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一中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设置方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2741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口一中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设置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口一中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设置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口一中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设置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口一中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设置方案宋卫忠2010年8月29日 09:57浏览数:278 | 评论数:0山东省河口区第一中学 李治权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科目,是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共八个必修学分。设置该课程旨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走进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精神,在我校多年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新课改的要求,把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需要结合起来,赢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全面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发展,切实优化学校师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的探究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二、课程目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指出“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社会实践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2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3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4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培养一般劳动技能。5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二)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指学生在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的以服务社区、发展社会自我为目的的各种公益活动。1. 通过学生在社区的服务活动,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获得服务他人的情感体验,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三、课程内容(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主要由军训、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学农、科技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组成。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可包括:1.劳动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如到武警中队、富海石化、气象站等开展实践活动,到农村地区组织学农活动。2.军训:进行军姿训练、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3. 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4.家庭实践活动。开展“我来当家”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5.校内志愿者活动:到图书馆、实验室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担任校内义务保洁员,校内勤工俭学等活动。6. 参加校内外社团组织活动。7.其它各类活动: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观看电影、各种演出活动等。(二)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服务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其内容可包括:1.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敬老服务、社区学校的辅导、社区科技活动、科普宣传活动、法制宣传活动、人口与保健宣传活动、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社区文体活动。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地领养工作、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等。3.社区见习管理活动:如调查社区社情、参与社区规划、体验社区管理工作和社区节能降耗调查等。4.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如充当义务讲解员、服务员等),参加助残帮困活动、拥军拥属活动,各类义卖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植树节活动和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等。四、组织实施(一)组织机构学校由团委和政教处负责对社会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动员、组织、考核。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参加相关活动所获学分进行认定。学校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课程评定小组:组长:王新宝副组长:张顺河王文慧成员:崔立国、高冬梅、张丽、各班班主任、各社团指导教师(二)活动形式1.由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以社团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指导教师负责。社区服务主要以在学校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2.在假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地域就近原则组成小组,每个小组不少于5人,并选派一名组长,并及时与学校团委和政教处联系,得到批准后,由学校统一选派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有条件者也可考虑部分家长参加,集中时间,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开展各项活动。(三)基本要求1.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2.落实活动规范,要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以行政班或社团为单位,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结束后,要如实填写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登记表。注意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原始纪录。3.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家长并征得家长的同意。学校要制定详细、具体的活动方案,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进行。班主任和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5.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开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量力而行,讲究诚信,注重过程体验。五、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式进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强调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一)本课程评价的主要特点1突出发展。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新的提高进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2注重过程。本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尤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的产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3体现多元。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避免教师评价唯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二)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但重点是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与精神进行评价,不强调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2本课程不排除终结性评价,但更强调把评价贯彻于整个活动中,活动最后的成果可以作为评价时的参考依据,但主要依据应来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教师应明确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在结束这门课程后另外进行的工作。3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同时又是评价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经历作出评价,并和其他人讨论他们开展的活动,鼓励参与活动的学生写出他们的经历,并与教师、同学探讨参与活动是如何与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知识联系的,使评价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4教师要善于通过评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应营造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评价氛围,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学习。(三)评价的内容1.社会实践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2.社区服务主要从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量、态度、收获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学生每次活动过程中填写的河口一中社区服务记录表。评价标准为:时间上要求三年内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劳动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态度上要富于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服务精神;实际成果上能获得多方面的体验与认识。学生上交河口一中社区服务记录表后,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核实,并利用以上的表格进行考评。(四)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评价程序: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指导教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学分认定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五)评价的等级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于那些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的学生个人或小组,他们付出了努力且有了丰硕的收获,等级认定为优秀者,学校给予表彰;如果社会实践成果经专家认定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学校给予特殊奖励。能够在规定天数内完成任务者,并参照多方评价定为良好和合格。凡在考评中时间达不到要求天数,整理材料不全,小组和班级互评,以及指导教师(或班主任)进行的初评中有一方面不合格,等级认定为不合格者,要求重修,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监督执行。学生对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考评持不同意见,可报学校课程指导小组进行终审。六、学分认定(一)社会实践1.学分设置:三年共6个学分。2.时间要求:一学年内必须参加为期1周的社会实践,采取集中安排与分散进行相结合的方式。3.认定方法: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军训和社会劳动实践作为独立部分时间不少于一周的各得2个学分,学生三年内按时积极参加其他社会实践内容的,如: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15小时可以记一分,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15小时可以记一分,但最多可获2个学分。学年末汇总原始材料,填写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以及互评的结果评定学分,上报团委和政教处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会实践由实践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二)社区服务1.学分设置:三年共2个学分。2.时间要求:高一、高二每学年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不少于4小时)的社区服务并取得相关证明,分别各获得一个学分。3.认定方法:学年末汇总原始材料,填与社区服务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以及互评的结果进行评定学分,上报团委和政教处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区服务由接受服务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以上是我校在2008年3月制定的关于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设置方案,其中第五部分是对本课程评价的一些要求、第六部分是学分认定的程序及要求。我觉得我们学校制定的这套方案有以下几个优点:1.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课程评价的特点突出:突出发展、注重过程、体现多元。2.在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考虑的比较全面:要求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但重点是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与精神进行评价,不强调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强调把评价贯彻于整个活动中,活动最后的成果可以作为评价时的参考依据,但主要依据应来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把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同时又是评价的主体。教师要善于通过评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3.评价的内容全面、具体。评价内容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两方面作出安排,根据具体活动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既注重过程也考察结果。4.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评价程序完善:有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指导教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学分认定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等环节。5.评价的等级明确: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参与活动较好和较差的学生有相应的说法。6.学分认定方面:学分认定程序齐全,从多层次、多角度认定。而且突出学生参与活动的体验、总结和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