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从敬亭山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2698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从敬亭山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独从敬亭山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亭”字,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情感,背诵古诗。 学习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同学们喜欢古诗么?如果喜欢古诗就应该对李白这个人不陌生了。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李白的资料)李白的确是一个文学大家,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一个流芳千古的作品独坐敬亭山。(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解诗题:对于问题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生自由汇报)师明确:敬亭山是一个山名。坐,独坐,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坐在敬亭山。让学生用“独”组一个词, “独自”、“单独”、“孤独”等等,从而理解诗题的意思。二 初读本首诗,感知孤独 指名读诗,说说有什么感受?(要求读正确、流利,并且有诗的节奏) 三 探究诗意,理解孤独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首先把诗读正确流利,再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诗意,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 生借助注释,字典要求理解字义,再同桌互相学习,逐句理解诗意。 3 生汇报学习情况。4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此时的李白是一种什么感受? (板书: 孤独),也就是只有李白一个人,诗中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一句句的读,再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5 逐句理解 (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飞尽、独去”体会孤独。(板书:飞尽、独去) (2) 师:是啊,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鸟,也听不见一声鸟鸣,连一片云都没有,这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呀?(沉静、死气沉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一句诗。 (3)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从“只有”“相看”体会孤独。(板书:只有、相看) 指名说说对这一诗句的理解。 练习: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说:”(4) 师:此时只有李白和敬亭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也看不厌,多么孤独啊!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6结合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1假如你是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此时你会对敬亭山说些什么?面对孤独的李白,假如你是敬亭山,你又会对李白说什么呢? 生练笔,把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留白处。2读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寂心情。3师生交流。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板书设计: 飞尽、独去 孤独 寂寞 只有、相看 教学反思: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歌,是一首简单易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学习这首古诗,我带领学生紧紧抓住“独”字,从而一步一步去深入体会作者那份孤独寂寞之情。 首先通过交流大概了解敬亭山的知识,接着我请同学读诗题,强调敬亭山前有两个字“独坐”,让学生用“独”组一个词,学生组了很多,如“独自”、“单独”、“孤独”等等,从而理解诗题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中写鸟飞云去只有李白孤独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对比中越发显出作者的“独”。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李白的眼里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时能懂李白,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1、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2、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说:”让学生在本子上写,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在写话中把体会到的作者孤独之情用文字表现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学习中情感的体会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吧。在教学结束时,补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寂心情。这里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同一诗人,同一主题对比。以李白诗导入教学,又以李白诗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课堂教学是遗憾的。在课堂上,学生朗读的充分,但诗文韵味不是很足,节奏不够清晰,语速快了一点。我觉得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感受到了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但对汉语言的音律之美领悟不够,当然朗读诗文有技巧,这也与学生的年龄有关。我想,听录音,师示范,让学生感知古诗文的朗读技巧,此时是比较有效的吧。但毕竟这是日常课,我觉得这节课在面向全体时做得不够,有部分学生始终参与不到课堂学习中来,对诗的情感体会也不到位。这也是我的日常课堂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