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目标体系及知识结构.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7656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目标体系及知识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化学目标体系及知识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化学目标体系及知识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2、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想象,归纳总结分子的特征;3、通过拟人手法把想象中的水分子在水的天然循环中的表现描绘出来,更好地发展微观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2、通过水的天然循环现象,深刻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大自然正是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从而激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3、增强想象能力及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第二课时:水的人工净化一、知识与技能1、 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了解蒸发和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净化水的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对混合物、纯净物的学习,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2、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增强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课时:水的分解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发生了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3、通过水的分解实验认识分解反应,初步学会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4、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认识原子的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的宏观观察,对水分解的微观变化进行初步的探究,体会化学学科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学科特点;2、逐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变化的实质,并逐步养成交流、合作、反思的思维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子、原子的学习,体会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2、通过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的学习,体会化学对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化学的动力。第二课时:水的合成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氢气燃烧实验知道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2、通过氢气燃烧实验认识化合反应,并能对所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3、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过程同时伴随能量变化;4、知道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氢能源的讨论,学会用辨证的态度观察或分析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原子的结构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现史;2、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原子结构发现史的学习,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诱发想像力,增加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原子结构发现史的学习,感悟科学家不惟权威、大胆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第二课时:原子中的电子和相对原子质量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2、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电子对原子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3、知道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来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2、认识到用一种新的标准12C原子质量的1/12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会使得衡量结果更接近常规的数据范围。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善于想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过程,树立学习的信心。第四节:元素第一课时:元素与元素符号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元素,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2、知道单质与化合物的分类依据;3、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单质和化合物的学习,加深对分类思想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物质组成的元素观;2、通过发现元素的原子结构间存在的规律,培养观察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有限的元素组成的,从而感受科学的神奇,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动力。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简介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认识到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2、知道元素的分类,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元素周期表,找出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感受其规律性,有效地培养观察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逐步树立“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第三单元溶液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5、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6、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对物质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溶液组成表示方法进行初步探究,认识探究的意义及基本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学会交流、合作、反思的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单元知识点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第一节2溶解的实质;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乳浊液和乳化作用;水溶液的某些性质;电离。第二节2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意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及简单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单元知识体系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稳定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组成 溶质与溶剂的区分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宏观解释:溶质在溶剂中“消失”区别溶解与熔化形成 溶质分子或离子从聚集状态 向溶剂分子中扩散形成自由微观解释: 状态吸收热量 溶解过程自由状态的溶质分子或离子 伴随着能溶液 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和分子 量的变化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水中溶解其他物质形成溶液后性质也会 发生变化,如凝固点降低、导电性增强等。量度溶液的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保存溶液的配制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若溶质为液体时不用)、 量筒、烧杯、玻璃棒单元课时目标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并能够分辨典型溶液中溶质和溶剂。2、 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 能用微粒观点理解溶解过程。2、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溶解的过程,通常都伴随能量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到对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科学探究方法,重视实验中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中也许蕴含着重大的科学发现。2、 体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第二课时: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对洗洁精对油污的作用现象认识乳化作用和乳化剂,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 了解水中溶解其他物质形成溶液后性质会发生改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物质的水溶液能否导电决定于该物质溶于水时是否会发生电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组成和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利用这些性质可以为人类服务。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2、 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对溶液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课时:溶液的配制(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操作。(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实验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过程必须严谨,任何一丝马虎都可能引起较大的实验误差。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2、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3、知道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并能写出常见元素符号和常见物质的化学式;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掌握化学式的读法并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5、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练习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成分的不同以及氧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学会用定量法和对比实验法研究化学问题;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4、通过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的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2、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品质;3、通过对氧气性质的探究,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4、通过对化学式的学习,体验科学的真理性和无国界性,树立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等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单元知识点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第一节2空气的组成;混合物与纯净物;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工业上分离空气的方法和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成分的发现史。第二节2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第三节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催化剂;氧气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单元知识体系 单元节课时目标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组成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大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2、能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感性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3、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4、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和发展史。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学会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物质;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体验化学探究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2、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了解人类对事物的曲折的认知过程,认识到科学发现是经过艰难探索的,培养自己勇于探讨、不畏困难、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科学品质。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关注空气质量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知道各成分的重要用途;2、认识空气的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3、认识空气质量日报,能根据空气质量日报情况分析、总结环境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不同用途的学习,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2、通过“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实验,进一步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体验探究方法;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科学方法。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空气质量日报的了解,体会化学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2、认识空气污染的防治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和增进环保意识,形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良好素养。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化学式的意义 化合价与化学式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式的意义,了解物质组成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2、能正确写出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掌握化学式的读法;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学出物质的化学式;4、熟知元素化合价规则,并能根据化学式推求某元素的化合价。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具体的宏观物质理解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化学式的含义;2、结合物质组成的微观模型或图片,培养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形成“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化学符号”相关联的化学思维习惯;3、初步学会用分析、归纳等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视角看物质世界;通过化学式的书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二课时: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从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定量处理问题的意识。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验满的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2、学会仪器的连接、药品的取用等基本操作,能动手制取氧气;3、了解催化剂及其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化学用语表述相关信息;2、通过分析、讨论、总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质的关系,从而掌握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增进交流与表达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第二课时:氧气的性质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通过氧气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了解氧化物和氧化反应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和掌握探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实验探究对认识物质化学性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一些对照实验的观察、比较,认识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会对比实验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形成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运用的科学方法;形成善于比较、归纳和进行推断的科学观;树立起用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探究未知世界的信心。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表示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2、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3、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如: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阅读探究(提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的信息让学生阅读等)、课外探究(用质量守恒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推理、阅读、归纳等科学方法,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教学所特有的观念:元素观和微粒观,宏观的化学现象多从微观去寻找其根本的原因;2、化学方程式是一种表示化学反应的科学方法,在此训练过程中进一步向学生渗透符号教学;3、能用所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的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单元知识点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第一节1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第二节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表示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方法;化学计量数。第三节2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建立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数学比例模型。单元知识体系 质量守恒的内容 质量守恒的实质 定量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分宏观与微观) 两个一定改变(分宏观与微观) 一个可能改变化 学 概念反 表示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 涵义(包括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应 书写原则 书写步骤及方法 化学反应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大体步骤单元节课时目标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分析,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原子的数量和质量不发生变化,初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和涵义。 3、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通过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生活和生产中化学现象进行解释,提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的意识,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节:化学方程式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涵义;初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能够正确地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练习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的技巧。二、过程与方法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一种表示化学反应最佳科学方法,又是重要化学语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化学符号的美妙,认识化学语言的重要价值,增强学习化学兴趣。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化石燃料及其燃烧产物的学习,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灭火的原理、防火和防范爆炸的措施。3、知道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和用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燃烧与灭火,增强安全意识和事故发生时的基本逃生能力。2、运用教材中的图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3、利用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则,保护他人就是保护自己的公民素养。2、通过对燃料的学习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为寻找新能源而努力学好化学的奋斗精神。3、树立环保意识,强化学生的全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4、通过分析二氧化碳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关于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三种不同观点的争论中,激发化学研究的兴趣愿望,培养全面客观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单元知识点 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第一节2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燃烧;缓慢氧化;如何促进燃烧;爆炸;防火、灭火;爆炸的预防。第二节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常见的燃料;选择燃料时应考虑的因素;石油的综合利用、煤的综合利用(煤的气化、焦化、液化)第三节2大自然中二氧化碳循环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制取(药品、装置、收集方法、验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单元知识体系燃料一般可燃物燃烧条件:具有可燃性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灭火条件:隔绝空气 降低温度降到着火一下促进燃烧方法:增大氧气浓度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组成(C、H、S、N)产生气体能源燃烧SO2NO2CO2循环产生: 呼吸 化石燃料燃烧消耗: 光合作用 溶解减少措施: 改善燃料结构 植树绿化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水:CO2+H2O =H2CO3石灰水:Ca(OH)2+ H2O= Ca CO3+ H2O性质实验室制法 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装置 步骤 检验: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综合利用石油分离石油化工煤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焦化天然气(主要成分CH4)污染气化石燃料单元节课时目标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灭火的原理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2、学会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3、燃烧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现象和经验入手,学会从燃烧的条件去理解灭火的原理,知道合理的灭火方法。2、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中需要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真实的情景,引起学生对悲惨事件的深切同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灭火方法进行探究的积极性。2、体会化学知识对人类生产生活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习的使命感。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由此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第二课时:促进燃烧、爆炸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和原理。2、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及预防爆炸的措施。3、知道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的发生原因。2、通过活动天地,学会观察、交流、分析、总结等学习方法。3、学会用微观的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现象本质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角度认识充分燃烧的实际意义。2、建立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反应的进行这一基本化学观念。3、体会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认识到事物都有两面性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2、对“化石”两个字有深刻的理解,知道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的关系。3、了解一些化学加工常识,对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有初步的印象。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使用不同的燃料对环境产生的不同影响,懂得如何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通过选择合适的燃料,学会分析表格、对比学习的能力。3、通过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知道可以利用化学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2、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3、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伟大志向。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2、知道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和措施。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从CO2生成和消耗图片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分析加工处理,体会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的循环,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通过科学家对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验满的方法;2、学会仪器的连接,药品的取用等基本操作;能动手制取二氧化碳 。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通过总结与归纳,探究实验室气体制取方法的思路与方法。 2、进一步强化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实验装置的了解,认识到前人创造和改进这些仪器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激发研究、改进装置的积极性。 第三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会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强化学生观察、分析、交流、归纳等科学方法的培养。2、通过“溶洞的形成”的了解,拓展视野,加深对知识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化学探究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2、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刻感受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化学,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九年级 第一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的认识了酸和碱两类物质,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和碱的定义;2、学会运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3、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4、认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分别由氢离子和碱的性质决定的;5、认识几种重要的酸和碱,掌握使用碱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首先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2、常见的酸和碱一章是典型的以实验为依据的章节,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也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2、 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单元知识点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第一节2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和碱两类化合物的定义;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酸碱性对生命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第二节2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与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第三节2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的腐蚀性(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包括浓硫酸稀释时的注意事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稀释酸碱溶液,复分解的概念。单元知识体系单元节课时目标 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如何识别酸和碱一、知识与技能认识酸碱指示剂、以及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学会检验和判别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理解酸、碱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第二课时: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 酸和碱对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重要性质:酸碱性;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与pH的关系;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测定溶液pH的方法;初步学会探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酸碱性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酸和碱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增进对化学学习的情感。第二节 中和反应第一课时酸和碱反应的探究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初步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第二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一、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反应是中和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知道盐的概念,学习常见酸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酸碱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酸碱反应实质的分析,进一步形成微粒观。 增强对化学反应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溶液酸碱性对 生命活动有很大影响的认识,体会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培养关心社会的情感。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第一课时 酸的性质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认识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途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酸,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增强实验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第二课时 碱的性质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认识碱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碱的性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碱进行性质探究实验,增强实验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示、列表等方式认识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的辩证关系。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3、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了解食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4、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探究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主要用途,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学会蒸馏法分离物质,认识海水淡化的可行性,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2、 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3、 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2、 过海水晒盐有关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3、 通过学习侯氏制碱法对氨碱法制纯碱的改进,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以及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单元知识点节次课时主要知识点第一节1海洋中的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利用海洋资源;海水的淡化。第二节4海水“晒盐”的过程;饱和溶液;结晶(蒸发结晶与降温结晶);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粗盐的提纯。第三节2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与主要流程;纯碱的性质;盐类。单元知识体系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 海水“制碱”第二节海水“晒盐”纯碱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海水海水淡化海水提镁结晶纯碱性质氨碱法食盐单元活动:粗盐纯化混合物分离单元节课时目标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2、 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矿物,了解利用海水制取镁的过程及原理。3、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图表、图片、地图等形式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学会用辨证主义思想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海水晒盐的过程,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能说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的方法。2、 知道溶解和结晶是互为相反的两个过程。3、 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水晒盐有关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第二课时: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2、 进一步掌握量筒、酒精灯、托盘天平等仪器的使用。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控制变量法对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第三课时: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一、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2、 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会用图表表示信息。二、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据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和变化的本质。第四课时:粗盐提纯一、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食盐的主要用途。2、 学会粗盐提纯的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3、 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养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第三节海水“制碱”第一课时:氨碱法制纯碱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2、知道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4、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侯氏制碱法对氨碱法制纯碱的改进,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第二课时 纯碱的性质一、知识与技能探究纯碱的性质,了解哪些物质属于盐类。结合对纯碱性质的认识学习盐类物质的重要化学性质,并进一步揭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二、过程与方法强化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认识到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可以提高物质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第三单元 金属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2、知道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3、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阅读探究等科学的学习过程,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对比、推理、归纳等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形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和存在的化学观念;2、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学科观念;3、逐步形成和建立化学的社会观、价值观;4、初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环保意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责任感。单元知识点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第一节2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铁矿石;炼铁的原理;还原反应。第二节2金属与氧气、盐酸、盐溶液的反应;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第三节2钢铁锈蚀的原因;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单元知识体系单元节课时目标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第一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金属的应用许多是由金属的物理性质决定的;2、了解合金的概念,知道合金比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3、能利用金属或合金的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与阅读探究等活动,逐步养成和学习实验、观察、思维的习惯及对比、比较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参与实验探究活动认识金属与合金的性质差异,体会亲自动手实验自己获得知识的愉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金属与合金的学习,树立“混合改变物质性能的方法”的观念,逐步形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3、通过介绍合金的应用,逐步树立化学价值观、社会观的基本学科观念。第二课时:炼铁的原理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的铁矿物;2、知道铁的冶炼原理;3、了解还原反应的概念;4、学习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含杂质问题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了解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和方法;2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推断可能的生成物的方法;3通过实验,认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性质决定存在的化学观念;2、了解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形成保护和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的意识。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能解释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说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观察、控制实验变量的科学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掌握实验、分析、判断、类比、归纳等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训练和养成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2、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认识规律及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我国古代湿法冶金术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第一课时:钢铁生锈的因素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导致钢铁生锈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探究要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二课时: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2、了解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措施3、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对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学习和掌握分类研究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2、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减缓金属锈蚀的原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深对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2、形成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化学观念。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养可持续发展及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4、进一步树立化学的价值观的学科观念。第四单元 化学与健康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2、了解组成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以及某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3、知道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调查、讨论、实验探究等手段获取知识,体验其中的乐趣。2、逐步认识模型思维法和类比思维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化学对生命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2、初步形成人体内存在元素平衡的观念,养成均衡膳食的意识;3、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方面的重要贡献;4、增强合理、安全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逐步形成关爱生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单元知识点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第一节2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概念;糖类物质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蛋白质和氨基酸对人体的作用;维生素对人体的功能和其主要的食物来源。第二节1人体中的化学元素组成及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第三节1重金属盐、黄曲霉毒素、一氧化碳、甲醛、尼古丁、焦油和毒品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单元知识体系化学与健康生命活动与化学物质及能量有机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元素组成及作用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常 量 元 素(含量0.01%)微量元素保持元素平衡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重金属盐、甲醛、甲醇、黄曲霉素、一氧化碳、毒品食品污染:农药、化肥、化学药物的适用单元节课时目标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第一课时:糖类和油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机物、无机物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机物的名称;2、了解糖类、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意识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开放性题目的能力。2、初步认识一种研究复杂事物的简化方法模型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2、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物质,知道它们对生命活动的价值,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与能力。第二课时:蛋白质和维生素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食物来源;2、知道正常安排饮食和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物质,知道它们对生命活动的价值,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组成,以及某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初步形成在人体内存在元素平衡的概念,从化学的角度形成对人体更加科学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世界观。2、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4、提高均衡膳食的意识。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2、知道甲醛、重金属盐、浓硝酸对人体的危害。3、知道黄曲霉毒素、CO、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2、 通过蛋白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3、 通过调查研究、上网查阅等形式,锻炼调查、交流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