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半衰期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929462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的半衰期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知识的半衰期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知识的半衰期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的 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1,教学系统,2, 人才类型 能力结构,3,劳动力作为教育和经济系统联接的纽带,教育系统,经济系统,培养、产出,就业、应用,4,社会人才的分类,美国普度大学社会学家: 社会人才可分为四大类,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5,应用型人才类型的演变,手工业时期,18世纪产业革命,上世纪30年代,6,社会人才结构理论,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人才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需要相应的社会人才结构的支撑。,技术员,技术工人,工程师,熟练工人,科学家,7,人才结构与教育类型,8,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大厦,9,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技术工人必不可少。,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人才供给。社会劳动分工需要技术工人。 产品对比: 大飞机 vs 衬衫 装备制造 vs 鞋子玩具,10,高投入高产出 高层次竞争技术密集型 低投入低产出 低层次竞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用工策略,经济转型、企业转轨慈溪的例子,11,技术人员等级偏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全国城镇劳动力就业抽样调查显示,无技能或低技能的劳动者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的56.4%;初、中级技能人员占23.3%;中间层的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仅占4.4%。 另有资料显示,在全国7000万名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只占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甚远。,12,如何办职业教育?,教育部等七部门于2004年9月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必须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13,能力的概念,“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概念,不仅仅是指“操作技能”,就业岗位需要的当然不仅仅是“操作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14,什么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人除应该具备职业领域的专门能力外,还应具备: 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和要求的能力 学习能力、计划和决策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工作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将自己融于集体的意识和能力, 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 质量意识等等。 既有与专业相关、又有与专业不相关,15,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是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它们由于其普遍适用性而不易因科技进步而过时或淘汰。,a)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 b)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16,技术和劳动组织是教育的两大决定因素,17,“关键能力”提出的社会教育背景, 以微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专业知识加速老化,知识半衰期缩短;人们对未来专业上的要求只能很有限地去预测。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和匹配困难。 企业劳动组织的变化 垂直方向上的管理扁平化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工粗放化。对劳动者的能力要求提高。,18,100%,50%,0,2 4 6 7 8 9 12 14 16 18,3,10,1,5,20,计算机知识 11.5年,技术知识 3年,职业专门 知识,5年,中小学知识 20年,大学知识 10年,年,Source: IBM, 1994,知识的半衰期,19,例:关于丰田的调查,60年代后,日本汽车大举进军欧美,美国 MIT 受托调查日本丰田汽车。,传统的劳动组织:美国福特汽车厂的泰勒式。,日本人的秘密: 精益生产和及其劳动组织。,20,劳动组织的转变,泰勒主义的劳动分工: 树形组织结构,精益生产的团队工作: 网状组织结构,21,泰勒管理与精益管理的不同,Arnold 1998,22,不同工作形态下的能力结构要求,机械加工例,23,劳动文化的转变,从服从指令(听指挥)到开动脑筋(学习型组织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从被动工作到主动工作,从雇佣者到主人翁,模范员工的概念:,24,国家核心技能的8大模块,与人交流 数字应用 信息处理 与人合作 自我学习 解决问题 创新革新 应用外语,25,职业行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26,二、关于教学对象 特定的学生群体,智力类型 教育类型,27,职业教育教学提出的挑战,关键问题: 学什么对学生能力养成和职业发展是最有价值的? 怎么教对学生的能力养成和职业发展更有效?,28,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要求,课程改革:应该让学生学习哪些专业内容(内容的选择)?这些专业内容应该按什么逻辑关系来编排(内容的排序)?从学科中心课程模式走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 教学改革: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有目的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从知识传授教学走向行动导向教学!,29,加德纳:多元智力观,30,人才类型/教育类型 智力类型/知识类型,从总体上来看,个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抽象思维,一是形象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抽象思维者主要是用概念进行思维,而形象思维者则以表象作为信息编码的码符。抽象思维借助于语言或其他信号系统,进行数学计算,形成概念。而形象思维则往往不需要语言或符号参与。正因为如此,通过学习、教育与培养,智力类型主要表现为抽象思维者可以成为研究型、学术型、设计型的人才,而主要能力倾向为形象思维者则可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正是后一种人才,即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或高技能型人才。这是课程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31,三、关于教学内容 课程模式和项目课程,内容选择 内容编排,32,知识分类,一般来说,课程内容涉及两大类知识: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规律、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事实与概念”解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33,知识的分类,知识与能力,广义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认知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学习方法),智慧技能 (工作方法),34,课程模式,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是以传授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理论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这是培养科学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 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即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35,课程的两个构成要素:内容和排序,课程是为特定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编排。职业教育课程和普通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属于两个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知识系统,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不同。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了就业导向的目标,而普通教育对这一目标的表述不是显性的,由此,基于知识应用的职业教育课程与基于知识存储的普通教育课程,其体系和模式也不同,它集中体现在专业内容选择的不同标准和所选择内容排序的不同原则。,36,课程问题:学科本位课程,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学科中心的课程模式。学科中心课程模式的特征是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的逻辑结构关系组织成一门门自成体系的学科或科目。各学科由于追求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而往往较少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这些学科往往偏重理论,强调形式训练和知识的迁移。课程改革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时间,其收效不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的课程没有跳出学科中心的樊笼,课程改革常流于个别科目的增减、科目内容的增加删减、理论和实践比例的调整,而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职教课程建设的新路。,37,课程问题: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开放后能力本位课程传入我国。能力本位式课程强调以岗位职业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传授的知识为能力培养服务,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用性强,打破学科体系。由于能力中心型课程以是否掌握预定的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因而课程目标一般采用可操作性较强的行为主义目标。该课程遭到批评的是其行为主义的能力分析和分解不能对一些非技能型能力要素精确分析,从而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在教育思想上忽视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要求,理论知识体系零碎,是典型的工具主义,等等。,38,课程问题: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是近年来德国职业教育开发的新型课程模式。职教课程的内容和编排以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为导向,反映了职业世界的活动内容和情境及其胜任这些活动的素质能力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自身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对培养包含关键能力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而不是以学科为依据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39,课程问题:任务引领项目课程,项目课程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的典型体现。将典型化和教学简化的职业任务工作过程设计为教学项目,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对不同项目进行组合和编排,通过系列的教学项目体现职业培养要求。学生按照项目的实施过程完成项目课程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就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就业目标。,40,数控车削技术工人例,学科系统化培养,工作过程系统化培养,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数控加工工艺实施,编制简单数控程序,操作数控机床,数控机床作业管理,机械基础,专业课,专业辅助课,数控编程与操作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基础,计算机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专业英语,实践环节,计算机绘图,电工与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读图纸,了解工艺过程,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工件坐标系确定,基点坐标计算,编程指令的使用,数控程序输入和调试,数控机床的加工成本核算,数控机床安全操作和日常维护保养,数控机床面板操作,工件的加工和质量控制,工件、刀具、夹具的安装与调整,上海电机学院 华丽娟,41,砌筑工例,42,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内容的演变,工匠,工程师,技工,学科教育代替了工作过程中的培训,43,知识体系的解构和重构: 从学科系统到行动系统,姜大源,44,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传统课程模式,45,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任务驱动模式,46,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基本路线,LF 1-8 mitberufsttyp. LS fr KFZ-Mechatroniker-chinesischr.xls,47,四、关于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的内涵和功能,4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从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交互作用的角度来审视,可以有两种基本类型: 提示教学法(教师主体) 自主型教学法(学生主体),49,提示型教学法,通过讲解、示范来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示范:报告、讲解、叙述, 呈示: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提示, 展示:动态的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看软件, 口述:示范如何阅读,应用原理,分析问题, 示范书写、绘画、体育等。,50,提示型教学法的优缺点,其优点是:短时间传授大量文化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局限是:有利于认知能力发展而不利于操作能力发展;有利于接受能力发展而不利于发现探究能力发展。过于强调会现成填鸭式教学,导致机械被动学习。,51,灌输式学习,学习是通过听、读、抄写和看的被动的“接纳”过程;学习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由“专家”即教师向学生单方面输出信息,“教”的过程是主动的,“学”的过程是被动的。,学习被简化成一个“大脑”的认知过程,学生的情感、情绪和行动起不到有效的作用。,52,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黑箱”,行为是刺激的结果。,53,自主性教学方法及优点,由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占主导。 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自学能力。,54,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55,图画,56,对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学习要指向学生的需求、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动机,让学习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与情境相连的社会性学习。,57,教育目标的三个领域, 认知领域: 文字语言认知问题思维记忆用脑 结论:教学方法的实施以脑力活动为基础 动作技能领域: 工具手段实践问题行为活动用手 结论:教学方法的实施以行为活动为基础 情感领域: 文化环境态度问题心灵感化用心 结论:教学方法实施以内心的情感活动为基础,58,戴尔的经验之塔,59,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它突出了意义建构中学习的主体性。,60,“职业行动能力”导向的全面学习模式,关键能力不能通过传统的、学科式的显性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来实现。因此要求课程和教学的改革。,61,项目教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典范,项目教学对技术类专业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加工一个零件(机械)、建造一个花坛(土木)、制作一个网页(计算机)等都可以开发成为一个教学项目,实施教学。 项目教学的过程是完整的(方法能力),产品可以是开放的(创造能力),小组完成任务(合作能力),有检查和评价反思(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能力),等等。,62,三个问题:,63,教学项目的特征:,1. 具有职业工作的典型性和基础性,学习特定教学内容,具有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 2. 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3. 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直接相关; 4. 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 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5. 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6. 具有一定难度,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64,给学生信心,给教师信念,天生我才 必有用!,只有不成 功的教师, 没有不成 功的学生,职业教育改革给予学生人生成长的途径, 也给予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65,谢谢,谢谢各位,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