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莱州实验小学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材料.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8451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莱州实验小学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莱州实验小学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莱州实验小学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促成长 书香润童年 莱州市实验小学我们莱州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倡导读书,营造书香氛围,建设充盈着书香气息的学校,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与时俱进的需要;这是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高端办学的需要;这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需要,也是塑造学校教育价值品牌的需要。近几年来,随着烟台“ 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深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的开展,随着课程整合研究的实施,学校结合市教研室倡导的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活动,努力创造共同读写、共同成长的环境。以“全员参与、读写结合、以校为主、辐射家庭”为活动思路,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师生和家长的读书热情,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书香班级,构建书香家庭。一、学者,贵能博闻也课程保障一所学校有没有底蕴,不是看校舍有多么气派,不是看设施有多么精良,而是看学校的内涵。内涵从何而来?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学校是根,课程是魂。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文化。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是引领师生更好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1.教师即课程。尼采说:“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建构者。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素养等无不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也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养。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培养不出一群爱读书的孩子。因此,学校花大力气鼓励教师读书、爱书。(1)培训进修。学校每学期派出100多名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借此提高教师的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2)订购刊物。除学校图书室每年定购大量书籍之外,学校还为每个年级组定制了专业刊物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师中国音乐教育另外,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200元购书基金,购买专业成长用书;给每个级部2000元购书基金,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市里推荐的阅读书目,购买学生用书。(3)组织活动。定计划。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拟定一份读书与自身发展计划。写体会。教师每学年认真阅读两本教育名著,阅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和杂志,写好教育随笔或教学论文。演讲赛。有计划的在教师中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每年暑期组织一次教师读书演讲比赛,借比赛督促教师读好书,好读书。沙龙会。学校成立了“向日葵” 读书俱乐部,定期举行沙龙活动。已经进行过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荐、美文赏析、读书困惑探讨等主题活动。从追寻教育大师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再到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本本教学名著读下来,老师们的谈吐变了,理念变了,教法变了。“读书如同蜘蛛结网一样,从一点开始,可以由此及彼,越来越广,但又万变不离其宗。”身教重于言传,只有教师“读万卷书”才能带领学生“读万卷书”;学生才能真正得到书本的滋养,思想得到无穷的发展。2.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立为各个学校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助于教育的民主化发展,更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遵循建设“三香工程”这一理念,2007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校本教材诗文诵读,并安排了校本课程专任教师。这套教材分上、中、下三册,收集了上百首中华经典诗文。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领略、品味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内在潜能,开发智力,张扬个性,展示才华。2011年,学校在这套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围绕主题,重新编排,编写了诵读,点亮心灯一书。新的校本诵读教材共分为五册,每一册都有不同的主题:“幸福的童年”“繁星点点”“花开心田”“雨润心香”这样编写既保留了学校诵读的特色又主题鲜明。在早晨,在傍晚在校本课上,在语文课上,在传统文化课上我们都能听到学生朗朗地读书声,字字铿锵,声声入韵,袅袅余香3.设立自主阅读课。自主阅读课一般是两节连上,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每班每周拿出2节课阅读。阅读内容有莱州统一统一推荐的师生随文阅读书目;也有国学经典弟子规大学等;还有各学科教师推荐的经典书目学生可以到学校图书室自由选择和阅读课外书籍。图书室的老师根据课程表对各班的读书时间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也便于学校掌握各班级学生的读书情况。通过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读书有时间,读书有地方,读书有保障。学校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课程保障,制度约束,管理到位。读书,也带动了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全国汉字书写规范化学校、省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全市前列;学生语感强、词汇丰富、思维活跃,多次在省里、市里举行的赛中获奖。二、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课堂保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前三个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健全,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还不成熟,如果任由学生自己读书,可能真会出现菲尔丁所说的:“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教师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一直坚持引导学生读书,遵循课内激发兴趣,课外大量阅读;课内学习方法,课外自主实践的方法,将大量阅读落实到位。阅读植根于课堂。为了让大量阅读走进课堂,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结合市教研室提出单元主题整合教学的“一拓一、一拓三”的教学理念,学校大胆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求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压缩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每节课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根据教研室的要求精读课例拿出5-10分钟,略读课文拿出10-15分钟进行拓展阅读教学。阅读内容为烟台市统一编写的课本配套阅读书伴你学习新课程阅读(自读课本)和学校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诵读,点亮心灯或者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推荐优秀读物;从儿童文学到科普读物,从诗歌散文到经典诗词,只要是对学生有宜的书,都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大语文教学观因此形成。去年,根据市教研室的安排,学校展开全科阅读教学活动,要求所有学科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阅读。开启了人人阅读,生生阅读,科科阅读的局面。课堂上少了教师的滔滔不绝,多了学生的埋头苦读。音乐课上学生读“贝多芬、莫扎特”的故事;科学课上他们与“爱因斯坦、牛顿”一起成长;体育课上孩子们知道了自强不息的桑兰、邓亚萍苦练乒乓球的经历徐根荣教授说:“只读教科书就如同一条腿行走,要想两条腿行走,并且健步如飞,那就得读课外书籍。”阅读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童年主题,书香是学校倾力打造的靓丽风景。在不断地实践中,老师们摸索出了引领学生阅读的几大课型:经典导读课:随着市教研室“主题单元整合教学”研究的推进,老师们习惯了结合单元主题给学生推荐一本书,并拿出专门的课来推荐这本书,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要教学目的。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团结友爱”,所以,老师们通过大量阅读、对比,给学生推荐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和城市里最漂亮的巨人两本书;其中,绘本书城市里最漂亮的巨人在课堂上师生共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作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图书。图书推介课:这样的课型一般适合科普类图书和由短篇组成的图书,每月组织一次,时间可长可短,5分钟、10分钟、20分钟皆可。例如格林童话爱的教育奇妙的数五国等书,都是在图书推介课上与学生见面的。推介图书的人员,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中热爱读书的“小书虫”。在这种课上,经常看到的是“小老师”们滔滔不绝地讲述书中的故事,侃侃而谈这本书的诱人之处。每月一次的图书推介课,往往是孩子争相表现的好时机,因为只要推介的图书有一半的同学阅读之后给予好评,教师就会对图书推荐者进行奖励。经典赏读课:由于年龄小,学生对一种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不长。他们在读了一段时间之后,读书热情可能会减退。这时,就需要老师再次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最好的方法便是上一节经典赏读课,引导孩子分享书中的精彩之处,发现读书的乐趣。草房子城南旧事昆虫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多厚的书学生也会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班级读书会:这完全是一种小型的图书展示会。学生带来近期自主阅读的书,讲书中的故事,讲自己的发现,讲读书的体会,达到资源共享。丁丁历险记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就这样成了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不加思考的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只有课外阅读课内教,以课堂为阵地,在课内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才能读得高兴,读得放心,读得有用。长期坚持下来,阅读量非常客观,到小学毕业时,学生就能提前完成课标中规定的阅读400万字。三、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渠道畅通读书讲究氛围,大概只有圣人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自如阅读。所以,创造良好地阅读氛围,最好让学生“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营造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氛围。“观乎人文,天下化成”。学生每日上下学,都要经过校园的特色围墙由大幅的弟子规装饰而成,文字配彩图,自校门至教学楼,形成我校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走进教学楼的阶梯,映入眼帘的是精辟的经典诗文。走廊内悬挂着名篇简介、名家著作。在教学楼过道旁和休息区的开放式书吧内,上千册图书摆放整齐。学生在课余只要想读书,随手便能拿到书,而不需要任何借阅手续。学生们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严谨求知;在“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中温柔敦厚;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中日月如梭教室氛围。走进教室,班级“图书角”里的图书也唾手可得。每个班级的图书角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快乐小书架”“快乐书屋”“图书天地”班级图书角里的书,是由学生带来自己喜爱的书报,与同学共享。每周,由班级图书管理员从同学们捐赠的书中选择一些好书推荐给班里同学,并发给他们漂流卡,阅读时间一周。家庭氛围。结合市教研室印发的“关于创建家校合一母语教育环境致全市小学生家长的信”,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学校开展“我与孩子共读书”征文,“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亲子共读,使读书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真正实现 “十万人家尽读书”。学校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观念,并向家长推荐优秀读物,介绍读书方法。另外,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读书栏目,建立电子阅览室,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在网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利用网络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成长的正力量。、多元评价,习惯成自然。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工作,如何促使他们长久的保持读书的兴趣?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1.读书考级。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考级活动,通过自评、同学评、家长评、教师评,按表格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比例计算个人成绩。共分十级,每级的考试包括朗读和背诵两部分内容。2.展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撰写读书名言,在学生当中征集读书名言;征集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书签。学生写出了“书像水,人像鱼,鱼儿离不开水。” “书给我们安上一对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天地展翅高飞。”.各种比赛。课本剧、童话剧、情景剧表演活动;“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十佳博览之星” 评选等活动;班级读书口号征集活动;“我爱读书”手抄报评选活动学生响亮地喊出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我读书,我快乐!”学校通过多元评价机制,以保证各种活动顺利开展。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在比赛中享受读书的诗意和文雅。吉姆崔利斯说: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只要让学生浸泡在语言里,他们的语言思维就会得到滋养,不断膨胀,萌芽,最终发展壮大。一个爱读书、会读书、享受读书的人,是充实的、向上的、有为的。浸润在书香里,学生的童年是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