是在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但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我舍弃了美好的出活的早晨,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6第段描写的作用。(2分)17简析第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分)18第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19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分)三、作文(50分)20. 同学们,回首你的初中生活,一定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记忆犹新的画面,如同闪亮的星子(星星),将你记忆的夜空点燃得璀璨而美丽,那星子,或许是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友情;或许是拼搏的汗水,成功的欢悦,自信的笑颜;或许是懊悔的泪光,成长的烦恼,青春的思索.那星子虽然已经在夜空滑过,但它所闪耀的光辉却会永远与你相伴。请选取其中最明亮的,来铭记你的初中时代吧!题目:如星子滑过夜空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九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质量调研答案1、潺潺 飘 恣 涸2、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幸甚至哉瀚海阑干百丈冰风掣红旗冻不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每小题各1分天演论当时很多民众认为公正的判决在阴间 想拯救国民的精神 溺水而亡 4、在句末添加“的活动” 删掉“使”5、高占祥创作了新三字经,畅销30万册,蓝天将其谱曲,童声演唱版已发行。6、满、压。“满”字写出花的数量很多,“压”字写出树上因为花多造成分量之重,这两个字都表现树上花朵争相开放的繁盛景象。7、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8、(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同“返”,返回9、B10、(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或,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了。11、原因: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12、数星星、摇知了、赏月亮、捡鸭蛋(答对3个即可得3分)。13、不罗嗦。因为这样写是尊重事实,突出我在故乡呆的时间之短,在外面漂泊的时间之长,从而更加突出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14、举例分析用词自然典雅得1分,分析感情真挚、耐人寻味得2分。15、例如:从朗读的节奏来说,“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等词语后面可稍作停顿,其中“我故乡的月亮呀”这部分读得再舒缓些,以突出我对故乡月亮的怀念之情。(可选取一个角度来作答。如果从几个角度作答也可得分。)16、景物描写,用小河周围宁静闲适、令人陶醉的美景衬托鹭鸶的优雅之美。17、“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18、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19、拟人,对比,写出鹭鸶始终保持优雅、悠然的美态。20、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21、作文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