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227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武进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常州市武进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常州市武进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市武进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武进教育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服务武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武进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序 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强区必先强教。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奋发努力,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各项教育发展指标水平始终处于省市前列,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我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教育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有待进一步缩小,素质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还需要着力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武进由全面小康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发展都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武进教育也面临着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随着产业转型、城乡转型、社会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武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依靠教育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依靠教育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依靠教育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和要求也更为强烈,教育肩负的民生责任更加凸现。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也提供了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全区上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优先发展摆上突出战略位置,切实推动武进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即率先创新体制机制,率先突破重点难点,率先集聚更多资源,率先提高质量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武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总体战略:以现代化的教育培养现代化的人才(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发展、科学发展,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着力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更高质量的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的终身教育,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为武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战略主题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用现代化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是武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战略主题。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师为本理念,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加强师德师能建设,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及专业技能水平,推进教育人事制度创新,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调动好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广大教师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的作用。坚持均衡发展战略,促进每一所学校优质发展。促进每一所学校优质发展,是提高教育公平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进一步加快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全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不断消除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优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三)工作方针优先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投入发展教育事业,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创新发展。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优化教育改革发展环境,创新教育体制机制,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培育教育教学新特色,构建教育科学发展新优势,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主动发展。坚持把主动发展作为率先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拓思路,积极探索,主动实践,在各自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创先争优,办出特色。协调发展。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使武进教育在结构上科学合理,规模上相互适应,质量上相互支撑。优质发展。坚持把敢为人先、争创一流作为提升教育工作品质的自觉追求,以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引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转变教育理念,完善工作策略机制,拓展教育服务范围和领域,做优做强武进教育。(四)战略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0年,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0-2015年)。到2012年,率先建成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到2015年,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的多样化、优质化和特色化更加明显,学习型社会基本形成,率先实现较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初步建成具有武进特色的教育名区。第二阶段(2016-2020年)。到2020年,建成全国一流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区、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名区,率先在全国建成学习型社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率先在全省建成教育名区。 2、主要指标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指 标2012年2015年2020年1、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99%以上99%以上99%以上2、义务教育巩固率99%以上99%以上99%以上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以上99%以上99%以上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2%75%78%5、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60%以上63%以上70%以上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5年15年以上15年以上7、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12年以上22%12.5年以上25%以上13年以上30%以上8、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90%以上95%以上98%以上9、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90%以上90%以上90%以上10、学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90%以上95%以上95%以上11、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保持逐年增长保持逐年增长保持逐年增长12、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二、主要任务: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五)统筹学前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办园成本合理分担机制,鼓励、扶持和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设立学前教育奖补专项经费,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明确区镇两级相关职责,建立区级统筹、区镇共建的管理机制。大力改善办园条件。结合城镇(村)规划,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新建小区要规划和建设好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努力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所有村级幼儿园均建成合格幼儿园。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60%。全面实行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逐年增加幼儿教师编制,依法保障并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全面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幼儿保教质量的监管,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评估,积极推进0-3岁早期教育,逐步提高覆盖率。实施乡镇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工程,推进优质园建设,到2015年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85%以上,2020年达到97%以上。(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以区为主,城乡一体”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义务教育保障体系,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辍学,构建流动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到2015年,公办学校吸纳比例达95%,到2020年达98%。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学校校舍、场地、师资队伍、设施装备等方面的建设,努力扩大并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到2015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现代化学校标准。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巩固和提升“312”改薄创优成果,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比例2012年达90%,2015年达95%,2020年达98%以上。保障特殊教育优质健康发展。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全额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实施残障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障少年入学;发展多种形式的残障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医教结合,建立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课程开发、教学研究、康复指导等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七)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优化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普高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并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强化理念创新、文化提升、队伍建设及内部管理,提高普高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到2020年,建成2-3所全国一流的普通高中。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与高校联合创办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基地,探索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模式。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鼓励和引导普高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不同潜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创造平台。各普高根据自身教育性质任务、学生发展要求与教学现状,逐步构建并形成自身文化和学校特色。加大民族教育支持力度,办好省奔中西藏学生班。到2015年,各普通高中都有省级特色发展项目,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家、省示范高中、特色高中。(八)推进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体制与机制。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完善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教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学生就业、创业、升学多元发展机制。促进职教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向普通中学开放,促进中学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对接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统筹规划全区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实现错位发展、有序竞争。加强职业学校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省级高水平示范专业、国家、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省级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和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加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大力加强“三创”教育,形成德育新亮点。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组建职教集团,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拓展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大力加强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积极创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和升学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适度发展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学院)改革和发展,真正办成在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地方高校;支持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武进职教中心)发展高职高技教育,争取建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武进分院;支持常州市武进女子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教育学院武进学院)办好五年制高职,争取建成高等师范学校。进一步加强与常州科教城的联系,拓展互助合作的领域,逐步实现与常州科教城各高职院校课程及学分互认,实训设备、师资共享。大力发展开放教育,强化社会教育服务指导功能,为市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优质服务。(九)统筹终身教育开放互动发展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协调推进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格局。完善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力争实现年人均3元的社区教育经费标准。整合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各类资源,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共享机制。加强终身教育师资队伍和教育资源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到2020年,学习型组织普遍建立,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全区形成学习型社会。 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健全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完善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村(居)民社区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加强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到2012年,镇社区教育中心和村(居)民社区学校均达到常州市标准。大力开发社区教育课程,加强社区教育基地和特色项目建设,逐步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到2020年,80%的社区教育中心达到省级社区中心标准,建成8个以上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3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城市、农村居民社区教育参与率分别达到60%、40%以上,全区建成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学。健全监管体系,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加强审批、评估和资质认证,推进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分等定级评估。引导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开展非营利性的社会培训,发挥他们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努力打造一批省市有名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十)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统一城乡学校规划布局。按照“撤并村小、稳定小学、整合初中”的思路,到2015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学段衔接、与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教育布局。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区域内所有中小学的撤并、新建、迁建、改扩建均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装备配置,由区镇共同组织实施。统一城乡学校师资管理。城乡教师统一编制、统一录用、统一评聘、统一待遇、统一提供培训与发展的机会,统筹城乡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教师评优评先向农村学校适度倾斜,到2015年区级以上梯队骨干教师比例城乡相当。统一城乡学校经费保障。积极推进“以区为主,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区教育公共财政保障体系、教育经费财政统筹和一体运行机制。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日常公用经费、师资培训经费等统一标准、统一拨付;建设经费、校舍维护经费、设备购置经费等由区镇共同承担。(十一)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常规活动和创新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类思想道德等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德育实践,健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服务、认证和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等,打造一批德育品牌项目。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者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美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完善社区青少年社会实践机制,提高学生了解社会、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加强课程建设。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认真落实各门规定课程。指导和引领学校进一步规划、开发和认真实施校(园)本课程,构建起体现本校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不断丰富课程门类、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并突出重点,打造特色课程,培育特色文化。深化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重点,进一步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研究建立新型教学常规和科学的教学评价、监测机制,切实加强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发展意识,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励教师培育教学风格,创出教学特色。优化素质教育环境。在政府主导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区、镇、村各级人文科技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机制。加强少年宫建设和管理,建成一批以少年宫为龙头的素质教育基地和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少年宫的示范指导和服务引领作用。到2015年,各镇(开发区、街道)建成少年之家或青少年活动室,形成覆盖全区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网络。(十二)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据事业发展要求,科学核定教师编制,合理配置教师岗位。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动态、优化、流动的用人机制,完善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建立优秀人才选聘的“绿色通道”,完善和创新教育拔尖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机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科学实施绩效工资,完善教师岗位薪酬分配办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化和践行“厚德修身,大道树人”的教育理念和品牌,使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健全考核、表彰、激励和惩戒机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五年为周期实施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更新教师学科知识、心理保健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总课时每人每年平均不低于86课时。加大管理人员和教师出国出境和引智培训力度,促进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有计划培养双语教师。提高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比例,培养和引进一定数量的博士学位教师。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开展订单式培养和浸润式培训。建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激励机制,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和团队。加快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技术能手、教学名师和专业领军人才。加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的总结、推介,发挥其专业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完善“五制一创建”校长培养选拔任用机制,逐步提高中青年校长比例。探索建立校长轮岗交流制度,形成新任校长、优秀校长培养对象到农村学校任职机制。倡导教育家办学,探索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机制。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定期开展优秀校长评选活动。创新校长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提升校长学术水平、引领能力和创新意识。到2020年,全区校长到海外研修、企业培训或国内知名高校脱产培训达100%。常州市武进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指标类 别2012年2015年2020年1、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学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89%以上29%95%以上40%99%以上65%以上2、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学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95%以上66%97%以上78%99%以上95%以上3、普通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91%以上4%98%以上8%99%以上15%以上4、普通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15%20%30%以上5、中职教师学历达标率其中: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95%以上9%以上97%以上15%以上99%以上25%以上6、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35%以上65%以上95%以上7、在职省特级教师人数28人32人38人8、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人3人5人9、市名教师工作室8个12个15个10、省市区“五级阶梯”骨干教师比例23%25%28%11、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70%75%80%12、省、市职业院校教学名师(领军人才)3人5人10人1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80%85%88%(十三)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武进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推进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建设,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到2012年,全区独立建制学校100%建成一级校园网,学校日常管理100%实现信息化,实现“班班通”,形成教育信息化支撑和保障体系。到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5%以上,到2020年达98%以上。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有效整合、开发建设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数字化课程资源。到2015年,建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库,建成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市民终身学习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到2020年,形成支持教育信息化的知识共享机制,完成学习型社会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长、教师培训新模式,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十四)提升区域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坚持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相和谐,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政府宏观引导与学校自主发展相一致,注重区域特色和错位发展,实现从一般性的国际交流活动向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战略转变 。提升国际教育工作水平。加大引进海外智力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构建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横向联系、纵向贯通的国际教育体系,解决外籍常驻本地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加强双语教育、多语种教学和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十五)增强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能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明确区镇两级政府管理教育的权限和职责,优化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对教育事业规模、结构、布局等进行宏观调控,推动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积极探索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以区为主,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义务教育的政府保障水平。强化对新市民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和督导。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探索公办学校办学模式改革,选择部分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探索一体化办学或集团化办学,深化城乡、校际间的合作。推进学校管理体制创新。积极倡导教育家办学,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健全和优化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积极推动社区、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提高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推进教育评价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政府对教育、对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制定学校评价标准和指标,形成学校主动发展、特色发展的良性机制。建立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多元评价机制,将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拔尖人才个性特征,促使更多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三、重点工程:打造教育名区(十六)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工程:坚持聚焦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围绕“用现代化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核心理念,以率先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率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率先扩大教育开放为主线,坚持城乡一体、接轨国际原则,通过创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普高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载体,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引领全区各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践行现代教育理念,以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更加优异的教育质量、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实现全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十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村薄弱学校为重点,积极开展优质学校、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城乡一体化部署,学校硬件建设、内部管理、队伍优化、质量提升等全方位推进,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各项政策要求,显著增加和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扩大四星级高中统招生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教育质量和水平持续保持省市前列,义务教育公平度、满意度大幅提升。2012年,建成江苏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十八)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工程: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国家、省级高水平示范专业、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精品课程等为抓手,全面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到2015年,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达到国家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常州市武进女子中等专业学校达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围绕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建由政府统筹,以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为主体,区内其它职业类学校、友好县区职业学校、区内骨干企业、重点行业参与的职教集团,实现校企双向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建设一批高水平、开放式、示范性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技能培训,扩大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和职业院校师生赴企业实践、实习制度,建成一批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到2012年,职业学校均建有学生创业基地和项目;到2020年,建成一批省级学生创业基地。(十九)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工程: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纳入全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促进民办学校发展的人才鼓励、财政扶持及金融、产权等政策,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对民办学校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依法落实民办学校法人登记。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优质特色的保教服务,引进与培育一批高标准有特色的民办教育机构。对民办教育的功能、类型、层次及比例进行合理定位,鼓励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促进民办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和多元发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和督导评估,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质量监控和等级评估体系,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资产和财务管理。加强民办教育行业协会建设,探索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培育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性民办学校。(二十)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程:依托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着力办好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各学段贯通的国际教育学校,切实解决外籍来常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积极发展省前中国际分校多语种教学、学生出国深造、企业员工出国培训、与国外知名教育机构合作等教育服务项目,力争办成全省一流的国际教育学校。结合各地各校实际,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布点,并积极试点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项目。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引进国际优质课程和各类国际职业资格考试,为市民接受优质的国际课程提供便捷服务。(二十一)武进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健全优秀教育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营造教育家成长环境。设立专项资金,引进或聘用一批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建高水平、现代化的教师培训机构,在境内外知名高校、培训机构拓展一批校长和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倡导教育家办学,建立校长专业发展导师制,优化校长培训课程,探索校长到海外研修、国内知名高校挂职或到企业脱产培训模式,到2020年,造就10名以上省内外知名的优秀校长。重点对学科名师和专业领军人才进行提优培养,逐步成长为省内外有影响的教育教学专家,同时发挥其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全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至2020年,省特级教师达到35名以上,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5名左右。(二十二)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以网络化组织为手段,建立与现实教育组织形态下的各类学校、班级、师生、家长等相对应的虚拟网络教育组织体系,提升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应用和课内外教育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区域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建设内容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习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鼓励社会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网络建设,融合各类学习网站、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个性化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二十三)学习型社会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党政统筹,部门、地方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各类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覆盖全区的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实现各种学习资源共享,满足各类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技能的社会风气,统筹扩大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积极推动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村、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建设,形成全民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做强做大“武进讲坛”等品牌项目,打造武进终身教育学习品牌。到2015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学习型社会。四、保障措施:提升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能力(二十四)强化教育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问责制等制度,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教育工作实绩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健全党委、政府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加强对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布局调整、资源整合、人事交流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健全和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协调机制,按期完成校园安全建设工程。加强教育信访工作,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理解教育和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二十五)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扎实做好党员教育、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及教风行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对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二十六)加大经费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使教育投入总量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不断加大区、镇两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使教育投入与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相匹配。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一般预算中地方可用财力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重点增加生均公用经费,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均高于省定标准。健全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以区为主,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实行预算单列。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设立学前教育奖补专项经费,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高中阶段教育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制定公办高中学校、职业类学校基本建设债务化解机制及方案,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化解任务。终身教育实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企业、行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争取各方面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发展。完善教育捐赠政策,为捐赠者提供更多的便利,鼓励企业、家庭、个人更多地投资教育。增强区级教育经费统筹能力。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机制。中心城区和各地土地出让经费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设施建设,城镇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照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居民学校。继续强化教育费附加、职教经费统筹等教育规费的征收管理,全面开征乡镇住房建设教育附加配套费,专项用于教育发展。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教育资产由教育局会同各地统一处置,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所在地的中小学建设。增强区级教育经费统筹能力,增量经费主要向教育矛盾突出的地区、学段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教育经费绩效监管。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逐步形成财政、审计和教育主管部门监管、学校日常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健全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建立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考评体系,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建立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监督制度,区政府定期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建立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考核制度,把落实情况作为政绩考核、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坚持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学校。(二十七)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校创建活动,努力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学生依法受教的良好教育法治环境。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查处各类教育违法行为,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全面实行教育信息公开,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建设。深化依法治校,健全学校章程,尊重教师权利,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加强教师管理,公平、公正奖励和处分学生,学校逐步建立依法自主办学、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二十八)完善督导评估。推行教育督导资格制度,促进教育督导工作和督学人员专业化发展,实行优秀教师和优秀管理者担任教育督学的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加强对镇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完善督导结果公告制、限期整改制、问责制。继续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规范性、发展性相结合的中小学综合督导评估,开展幼儿园督导评估和社区教育检查评估。把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专项督导活动,强化督导结果的应用。(二十九)深化教育科研。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强师,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工作网络、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改革发展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围绕武进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组织力量开展战略性的项目研究,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教科研部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完善以校为本的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深入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切实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教育科研的指导、服务与管理。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学校教科研机构和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科研课题研究管理,严格课题立项和过程管理。建立教科研工作评价激励和成果推广机制,将教科研纳入学校考核评估体系,定期开展教科研优秀成果评比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与科研成果。(三十)加快组织实施。本规划纲要是指导武进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区教育局负责本规划纲要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各地、各部门要增强规划意识,切实负起相关责任,提高维护和执行本规划纲要的自觉性,确保规划纲要确立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区教育局要把规划纲要与“十二五”规划、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实施年度监测,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各级各类学校要围绕本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符合学校发展愿景的实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