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11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7162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东新区2011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浦东新区2011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浦东新区2011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浦东新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所有答案均做在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计分。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大城市,陌生人相聚之地柳延延 这次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人心动。它要求我们直面大城市带给我们的种种问题,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让美好的理念变成现实。 按一个法国学者的定义,“大城市就是陌生人可能在此相遇的居民聚集地”。如果让我描述对大城市的感觉,则“个人孤独地行走于人群中”可能是贴切的。这里,城市的规模显得异常重要,它提供的人际互动的规模对人的精神生活、心理感受和个性气质都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 确实,大城市生活的人面对的是一个外在景象纷至沓来,瞬息万变的生存环境。与陌生人的相遇是不可避免的事,而人们往往努力避免和陌生人的交往。(比如尽量只是被看见而不要对视)无论陌生人说什么,都要尽力不去搭理他。陌生人成了人们在生活中拒绝和他说话与交往的人。这种逃避使人的都市生活呈现出片断的、短促的、易逝的“万花筒景象”,结果引起了现代人心理的紧张感。这不是在某时某地的紧张, 身处大城市,心理和精神的紧张就如影相随。 我们真的能避免和陌生人交往吗?“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闻”生活在大城市,我们实在是离不开、躲不掉陌生人,可我们总在回避与陌生人打交道。我们的问题和困惑部分源于我们对陌生人的这种矛盾态度。 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的中国人来说,如何与陌生人交往是需要学习的。纵观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可以发现,若要陌生人社会健康的运作,就需要全社会确立起尊重契约的理念,愿意通过法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亲缘、血缘和地缘为中心的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在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往往“知根知底”,直接或间接的各种关系像蜘蛛网一样把他们联接起来,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一员,这使得大多数人能较好地履行自己对他人的义务,少有欺骗行为发生。随着社会的开放与社会分工的细化,中国人陆续进入陌生人社会,这需要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观念变化。可中国人对“契约精神”、“法律意识”还比较陌生。结果是:一方面,传统道德共同体的约束效力明显在减弱,如离婚率上升,遗弃行为增加;另一方面,熟人社会的某些力量仍在隐秘地支配社会的运行,红包、后台、暧昧出格的饭局,让法律显得有气无力。观察今日之中国,熟人社会的道德运作逻辑与陌生人社会的法律运作逻辑既冲突又共存,时时都在呼唤我们改革的深入。 上述这一切,给中国的陌生人社会城市生活打上了特有的印记。我以为,今天中国人普遍存在着的某种焦虑,大多与此有关。现在我们自由抉择的余地大了,却近乎宿命地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拱手交给了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但我们不知道罐头、火腿和奶制品有没有毒,不知道动车和飞机是否被正常检修,不知道自己得的病是不是真的需要开刀这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活在侥幸之中,今天中国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常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你将来走上社会会怎样怎样。在这样的观念里,“走上社会”就是到一个完全是由陌生人组成的公共空间里去,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危险,你处处都要防范,并且需要学会很多的求生技能。这表明,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观念中,“社会”还是一个比较冷漠的概念,它遵从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的确会产生彼此间的冷漠状态。因此,怎么理解社会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样理解在家庭、血缘或地缘关系,或是比较自然的朋友关系之外的公共领域陌生人领域的问题。在我看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要义,不光是高楼林立、汽车奔驰,它还是 。中国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文汇报2010年10月9日)1第段中加点词“孤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联系上下文,填人第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 B只要 C因而 D而是3第段中“这种矛盾态度”指的是 。(2分)4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万花筒景象”是指大城市生活带给我们的纷至沓来、瞬息万变的感受。 B“从身份到契约”指从熟人社会道德运作向陌生人社会法律运作的改变。 C“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生活观念表现出现代人对社会的不信任和冷漠。 D作者呼吁要对城市人的精神生活、心理感受和个性气质进行深入的改革。5联系文章内容,分析“这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活在侥幸之中”的原因。(4分) 6联系文章主旨,将第段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乡村舞会李 娟 我在乡村舞会上认识了麦西拉。他是一个漂亮温和的年轻人。可是我这个样子怎么能够走到他面前和他跳舞?我的鞋子那么脏,裤腿上全是做晚饭时沾的干面糊。我刚干完活,脏外套还没换下来。最好看的那一件还在家里放着呢 于是我飞快地跑回家换衣服,洗了把脸,还特意穿上了熨过的一条裙子。 可是,等我再亮晶晶地回到舞会上时,麦西拉已经不在了,他已经走了!真是让人又失望又难过。但又不好意思向人打听什么,只好在舞会角落的柴禾垛上坐下来,希望过一会儿他就会回来的。等了好长时问,不知不觉都过了午夜两点。 始终是那个在河边开着商店的塔尼木别克在弹电子琴。轮流有人上去唱歌。围着圆圈转着跳的月亮舞跳过了,“黑走马”也跳过了,三步四步也过了好几轮了,年轻人的迪斯科正在开始。院子里围簇的人越来越多,可是麦西拉就是不来。我在那里越等越难过,可为什么舍不得离开呢?总是会有人上来邀我跳舞,因为想跳而站起来笑着接受了。但心里有事,就是不能更高兴一些。今夜似乎没什么不同,场场不缺的阿提坎木大爷仍然来了,所有人都冲他欢呼。这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有趣极了,总是出不完的洋相。他看向谁,谁就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什么舞曲他全都半蹲在地上扭“黑走马”,边跳还边“呜呜呜”地大声哼哼黑走马的调,并且只跟着自己哼的调踩舞步,电子琴那边的弦律再怎么响彻云霄也影响不到他。 他兀自在喧闹的人群缝隙里入神地扭肩、晃动双臂,又像是独自在遥远的过去年代里与那时的人们狂欢。他半闭着眼睛,年迈枯老的身体不是很灵活,但一起一落闻稳稳地压着什么东西似的有所依附,有所着落。好像他在空气中发现了惊涛骇浪,发现了另外一个看不到的,和他对舞的情人。音乐只在他衰老的、细微的、准确的,又极深处的感觉里。舞蹈着的时光是不是他生命最后最华丽最丰盛的时光? 漂亮的姑娘娜比拉一身的新衣服,往电子琴边招眼地一站,伸起面庞唱起了歌。歌声尖锐而明亮。那是一首我们经常听的哈语流行歌。全场的人都跟着低声哼了起来, 我大声地问阿提坎木大爷娜比拉正唱着的那支歌是什么意思。他凑过耳朵“什么!什么!”地嚷了半天最后才听清了并回答道:“意思嘛,就是喜欢上一个丫头了,怎么办?唉呀,喜欢上那个丫头了,实在是太喜欢了,实在是喜欢得没有办法了嘛,怎么办?!”我心里也说:“怎么办?”但是胖乎乎的家庭主妇阿扎提古丽却说:“这歌嘛,就是说你爱我、我爱你的意思。” 那些嘻嘻哈哈瞎凑热闹的年轻人则这么翻译:“要是你不爱我的话,过一套儿我就去死掉!”麦西拉又会怎么说呢?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夜晚,我一个劲地想着一个人,并且不知为什么竟有希望,可是在这样的夜晚发生的一切都无凭无据的啊 午夜,人更多了。气温也降得更低了,所有人嘴边一团白气,没有跳舞的人站在空地里使劲跺脚。但是个个脸庞发光,神情兴奋,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往往是两个人跳着跳着就停下来,携手离开人群,去到挂满彩纸的树下、门前的台阶旁、柴禾垛边、走廊尽头的长凳上、安静的房间里进行另外的谈话没完没了今夜真正开始。我又呆了一会,胡思乱想了一会儿,真的该回家了。终于,凌晨三点钟时,我的“男朋友”库兰来了。他实在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伙伴,我们一见面就抱在一起,大声叫着对方的名字,迫喊边跳、又叫又闹的。所有跳舞的人也都扭过脸看着我们笑。到现在为止,感觉才好了一些,以往在舞会上感觉到的那种出于年轻才有的快乐又完整地回来了。我们跳着跳着就会大声地笑,也说不出有什么好笑的。这支舞曲像是没有尽头似的,节奏激烈。我浑身都是汗,但是停不下来,也没法觉得累。我旋转的时候,一抬头,看到了星空。而四周舞者们的身影都不见了,只剩一片热烈的舞蹈。库兰刚满五岁。脏兮兮、胖乎乎的,是个小光头。他和阿提坎木一样,也只跳黑走马,两支胖乎乎的小胳膊跟蝴蝶似的上下翻飞。更多的时候是扯着我的裙子满场打转,根本就是在疯闹嘛。我也不想一本正经地好好跳舞,就随他乱蹦乱扭着。我也不会跳黑走马的,我只会随着音乐拿架式。大家都说我架式摆得蛮像的。但我自己也知道,其中那种微妙的,微妙的或者说是“灵魂”一样的东西吧,是自己所陌生的,是自己永远拿捏不稳的。今夜永无止境,年轻的想法也永无止境。但是库兰太厉害了,一支接一支地跳,精力无穷。快四点钟时,我已经跳得肚子疼了;他还是跟刚刚开始一样起劲。一分钟都不让我休息,拽着我的裙子,一圈一圈地打转。可当我看到我的浅色裙子上被小家伙的小脏手捏黑了一大片的时候,突然一下子难过得快哭出来似的。7第段用“亮晶晶”来形容“我”参加舞会的情形,其表达效果是(1) (2) 。(2分)8第到段用“繁笔”描写人们对于同一首歌的种种理解,意在表现 。(3分)9对文中“乡村舞会”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段一连串的短句节奏明快,表达出作者匆忙的心情,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 B第段写舞蹈种类丰富,渲染出舞会的热闹欢快,体现出乡村文化的勃勃生机。 C“我”虽然越等越难受却不舍得离开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断有人上来邀“我”跳舞。 D舞会的场景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展现了乡村舞会的激情与活力。 E作者在第段用“星空”为热烈的乡村舞蹈作背景,为舞会营造了热烈的氛围。 F舞会的描写充满生命活力,使全文虽有失落与伤感但仍然不乏热烈的青春气息。10第段明明舞会已进入“午夜”,却为什么说“今夜真正开始”?(4分) 11联系全文,简析下面句子在表达“我”的情感上的作用(任选一句)。(3分)(1)他半闭着眼睛,年迈枯老的身体不是很灵活,但一起一落间稳稳地压着什么东西似的有所依附,有所着落。 (2)可当我看到我的浅色裙子上被小家伙的小脏手捏黑了一大片的时候,突然一下子难过得快哭出来似的。 12著名作家陈村在评价李娟作品风格时曾说:“很难想象一个一直生活在漠北极荒之地的女孩,能够写出如此清新、活泼、有内容的文字”。你认为乡村舞会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谈谈你的理由。(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6分) 注:任选6空,若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13(1) ,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 (3)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4)留连戏蝶时时舞,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5)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6)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7)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8)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登太白楼王世贞(明)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注释】潺湲:水缓缓流动貌。14诗中追忆的那位曾经登临此楼的著名诗人是 。(1分)15对作品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追忆先贤,展示长啸登楼的豪迈身姿,笔力雄健。 B颔联崇仰高士,思接千载,使全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C颈联写海天明月,气势壮阔,为全诗增添高远意境。 D全诗前两联写心中所忆,后两联写眼前所见,虚实结合。1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秦晋殽之战)17.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1分)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蹇叔之子与师( ) (2)穆公访诸蹇叔( ) (3)秦伯素服郊次( ) (4)乡师而哭 ( )1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吾其还也 B劳师以袭远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C君见师之出 为吾子之将行也 D余收尔骨焉 复驾言兮焉求20把上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1.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2举例分析课文秦晋殽之战叙写战争的主要特点。(3分) (六)阅读下文和背景资料,完成第23-27题。(13分)辨墨子春秋柳宗元司马迁读墨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 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 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背景材料】 (景公)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矣。”(节选自晏子春秋)23“背景材料”中晏子“对曰”的内容印证了柳文所说的墨家“ ”和“ ”的思想。(2分)24对柳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晏子春秋中的晏子,应该属于墨家学派的人。 B晏子春秋的作者,应该是墨子门徒中的齐国人。 C晏子春秋体现了墨家思想,应该把它列入墨家著作。 D以后编纂诸子书籍的人,应把晏子春秋列入墨家。25柳文第段“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一句的意思是 。(2分)26从句式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7.柳文用来证明“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的论据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墨家好俭,晏子也因节俭传名,墨子的门徒用抬高晏子的方法来推行自己的学说; (2) ;(3) 。二、70分28.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瑞典男孩莫尔8岁生日那天,学校允许他在班上分发自己“生日派对”的邀请函。有两个同学没有发到。校方认为,莫尔这样做有歧视同学之嫌,于是以维护同学权益为由,没收了他发出的全部邀请函。莫尔的父亲则认为,孩子有权利选择向谁发出邀请,学校无权干涉;况且那两个同学,一个过去也漫有邀请莫尔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另一个则经常欺负莫尔。此事在瑞典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一场全社会的大讨论。浦东新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一、阅读80分(一)16(17分)1生活在陌生人群中的个人孤单无助的感觉(或状态)。(2分)2B(2分) 3对陌生人既依存又回避(拒绝)(2分)4D(3分) 5之所以会产生“活在侥幸之中”的感觉,是因为当前中国人陆续进入陌生人社会,人们开始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交给了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然而中国人的“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尚未真正建立。(2分)在传统道德共同体的约束效力明显减弱的情况下,熟人社会的某些力量仍在支配社会的运行,使法律不能及时有效地制止许多不法行为。(2分) 6培育出严格遵守规则的人群(2分) 陌生人之间能够建立起信任、责任和同情(2分)【原文内容供参考,意思对即可。能够培育出严格遵守规则的人群,以使陌生人之间能够建立起信任、责任和同情。如果有一天,我们谈到“社会”这个词时,将它看作一个好词,一个正面的词,比如说,它代表着一种正义,代表着一种集体的力量,代表着安全和帮助,它就回归到比较健康的理念了。】(二)712(20分)7(1)突出“我”装扮一新、光彩照人的样子 (2)衬托出“我”愉悦向往的心情(2分)8“我”对麦西拉的爱慕,以及对于这份感情悬而未知的忐忑。(“我”爱麦西拉,但不知道麦西拉爱不爱我。或:不同的生活经历的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3分)9D、F(4分) 10.(1)直到现在,欢快的舞会才开始渐入佳境;(2)对于拥有爱情的人,真正的快乐从现在开始;(3)隐含了作者因为心上人久候不至产生的隐隐的失落感。(4分,答对2点即给满分) 11(1)表现出阿提坎木能够在舞蹈中寻找到情感的寄托,与下文“我”对于舞蹈“灵魂”拿捏不稳形成对比。 (2)“我”试图以全情投入跳舞,化解内心的失望,但是最终无法排遣,通过情绪上的陡转,写出了作者强烈的失落感。(3分) 12.(4分)本文同样体现了清新、活泼、有内容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于淳朴热烈的乡村舞会场景的描写,表达出一个少女盼望自己意中人的纯真美好的情感,语言清新自然,不做作。【参考角度】(1)生活感受描摹准确。例如:用“尖锐而明亮”来形容女孩的歌声。用“嘴边一团白气”突出了北疆夜晚气温低的特点。(2)短句选择节奏明快。例如:第一小节通过干净的短句,表达出一个女孩希望给心上人留下美好印象的急切而略显慌乱的心情。(3)场景转换干净利索。例如:全文三个场景之间不加过渡,使得全文节奏显出轻快的特点。(4)句子连缀跳脱活泼。例如:句子之间很少使用关联词。(5)内容叙述幽默俏皮。例如:如库兰跳舞一段,先说库兰是“男朋友”,到下一小节才解释其是五岁男孩的身份,使读者在错愕中发出会心一笑。(6)情感基调纯净自然。纯净真挚的感情贯穿全文的主线,但同时也充满了对于家乡音乐舞蹈的热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三)(6分)13(1)往者不可谏 (2)雨雪霏霏 (3)金就砺则利 (4)自在娇莺恰恰啼(5)君问归期未有期 (6)又恐琼楼玉宇 (7)侵晓窥檐语 (8)落花水香茅舍晚(四)(8分)14李白(1分) 15 D(3分)16作者登楼,希望能够寻找到像李白这样的高士,但是眼前只有滚滚向前的济水,默默流淌无止无息。以苍凉的画面映衬作者怅惘的心情,可谓是情景相生,使感情更加深沉;同时作者将自己的万千情感凝聚在一幅简单的画面之中,又可谓蕴藉含蓄,意境悠远。(4分)(五)(16分)17编年(1分) l8(1)参与,参加 (2)咨询,询问 (3)停留,驻扎 (4)通“向”,向着,对着(4分) 19 C(2分)20劳而无功(既疲劳又无所成功),一定会产生背离的心思;并且(况且、再说)行军千里,难道谁还会不知道?(3分,“悖”、“其”各1分,其余1分)21蹇叔哭师是因为预见师必败子不归,秦伯哭师是因为自责已拒谏将受辱。(答对l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22不详写战争的场面(1分),着重写战争的前因后果(写议战)(1分)举例略。(1分)(六)(13分)23兼爱(1分) 非攻(1分)24 A(2分)25.(司马迁)推崇晏子春秋,但是不知道这本书的写作情况。(2分)26用倒装的句式来强调“甚矣”,语气肯定而强烈,突出了作者对刘向等“数子”观点(考证不周详,错得离谱)的批评和否定,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更信服作者的观点。(3分)27(2)(晏子春秋中)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儒等观点,都出自墨家学说;(3)(晏子春秋里)有不少地方写到墨子听到了晏子的言论以后加以称赞。(4分) 二、70分28参照“上海市2010年语文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一类卷63-70分 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二类卷52-62分 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40-51分 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21-39分 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20分以下 (1)脱离材料。(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