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假期作业文言文国庆作业.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7262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假期作业文言文国庆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一语文假期作业文言文国庆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一语文假期作业文言文国庆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座位号班 级 姓 名 考 场 监考老师 装订线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假期作业语 文 试 卷【郑人买履】1、文学常识:郑人买履选自韩非,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个故事刻画了固执、迂腐,不知变通的郑人形象,告诉我们说明要尊重客观现实,不要迷信教条,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办法的道理;2、理解文意: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欲:想要 履:鞋 者:的人 度:量长短 其:自己的而:连词,表顺接,可不译。 之:指量好的尺寸 其:自己的 坐:同“座”,座位译: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至之市,而忘操之。至:到 之:到去 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操:拿,携带之:指量好的尺寸译: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乃:就 曰:说 持:拿着译: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量好的尺寸。”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 之:代指尺码 译:就返回家拿量好的尺码。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反:同“返”,返回 罢:结束 遂:终于译:等到(他)返回集市时, 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何:为什么 之:代指鞋 以:用 试之以足(以足试之)(倒装句,状语后置)译: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宁可 无:不 无自信(无信自)(倒装句,宾语前置,译句要调整)译:(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简答:这个故事中最精彩之处是什么?为什么?答:最为精彩之处在于末尾的人物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刻舟求剑】1、文学常识:文章选自吕氏春秋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懂得情势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2、理解文意: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涉:渡 者:的人 其:他的,指楚人的 自:从 坠:掉 于:到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了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遽:立即,匆忙 契:雕刻 其:那,那个 是:这儿 之:助词不译 所从坠:剑坠落之的地方译: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停止 其:他 所契者:刻记号的地方 之:剑译: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矣:了 而:连词,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乎: 不也吗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幼时记趣1.文学常识选自浮生六记。沈复,清代作家。本文生动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以及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思想感情。2.理解文意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译:我回忆童年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 童稚:童年。稚,幼小。 明查秋毫:形容眼里可以看得清极其细小的东西。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译: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其:它的,代藐小微物。 藐:小3、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之:的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译:夏天蚊群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私:自己。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我)心中想象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之:助词,不译; 所向:想象的景象。 或:或者 果然:果真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译:抬起头看这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之:这景象 为:因为 之:代昂首观之的动作 强:同“僵”,僵硬7、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译: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我高兴得直喊痛快。于:在。徐:慢慢的。 以:用。 其:代指蚊子。 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怡然 :喜悦的样子。 称快:喊痛快。8、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译: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目不转睛地仔细地看。 处:的地方 其:自己的。齐:一样高。9、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译: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出的地方看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做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土砾:泥土瓦砾。邱:同“丘”,土山。壑:山沟。 (以为:把当做)神:想象。10、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译: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之,指“二虫斗”。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移,搬开。而:表修饰,可不译。 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1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而:表承接,可不译。 尽:全。为:被。 为所:表示被动, “被”的意思。12、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方:正 鞭:鞭打 之:代蛤蟆。【深度思考】1.文章中哪个词语能概括文章内容,文章写了“我”儿时的那几件事?三件事位置调换好不好? 答:“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赶蛤蟆调换不好。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2. 你认为作者获得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字词集中表现了这种“趣”?答:(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细致的观察力。有丰富的想像力。词语:“果”“怡然”等。3. 作者儿时看到一个“癞蛤蟆”,为什么说是庞然大物? 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蛤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4文中的“昆虫”司空见惯、平凡至极,为什么写得兴致盎然、充满生机?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5本文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1 富有想像: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 仔细观察:见二虫斗草间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6.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物外之趣 )。文言文阅读复习一、阅读郑人买履。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履( ) 操( ) 度( ) 宁(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涉( ) 遽( )是( ) 求( )2分别指出“其”字所指代的内容。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做代词,代物的:( ) 做动词用的:(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于土墙凹凸处( 在 ) 神游其中 ( 想像 )项为之强 ( 僵硬 ) 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鞭数十(鞭子)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之 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观 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以 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为 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兽( )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其 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1) 明察秋毫:_。(2)怡然自得:_。(3)庞然大物:_:4翻译下列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句_。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译句:_。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句 _。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只用4个字)6对第三段文字理解,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答:_。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8什么是“物外之趣”?答:_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答:_ _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答:_ _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答:_ _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表示重复或继续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答:_。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文言文阅读答案一、1鞋子 拿 量长短 宁可。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二、1 渡江 急忙 这儿 寻求 。2涉江者 舟 3 A、C B4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三、1(白色的)(鞭打)2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 观看;景观。 用;把。因;当作。 所以; 旧的。 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3体积极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4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私,私下里。)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7物外之趣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10、 “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13 14总分关系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