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054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川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 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含课内文言翻译,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善心,宇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垂涕再拜受诏 涕:眼泪B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 推:审问C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 候:等候D虽不满日,阙于宿卫 阙:空缺5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3分) ( ) 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 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善心不舞蹈而出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7古文翻译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译文:_(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译文:_(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译文:_课内古文句翻译(7分):(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_(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译文:_(3)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晚 望清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9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在天愿做比翼鸟,_。(长恨歌白居易)(2)映阶碧草自春色,_。(蜀相杜甫)(3)出师一表真名世,_。(书愤陆游)(4)此情无计可消除,_,_ 。(一剪梅李清照)(5)开琼筵以坐花,_。(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6)长风破浪会有时,_。(行路难其一李白)(7)人生亦有命,_。(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六国论苏洵)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翻 浆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弯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雅”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篇末也未点题。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6分) (3)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6分) (4)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钱学森二三事“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郑哲敏说,“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他在美国工作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郑哲敏回忆说:“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钱学森说:“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学科方向。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方向。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组。“钱学森不是搞技术的,是搞理论研究的。但回国后国家让他搞火箭,他欣然同意,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郑哲敏说,他牢记钱学森的一句话:回国没有什么,就是来服务。孔祥言1956年从北大力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当时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的尖端科学,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一次钱老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就老实回答:知识面不够,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孔祥言说。钱学森听完就给他们做工作:航天问题不外乎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哪一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不怕困难,是钱学森的一贯风格。王永志说,钱老回国后不久,中央领导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原子弹、导弹”。他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中央对他的意见很重视,最后决定搞“两弹”。“钱学森是我的恩师。”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当时钱老还担任首任院长。“钱老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王永志说,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建议,让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王永志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当时我只有40多岁,是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而总设计师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轻的人,开始走上总设计师这样被称为箭头人物的岗位。”“钱学森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说。 2007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96岁生日。12月10日,科技日报社举办了一个“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为他提前祝寿。“钱老对过生日一向低调,只是家里人简单聚聚。”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说,当他把这件事向钱学森汇报时,他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曾经与钱学森一起共事的梁思礼院士认为。但在钱学森眼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决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涂元季说,在钱老与别人的书信中,他反复强调,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实验,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立的创造。“我只是沧海一粟。” (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学森嘱咐郑说要做“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B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所以流体力学被调整了方向。C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外国人能搞原子弹和导弹,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这也是中央最后决定搞“两弹”的原因之一。D钱学森认为两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技专家合作的成果,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是关系中国未来前途的大事。E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和完整的人格,给人以启迪。 (2)第一段中,郑哲敏说“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身上的“最光辉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传记类文章,会引用与传主有关的人员的话。试分析文中划线处引用的梁思礼院士的话有何作用?(6分)(4)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感动词,并就其中一方面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6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世界各地观众对影片阿凡达趋之若鹜,这加快了3D电视机研发、生产、上市的进程。B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绝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藩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C为刺激消费,各大商场纷纷举行大幅降价促销活动。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D互联网上激愤的言论不少,如果没有更多媒体的兴风作浪,一般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考试作文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酷毙了”、“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B实行阶梯式电价,一方面是调节用电量,起到节能减排合理用电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保证低收入群体用电价格不提高。C据1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启动对台出售“爱国者”防空导弹,允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台湾出售具体数字不详的爱国者导弹。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舰艇编队于亚丁湾当地时间6日凌晨抵达预定海域,开始执行护航任务,保护我国商船,使其免受海盗袭击。15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一定要写出作者。)(6分)示例: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诗句: 理由: 诗句: 理由: 16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分)【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六、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无论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是毫不起眼的蒲公英;无论是身处优裕温室,还是荒郊野岭;更无论是备受关注,还是少有问津,只要有一线希望,便勇敢地开放出全部的美丽即使困守冰雪,虬根也春意涌动;即使是一柄孤枝,花蕊也生机盎然。 请以“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自拟题目。 自定立意。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参考答案1A(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3分)2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分)3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3分)4C(候,观望)5. D 6.C(虽然不满整天,但有缺于宿卫,与平常役使部下,情况很不同。)7.(1)他十五岁就开始有文字方面的能力,曾经写文笺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陵非常惊奇。(“属”“奇”各1分,句意1分) (2)现今大概一个月,才开始翻供,宇文述有罪是明摆着的,怎能舍弃问罪?(殆、翻覆、舍各1分,句意1分) (3)他的同伙就拉走善心,于是就害死了他。(辄、牵曳各1分,句意1分)课内翻译:(1)假如以(现今)偌大的天下,屈尊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列于六国的下等了。(“苟”1分,“故事”1分,句意1分) (2)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译出“兴”“亡”使动用法1分,逸豫1分)(3)你们平日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做些什麽呢?(宾语前置1分,“或”1分)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就失去父亲,为母亲范氏所抚养。自幼聪明,有思理,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见闻多,默默地记下,为当时人所称道。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他十五岁就开始有文字方面的能力,曾经写文笺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非常惊奇,对人说:“才情格调极高,这是神童啊!”出仕担任新安王法曹。 陈朝灭亡,许善心穿白色衣服号哭于西阶之下,睡在草垫上,面向东方,经过三天。善心哭声很悲哀,进入房间改换衣服,又出来向北面站立,流泪拜两拜接受了诏书。第二天才穿朝服在殿下俯伏哭泣,悲哀得不能起立。隋文帝顾视左右的人说:“我平定陈国,只获得这一个人。既能怀念他的旧日君王,也即是我的忠臣啊。”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天借用本部士兵几十人来供自己私下使用,常常一用半天。御史大夫梁毗上奏弹劾他。皇帝刚将宇文述当做心腹,开始让法官推问详情,千余人都称被役使;经二十多天后,法官窥察皇帝的意思却说,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天,数量虽多,不可以都计较,纵使是事实;也不应追究罪行。这些土兵听说后,转而说没有被役使。皇帝想放过这事,让众人说这事的虚实,百官都说没这事。善心以为宇文述于侍卫的处所抽取士兵私下役使,虽然不满整天,但有缺于宿卫,与平常役使部下,情况很不同。又士兵多离 开京城,已经回到家乡,分道追问,不能互相谋议,而说辞却相同。至今大概一个月,才开始翻供,宇文述有罪是明摆着的,怎能舍弃问罪?苏威、杨汪等二十多人和善心说同样的话,其余的都称应免罪。隋炀帝赞同免罪。 宇文化及杀炀帝当天,隋朝官员都到朝堂拜谒称贺。善心独自不到。许弘仁跑来告诉说:“天子驾崩,宇文将军摄政,满朝文武,都汇集了。天道人事,自然有它的更替,谁想到您竟独自低首徘徊象这样呢?”善心发怒,不能随从而去。弘仁骑马返回,哭泣着说:“将军于他全无恶意,忽然自己想求死,岂不悲痛啊!”回来告诉唐奉义;把情况告诉了宇文化及,派遣士兵到房间里捉住他到朝堂。化及下令释放。善心却不拜舞就出去。化及目送他,说:“这是心中背负了很大的气愤啊。”下令捉回来;责骂他说:“我好好放你,竟敢如此不逊!”他的同伙就拉走善心,于是就害死了他。8、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2分)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2分)9、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诗人内心的沉重。(2分)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明确。(2分)(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10、(1)在地愿为连理枝 (2)隔叶黄鹂空好音 (3)千载谁堪伯仲间 (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飞羽觞而醉月 (6)直挂云帆济沧海 (7)安能行叹复坐愁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11、(1)AC (A项,文章后半部分与“翻浆”也有密切关系,“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猛烈地震击,并为自己的狭隘和残忍感到愧疚与不安,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不平与疼痛。C项,本文不属于先锋派小说,并未体现荒诞性特点。) (2)文中的“青年”是一个纯朴善良、知恩图报、不怕辛苦、执着、尽孝的贫苦农民。纯朴善良,以“善”意解恶意:“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热心助人、知恩图报:“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不怕辛苦、孝顺父母:“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蹲大厢板就行” “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执着、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个人抱住车灯”“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3)小说以我对青年的态度变化为线索,由同情到猜疑,到厌恶,再到愧疚、感激。悬念迭出、层层铺垫、前后呼应:“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挽着他的口袋”“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出人意料的结尾即欧亨利式结尾:青年在我眼申由偷包的贼变为恩人。在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惊愕,震撼发人深思。(每点2分) (4)翻浆通过“我”后悔自己的多疑与太过戒备,歌颂普通劳动者的人性,是对当今社会“泛恶论” “人心惟危论的嘲讽,强调社会呼唤信任,相信善良,懂得感恩。作品昭示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以己度人。否则,你的不理智行为可能会伤害善待你的人。当今社会的确积弊较多,但这些绝对只是社会支流,社会主流还是好的。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应该肯定“世上还是好人多”。(社会问题2分,结合现实2分,谈感悟4分)12 、(1)、答案:AE,A项中钱学森的话意在告诉他回去做事,不能挑三拣四,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E 项中,动作描写错。(2)最光辉的精神指爱国精神。2分。 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在美国时:收集中文报纸看。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该方面的具体表现,至少答出其中两点给1分。)第二,嘱咐学生:把运筹学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过家。回国做事,不能挑三拣四,服从国家的需要。第三, 回国后(自己的实际做法):调整了学科方向,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 自己虽是搞理论研究,但服从国家需要,搞火箭技术研究。答出任意两方面即可,各1分;二、三方面的具体表现答出其一即可,各1分。(3)答案: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钱学森举世瞩目的成就,增强了本传记的说服力。每一点各2分。(4)四个方面 :爱国主义精神,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提携年轻人的做法,谦虚的精神。(答出两点3分,答出四点6分)就其中一方面谈启示则可。(启示1分,传主的例子1分)13、B项正确。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用在此处恰当。A项,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C项,“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语境不存在帮助别人的意思。D项,“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而语境所显示的是一种促使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的作用,可以改为“推波助澜”。14、D项正确。A项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B项搭配不当,“起到”和“目的”不能搭配,应将“起到”改为“达到”,或将“目的”改为“作用”; C项“启动”后缺宾语中心词。15示例: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理由:它告诉人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激励人们要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16示例: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17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