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2651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 邓稼先第一课时导学案编写: 审核签名: 姓名: 班别: 学号: 学习重难点:1、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了解掌握文章结构特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宰( )割 筹( )划 彷( )徨( ) 仰慕( ) 可歌可泣( )鲜( )为人知 当之无愧( ) 锋芒毕露( ) 家喻( )户晓 妇孺( )皆知 马革裹( )尸 鞠( )躬尽瘁( ) 河水萦带( ) 至死不懈( ) 风悲日曛( ) 死而后已( )2、词语解释纠纷: 曛: 兽挺亡命群:可歌可泣:鞠躬尽瘁:截然不同: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马革裹尸:3、了解杨振宁和邓稼先 杨振宁,美籍华裔 ,获1957年 物理学奖。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 、 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功勋奖章。(二)、课堂学习,学习重难点突破一、速读全文,小组合作释疑,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并体悟文中真切的情感。1、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说说不同点。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3、本文重点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4、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请谈谈你的感受?(三)、课堂小结 1、掌握好六部分的内容和联系。 2、加强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识记。(四)、作业1、在文中画出各部分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体会含义。2.完成课后练习练习一(3)(4)和练习二(五)学后反思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 邓稼先第二课时导学案编写: 审核签名: 姓名: 班别: 学号: 学习重难点:1、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3、通过重要文句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1、重要词语的复习。 2、画出各部分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体会含义。(二)、课堂学习,重难点突破一、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讲述文中对邓稼先的赞美语句,并分析其含义。1、精读第三部分,重点体会以下文段的含义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 ,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 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 ;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 。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在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个人物中,你更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来。2、第句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根据文章内容推断,补写出第段中空缺的句子。2、文中第四部分选用了文言吊古战场文和无私时代音乐的作用是什么?3、请结合以上问题,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下你心中的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二、体会语言特色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三、拓展延伸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邓中翰 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 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 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 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 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 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注】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1.文章第段引用谷超豪院 士的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25个字)2.阅读第-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答: 3.根据 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 人一起欣赏 音乐更快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三)、课堂小结1、结合重要语句深刻认识邓稼先高尚的精神品质。2、掌握好语言特点。(四)、作业 (五)、学后反思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 闻一多的说和做第一课时导学案编写: 审核签名: 姓名: 班别: 学号: 学习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一、课前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衰微( ) 赫然( ) 迭起( ) 锲而不舍( ) 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 迥乎不同( )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 气冲斗牛( ) 钻探( ) 地壳( ) 弥( ) 无暇( ) 漂白( ) 硕果( )校补( )诗兴不作( )目不窥园( ) 2、解释下面的词语或加点部分的含义。 弥高: 高标: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气冲斗牛: 群蚁排衙: 3、搜集资料,了解臧克家和闻一多4、文中.闻一多先生是如何说、如何做的?二、课堂学习,学习重难点突破。背景介绍:闻一多是藏克家的老师,是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有诗集红烛死水;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本文是藏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1、朗读课文,结合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整体把握内容,初步感知闻一多的精神品质。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围绕这两个方面共写了哪些事件?分别从哪些段落中体现出来? (2)以此为脉络,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落? (3).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他的言与行相同吗?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句子或文段进行简要分析。(4)请用下面的句式来再一次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三、课堂巩固 1、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2、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 _、 _,闻一多的作品有_和_等。 3、本文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四、课堂小结1、掌握好重要词语2、文章的结构特点五、作业1、在文中找出分别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2.完成课后练习二。六、学后反思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 闻一多的说和做第二课时导学案编写: 审核签名: 姓名: 班别: 学号: 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一、课前预习 1、在文中画出对闻一多描写的相关句子,并分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闻一多先生的事例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二、课堂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现重难点突破。一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为了鲜明地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光辉形象,作者抓住闻一多先生的特点,对他进行了传神的描写。请你从文中找出对闻一多先生的语言、肖像、动作进行描写的句子,并分析这些描写各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2、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零乱,饭几乎忘了吃。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格子,“群蚁排衙”,写成密密麻麻的小楷。 先生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二、分析写作手法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与革命家两个方面的说和做,其中除了扣人心弦的叙述之外,还有精炼含蓄的议论,让文章洋溢着理性与感性的和谐之美。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或段落,并体会其作用。 学习总结:这篇文章在记叙的过程中,还穿插着恰当的议论,这种写作手法叫 。三、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请完成课后练习二。四、拓展训练1.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2.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学习?五、课堂小结1.结合文中所选用的事例和人物描写方法,掌握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者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2、重要语句的含义。3、课后词语的识记。 六、作业 七、学后反思孙权劝学学案【学习目标】 1. 正确解释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 理解并 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课前预习】1.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卿 涉 邪 孰 遂 岂2.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3.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课堂学习,突破中难点。一、 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 理清课文情节。3再读课文,复述 故事大概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课文,解答下面的问题。1. 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用原文回答。 2. 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 气、神态和心理。 3. 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 4. 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并说说这则历史故事有 什么深刻意义?【课后检测】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 ) 涉( ) 邪( ) 孰( ) 遂( ) 岂(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涂掌事 涉猎 才略 大 兄 二、阅读感悟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面的一个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 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三、表达交流 学习了本文之后,说说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