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四语上1-3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128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四语上1-3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苏四语上1-3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苏四语上1-3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老师,您好!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教法:观察法朗读法比较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 1、录音机,录音带,生字卡。 2、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歌曲每当我走到老师的窗前)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板书课题。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要求:听清读音,将生字、词语划出来。(配乐范读)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不准、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编织 崇高 浸透 创造 智慧塑造 朝霞 辛劳 茁壮 衷心(1)开火车朗读生字卡片。(2)指名朗读课文(3)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4、齐读课文四、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赞扬了老师哪些?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再交流。 学生自读,再交流,学生齐读。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注意书写。 2、哪些笔画同学样应该注意的? 3、齐读生字,进行五笔拆分。 4、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 思考:全文哪个词语最能概括老师的职业?(崇高)二、指导细读课文 1、思考:崇高是什么意思。(是指最高尚的,最受崇敬的) 2、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项事业有什么特点? 3、比较句子(多媒体出示) 比较句子: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地北天南,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a指名读; b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c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d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e饱含感情地读一读。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 我的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 老师,您好!” 体会“涌起”的意思 5、说说“昨天”指什么,“今天”指什么,“理想”指什么? 6、指导学习第二部分 7、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出示重点句子: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指名读,指导理解比喻句 指导感情朗读。 8、齐读并体会“情不自禁”的意思。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四、作业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板书设计:1、老师,您好!传递知识崇高推动时代塑造人才美好培育心灵(感激、赞美)教学反思: (推荐人:宿师附小 罗嗣敏)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含义。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 观赏 埋怨 宽慰 思绪 虽然 婵娟 做官阴晴圆缺 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悲欢离合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4、 写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写一两个字,学生自己书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引说: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三、学习课文第4节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2、指名朗读指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理解“埋怨”之意)3、交流讨论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4、配乐朗读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指名朗读,齐读四、自由朗读5、6小节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2、交流讨论 (1)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2)“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3)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联系上文说说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反复朗读。5、指名再读意思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指名读意思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7、出示词文,师范读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五、总结拓展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我国历史上像这样的描写感情的诗词还有很多很多,指名说后课件出示欣赏、朗读。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教学反思: (推荐人:宿师附小 罗嗣敏)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3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磨”要掌握。3.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逐字逐句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2、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 法:读通 读懂 读美学 法:欣赏 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ng、潭tn、螺lu、磨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指导写字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2、 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3、 学生完成习字册。五、作业。1、 用钢笔完成习字册。2、 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3、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第二课时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5、简介“峨眉山”。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 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 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 看图有感情地朗读。10、练习背诵。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2、默写峨眉山月歌。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望洞庭湖光 秋月 潭面无风 (君山) 静 (镜未磨、 (一青螺) 白银盘)(风景如画,心旷神怡)峨眉山月歌峨眉山 秋月半轮 动 月影 江水流(思君不见,无限依依)教学反思: (宿城区实小双语部 宋秀丽)4.秋 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 法:启发式 情境式学 法:欣赏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6、齐读。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三、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2、布置作业:熟读诗歌,背诵全诗。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课后词语,并反馈。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二、进入新课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组织交流,相机指导:A、 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B、 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四、进行课堂练习(一)听写课后词语。(二)辨析,组词: 桂( )袍( )脑( )酒( )挂( )抱( )恼( )洒( )梳( )珍( )娇( )印( )流( )诊( )骄( )映( )(三)近义词: 明丽( ) 珍藏( )(四)选择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以“走进秋天” 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板书设计:秋风 活泼秋阳 耀眼4、秋天 秋色 明丽秋实 丰硕秋香 醉人教学反思: (宿城区实小双语部 宋秀丽)习作1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重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难点: 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第二课时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教学反思: (宿城区实小双语部 宋秀丽)练习一教学目标: 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 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 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一、指导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小芳学到了什么? 小结:语文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练习实际谈谈体会。二、认识动物标牌。 1生自己认一认。 2抽生读. 3说说对几种动物的认识。三、修改作文 1自读小芳写的日 记,看看有哪些地方要修改?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共同修改。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 观察所写的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 2读小提示。 3练习书写。二、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 2抽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4背诵。 5读风这首诗。 6体会诗中的意境。 7背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课时目标:让学生懂得当别人帮助你时,要学会用正确的语言感谢别人,在感谢中奉献真情,拥抱快乐。教学流程:一.口语交际。1.指名读题,明确说话要求及内容。2.交流。你曾经得到过谁的帮助?你是如何感谢别人的?3.讨论感谢别人时要注意什么?(1)感谢要恰当。(2)感谢要出于真诚。4.创设情境,练习说话。(1)父母早早起床,为你做好早餐,并按时送你上学。(2)学习中遇到了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同学主动帮助你。(3)生病了,医生为你解除了病痛。(4)不小心摔伤了,同学把你扶起,并送你去医务室。5.学生交流,师小结。6.总结。我们应该真诚地感谢每一个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诚之心地人,让我们学会感谢,从现在做起。板书设计:学会感谢感谢要恰当感谢要真诚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木字旁”和“提手旁”教学要求: 1.掌握“木字旁”和“提手旁”的运笔方法。 2.通过练写毛笔字,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本学期,我们继续练写毛笔字,握笔姿势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习并练习过,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写毛笔字。二.指导写字 1.出示:“木字旁”的运笔示意图,观察。 2.生小组讨论,说说写好这个笔画的注意点是什么? 3.师范写,生注意观察师如何运笔。 4.讲解写法:4.学生练习写“木字旁”。 5.学写“桂” (1)出示“桂”(2)小组讨论:如何写好这个字。 (3)诗讲解:“桂”右边的“圭”字由两个“土”字构成,上下基本相似,两竖在一条直线上,四横各有长短,起笔收笔也稍有区别,四横间隔均匀,左边一竖要写的低于右边最后一横。 6.范写“桂”,生注意观察。7.学生练写“桂”。 7.用以上的方法学习“扌”和“打”。三.练习 1.生自由练写,同桌互评。2.展览写的好的同学的作业,并鼓励。 2.生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4.写完作业后,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写字用具呢?4. 反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桂”和“打”的写法,你有什么想法呀?学生自由畅谈。教学反思: (宿城区实小双语部 马娟)5、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3、过程方法: 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准备: 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香港回归”的录像带,投影仪、录音机、明胶片若干张、生字卡等。 教学时间: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 4、1997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板书:我)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发言。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毯、频、董”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板书: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 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2)理解: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 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 (2)理解“沸腾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理解“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 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a、请看这些资料: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c、指导朗读 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3、学习“忘不了”部分 (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 (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a、体会我的心情:“失散多年”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母亲”指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 (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 4、总结: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 5、延伸: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 教学反思: (宿城区实小双语部 马娟)6、天安门广场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 2、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 1、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会唱的一起唱。 2、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提出读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出示长句。 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教师根据回答板书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出示课件相应指导 (1)指导品味第一段 a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 b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2)指导品读二、三段a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 (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b)找出方位词 b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y.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 (3)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请将这感受读出来。 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小结: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于四时同”。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 1、自由读 2、出示图片 3、组织交流 4、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 5、创设:你们看,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6、组织齐读。二、合理想象自主学习 1、每当节日来临,天安门穿上了盛装,如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上什么? 2、师板书:花、灯、礼花、人们 3、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划了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或说给大家听。 4、出示黑板 5、齐读 6、根据成语引背三、表达心声自然总结 1、亲眼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一定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 3、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