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吕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474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吕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年吕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年吕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吕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A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该项说的是电影表现手法“奇观化”的特点,并不是“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2、C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原文是“但它往往忽视了, 将导致”,该项表述绝对,“双刃剑”的比喻是错的。3、C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该项偷换概念,“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说的是图像美育的特点,而不是图像。4、C。任用。5、B。是给皇帝进谏。是太宗的认识。6、B。是他住在杨玄感家,不是杨玄感住在他家。7、(1)自己的才艺虽然多,仍然认为少,却向才艺少的人求教更多的。(虽、更、益各1分。通顺1分) (2)凭才能和势力压人,掩盖过错,不纳谏言(拒不纳谏),那么上下就会感情隔阂,君臣的想法就会互相背离(君臣之道就会互相背离)。自古以来国家的灭亡,没有不是因为这样造成的。(以、凌、隔、乖各1分,通顺2分)8、词人在上片写自己采药归来,独酌村店新酒,但见暮山千叠,长烟落日,听得渔舟唱晚,声声在耳的情景。(2分)融情于景,烘托(衬托)自己罢官后寂寞、悠闲的心情。(3分)9、同意。(1分)作者以清闲散淡的样子来掩饰内心的愁绪与不平。一个“作”字写出了他被诬罢官后的惆怅、失落和无奈。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2分)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洒脱中蕴含抑郁。(3分)(意思完整正确即可。)10、风掣红旗冻不翻 去时雪满天山路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11、(1)B、C(A项,小说只是描写放学后的情形,并没有“表现作者对贫富差距的不满和无奈”。D项,小说没有提及“原本羞愧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这一情节,而是交待孙少平猜测到女同学晚来的原因和他一样。E项属于主观臆断,根据小说的描写,我们推断不出这样的结论)(答B3分,C2分,E1分)(2)交待了主人公孙少平的生活环境,表现了黄土高原特有的荒凉和萧条,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3分)有力地烘托主人公形象,为下文表现孙少平丰富的心境和复杂的性格做铺垫,从而更好地为塑造人物服务。(3分)(3)孙少平是一个贫穷、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黄土高原的高中学生。(2分)第五段的肖像描写,如脸色黄瘦、老土粗布做的学生装、黄胶鞋上系着白线绳、裤子短窄、袜子没后跟,写出了他的贫困;(2分)第七段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很有层次性,往自己碗里舀菜汤,怕被其它同学看见,所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写出他的自尊与自卑,最后写“泪珠”“从脸颊上滑落”,表现出生活的贫苦,求学的艰辛。(2分)精彩的描写,把孙少平贫穷、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4)第一种观点:贫穷是压垮人性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没有希望的贫穷。(2分)知识可能改变不了命运,贫困也可能压断人的脊梁!像孙少平这些挣扎于贫困边缘的人,就是陷于沙坑、几乎没顶的人。当希望被流沙淹没时,随后的结局,可想而知。(3分)在没有物质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学子的求学路是何其的漫长、何其的艰辛。贫困不是罪恶,但是它却导致人去做一些罪恶的事情或无耻的事情,贫困使一些人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信,失去了感激,甚至失去了生命。(3分)第二种观点:人应该在苦难的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迎难而上,实现自我。(2分)过早地接触贫穷会使孙少平变得坚强,会努力的去抗争,去摆脱贫困的束缚。在以后面对失败和打击时能在跌倒中爬起,在困境中不失信心与勇气。(3分)会选择用希望、坚强、勇敢、自信这些人间无上的美德来填充苦难,装饰苦难,把稳人生的舵,认清正确的航向,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他的灵魂可以在这弥漫功利的世界上有处诗意的栖息地。(3分)(观点2分,分析评价6分)(如有其它观点,只要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12、答案:(1)D、E项(B项“没有必要做深入的研究”于文无据,原文意在说“不应该也不可能负担起直接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专才”的任务。”C项“对民族大义不屈的气节”,不是汪伪时期,与“民族”无关。)(答E3分,D2分,A 1分)(2)危难之际,勇担重任;制定适合清华发展的治校方针;对清华基金,他更视为命根子;想方设法保护教师;爱生如子;与清华共存亡的信念。(6分,每点1分,意见对即可)(3)第一问:梅贻琦爱生如子,完全理解、同情学生的爱国热忱,以超人的冷静维持稳定局面。他总想方设法保护学生,掩护学生脱险,周旋、呵护学生的行迹。学生被逮捕,他总费尽周折去保释。(2分)第二问:主要从侧面凸显梅贻琦热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勇敢和智慧的形象。(2分)从正面表现学生对校长的理解和爱戴。(2分)(4)观点一:时世造英雄,正是清华风雨飘摇的形势,使他成为清华的名片。(2分)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刚上任就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例子。在抗战的特殊情况下,为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他提出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专”的办学方针。想方设法保护教师,对当局逮捕的学生,他设法予以保护和营救。在那非常的岁月,梅以他的智慧、务实精神和果断态度,保存了清华的元气,弘扬了清华的精神,成为清华的名片。(观点2分,分析评价6分)观点二:内在品格使他成为清华的骄傲。“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表达了他对清华的挚爱。作为学者,梅先生一生崇尚学术,视高官厚禄为敝履。作为校长,他对只身离校深感愧疚,关爱师生,师德高尚。(观点2分,分析评价6分)观点三: 时势造就了梅贻琦, 但内在的品格更使之成为清华的骄傲。(2分)他的人格可以为学生的表率。“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表达了他清华的挚爱,关爱师生,师德高尚,有忠于教育积极任事的精神,(3分)他的学问为清华树立了很好的风范。作为学者,梅先生一生崇尚学术,视高官厚禄为敝履。对于教育有研究且办理教育卓有成就,培养通才,是在梅贻琦任校长期间,清华大学一贯的办学方针,是清华之所以为清华的重要因素。(3分)(观点2分,分析评价6分)13、C (良莠不齐:莠,狗尾(wi)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这里说的是学生成绩,属于用错对象。 A项 五风十雨,意思是五天刮风,十天下雨,形容风调雨顺。与句中的“粮食丰收”语境一致。 B项 坐而论道,意思是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或者指口头或理论的指导,而不必亲为。与句中肯定行动和实效,否定空谈理论的语境一致。 D项 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使用正确。)14、D (A项“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爱幻想”后加“等特点”; C项“解决风险”搭配不当。)15、D (这段话对莲花生命意义的感受,文段内在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荷后莲,先写对表象的感觉,再写深层的意义。)16、参考答案:(1)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2分)(2)学的知识在一天后抓紧复习,否则就只剩下原来的30%左右。遵循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复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分)17、参考例句:(1)我不是搏击长空的雄鹰,也不是栖息于檐下的麻雀,而是祖国大花园中的一只蜜蜂为勤劳的人们酿造一份甘甜。(2)我不是悬挂高空的太阳,也不是镶嵌在晴朗夜空中的圆月,而是广阔星河中的一颗明星-为寂静的夜空增添一丝星辉。(3)我不是都市激越的乐章,也不是乡野休闲的短笛,而是茫茫大漠中的一串驼铃为勇敢的跋涉者解除寂寞。(每句3分)18、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参考译文孔颖达传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人。他的祖父孔硕,是北魏南台丞,父亲孔安,北齐时任青州法曹参军。颖达八岁从师学习,每天诵读千多字的书籍。到成年后,他更加明悉左氏传、郑玄注的尚书、王弼注的周易、毛诗、礼记这五部儒家经典,还擅长算术和历法,会写文章。同郡刘焯是名扬海内的学者,颖达上门求教,刘焯起初很轻视他不以礼相待,等到颖达请教质疑答难问对,多出人意料,刘焯立即改变了态度,以礼相待。孔颖达坚决告辞回家,刘焯本想留他共同磋商学问,他也没有答应,回家从事教学授徒的工作。隋炀帝大业初年,颖达应举明经科获及第,授任河内郡博士。当时隋炀帝召集各郡儒学官吏到东都洛阳,命令他们与国子监的秘书学士一起论辩经学中的问题。颖达论难答对舌战群儒而一举夺魁。那时颖达最年轻,那些先辈宿儒因被他驳倒羞愤怀恨,暗中派刺客谋害颖达,礼部尚书杨玄感把孔颖达藏匿在府中,因此才幸免于难。不久颖达补太学助教。接着隋朝大乱,颖达避难到武牢。太宗平定王世充后,召颖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武德九年(626),提升颖达授他国子博士。贞观初年(627),颖达受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留心各种政务,颖达多次进谏忠言,更加受到太宗亲近信任。太宗曾经问他说:“论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是说什么?”颖达回答说:“圣人设施教化,是想使人因谦让而愈有光辉。自己虽然有才能,不骄傲自大,依旧向没有才能的人求访能做到的事。自己的才艺虽然多,仍然认为少,却向才艺少的人求教更多的。自己虽然有知识却像没有知识的人一样,自己的知识很充实却像知识空虚的人一样,不仅仅匹夫庶人要这样,帝王的德行,也应该像这样,帝王内心蕴藏着神明,外表却需表现得沉静无为,使别人感到深不可测,度不可知。易经称这是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如果处在极其尊贵的地位,炫耀聪明,凭才势压人,文过饰非拒不纳谏,那么上下就会感情隔阂,君臣之间思想相互背离,自古以来国家的灭亡,没有不是因为这样而造成的。”太宗非常满意他的回答。贞观六年(632),颖达接着被任命为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又迁升为太子右庶子,依旧兼国子司业。与群儒到明堂议论礼历、经义,都采用他的意见。又与魏征撰成了隋史,被加位散骑常侍。贞观十一年(637),又与朝中贤德的人修订五礼,所有疑难不通晓的问题,都经商议做了定论。书成之后,晋爵为子,朝廷赏赐绢帛三百段。由太子废为庶人的承乾命令孔颖达撰孝经义疏,颖达根据文章表达意理,更加发扬光大以正言讽谏的方法,学者都颂扬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