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的应试方法策略和技巧中学部教学教研中心一、高考化学答题策略与技巧1.选择题:在理综试卷I卷中化学题有8个单选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把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看清楚。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避免落入命题人所设的“陷阱”,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做题,也能从选项出发验证题干做答,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快而准的找到答案,将做选择题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2.填空题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的要求主要有:(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没配平、条件错、有机反应少写物质(水等)会造成该空不得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连接,无机反应用等号、有机反应用箭头,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要标清,点燃、加热、高温有区别,催化剂不能简写为“催”,这些问题出现会被扣分。(2)专业用语不能错。化学上常用的专业词汇是绝对不能写错别字的,一字之差会使整个空不得分。例如“砝码”不能写成“法码”;“熔化”不能写成“溶化”;“过滤”不能写成“过虚”;“萃取”不能写成“卒取”;“坩埚”不能写成“坩锅”等等。(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例如举一个工业上CO做还原剂的反应,这时最好的例子就是写3COFe2O3(高温)CO22Fe,这个反应应该是最熟悉的,其它反应也可写但是用不好就会扣分比如CO和水蒸汽反应,如果没注意到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写了等号会被扣分。同时也不可泛泛举例写还原金属氧化物ROCOR+CO2(R表示金属),这样肯定不能得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成立,而且也并不一定能用于工业生产。(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做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表达尽可能用唯一、准确的主语;不要多写无用的话,无用的话说错了就会扣分;作答要有明确的要点。(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书写单位的要书写单位。或者是要注意空后面所使用的单位是什么,不要因为没有书写单位或者是数量级不对而丢分。(6)对于概念、规律的描述要有条理,要科学,要严谨,切忌随意;对化学用语、化学专用名词的讲述和书写要规范。(7)对实验题和有机题,分析时要注意题干和设置问题的相互联系,先要了解出题者要考查的意图,答题就会顺利起来。碰到不会做的题不要紧张,高考试题评分按步计分,尤其是即使没有很好弄清题意,也不要放弃,按步做答,仔细抠分,会发现能拿到大部分分值。二、高考化学图示题的特点及解题策略图示题是指以图像、图形和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来源,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图示形式主要有坐标图、表格图、流程图、模型图等。下面就常见图示题的特点及解题策略谈几点看法。1、坐标图的特点及解题策略坐标图是用来显示某一变量(应变量)是如何随着另一变量(自变量)而变化的。其优点是不但显示了所测量的点,还可以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值。解答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各代表什么样的化学量,然后根据化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步骤可以概括为“一明标”,“二析点”,“三识线”。2、表格题的特点及解题策略表格题是把经过整理的概念,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规律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过程,以及伴随这些过程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条理、有系统地编排在一定的表格里,以便确切而清晰地揭示和反映客观事物或过程的某种内在规律性或关联性。表格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记录表的形式,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特点为:围绕所探究的主题,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分析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现象;或是对研究性课题的实验目的,仪器,现象、假设、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填写实验报告;或对实验记录的数据进行定量计算等。另一种是比较或归纳概括表,它是提供一个有序的框架,根据你所需要了解的特性对事物进行比较,或对同一问题进行归纳小结。特点是在表格中设置横标目和纵标目。横标目的内容是要比较的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几个化学量,纵标目的内容是作比较所依据的特性。相应的格子里则填每一件事物关于各个特性的信息。表格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分析表格中已存在的文字信息点,了解图表的内容及答题方式,然后根据所示信息点,利用问句中的关键词语,在头脑中搜索相应的信息,提取问题的答案。3、流程图的特点及解题策略流程图涉及的是物质的分类思想以及运用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等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侧重于思维过程的考查。涉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推断,物质的鉴别,生产中的工作流程等,对思维的逻辑推理要求较高。特点是所题的问题一般有多元性,试剂的选择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的条件一般有不充足性,所求的结果一般有多样性,思维的过程也具有发散性。应答策略主要是熟练掌握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熟练掌握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练掌握酸、碱、盐性质中的一些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弄清楚流程图中每一步操作的目的,然后分析、推理、判断,突破,完成题解。4、模型图的特点及解题策略模型图所描述的是化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这些抽象化了的知识统称为概念性知识或者叫做命题性知识。命题性知识是要用概念、原理、理论等来做出说明的。特点是通过模拟图直观、形象地将有关粒子的构成情况,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运动状态”展示出来,学生借助图示来分析和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化学问题,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解答模型图题时要求学生将图中所展示的信息与宏观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规律联系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联想,对比、迁移,抽象、概括,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三、高考化学非选择题常见考点与答题策略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常见考点】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答题策略】(1)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2)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3)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4)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5)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常见考点】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答题时一定要落实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平时复习时的方法和技巧。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3.实验类试题【常见考点】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答题策略】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4.有机推断类试题【常见考点】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四、高考化学易错点的分类评析每年的高考之后,总会有好多考生感到遗憾,本来自己能够拿到的分,却因为自己平时不能够从严要求自己,做题不够规范,从而在考场上丢失了不该丢失的分,还有一些同学,不会审题,或审题不严,犯了想当然性错误。下面我们以历次化学考试时考生常易丢分的地方作一小结,供大家参考。(一)、顺序排列问题高考化学试题中,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总会遇到一些排列顺序问题,如微粒半径大小排列、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排列、金属活泼性强弱排列等,解答该类试题,我们一定要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是“由强到弱”还是“由弱到强”,否则会造成不该丢失的分却丢失了。例1、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30mL水10mL 0.2mol/LNa2CO3溶液 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B. C D【解析】0.01mol/L 氯化钡溶液中Ba2+的浓度大,盐酸可溶解BaCO3,由同离子效应可知,在水中比在Na2CO3溶液中Ba2+的浓度大,故选B。【答案】B(二)、选择题中选项“正确”与“错误”的查找好多高考化学选择题要求选择出正确的选项或错误的选项,在考场上,好多考生没有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或“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解答试题时却完全填出了相反的结论。例2、相等物质的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有MnO2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左右,得到KClO4(高氯酸钾)和KCl。下列关于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相同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D、生成KCl的物质的量相同【解析】两过程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均为Cl,B项正确;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中为氧元素中为Cl,C项正确。【答案】D (三)、单位的书写与运用在化学计算及填空试题中,要特别注意有无单位,有单位的一定要写单位,如“溶解度”单位是克,“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不能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考生最易不写单位,造成高考失分。另外,求解反应热时,其结果忘记单位是kJmol-1,求气体的“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时,单位模糊,造成失分。例3、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A(a+b)63g B(a+b)189g C(a+b)mol D(CV3ab/3 )mol【解析】由铁原子守恒可知生成Fe(NO3)3的物质的量为(a+b)mol,其中NO3-为3(a+b)mol即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为3(a+b)mol,其质量为(a+b)189g;铁和硫共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9a+b)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被还原成NO的硝酸为3a+(b/3)mol,因此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为(CV3ab/3 )mol。【答案】BD(四)、关于量的计算与推断关于量的计算与推断在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多以选择题出现,解题方法与思路一般抓住基本概念,将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溶液的浓度等物理量与指定粒子的物质的量进行换算,审题时关键注意以下易错点:1、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一定要特别关注是标准状况下还是非标准状况。如“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若在阳极产生11.2L气体,则电子转移为 2mol”。判断该说法正误时易认为相关反应为:4OH- - 4e-=O2+H2O ,生成 0.5mol O2 ,则电子转移为2mol,其分析错误在于该题未指明标准状况下。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学生,如SO3等。如“标准状况下,11.2L甲苯所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个”,该说法错误在于误认为甲苯为气体。3、物质结构:考查内容多涉及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粒子(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离子等)化学键数目(如)等等,如“含2.4081023个化学键的甲烷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从烷烃分子结构分析,说明该说法是正确的。4、氧化还原反应:常考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电子转移等知识点。如:5.6g的Fe完全溶于足量稀硫酸时,转移0.3mol电子。该说法错误在于氧化产物误认为是Fe3+。5、电离、水解等常识:考查知识点多以弱电解质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引起微粒数目的改变,如含0.1 molAlCl3的溶液中有6.021022 个Al3+ 、完全水解生成6.021022个Al(OH)3胶粒,以上说法错误在于忽视了水解及胶粒的组成特点。6、“特殊物质”的处理:如“18g重水含有6.021023个电子”,其错误在于认为其式量为18.针对特殊物质,试题常常从结构中设计较多,也是考生出错较多的考点。例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B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D1 L0.5mol/L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解析】CHCl3不是气体,22.4LCHCl3也不是1 mol,A项错;CnH2n的最简式为CH2,7gCnH2n中含有CH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含氢原子数目为NA,B项正确;18 g D2O不是1 mol,所以含有的质子数目也不是10NA,C项错;由于CO32水解而减少,其数目不为0.5NA,D项错误;【答案】B五、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必需配平,且方程式计量数要最简,一般反应条件必需书写(有些试题注明不需要写反应条件除外),另外,要注意符号“”、 “”的合理运用,有机化学方程式一般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书写聚集状态时液态(l)与溶液(aq)不能混淆,不能漏写反应热的“+”或“-”及单位kJmol-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必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另外,在高考题中,还有许多陷阱,如与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物隐含的后续反应等有关。例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滴入少量的Na2S溶液 2AgS2-=Ag2SB过量的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CO2H2O=HCO3HClO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CO322H+ = CO2H2O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溶液2HSO3Ba22OH-=BaSO3SO322H2O【解析】醋酸是弱酸,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C项错;NaHSO3溶液少量时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Ba2OH-=BaSO3H2O,D项错。【答案】AB六、电子式、结构式、结果示意图、电子排布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在解答化学填空试题时,试题要求写“名称”时,考生不注意却写分子式或其他化学式,要求写分子式或结构式却写名称,造成自己会做的试题失分。另外,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结构式不看清,张冠李戴。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也易写错位;有机物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双键、官能团等不要过度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书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七、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电池与电解池中有许多概念易混淆,如正、负极与阴、阳极不清,阴、阳离子在电解质中移动方向模糊,原电池与电解池电极反应式写反等。考前要仔细回顾一下。例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NaOH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解析】原电池的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分别是H2和O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项错;铁比锡活泼,镀锡铁板的铁被腐蚀,锌比铁活泼,镀锌铁板的铁被保护,D项错。【答案】C八、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的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考查易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影响速率的因素点设计问题,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要充分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下几点考生易忽视:增加稀有气体,造成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构成原电池可以是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加入电解质溶液,有时是溶剂水使原反应物浓度减少,造成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化学反应限度即化学平衡的考查主要从以下知识点设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等效平衡的分析(主要有等温等容和等温等压两种情况);化学平衡计算;速率与平衡的图象分析,主要要抓住三点,即起点、拐点和终点。例6、如图所示,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有活塞的容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正反应放热),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仍与上述平衡相同,那么:若a=1,c=2,则b=_。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_。(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原因是_。【解析】(1)化学反应:在定温、定压下进行,要使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等效,只要起始时就可以达到。已知起始时各物质的体积分别为1体积N2、b体积H2和2体积。根据“等价转换”法,将2体积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和的体积,则相当于起始时有(1+1)体积和(b+3)体积,它们的比值为,解得b=3。因反应前混合气体为8体积,反应后混合气体为7体积,体积差为1体积,由差量法可解出平衡时为1体积;而在起始时,的体积为c=2体积,比平衡状态时大,为达到同一平衡状态,的体积必须减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若需让反应逆向进行,由上述所求出的平衡时的体积为1可知,的体积必须大于1,最大值则为2体积和6体积完全反应时产生的的体积,即为4体积,则。(2)由6.57可知,上述平衡应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亦即向放热方向移动,所以采取降温措施。【答案】(1)3;逆;(2)降温;平衡应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亦即向放热方向移动,所以采取降温措施。九、关于电解质内容的考查 高考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沉淀的溶解平衡。从近十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水的电离与溶液pH的求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离子共存,是高考中常考不衰的热点内容。例7、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和一种c(OH )= 110-3 mol L1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解析】题中两溶液中的c(H+)= c(OH ),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注意: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 c(OH),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答案】B十、化学简答试题的描述解答化学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回答问题要有因有果,答到“根本”,若涉及到化学反应,最好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再借助相关原理解答说明。另外,在化学实验考查中,其中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是众多考生易出错的地方,描述实验现象时也要从相关化学原理入手,分析要全面,从理论得出相关结论。例8、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解答】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硫酸,(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高考评分说明:仅说出实验方法或得出判断结论,只能得一半分。)例9、“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pH变化”问题,化学界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理论派”认为电解氯化铜溶液后溶液的pH升高。观点二:“实验派”经过反复、多次、精确的实验测定,证明电解氯化铜溶液时pH值的变化如右图曲线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电解前氯化铜溶液的pH值处于A点位置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理论派”所持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实验派”的实验结论是 ,他们所述“精确实验”是通过 确定的。你持何种观点?你所持观点的理由是(从化学原理加以简述)。【解析】本题要从电解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即阳极产生的Cl2不能全部析出,而有部分溶于阳极区的溶液中,以此造成溶液的pH下降。中电解前氯化铜溶液的pH值处于A点位置,显酸性,显然,其酸性的原因是CuCl2水解之故;中“理论派”所持观点的是从电解过程中物质随着电解的进行,CuCl2溶液的浓度下降,造成Cu2+水解产生的H+浓度下降。中实验派的实验结论可从图示找得答案,随电解的进行,酸性增强。回答个人所持观点,应尊重实验事实,从实验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此可得解题结果。【答案】Cu2+ + 2H2O=Cu(OH)2+2H+ ,由于CuCl2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在电解时,Cu2+得电子被还原,致使水解平衡向逆方向移动,造成c(H+)下降,pH升高。pH降低,测得溶液的pH。同意“实验派”的观点,由于2Cl2e= Cl2,Cl2 + H2O= HCl + HClO,生成HCl、HClO,从而造成pH下降。十一、无机推断题注意条件的应用合成与推断是历年高考热点题型,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元素化合物的某些知识规律,该类试题可全面考查无机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能力上看,侧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该类试题时,要紧扣现象,抓住物质的特性确定突破口,若为框图题,先从题给框图关系中找出特殊现象,再从题给信息为“切入点”正向,或逆向层层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也可先猜想并提出假设,然后归纳推敲、筛选、验证、得出合理的假设范围,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例10、已知:D、E、F、K、L为气体,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是金属,1molA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BH是常见的化肥,它们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 试回答下列:(1)写出化学式;C_D _H _N _(2)写出反应方程式_ _ _(3)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I+MN+K:_【解析】该试题考生在分析过程中,易仅仅从元素转化关系入手,将FeO推断为Fe2O3,忽视了条件“1molA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原因应用。【答案】 (1)FeO;CO;CO(NH2)2;Fe(NO3)2,或Fe(NO3)2 (2)NH4HCO3NH3+H2O+CO2或(NH4)2CO32NH3 +H2O +CO2;4NH3+5O2=4NO+6H2O;3NO2+H2O=2HNO3+NO(3)Fe+4H+NO3-=Fe3+NO+2H2O或3Fe+8H+2NO3-=3Fe3+2NO+4H2O十二、化学计算审题易错点在化学计算试题中,以下是许多考生常犯的错误,希望引起你的注意: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特别是有隐含反应的存在;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大的计算试题,要写出计算过程;讨论的变化进行的分析,依据是题,不能缺讨论过程;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例11、铜与1mol/L的硝酸反应,如果硝酸根的浓度下降0.2mol/L,则溶液中的c(H+)同时下降( )A0.2mol/L B.0.4mol/L C、0.6mol/L D.0.8mol/L【解析】该试题考生易犯如下错误解答,假设溶液的体积为1L。因为硝酸根离子浓度下降了0.2mol/L,因此反应中有0.2mol的硝酸参加反应。由于硝酸中H+与NO3- 之比为1:1,因此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为0.2mol,下降的浓度为0.2mol/L,错误得出答案A;注意,硝酸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 =3Cu2+ + 2NO + 4H2O,反应中消耗的硝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因此正确选项为D。【答案】D例1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A、0.1mol B、0.2mol C、0.3mol D、0.4mol【解析】该试题考生易错误解答为:由于电解后加入0.1mol Cu(OH)2,恰好恢复到电解前,而0.1mol Cu(OH)2中含0.1molCu2+,即反应过程中有0.1molCu2+被还原,因此电解过程中共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得出答案为B;注意,本题提示加入Cu(OH)2后溶液恢复原来状态,说明电解过程中不仅硫酸铜被电解,而且有水被电解(因为硫酸铜被电解完全)。0.1molCu(OH)2可以看作是0.1mol的CuO和0.1mol H2O,因此电解过程中有0.1mol的硫酸铜和0.1mol的水被电解。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