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457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赏析1. 艾青在诗中说“我是地主的儿子”,又说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两处“儿子”的自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大堰河,才是“我”真正的母亲,她給予“我”母亲般的爱抚和教育。B、承认自己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养育“我”长大的是大堰河。C、只有大堰河这样的中国劳动妇女中国劳动人民,才是养育“我”成长的母亲。D、用“儿子”作比喻来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敬爱和无尽怀念。2. 下列句中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D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3. 对沙鸥诗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A入手擒题,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B“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C“花香,夜暖。”一句四字,就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向读者正面立体地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D诗的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4. 阅读下面一首词,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霜天晓角 娥眉亭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注:娥眉亭在安徽当涂县北牛渚山下采石矶上,前对东西梁山,二山夹江对峙,形似天门,又称天门山。从亭上望二山,如两道娥眉,故名。A上阙前两句用夸张的艺术手法,高度概括了采石矶、娥眉亭天水相一,雄奇险要的地理形势。B上阙后三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远望天门山的感受。“凝”字写天门山为中原沦陷紧锁双眉。“愁与恨,几时极?”假托向青山问话,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的渴望。C下阙前两句,交待愁与恨的缘由。“当涂”地处祖国腹地,如今却听到了边防军的笛声,饱含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感慨。D李白曾游天门山,晚年寄居当涂,当地有不少李白的遗迹。下阙后三句,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再也无处寻觅李白踪迹的感叹。5. 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A.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C.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D.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6.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C“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D“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7. 以下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8. 下列对长亭送别中曲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一组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B.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运用比喻手法抒写离愁别恨,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运用比喻、对偶手法,突出了崔莺莺鄙视功名、珍重爱情的叛逆性格。)D.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烦恼忧愁本无形象无重量,摸不着,这样写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有了可感性。)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下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0. 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把余下的诗句排序组成七绝(原诗为三衢道中,曾畿作),下面正确的一项是绿阴不减来时路 梅子黄时日日晴 秋水芦花一片明添得黄鹂四五声 小溪泛尽却山行A B C D11. 对下列诗词句的理解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以及不被重用的无奈与忧伤。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长江,壮阔萧瑟的秋景无形中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把琵琶声比作“间关莺语”“幽咽泉流”,从而描写出琵琶声悠扬流畅婉转动听的特点。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本是美景,而诗人却发问这样的美景何时能了。“何时了”三字喷薄出诗人内心无尽的愁情。12. (08年浙江卷)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13. 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 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着潮湿的衣角,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1956年)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1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注: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词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作者抗金复国的雄心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B“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表达出作者登台远望时对失陷国土的无限思念。C词的下片以江水为喻,指出种种挫折并不能磨损作者的意志,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愿望。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格调悲凉;“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意气慷慨。词句由悲凉而慷慨,正体现了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15. (01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答案1. D2. B3. C(正面的角度应指嗅觉和触觉,无视觉。)4. D5. A(2分)(A为豪放词,其他选项为婉约词) 6. D7. A“梦游”非“游历”。8. B9. C(A项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前两句确实写出了诗人登楼远眺所及之美景,但三、四句却不着眼于写景,而是用具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襟怀。 B项是唐代裴度的溪居诗,全诗写出了他溪居的幽静,但第三句却不是写景,而是写他居处的幽静。 D项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诗。全诗有山有水,有舟船,有飞雪,还有独钓的老渔翁,是一幅绝妙的图画,仔细看来,诗的一、二句分别写景,但三、四句却要连起来成为一幅景。 C项是杜甫的绝句诗。“迟日”即“春日”。首句写的是一幅春日江山丽的全景;第二句写了春风吹拂着花草令人感到一阵阵香气袭来的中景;三、四句分别写了燕子衔泥飞上画梁,鸳鸯鸟在暖暖的沙滩上栖息的画面。四句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成了一幅春景图。故C为正确选项。)10. C (时令应该是春末夏初)11. C(“幽咽泉流”还描写出琵琶声幽咽冷涩的特点。)12. 答案:C解析:A诗句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和靖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13. D14. 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气慷慨,“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格调悲凉,词的下片不是由悲凉而慷慨,而是由慷慨而悲凉)15. 答案:8C 9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