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环境教育上学期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4182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环境教育上学期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环境教育上学期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环境教育上学期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彭淑卿一、指导思想;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必修地方课程。它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为我国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省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素养和实践能力,落实特制定本课程教学计划。二、教材分析:(一)、课程总目标环境教育以培养环境素养为主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二)、分类目标1、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伦理的内涵包括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数千年来,人类沉醉于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和万物的尺度,自然为人类所有,且人类有权利使用自然。由于自然万物与人类之间缺乏伦理关系,人类与环境不能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危机频发。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明白:(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树立起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3)意识到公民在环境中的权利和义务;(4)关注环境,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2、获得环境教育基础知识 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对环境教育基础知识有较为全面的理解,主要包括:(1)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2)分析环境问题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3)结合相关知识初步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4)了解政策、法律、技术、经济对环境保护的作用;(5)了解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并对比其效果。3、养成实践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增加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分析与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能力。(1)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2)识别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环境问题,并实施评价,设计解决方案;(3)运用观察、实验、网络等方式获取环境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4)围绕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探究;(5)批判性地思考区域或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能够分析对比各种解决途径。三、学生情况分析: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环保立法起步较晚,公民的主动环保意识和行为相对较差,学生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恶劣,如,偏食挑食、不吃早餐、好吃垃圾食品,造成营养失衡、危害健康;滥扔乱吐、攀比消费,污染环境,无益花费;漠不关心,事不关己,意识淡薄,缺乏远见意识环境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课堂学习具有随意性,不能积极投入课堂活动,缺乏主动合作探究的源动力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行为的养成和形成,导致的后果极可能持续到其将来的社会行为中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视频展示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并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加强引导分析、认知,最终促成良好意识、习惯、行为的养成。四、本学期教学主题内容及活动计划:单元课题课时内容与要求 相关活动第一单元:健康生活第一课:食品安全1以丰富的生活实例展开,介绍安全饮食、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有机食品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开展“身边的食品安全状况”及食品成分、食物选择的社会调查,了解其中影响健康的因素,提出科学、健康的食物选择倡议并付诸自觉行动。养成合理搭配饮食的生活习惯。第二课:环保家居1围绕健康生活的“住”展开,认识环保家居,明确环保家居的标准,和日常家居中的健康隐患,指导学生关注“住”的环保和安全性调查家居中的健康隐患,讨论总结实现健康家居的具体作法第三课:绿色消费1理解绿色消费的含义,了解中国和世界绿色消费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认识绿色消费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调查生活中的不合理消费观念和行为及对生存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谈一谈如何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实现绿色消费第二单元:绿色产业第一课:现代农业1了解传统农业生产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问题和现代新型农业及农产品。调查身边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及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调查了解新型农业优势意义,并向家长或当地农民宣传推荐适合本地的产业模式和生产技术第二课:清洁生产1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流程、特点及传统工业生产导致的环境问题。了解垃圾的种类、来源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理解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不能超越环境的承载力。知道技术在给一些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其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调查身边的工业生产导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即如何改进为清洁生产。选择一个本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对当地或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和义务。养成对事物深入思考分析判断的行为习惯。第三课:文明旅游1了解旅游业的性质、特点和旅游业开发中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区别在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不同参与者的不同角色。 调查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讨论旅游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能性。调查、搜集社会和身边的不文明旅游现象,并进行自查,发出“文明旅游倡议”,在校园中宣传文明旅游。第三单元:和谐人居第一课:美丽的乡村1了解乡村的主要类型及不同类型乡村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的变化,认识民居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传统文化的关系,灌输城乡建设应实现生产方式、传统文化等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统一、和谐的思想。调查本地乡村及民居特点,重点了解传统厕所、厨房、养殖、绿化、基础设施等对环境的影响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改造原则、方法。 调查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付诸行动。养成有效使用资源的行为习惯。第二课:繁华的城市1了解不同类型城市的特色和城市功能的优越性;了解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解决办法,区别在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不同参与者的不同角色。通过搜集资料、与乡村进行比较等方式调查城市功能的优越性和城市环境问题。第三课:美在和谐1了解历史长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历程,认知人与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经济建设中保护文物古迹与自然环境的意识。 调查、发现本地的文物古迹或自然美景及其现状,并写出开发、保护、原状恢复建议,提供给当地政府,一共旅游开发参考。五、实施策略、措施: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像户外教学、社区服务、实地考察、模拟游戏、个案研究等,使环境教育既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2.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感知、体验和思考,并参与学校或社区有关环境的决策过程。3.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目的。人们的日常行为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往往与某些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息息相关。例如,人们也已习惯的垃圾处理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焚烧农作物秸秆导致空气污染、填埋垃圾导致土壤污染、往江河湖海倾倒垃圾导致水体污染,等等。 4. 将环境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区的环境特点和环境问题,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可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像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存在的某些环境问题,以此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觉参与改善环境行动的愿望。5.在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与教师全方位地交流沟通,为学生搭建起相互交流和共同分享的学习平台。6.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纸笔测验、行为观察、成长记录袋、情景测验、学习或教学笔记与反思等,关注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敏感度、生活体验、投入程度、合作精神、探索精神等。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做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分析学生的环境研究报告、作文、绘画、演讲稿及其他与环境有关的作品。7.协调校方和其他级部环境教育任课教师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内部资源、外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三大部分。(1)学校内部资源主要是指学校现有条件所能提供给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实物,如学校植物园、图书馆、实验室、标本、教学设备和其他学校活动场所、设施等,为学生营造了合适的环境教育情景。(2)学校外部资源要充分利用好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科技馆、大学、科研机构、农场、工厂、商店、街道、社区、河流、农村生态环境等学校外部资源,以激发学生探究环境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3)信息化资源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积极开发、积累公共安全教育的软件、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加强环境教育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强化学生对我国和世界各地环境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应用。8.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行动研究两种方式。学习探究真实的环境问题或自己所关心的环境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识别并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或者在教师引导下识别并提出环境问题。确定信息预案。学生通过讨论,初步确定就该问题已经掌握了哪些信息,还需了解哪些信息。信息的搜集与加工。搜集信息的主要途径:图书馆、大众传媒、网络数据库;向专家、环保组织成员或政府官员请教;走访社区居民;野外考察,采集大气、水、土壤、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的样本等。对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要进行鉴别、分析和综合处理等。提出多个研究方案,评价各方案的预期效果,选择并确定行动方案。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实施计划,及时评价并调整计划。行动计划包括采取行动的时间和人员安排,所需资源的种类、数量和来源等。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应及时搜集有关信息,以便对行动过程进行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2)行动研究通过观察或调查,发现身边现实的环境问题,确定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订研究计划,然后采取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调整研究计划和行动,不断改进实践,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就是环境教育中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要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师生作为研究者,民主参与决策和研究,而不是依赖外部“专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提出一个自己想要解决的环境问题,通过探究、讨论,澄清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及潜在的阻力或限制,寻求采取行动的机会。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学生或教师不断地进行批判性反思,并根据反思结果修正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学生不必等到调查研究取得明确结果之后再采取行动,而是把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结合起来,边计划边行动,边反思边改进,这样可以避免贻误采取行动的时机,最终实现改进实践和问题解决的目的。六、本学期授课进度安排:单元课 题课 时周第一单元:健康生活第一课:食品安全23、4第二课:环保家居16第三课: 绿色消费18第二单元:绿色产业第一课:现代农业110第二课:清洁生产112第三课:文明旅游114第三单元:和谐人居第一课:美丽的乡村116第二课:繁华的城市118第三课:美在和谐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