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266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巍山二中生物教研组 赵凤娇一、总体评价云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在众人的期盼中落下帷幕,结合2012年考试大纲基本体现了考纲的基本要求及高考考纲中提出的四大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试题总体以能力立意,注重基础。二、试卷结构 增加了生物所占比例,有6道单选题,4道非选择题,1道选考题,共计90分。三、考点分布试题序号知识点课本中位置题型分值1细胞的分化及基因的表达必修二选择题62细胞癌变必修一选择题63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必修三选择题64神经调节必修三选择题65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必修三选择题66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必修三选择题629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必修一非选题1130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必修三非选题1031遗传和变异必修二非选题1032种群和群落、必修三非选题839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的应用选修一选做题1540基因工程选修三选做题15注:认知等级含义为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从表中可看出此次考试偏重于必修三的考察,占到了42分。其中,生命活动调节的比重很大,分值占到了28分。生物与环境部分所占比重也较大,占到了14分。而相对来说必修一和必修二考察较少,分别是17分和16分。四、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知识考查注重基础,覆盖宽 2012年生物试题共有6道单项选择题,4道必考非选择题,2道选考非选择题,共12道题目。试题全面覆盖了考试说明要求中必考内容的19个主题。试题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考试说明中类要求的基础知识。题目新颖文字简洁,综合性强 2012年生物试题设计新颖巧妙。如第31题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位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对遗传规律和生物变异,与一般的遗传题目的情景不同,很新颖。再如第32题,通过设计实验证明鹿群同性聚群现象的“鹿角效应”假说,设计巧妙新颖。12道题目的文字都很简洁。选择题的第1、2、3、4题,非选择题的第40题,题目的题干只有简短的一、两句话,但通过图示给出信息,综合考察了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能力考查全面到位生物学科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四个方面。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12道题目除第5、6题外,都考查了对相应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对知识间内在联系把握的能力,是对考试说明理解能力(1)的考查。第5题通过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情况图,第5题通过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图,考查了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描述生物知识的能力,是对考试说明理解能力(2)的考查。第3、5、6、29、30、31、32题都考查了运用生物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判断的能力,是对考试说明理解能力(3)的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最关注的能力。第5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部位的实验,第29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呼吸速度测定的实验,第31题考查了探究鼠毛色异常的杂交实验,三道题目都考查了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是对考试说明实验与探究能力(3)的考查。第32题第(3)题和第39题选考题中第(2)、(3)题对探究实验进行了简单考查,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是对实验与探究能力(4)的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较高的能力目标。第5、6、29、30、39题都通过示意图或过程图给出信息,考查从课外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对获取信息的能力(1)的考查。第5题以生长素的产生和发现为背景,考查对生物学史上重要实验的关注,是对考试说明中获信息的能力(1)和(2)的考查。综合运用能力是最高的能力目标。第29题和39题考察了学生分析表格和曲线的能力,第29题还考察了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4道非选择题既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出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是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处处体现生物素养第5、29、31、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第32题第(3)小题,第39题第(2)、(3)小题考查考生实验观察、问题探究的方法。第32题第(3)小题以“鹿角效应”假说为情景,以能力立意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第31题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鼠毛异常这一性状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考生对基因分离定律和生物变异的分析应用能力,同时通过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导为情景考查了假说-演绎的方法。第3、4题和第30题,分别以水盐平衡调节和唾液分泌反射,肺牵张反射为情景考查了协调统一、稳态平衡的生物学科思想。第6、32题在考查知识、能力、方法的同时也考查了关注社会、生态保护的学科理念,是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第39题以植物组织培养为情景,考查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第40题以基因工程为情景,考查生物工程的基本操作,两道题目都考查了生物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理念。 总之,今年试题难度适宜,试题平中见奇,稳中求新,尤以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题为亮点,考查内容突出了主干知识,强调了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注重了对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对学生仔细审题、准确规范答题和严谨的思维要求较高,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 五、对生物学教学的建议 严格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尤其是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要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应试能力训练,包括审题能力、答题能力、书写能力。要重视中学生物的学科内综合教学今年的生物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学科内的综合试题,有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各章节之间的综合,如选择题第(1)小题,也有选修与必修之间的综合,如选考题第39题,还有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地综合,如第29题。学生之所以失分,往往就是因为初学者高中知识的脱节造成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尤其是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要尽可能地渗透初中生物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构建新的知识网络的同时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 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核心知识的教学,尤其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术语的规范教学每年的高考学生答卷中,都有很多学生因为没能正确地记忆、理解这些基本知识,常常把一些基本概念、生物学基本术语写错或写成错别字,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很多学生重视资料而轻视教材,因此对教材中核心知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重视而一味地做练习。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回顾教材,掌握教材中的核心和主干知识。要引导学生从题海解放出来,在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如何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生物教学中计算能力的训练从其他省多年新课程高考以来看,每年都有部分试题涉及计算。2010年和2011年都是关于自由组合定律中子代比率的计算,今年的29题是关于生物细胞呼吸方面的计算。不管是遗传题目还是代谢题目的计算,学生的失分都很严重,这说明学生的生物学计算能力还很欠缺,很有必要加强此方面的教学。 重视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图表与信息历来是生物学高考的重要知识载体。本类题型着重于表格、图表、曲线等的考查,其特点是情境新、灵活性强,通过图表创设新情景,以图表方式展示生理原理、过程、功能等。本类题最能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等。 进一步加强生物学实验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从整个生物试卷看,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考查却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试题中。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除了加强正常的实验复习外,还要积极开展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思想的教学。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观点,从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附: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解析】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所含的DNA是相同的。不同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选择不同基因表达,转录出不同碱基序列的mRNA,由此翻译出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也就不同。虽然tRNA和r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也是由DNA决定的,但它们都不具有携带DNA遗传信息的作用。tRNA承担着识别并转运特定种类的氨基酸的作用,在不同的细胞中tRNA种类应该是相同的。核糖体只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从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的分析可以知道,密码子不仅具有通用性,还具有简并性。虽然同一种氨基酸还可有多种密码子决定,但同一密码子却只能决定一种特定的氨基酸。【点评】本题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所涉及到的若干关键概念。从以往考查不同生物的蛋白质不同,到本题考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的不同蛋白质,材料拟有变化,但考查角度了无新意。【答案】B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解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是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病毒致癌因子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诱发癌变。癌变后的细胞,较之正常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不受限制,能够无限增殖。【点评】本题考查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病毒致癌的机理。属于识记层次。【答案】D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减少了尿的排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哺乳动物(包括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理。试题对水平衡调节的因果分项处理,是在中学生物试卷命题中较为常见的命题手法。【答案】B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解析】“望梅止渴”(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部位,具有对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酸梅的形状、色泽等代表了酸梅这种具体物质的信号(即具体信号),看到酸梅实际上是该具体信号给予的间接刺激(可称为条件刺激),必须通过包括人的大脑皮层有关中枢在内的反射弧参与才能完成的反射活动。唾液分泌是作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唾液腺的活动。完成这一生理过程,不仅有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也包括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结构中的传递。这种兴奋的传递过程包括:上一个神经元接受刺激引发的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引发的神经冲动)的转化。 【点评】本题老话新说,以“望梅止渴”这个古老的典故为材料,考查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涉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望梅止渴”众所周知,考查相对公平。 考查不可能一味求新,有时候“老”(都很熟悉)和“新”(都不熟悉)体现的是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在高考选取的材料中同等重要。【答案】C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解析】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从图中可知,c组和d组的区别是d组胚芽鞘是倒置的。虽然c组尖端和d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但由于d组胚芽鞘是倒置的,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所以,用单侧光照射a、b,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特点。以及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题中对情景(即图形)作了新的处理,使得试题面目焕然一新。【答案】D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又受各种环境条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由直方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已成熟(没有未成熟个体)。6月以后可能没有出生的个体,否则12月就可能有未成熟个体。由此得出,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有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变化,以及从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新课标很重视数学模型的构建,此乃冰山一角。试题引导我们平时要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答案】D 29(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通过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萌发过程中在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mg。(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mg粒-1d-1。(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原因是_。【解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萌发过程中胚发育成幼苗,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1)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供能。(2)通过对图中曲线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024小时转化速率为15.4mg,24-48小时为0.6mg,48-72小时0.7为1.1mg,在72-96小时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多,为204.2177.7=26.5 mg粒-1d-1。因此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3)根据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和“萌发种子切取胚乳烘干称重”两条曲线各时间段的数据,结合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计算出:72-96小时转化为436265=171mg,96120小时为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4)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玉米种子至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随种子有机物的消耗,种子呼吸速率逐渐减慢,干重变化趋势越来越小,当长出幼叶后仍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随着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将导致幼苗不能获得营养物质而死亡。【答案】(1)葡萄糖 呼吸(或生物氧化) (2)72-96 265 (3)22 (4)下降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背景,考查植物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葡萄糖及其来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中营养物质的去向。以及考生从曲线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解析】(1)考查反射弧的组成。从图(a)中已有感受器且b有神经节,所以b为传入神经,a是神经中枢,c、d分别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低级反射中枢(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若屏住呼吸,既不吸气也不呼气,为主动意识控制行为,故中枢为图(a)中的大脑皮层。(3)考查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后膜由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充当。【答案】(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树突或胞体)【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突触的结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以及考生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试题偏易。31(10分)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的基因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解析】(1)如果毛色异常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突变,要在后代中表现出来(毛色异常),该突变只能为显性突变,即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毛色异常雄鼠基因型可拟为Aa,正常雌鼠则拟为aa。用毛色异常的雄鼠与同一窝的多只毛色正常雌鼠交配,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才能出现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1:1的结果。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该小题所说的两种情况,可推出:毛色正常雌鼠基因型为Aa,与毛色异常的雄鼠(aa)交配,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1:1;毛色正常雌鼠基因型为AA,与毛色异常的雄鼠(aa)交配,则后代全部为毛色正常鼠。 【答案】(1)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 (2)1:1 毛色正常【点评】本题命题意图明确。明确告知鼠的毛色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通过子代性状变化的分析,考查考生对最基本的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突变的理解和运用。也属于容易题。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解析】(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因此,草原上同一种鹿的雌性群体或雄性个体都不是全部个体,不能算一个种群。只有草原上同一种鹿的雌雄性所有个体才能算是一个种群。(2)草原上的草属于生产者,鹿、兔、狼、狐等属于消费者,土壤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它们都属于不同的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3)根据“鹿角效应”的假说认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由此,在模拟实验中,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所以,甲、乙、丙三组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为: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猎物的相同还是不同。而无关变量“距离长短”必须控制,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在该模拟实验中,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答案】(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点评】该题不仅简要地考查了种群、群落等生态学概念,还通过模拟实验的设计,考查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运用。这是本卷最耀眼的地方。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和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类生长调节剂。()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号培养基。()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填“6-BA”或“IAA”)。【解析】()考查必需元素的分类(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知识。必修1提及植物体内5大植物激素,分别为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乙烯类、脱落酸类,要求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名称;选修1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又重点分析了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要求识记二者比例对植物脱分化的影响(生长素多有利于生根,细胞分裂素多有利于长芽);由表格易知IAA比例上升抑制长芽,为生长素(吲哚乙酸),故6-BA为细胞分裂素。(3)考查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自变量是IAA(6-BA浓度不变),取值范围是00.;因变量是丛芽数 (即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3)直接从表格中读出即可。(4)参阅第(2)问解析。【答案】()大量元素工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 ()IAA浓度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丛芽平均数.mg/L () ()6-BA【点评】本题主要是对选修1植物组培知识的考查,并以实验分析的形式考查生物实验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考生获取表格信息的能力。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 和 。()质粒运载体用EcoR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DNA连接酶和DNA连接酶。()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 ,产物是 。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 技术。()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和也可作为运载体。()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解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将DNA分子切成两种类型的末端,平末端和黏性末端。两种不同酶切割之后便于相连,所产生的黏性末端必须相同。EcoliDNA连接酶可以连接黏性末端,TDNA连接酶可以连接两种末端,反转录是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先合成单链DNA,再合成双链DNA,利用PCR技术进行大量扩增。基因工程中可以选用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做载体。当受体细胞是细菌时,为了增大导入的成功率,常用Ca+处理,得到感受态细胞,此时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使表达载体顺利进入。否则外源DNA不易进入。【答案】()平末端和粘性末端 ()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与EcoR切割产生的相同 ()TEcoli ()mRNA 单链DNA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动植物病毒噬菌体的衍生物 ()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对“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和“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等知识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