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学案教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085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蛇者说》学案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捕蛇者说》学案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捕蛇者说》学案教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捕蛇者说教学案主备:张 丽 辅备:九年级语文组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培养理解并翻译课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蒋氏一家的悲惨遭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4、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2、体会柳宗元关心民生疾苦、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说,是古代文体名,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表达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简洁、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作者: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3、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音:啮(ni) 腊(x) 挛(lun)踠(wn) 瘘(lu) 疠(l) 嗣(s) 几(ji)死者数(shu)矣 莅(l) 蹙(c) 殚(dn) 踣(b) 死者相藉(ji) 曩(nng) 隳(hu) 恂(xn) 缶(fu) 谨食(s)之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合作交流(一)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大意。(二)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比一比,看看谁更快?)(三)文言知识积累(1)实词总结为: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甚:很。“貌若甚戚者”。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厉害。“末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写。“故为之说”。 超过,胜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赋:征收。“岁赋其二”。 入:交纳。“当其租人”。赋税。“孰知赋敛之毒” 收入。“竭其庐之入”。岁:每年。“岁赋其二”。 已:止,治愈。“可以已大风”。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若:好像。“貌若甚戚者”。 得: 捕得。 “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你。“若毒之乎?” 得到。“以俟观人风者得焉”观:看。“今以蒋氏观之”。 毒:痛恨,怨恨。“若毒之乎?”考察。“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 有毒的。“呼嘘毒病”。食: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通“饲”,喂养。“谨食之”。 (2)虚词总结之:的。“永州之野产异蛇”。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 “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毒) “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而:表并列。“黑质而白章”。 以: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表递进,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 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表转折,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 根据。“今以蒋氏观之”。连接状语和谓语,表修饰。“号呼而转徙”。 表目的,来,用来。“故为之(3)重点句子翻译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译: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来)抵应交纳的税收。永州的百姓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译: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多次差点儿死掉。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译:你怨恨这件事吗?我打算把这事告诉给管政事的人,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赋税,你看怎么样?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译: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的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啊。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译:(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饥饿口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互相压着。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译:凶暴的差役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不要说人了。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因此为了这事写了这篇“说”,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第二课时一、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1、课文第一自然段是如何写异蛇之异的?从蛇的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方面来突出异蛇之异。2、如何看待“蒋氏者,专其利三世”?他自述中三个“死”充分说明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的深重灾难。“利”指的是以捕蛇抵当赋税,“专其利三世”,其实是受害三世。“利”字的背后,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貌若甚戚者”,表现了蒋氏难以抑制的悲痛。“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答:蒋氏的两次“戚”:第一次: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 第二次: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作者的两次“悲” 第一次: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 第二次: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原句: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 乡邻:非死则徙而 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 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 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衬托赋敛之毒。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合作探究1、当听到“余将告知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时,蒋氏为什么“大戚,汪然出涕”?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这是作者的劝慰之辞,既然作者要求蒋氏在“役”和“赋”之间进行选择,那么蒋氏不得不道出难言之隐。“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是全篇答话的纲,也是他“大戚,迂然出涕”的原因。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横行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2、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明确:课文最后一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这个结句反映了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封建统治者的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从而革除弊端。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观点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但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三、师生交流课文内容 1、文章结构: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交待人们捕蛇的缘由。可分二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杀三虫”):说明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在结构上的作用:为下文作铺垫。第二层(“其始”到段末):叙述捕蛇来由。永之人争奔与蛇毒形成对比,要害是“当其租人”暗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全文主旨已寓含其中。第二部分(24):文章主体部分,借蒋氏之口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第2自然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三世专利,使人以为可羡;再由蒋氏说出三代人的遭遇,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入悲,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本段可看作是下面所要说到的社会悲剧的序幕。第3自然段:叙述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这是作者的劝慰之辞。作者既要求蒋氏在“役”和“赋”之间进行选择,则蒋氏不能不道出其难言之隐。这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第4自然段:蒋氏自陈心曲。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而吾以捕蛇独存”):回顾过去,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即徙以致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的情形作对比。第二层(“悍吏之来吾乡”到段末):叙述现在,以悍吏来乡索租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跟自己“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和“熙熙而乐”的情形作对比。第三部分(5):点明文章主旨。本文议论仅此一段,却是全文的核心。开头用“余闻而愈悲”结束叙事,由此自然转入议论。接着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根据,并用跌宕笔法,先表“疑”而后表“信”,为主旨句出现蓄势。最后卒章显志,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全篇主旨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2、中心思想:课文通过对捕蛇者蒋氏宁愿捕蛇而不愿受苛税之苦的记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四、课文的写作特点小结1、文章紧扣中心,层层深入,先叙后议,篇末点题。中心是写赋敛之毒甚于毒蛇,一个毒字,贯串全文。全文由叙事写起,因事而生感,由感而发议,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说服力很强。2、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反衬:以蛇之毒反衬赋敛之毒,突出赋敛对人民的毒害程度之深。对比:(1)以异蛇之毒与永州人竞相捕蛇进行对比,暗示了苛税之毒甚于蛇毒。(2)以乡邻在苛捐杂税下,民不聊生、非死则徙、十室外九空与“吾以捕蛇独存“进行对比,说明捕蛇优于纳税,表现出赋敛之毒有甚至于蛇毒的主题思想。(3)以悍吏来吾乡催逼租税闹得鸡犬不宁的情景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熙熙而乐“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主题。3、语言精练。极富文彩。对偶句的精彩(找出文中的对偶句)五、课堂小结:捕蛇者说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文章的核心是最后一段,从孔子的名言引出全篇主旨,前面四段依次叙述了捕蛇的缘起、作者跟蒋氏的对话和蒋氏自陈心曲,都是为了表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主旨的。前人评论此文说:“必先得孔子苛政猛于虎一句,然后有一篇之意”。是说得很中肯的。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三课时一、阅读捕蛇者说,回答问题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B )A而乡邻之生日蹙(c )蹙:窘迫。 B. 谨食之,时而献焉(s )食:吃C. 曩与吾祖居者(nng)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 )戚:悲伤2、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尽,“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困苦不堪。3、“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捕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4、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号呼而转徙(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2)以尽吾齿来过完我的岁月。 5、(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蒋氏以捕蛇独存B. 乡邻之旦旦有是 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AD )(BF )(CE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展开的?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6、“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蒋氏并不怨恨捕蛇这件差事,因为他认为:即使现在死在捕蛇上,比起乡邻的死已经晚多了,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是进也忧,退也忧 人不知而不愠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第一次:乡邻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第二次:乡邻们鸡犬不宁,自己则“弛然而卧”“熙熙而乐”。9、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10、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苛政猛于虎也(或:赋敛之毒甚于蛇)11、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12、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诗词两首主备:张 丽 辅备:九年级语文组相见欢 李 煜教学目标1、把握词作主旨,体会李煜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并积累这些写愁词句。2、学会品字析句,鉴赏诗词。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3、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教学重点和难点1、品字析句,鉴赏诗词。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教学过程一、以虞美人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后期词作多倾泻亡国之痛和失国之思。三、朗诵词作,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诵。2、师生共读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叙述出来。(译文:带着满面愁容,独自一人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明亮的月亮如同钩子一样。低头看,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怎么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亡国之恨。那“离愁”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滋味。)四、有感情地朗读,品字、析句赏析词作1、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月如钩,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答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某些事物难以解决。3、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是千古妙笔。六朝民歌中“丝”谐音思念的“思”。此词也用丝缕来比喻愁思,他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难以摆脱。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4、“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5、“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而是指人。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学习目标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教学过程一、 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二、朗诵词作,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诵。2、师生共读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叙述出来。三、有感情地朗读,品字、析句赏析词作1、全词妙用对比,上片中将新(词)与旧(亭台)对比,下片将去(花落去)与来(燕归来)对比,表达了作者怅惘凄惋,感叹年华飞逝的情感。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乃流传千古的佳句,请从修辞、用语、含义、哲理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点赏析。 修辞:一联对仗工整,浑然天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用语:妙用对比,哀而不伤,情思缠绵,耐人寻味。 含义:意思是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借不可抗拒;旧年的燕子虽已归来,但故人已不在。燕去燕来间,年华已流逝。这两句情景交融,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浓郁。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3、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中学生美文摘抄大全 名篇中的经典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毕淑敏,我很重要 我送你4句话。其一,这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没成功。其二,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其三,改变从决定开始,决定在行动之前。其四,是自己的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你不妨先改变自己的习惯,试着用友善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知识窗马国福 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给自己一片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啊。 知音王新文 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耸立? 感悟春天朱国良 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感悟春天朱国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周国平最合宜的位置 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朱自清秦淮河月色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而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 季羡林清塘荷韵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周国平智慧和人品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鲁迅雪今天是你搬来的一块砖,虽然朴素不足道,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被,虽然不够阔气,却能挡住寒气,使你明天不会感冒。今天是拧开水龙头流出的清水,可以濯足,可以洗衣,可以变为香茶一杯。 鲍尔吉原野今天最好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刘墉攀上心中的颠峰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汪国真只要明天还在 即使命运从不发芽,我不惋惜千百次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我不遗憾千百次凋零。信念告诉我的人生: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即使永远找不到大海,我不停息寻觅的歌声;即使脚印被风雪掩埋,我也珍爱走过的路程。无愧无悔才是人生:朝着地平线匆匆走去,让世界评说我的背影。 沙叶新我的人生 紧紧抓住梦想,因为一旦梦想消亡,生活就像折断翅膀的小鸟,无法自由翱翔。紧紧抓住梦想,因为一旦梦想离开,生活就会变成贫瘠荒芜的土地,只有冰雪覆盖。兰斯顿休斯梦想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向两脚而是要问向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向双手而是要问向意志。于是,我想用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汪国真我喜欢出发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美曼迪诺永恒的变化 把石头背在肩上,只能成为一种重负,只能增加前行的艰难;把石头垫在脚下,就会成为登攀的台阶,就会增添成功的力量。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有人一味地悲观抱怨,有人则积极乐观地行动。两种不同的选择,两种不同的结果,诠释出一种做人处世的智慧。把石头垫在脚下 有句话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成了垃圾,而垃圾放对了位置就能成为宝贝。是种子,遇到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就会发芽生根;是花朵,到了如期的花季,总要绽放美丽和芬芳;是果实,到了收获的季节,必结出累累的硕果。不要叹息,也不用抱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吧,让生命长成苍天大树。找到场合,自然会变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