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质量标准必修.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6003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质量标准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化学必修质量标准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化学必修质量标准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从实验到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一、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创设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3.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4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5.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6.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7.在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分享。8.能根据实验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9.通过必修课程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过程,体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2具有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3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4.知道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1认识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习的基本特征。2了解所学习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技能在生产、生活或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3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关注实验操作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能顺利地完成有关的化学实验。4. 能简单处理实验中产生的意外事故。5.树立绿色化学思想,了解化学实验绿色化、经济化途径,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6.知道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馏、层析、渗析等是物质分类和提出的常用方法。7.初步掌握分离和提纯物质常用方法的基本操作技能。8.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实验方案。9.初步形成对物质纯化的效果进行评价的意识。二、质量标准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物质的常见分离方法,了解各分离方法适用的混合物状态(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3)能够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4)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4)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5)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安全意识,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的安全标识。(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互相交流实验操作过程心得与实验结果,体验实验成功感。(3)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4)感悟化学实验的真实、平常、严谨,在实验的准备知识学习中体会化学及化学实验的魅力。(5)初步养成节约实验药品,爱护实验药品和仪器,保持仪器干净和实验台面的整洁良好实验习惯。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确定的依据大纲课标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必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B摩尔质量B气体摩尔体积B物质的量浓度C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D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D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1.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并通过物质的量建立起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1.2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1.3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选修没有过多要求没有过多要求必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2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3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2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3能运用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5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并能把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生活、实验中。6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二、质量标准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2)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3)使学生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能进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4)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2)通过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何处理据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质量之间的关系,会(3)通过配制某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探究及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细致、认真、严谨的科学习惯。(4)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物质的量的概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2)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约6.021023个粒子与1mol这一巧妙的链接,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谐,体会物质的量在微观粒子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价值观。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补充说明1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3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物质分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并在后续学习中逐步完善。2 指导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1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2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了解胶体的重要应用。能运用胶体特性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而对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等不作要求。二、质量标准1、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3)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4)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5)胶体的渗析;胶体的吸附作用。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2)通过对丁达尔效应等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实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3)在与同学讨论分类法的过程中学会对日常生活知识进行提炼、升华,并应用于科学研究或学习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分类等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2)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3)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一、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模块学习要求补充说明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较复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暂不做要求。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了解Cl-、SO42-、CO32-、Ag+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二、质量标准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2. 过程与方法(1)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2)从离子角度认识物质变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一、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1、能够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2、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二、质量标准1、知识与技能(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4)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征和本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3)通过对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初步学会用演绎、归纳的方法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4)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和本质的学习,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3)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对立统一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1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钠的还原性,并会书写钠分别与水、氧气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能说出铝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铝的还原性,铝与碱的反应;认识铝单质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的不同,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认识铁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质量标准1知识与技能(1)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 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4) 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5) 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胜、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6) 初步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2) 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钠跟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3) 在归纳金属钠、铝的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4)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5) 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反思、讨论和概括等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的严谨科学态度,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 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 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4)通过金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认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的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模块学习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出合金的重要应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与强酸、强碱,加热分解反应),知道它们的性质差异及其转化。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的不同,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检验的方法。能结合其他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归纳铜的主要性质。通过对钠、铝、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得比较和归纳,逐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选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铁)选修了解金属材料的有关的生产原理。举例说明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表面处理的原理(金属表面蚀刻)选修了解人体中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铁)选修了解铁、铝的生产原理。了解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意义,举例说明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处理的原理。活动建议实验: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补充说明认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事实,不要求用水解原理作解释。不要求从定量角度讨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学生应做实验: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应用金属化合物的知识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活动建议:就近参观金属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收集有关资料,撰写有关科学小品。实验:电路板的化学蚀刻。补充说明对相关工业生产只要求了解基本原料、主要设备、流程、主要化学反应原理、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思想方法和措施,不要求涉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工艺。对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仅限于一般化学方法和简单技术介绍。二、质量标准知识与技能(1)了解Na2O2可以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的原因。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了解Na2CO3、NaHCO3化学性质的相同与不同,能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初步了解焰色反应。(2)了解Al2O3的两性,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举例Al2O3的用途。了解Al(OH)3的两性和实验室制法,能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FeO和Fe2O3与酸的反应,Fe2+、Fe3+的相互转化,能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了解Fe3+的检验方法。(4)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复习反应理论并提高对化学反应分类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用化学反应理论来认识化学性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一些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2) 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以及铁盐亚铁盐之间的转化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设计实验以及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3) 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深入理解,增强对物质世界客观性、规律性、辩证性的认识,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思考、勇于钻研的精神。(2) 通过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互相交流、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精神。(3) 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补充说明能列举合金材料在生产、生活的重要应用能列举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等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二、质量标准 1知识与技能(1)认识合金的优良性能。(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钢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3)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如何正确选用金属及如何爱护金属资源。2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搜索资料,从而提高获得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2) 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的学习,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金属材料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 (3)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模块学习要求补充说明通过实验了非金属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列举硅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认识二氧化硅分别与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及碳酸盐的反应,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在知识的深广度把握上,教师一定要注意与旧教材的区别,正确把握学习目标,严格按照必修1模块的标准进行教学。二、质量标准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硅、硅酸、硅酸盐、硅的主要性质。(2)认识二氧化硅、硅酸盐、硅等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硅与碳、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2)通过对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学习研究非金属的线索。(3)通过对二氧化硅性质的研究,进一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4)继续体验从物质分类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硅及其用途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化学。(2)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与前景,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激发对化学科学的兴趣。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元素氯一、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氯气的氧化性,能够书写氯气分别与金属、水、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氯气能够将溴离子、碘离子从它们的溶液中置换出来。2了结Cl离子的检验方法。二、质量标准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水、碱的反应及相关的生活生产应用。(2)认识氯气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能够书写氯气分别与金属(钠、铁、铜)、非金属(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氯离子的检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1)运用化学史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运用物质分类-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体验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渗透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形成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创新能力。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等非金属及其重要氧化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列举氮、硫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通过实验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认识硫及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认识氮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及其与水的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的方法。二、质量标准(一)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硫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通过阅读、实验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认识硫及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的方法。2. 能列举氮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及其与水的反应;了解氮气和氧气的反应。(二)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相关氮、硫氧化物的知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2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2在认识S、N的氧化物对生产生活重要作用的同时,了解SO2、NO2、NO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一、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认识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2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认识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3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要求(1)氨及铵盐的性质(2)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二、质量标准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2)了解硫酸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3)了解硝酸物理性质,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4)认识氨、浓硫酸、硝酸在生产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2)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较、对硫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3)利用分析演绎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反应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3)通过氮的循环培养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4)培养认识事物的两面性。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一、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3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4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能够举出一些清洁燃料,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者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3、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4、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5、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6、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7、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二、质量标准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宏观现象与微观变化之间的联系。(2)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初步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3)掌握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过程中的简单计算。(4)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 新课标强调的理念是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资源、环境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这些理念,据此制定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1)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变化观。(2)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同时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加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2)通过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间的相互转变,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3)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