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289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葛廷侠五 我不是懦夫 王嘉鹏 选自撑起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教学目标1、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主人公在极度困境中鼓起勇气、挑战自我的不屈精神。2、研读文中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理解其对表达主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和效果。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研读课文中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从而理解其对表达主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和效果。2、难点:如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初读课文。1从小喜爱踢球、溜旱冰的他说:“那年我岁,满心高兴从银川坐着飞机到北京去。瞬间一切变了,我在的机舱中部全栽在沼泽中。脏水淹了我,全身只有双臂还能动,脑袋还清醒,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如果死了,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我要爬出去见我妈妈。” 他自己解开安全带,拖着头部划破、内脏全部受损、腰椎骨折的身体爬出机舱。他是谁呢?有怎样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2结合王嘉鹏的回忆,直接导入课文,学生在老师的叙述中进入课堂氛围。(二)理清思路、研读课文。1“妈妈”、“哥哥”的关怀和帮助是王嘉鹏能够勇战病魔的决定性因素吗?阅读课文后圈划出细腻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或段落。要求:(1)时间:四分钟(2)有感情地朗读(3)适当批注。2学生朗读课文,大致理清文章心理活动的脉络,在课文空白处作旁注。(三)品味语言、深化课文。1重点阅读并圈划以下几个镜头的心理活动词语或句子:(1)助残日那天,“我”为何拒绝母亲去大厅看演出? (2)看见学生放学,“我”有何举动?为什么? (3)哥哥帮助“我”训练,期间“我”的情感轨迹有何变化?2学生圈划、朗读、归纳、交流:如词语“憋闷、痛苦和无奈”,句子“总在想:我苦苦训练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有练的必要吗?”“我拗着不吭声,满脑子都是那些身穿校服、欢蹦乱跳的学生。我不能忍受他们对我的另眼相看,更怕面对他们看我时的那种像看动物园的动物一样的眼光。”“我想这与他当兵时从事过看押犯人的职业有关”,“愤愤地想:你是正常人,怎么能体会到我走路时的痛苦?又怎么能断定我没有尽最大的努力?”“我心中一阵得意,心想:这下你该没治了吧?”“哥哥的话不时在我耳边回响:懦夫!懦夫”“我在心中默默地对他说:我不是懦夫!”等 (四)拓展总结。1“我不是懦夫!”这句话是王嘉鹏对哥哥的回答。可是他没有说出口,而只是“在心中默默地”对哥哥说,这是为什么?可联系四川大地震、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来谈感想。2思考讨论交流:“我”不说出来是想用行动来证明“我”不是弱者,更不是“懦夫”,“我”要用坚强来诠释“我”的不幸,战胜“自我”!“我”一定会成功!3王嘉鹏一直珍惜自己的中国国籍,尽管曾有过许多次更改国籍的机会,但他说:“我不会改变我的中国国籍,我永远都是中国人!”07年9月30日,联想-CCTV你就是火炬手,王嘉鹏用自己的出色表现征服了观众和评委,为自己赢得了珍贵联想提名奥运火炬手资格这也是宁夏地区产生的第一位奥运火炬手。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4试比较此文标题与我最终选择了坚强,你认为哪个更合适?为什么?(五)课后作业。二选一:1、阅读作者的自传体小说撑起生命的蓝天,写一篇读后感。2、根据本文的感情线索,给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有心理活动的联想和想象。教后反思: 六 生命之线乔辛普森 选自儿童文学教学目标:1能概括文本内容并通过文中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2.了解本文中插叙、对比的表达效果。3.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 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2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展示一组高山雪景、登山图片。2。播放一段垂直极限影片视频。(二)理清全文,理解插叙。1本文写了什么事件?共写了几次?明确事件的发生时间与人物? 明确:登山运动 两次 第一次:1985年 “我”与西蒙 第二次:1992年 “我”与马尔2 文中重点是写哪一次?另一次是以怎样的写作方式来交待?第二次 插叙3 插入要使得语言前后连贯、流畅,应有必要的什么句子?在文中找出过渡句: “蓦地,我的思绪回到了那场挥之不去的噩梦中” “而今,命运似乎又一次拉开了悲剧的序幕”(三)进行比较,分析人物。1 同桌之间讨论:你认为两次登山运动有何异同?次序同异合作伙伴对同伴的态度、行为结果第一次遭遇险情生死考验西蒙砍断绳索栽入冰隙第二次马尔救助、劝慰最终得救2 小组讨论:在你们心中,你认为马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求:找出文中具体词、句来体会真正的英雄(高尚的人格)团结助人的精神3 那么文中的插叙有什么作用?明确:形成对比,突出(四)把握主旨,归纳总结1 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表层物质之线:联结登山人身体的绳索通八达深层精神之线: 登山人生死与共、关怀互助的精神 登山人挑战生命极限的韧性精神2 找出全文的总括句“那常人难以经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3 朗读第10、14、15节之后,总结:患难见真情(五)拓展延伸,深化理解1 同桌交流: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到处都有着这样的生命之线。 从生活、阅读材料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如:东方绿舟“勇敢者道路”活动中的经历、感受2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面对逆境,战胜逆境”的名言资料(1)上台投影 (2)背诵 (3)贴于墙上(六)情感升华,作业布置 1听、唱歌曲周华健的朋友 2作业(二选一):(1).课外查找、阅读以“面对逆境”为主题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300字左右)(2).现实生活中,你或周围的人处于逆境时,你们是怎样面对的?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板书设计 生命之线乔.辛普森 表层物质之线含义 互助精神 深层精神之线 韧性精神教后反思: 七 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选自人民日报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的主旨。 2、反复诵读,揣摩语言的表现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领会文章对高昂的生命力的礼赞。教学重点、难点: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善于在困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奋斗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受到教益。 2检查预习情况。结合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查字典,边读边写。 3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的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会“感动的潸然泪下”?该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文中哪一语段对题目作出了概括性诠释与理解?(4)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4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5学生交流以上问题,可相互补充。教师可以适当点拔、指导。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揣摩语言: 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请把你喜欢的理由告诉大家。 2、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疑难问题,互相讨论。 教师提出以下思考题: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明确: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2).在“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一句中,如何理解“规定”和“改变”两词不同的含义? 明确:“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或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3) 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明确:四个词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4)文章结尾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从文中看,这种“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文章开头说石缝间的生命是“顽强的生命”,结尾说它是“顽强的生命”。作者这样措辞,有什么用意?(5)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 因果关系。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三)归纳小结: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的那种倔强和崇高的品格,阐述了生命的内涵就是拼搏,启示我们:要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四)联结生活,创造性学习:搜集与石缝间的生命旨趣相近的名言佳句和与课文内容、题材相关的文章,并交流。板书设计 适应环境 顽强生存1、石缝间的生命使“我”感动引出话题2、3石缝间生命的由来和生存环境的严峻,再次点题4、无名的野草5、苦苦的蒲公英6、参天的松柏7、石缝间的生命对自然界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8、由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的思考过渡到对人生态度的思考9、10从生物学哲学美学角度思考并赞颂石缝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后反思: 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选自孟子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二)资料简介: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2、 学生齐读课文。3、 学生个别朗读课文。4投影显示: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畎亩( ) 傅说( ) 胶鬲( )行拂( )5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2小组交流,讨论,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3学生讲解课文大意。4师生共同补充。重点词语;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章句下。 2.发:起,指被任用。 3.于:从。 4.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小沟。 5.举:被举用选拔。 6.版筑:古人筑墙时,在两块儿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士,这里指主管狱囚的法官。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 是:这。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空乏:使他穷困缺乏。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穷困缺乏。 16.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 17.拂:违背。乱:使颠倒错乱。 18.所以:用这些来。 19.动:使惊动。 20.忍:使坚强。 21.曾:通“增”,增加。益:增加。 22.恒:常。 23.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24.然后:这样以后。 25.衡:通“横”,梗塞,不顺。 2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7.征:征验、表现。 28.发:抒发。喻:晓喻,明白。 29.入:在里面,指国内。 30.法家:指坚持法度纪律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31.出:在外面,指国外。 32.敌国外患:指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33.生于忧患:忧愁患害(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能够生存。 34.死于安乐:安逸享乐能使人死亡。 解释: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这样以后才能奋发;(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在忧患的环境里可以生存发展,在安乐的条件下会衰亡。 (五)布置作业:1抄写解释2遍、课文1遍。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句2句和事例1个。第二教时(一)检查复习: 1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所以动心忍性2背诵课文。(二)分析课文内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2 这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三)内容拓展:(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 两句。(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四)比较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1逻辑性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短文结构形式“总起分承阐述结论”,体现了作者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路,使文章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般,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最后归结出全文论点。作者论述的逻辑思路,外化为一种“层进式”结构。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开首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五)谈谈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在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课时(一)课文背诵及复习。(二)。完成课内语段练习: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义:(1)曾益其所不能 同 (2)衡于虑 同 (3)无法家拂士 同 2、仔细阅读本文,找出课文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说说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一开头为什么要先列举出古代圣君贤相的事例?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 。(三)课外语段练习: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南朝宋】刘义庆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以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一、翻译:1) 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2) 桓公最后为什么泫然流泪? 3) 写出珍惜光阴的古代名句34个。 4) 写出出自本文的名句。 参考答案:课内语段练习1、(1)曾同增 增加(2)衡同横 堵塞(3)拂同弼 辅佐 2、文中一开头列举六人的事例和“人恒过”至“而后喻”都是排比句。这些排比句不仅将事实和道理说得很充分,而且使语句气势磅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文中一开头列举六人的事例,意在以事实来证明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定先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砺。这些事实直接为中心论点服务。 4、“生与忧患,死与安乐” 忧患能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能使人萎靡死亡。课外语段练习答案:1、 感慨地说:“树尚且如此,人又怎么忍受得了岁月的消磨呢?”2、 桓公由树的长大,联想到岁月如流水,伤感人生如梦,世事蹉跎。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对即可)4、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