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重、难点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5856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重、难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重、难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重、难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重、难点分析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课标及其解读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 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 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 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3 第3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一、课标及其解读: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 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 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6 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课标及其解读: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3、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物体运动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理解 2、难点:瞬时速度的理解 3、疑点: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关系 4、易错点:速度和速率区分、速度的矢量性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21 第3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微元思想、极限思想处于物理瞬时速度问题,从而利用时间间隔趋于零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关注社会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第四节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课标及其解读:1、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2、会处理实验数据。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3、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难点:打点计时器结构认识及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疑点:利用纸带信息求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4、易错点:瞬时速度问题、时间间隔选取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27 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教材引入做一做、科技漫步等信息贴近科学、技术与社会,注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及处理实际际问题的能力。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标及其解读: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2、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3、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4、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难点: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 3、疑点:加速度的矢量性、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4、易错点: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31 第1题、 P.32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利用图象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速度与时间关系。利用比值法建立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的概念。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课标及其解读:知识与技能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 ,从图象中得出物体运动规律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对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2、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处理规律的研究(3)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 3、疑点:(1)“舍掉开头些过于密集的点子,为了便于测量,找一个点当做计时起点。”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2)“描出的几个点大致能够全部落在直线上。”一段话的意义。 4、易错点:描点法作速度图象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2.3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1)在求瞬时速度时用了近似的方法(2)在画速度图象时用了平圴的方法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课标及其解读: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的推导及其应用 2、难点:应用v-t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3、疑点:加速度何时为正何时为负 4、易错点:学生可能会把加速度看成等于速度图线的倾角的正切值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 3.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1)根据速度图线与加速度公式得出速度公式体现了科学的推理方法(2)若由加速度公式直接得出速度公式则体现了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课标及其解读: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ot+ at2/2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5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6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 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t+at2/2及其应用(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及其应用2、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t+at2/2及其灵活应用3、疑点: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下方的面积的数值也等于位移吗?4、易错点:汽车刹车后某一时间内位移的求解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 3.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微元法与极限思想第四节 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标及其解读: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采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的测定重物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4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2、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g3、疑点:各地的重力加速度为什么不同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 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第五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标及其解读:知识与技能1.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2.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体会抽象思维、提出假说、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2.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同时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了解体会一些科学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通过了解史实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观3.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对客观世界发现之旅的乐趣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提炼自己的学习方法 2、难点:“观点思考推理猜想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参考三、教学资源: 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一、课标及其解读: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5、知道重心的含义。6、了解四种相互作用。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2、难点:(1)力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3、疑点:(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可能有力的作用 (2)重力是否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4、易错点: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和重心的含义。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57 2(4) 3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通过重心的概念渗透“等效代换”的理物方法。第二节 弹力一、课标及其解读: 、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知道弹性限度范围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大小的计算。()实验设计与操作。 2、难点:弹力的有无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3、疑点:(1)发生形变的物体是否一定会有弹力产生 (2)是否形变量越大弹力就越大 4、易错点: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60 3 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通过归纳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学会用放大的方法去观察微小形变,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作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第三节 摩擦力一、课标及其解读: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3、掌握动磨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到摩擦因数的因素。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f=FN。2、难点: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F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F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疑点:(1)摩擦力的方向是否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2)摩擦力是否一定为阻力 4、易错点: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判定摩擦力方向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65 3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第四节 力的合成一、课标及其解读:1、掌握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共点力的合成的法则,也是一切矢量合成与分解所遵循的法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而由代数的“求和”到矢量的“合成”,是对学生头脑中中已定型的数形观念的冲击。 2、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3、疑点:合力是否大于每一个分力 4、易错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67 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发现规律和获取知识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以提高探索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第五节 力的分解一、课标及其解读: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知道力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3、会用图示法根据实际要求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 2、难点: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确定 3、疑点:力的分解是否只需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行 4、易错点:力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70 2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等效替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标及其解读: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联系生活实例,知道什么是惯性,知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并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2、难点: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疑点: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 4、易错点:力和运动关系实际应用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75问题与练习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课标及其解读:1、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2、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2、难点:实验方案的确立、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 3、疑点:为什么要作a-1/m图像 4、易错点: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处理数据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一、课标及其解读:1、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2、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方法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认识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正比性、同体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3、疑点: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4、易错点:受力分析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2 动力学方法测量质量P82 问题与练习1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计算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一、课标及其解读:1、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并正确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知道物理公式既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确定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是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中学物理计算中都采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2、难点:会利用物理公式得出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判断运算表达式是否错误 3、疑点: 4、易错点: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5 说一说P85 问题与练习3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一、课标及其解读: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和演示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找出某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难点: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受力分析中的相互作用力问题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否受物体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等的影响 4、易错点:拔河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8说一说:解释“掰腕子”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这里没有采用拔河的例子,是因为拔河的胜负还涉及脚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情景比较复杂P88问题与练习2 、3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实验探究的方法第六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一、课标及其解读:1、能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初步掌握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求解基本思路和步骤.3、会求解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动力学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求解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2、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与运动情况分析 3、疑点: 4、易错点: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91问题与练习3 、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动力学问题分类正交分解法第七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一、课标及其解读:1、会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2、能够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别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并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简单计算。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失重问题 2、难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 3、疑点:加速度向下一定的失重吗? 4、易错点:超重、失重时重力是否变化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92例题P94问题与练习3 、4、5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5.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和vt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6.速度的测量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7.加速度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8.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经历“研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运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特点等。体验在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规律通过实例,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规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11.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验,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的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初步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体会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学习要求1.力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与受力物体。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2.形变与弹力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的方向。通过探究知道胡克定律,并用其进行简单计算。(不讨论弹簧组劲度系数的问题)3.摩擦力通过实例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知道最大静摩擦的概念,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引入静摩擦因数)通过实例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通过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不要求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4.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区分矢量与标量。(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关注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通过实例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用来计算简单的平衡问题。(不要求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问题)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6.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7.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8.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9.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理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10.力学单位制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并正确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二、教材重点与难点(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部分内容出现较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新课标下,与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结合的问题,新高考考查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本章知识应多注意对有关交通运输、现代科技、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和物体之间距离等题型的归纳和总结。在复习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的运用和变通,是解决该部分问题的关键。(二)相互作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三种性质的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在高考中主要通过这部分的知识来考查考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及其分析、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在三种性质力中,高考中一般从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其行为特征的角度立意命题对“弹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弹簧模型”在不同物理情景下的综合应用是高考命题重点对“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其中尤其是“静摩擦力”考查的命题情景经常翻新,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这一动向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运算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思想基础是等效思维,它涉及到的数学方法包括几何法、图象法、函数法,尤其以三角函数思想的运用.它的命题出发点是考查考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这几年的高考题,这部分知识必定出现,大部分是和其它知识综合出题,主要涉及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单独出题时往往以摩擦力为主。所以弹力中的胡克定律的应用和摩擦力的各类问题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三)牛顿运动定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惯性、质量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是力学的基础。历年高考中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考查覆盖面大,且达到了较高层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规律;(2)熟练运用正交分解法;(3)要求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相结合解决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4)将本章知识运用于电磁学问题的求解中去,尤其是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新教材中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安排在本章讲述。这一类问题不仅是力学考查的重点,在电学、热学、原子物理中也大量存在“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它涉及到受力分析、作受力图等基本技能的考查。由于本章的知识是物理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故其与物理学其它板块的知识结合紧密,也易与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发生联系,并且与生产、生活及现代科学的关联也十分明显,如近年来出现的皮带传动、加速度计、惯性制导仪、行星探测器、超重和失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等问题。因此在复习和应用本章知识时,需要学生夯实基础,灵活迁移,注重在分析和综合应用中提高。三、教学建议1.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之所在,新教材在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矢量的教学,教材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通过“思考与讨论”体会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给矢量科学的定义;通过“说一说”深化矢量相加的法则。再例如,教材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写法是循序渐进教学的又一个例子。 2.发挥教材中开放性栏目的教学功能 在新教材中,设计了很多开放性栏目,如“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等,由于这些栏目是开放性的,虽然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但它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要把栏目摆在正确的位置,发挥它应有的教学功能。略举几例如下:“说一说”有利于巩固和深化理解知识:例如教材第19页的“说一说”通过费恩曼讲过的笑话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行分析得出这位女士对“瞬时速度”“路程”和“将要走过的路程”这个概念不清楚;“做一做”能使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索、认识物理规律,并尽量将认识到的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物理学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例如:教材第18页的“做一做”提出:“设计方法,分别测量自行车在不同情况行驶(如长距离和短距离)时的速度;测量蚊香燃烧的速度。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估” “做一做”能使学生体验日常生活中的速度;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估既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应符合实际情况,又可以判断自己的探究过程和设计的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可行,从而达到培养科学素养之目的。读一读“科学漫步”,可让学生找寻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教材中第13页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学生自已阅读后,一部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教师若适时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写一篇小小的研究报告,并给予交流的机会,这将激励他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欲望,并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四、学生易错题分析(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速度与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使5分钟后突然刹车,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 ,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此题错误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2.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到达地面。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g=10m/s2)此题由于学生对惯性定律理解不深刻,导致对题中的隐含条件即物体离开气球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视而不见,误认为v0=0。实际上物体离开气球时,具有向上的10m/s的初速度,在重力作用下做作竖直上抛运动。3.经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为: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40s停下来。现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180m处有一货车B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是否发生撞车事故?这是典型的追击问题。关键是弄不清不相撞的条件。汽车A与货车B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和初始时刻两车距离关系是判断两车能否相撞的依据。当两车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大于初始时刻的距离时,两车相撞;小于、等于时,则不相撞。(二)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其原因通常出现在对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方面,特别是对摩擦力(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分析;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表现出用矢量公式计算时出现正、负号的错误,其本质原因就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的合外力,则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1.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像,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甲胜乙是因为甲受合外力对甲作用的结果。甲、乙两人之间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是相互作用力,甲、乙二人拉力一样大。2.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F1、F2和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 ( )A.10N向左 B.6N向右C.2N向左 D.0摩擦力问题主要应用在分析物体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的情况,所谓运动趋势,一般被解释为物体要动还未动这样的状态。没动是因为有静摩擦力存在,阻碍相对运动产生,使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表现为一种趋势。由此可以确定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方法是假设静摩擦力不存在,判断物体沿哪个方向产生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方向就是运动趋势的方向。如果去掉静摩擦力无相对运动,也就无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就不存在。3.如图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在外力F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怎样变化?错解的原因是对静摩擦力认识不清,因此不能分析出在外力变化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4.如图,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下滑,则M和m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造成错解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的模仿,似乎解题步骤不少,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力就要找接触面,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这一步是堵住错误的起点。犯以上错误的客观原因是思维定势,一见斜面摩擦力就沿斜面方向。5.如图,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m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学生的错误出在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的运动有可能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无相对运动,也无摩擦力,物体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关键问题应分析出什么时候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才好对问题进行解答。五、教学资源(一)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1.涉及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习题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强调让学生领悟物理思想和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增强实践意识,新高考将更多的关注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试题将更多涉及研究过程与方法、物理学史等方面的问题,在教材中也有体现.速度的测量为了能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要测定物体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近似等于物体在极短时间的平均速度。因此,必须有这样的仪器,能测定物体在短时间内的位移。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是连接50z的交流电,它能在0.02s打出一个点,如果用一条纸带跟随物体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下每隔0.02s的位置,即可通过纸带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闪光照相:与打点计时器相似,可以等时间记录物体的位置,通过底片的像可以研究物体的运动速度。要注意的是像的位移与实际位移可能不同。光电门:在物体上安装一个挡光板,已知其宽度,光电门能记下挡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此可以求得物体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也是短时间的平均速度)。总之,在实际生活、科学研究中,测定速度的方法很多,但一般是测量微小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或测通过微小位移的时间。 例1.教材32页第4题例2.光电门传感器是测定瞬时速度的仪器,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是发射端发出一束很细的红外线到另一端的接收窗口,当固定在运动物体上一个已知宽度的挡光板通过时,它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器计下挡光板经过的时间,再用挡光板的宽度与经过的时间比值求得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1)用光电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在测量速度较小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选择宽度比较 _ (填“宽”或“窄”)的挡光板。(2)已知某光电门的时间测量的最大误差为0.1ms,如果物体的实际瞬时速度为10m/s,选用的挡光板宽度是5mm,在用光电门测该物体速度产生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为 _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例3.如图所示,是位移传感器,它能记下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通过位移-时间图像可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瞬时速度)。位移传感器是由发射器与接受器、数据采集器组成,发射器在同时发出红外线光与噪声波脉冲信号,由于发射器与接受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接受器接受到两个脉冲信号有一定的时间差,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时间差输送给电脑进行处理,能得到两者之间的距离。已知光在空气中的速度C=3108m/s,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340m/s,如果时间差为0.0015s,求两者之间的距离。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和伽俐略斜面实验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假设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是正比关系;推论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用小角度的光滑斜面来延长物体的下滑时间,再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合理的外推来得出结论。例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停止用力,物体就会静止下来三百多年前,意大利学者伽利略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能保持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其中有以下主要步骤:减小另一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两个对接斜面,让静止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做持续的匀速运动。将上述实验设想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并指出 是经验事实, 是推论(只写序号即可)。 让我们再看看图2中的实验,可以看到,小车随着表面材料的改变而一次比一次停得远,那么如果表面绝对光滑,那么我们综合伽利略的实验通过合理外推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的结论。两个实验采用了相同的科学实验方法: ,它是建立在 基础上,把经验事实与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推测的方法。2.涉及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习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能直接通过纸笔考试来实现的,但是在理科考试中可以在试题中设计一些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试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把物理学的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例1.教材第63页例题例2.(2007江苏卷)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m500kg空箱的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1=45。直升机取水后飞往火场,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a=1.5m/s2时,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2=45。如果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略悬索的质量,试求水箱中水的质量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140.242;cos140.970)(二)教材中重要的思想方法1.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题目中涉及几何关系问题;对于图象的要求。必修一部分内容主要有后两个方面。o(1)几何关系: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问题中涉及:力的分解结果的唯一性问题;两种特殊情况的合成。(两力垂直、两力大小相等)共点力平衡相关问题:利用相似三角形、三角形法则等方法解动态问题例.如图所示,重为CVd,绳长为L,当球静止时,绳子的拉力为T和球面对小球的弹力为N,现逐渐缩短绳子(绳子的悬点不动)使小球缓慢地沿球面上升,在小球缓慢上升的过程中,分析T和N的变化情况。(2)图像的处理必修1主要涉及运动图象在研究运动中的作用:图象可以使比较复杂的运动形象化,可以明确已知量与研究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研究几个物体在同一直线的运动,在同一速度-时间图象中可以明确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要求学生能够做到:(1)理解图像建立的过程(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例(2007宁夏卷)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本模块的教学还要结合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位移公式的推导等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极限的思想,从而体会数学工具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2.控制变量法例1.教材中第75页的实验例2.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会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