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重庆中考古诗词及古文汇总.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2578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重庆中考古诗词及古文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4重庆中考古诗词及古文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4重庆中考古诗词及古文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观 沧 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3.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 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9.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0.雁门太守行(xng)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cu),甲光向日金鳞(ln)开。角(ji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jun)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i)玉龙为君死。11.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2.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3.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4.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15.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西北望,射天狼。16.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8.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0.已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014年重庆市中考文言文资料汇编1.论语十则一、成语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二、阅读探究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论语仍然获益匪浅。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示例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提醒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习问题。我认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人生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示例2:“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告诉我们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的道理。我认为只有做到心胸宽广,善解人意才能使我们得人际关系更为和谐。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要做到宽容待人,不怨天尤人,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示例3: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告诉我们要谦虚,要善于取长补短。谦虚是一种美德,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学习,不断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具备谦虚的学习态度,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我发展。示例4: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我认为人应有宽广的胸怀,要仁爱待人,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除了要关注自身的存在外,还要关注他人的存在。多为别人想一点,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也洁净了自己的灵魂。示例5: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告诉我们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体现真正的君子风度的道理。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所以,我们要有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洁身自好,不能同流合污,保持高尚的节操。示例6: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要时常复习,并将其当做快乐的事情。我认为孔子的这种明确的学习方法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从学习方法来说,学习然后时常复习有助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其次,从学习态度来看,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但只要你本着一颗求知的心,端正心态,就一定能够苦中作乐,有所收获。2、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启示?(1)学习方法方面:学习要时常复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还要边学边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学习态度方面:要有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请教(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善于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乐于与人交流探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品德修养方面:要心怀宽广,善解人意。(人不知而不愠);要善于自我反思(吾日三省吾身);要心怀大志(士不可以不弘毅);要仁爱待人,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洁身自好,不能同流合污,保持高尚的节操。(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待人处事要热情大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一、课文分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虔诚和恭敬谦的态度。突出了宋濂求师的艰难。2、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宋濂的什么精神和品质?(1)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2)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3)坚守信约的品质。(4)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5)不与人攀比的美好品质。3、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这我们现在学习条件优越,但我们仍然要学习宋濂刻苦学习,不畏艰难的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有所成。4、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通过对比,借事说理,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从而达到劝学的目的。5、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1)宋濂小时候读书环境那么恶劣,而他苦中作乐,学习态度是那样的勤奋刻苦,最终学有所成。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更应该勤奋、刻苦学习;(2)宋濂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的尊师态度是值得学习的,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不敢出言这种尊师方式不值得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在老师面前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正所谓吾爱吾师,吾更爱其真理。”6、联系实际,谈谈你在“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中所得的启示。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同时,我们要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学会苦中作乐。7、从宋濂刻苦求学的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呢?(1)学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客观的学习条件对学习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2)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不畏艰难,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3)学习中我们要有像宋濂一样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良好心态,同时也应该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二、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朝,车胤(y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3.马说韩愈一、理解默写1、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表现统治者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6、从全文结构看,正面提出问题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反面展开论述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贯穿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二、课文分析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人才,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人;以“千里马”比喻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伯乐”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就等于没有人才。所以说课文中寄托作者的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的思想感情。2、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通过对食马者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1)首先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2)同时,要努力夯实自己的实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3)还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4、阅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阅读了本文,我认识到了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现代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5、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答: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踏实肯干,不断创新、不墨守成规的人才。要做到多出人才就必须从个人及国家两个方面做起。作为个人来讲,我们必须有上进的意识,把自己培养成人才并勇于展示自我;从国家和社会来讲,要不断发掘培养人才的方法并实施这种方法来培养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我们要共同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努力提高自己、勇于展示自我,这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4.桃花源记陶渊明一、相关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不知有汉,何(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落英缤纷阡陌交通与世隔绝1、作者笔下的描绘了怎样的“世外桃源”?情节和文章内容分析。(1)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世外桃源”。(2)通过“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一个安定和平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百姓生活和乐的“世外桃源”。(3)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展现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1)作者描绘了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世外桃源”。在这个地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快乐,人与人之间极其融洽而友好。(2)陶渊明的“桃花源”与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封建社会中他的世外桃源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3、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其实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都有自己向往的“桃花源”,请简要说说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示例1:没有强权争霸,没有战争硝烟,没有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大同。示例2:森林繁茂,草场葱郁,天空澄碧溪水清澈,鸟儿欣舞虫儿欢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示例3:人人平等,互敬互爱;远离贫穷,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孤有所托。5.三峡郦道元一、中心思想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二、写作特点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结合,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三、问题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这些自然景观有怎样的特点?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势大(襄陵,沿溯阻绝),流速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2、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3、“渔者歌”有什么作用?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4、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了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5、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6、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三峡蜜桔,金黄诱人;三峡大坝,气势磅礴。三峡人家,热情质朴,欢迎各位常游此地。6.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理解探究(一)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二)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难言之情二、问题探究1、记承天寺夜游里能体现苏轼与张怀民之间的友情的句子有哪些,并分别说出理由。(1)句子: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通过“遂”“寻”表现了苏轼心中有张怀民这个朋友,因为在想到无人交谈及取乐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怀民,且唯张怀民可以同乐,证明他们平日的交情颇深。(2)句子:怀民亦未寝。理由:一个“亦”字可以看出他们心境相同,苏张二人被贬黄州,同是“天涯沦落人”。“未寝”可以看出他们志趣相同,因此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3)句子:相与步于中庭。理由:“相与”表明两人关系密切,而“步于中庭”可以看出两人志趣相投是志同道合的朋友。(4)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如吾两人”可以看出他们命运相似、志同道合、志趣相投。2、“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闲”表现在何处?你如何理解“闲人”一词?(1)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2)“闲”表现在:“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2)闲人:一方面,苏轼当时被贬黄州,所任的团练副使又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因做闲官,所以清闲。另一方面,又充分表达了他的闲情逸致,月色入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赏美好月色,又无比陶醉,愉悦之情,溢于笔端。因而清闲又不失悠闲,突出了他通达乐观的心态。3、有人说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作者悲观失望的情绪,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示例:不认同。作者虽然被贬黄州,成为了无事可做的清闲之人,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通达乐观的心态。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苏轼的闲情逸致,月色入户,欣喜无比,对美妙月色无限陶醉,情有独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文章寓情于景,无不表达了一种闲适的心境。4、赏析文中对月色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皎洁、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直接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写出了月光的明亮。5、拓展延伸(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7.醉翁亭记欧阳修1、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2、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四幅画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2)滁州的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人民安居乐业而高兴。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3、本文以乐为线索,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了欧阳修怎样的情怀?(或文章的主题)借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4、“太守之乐”具体有哪些?其本质是什么?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1)具体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2)本质:三乐归一,其本质都是“与民同乐”。(3)含义: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8.出师表诸葛亮一、课文内容梳理1、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3、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二、开放性试题1、 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2、 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示例: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次(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宜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二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4、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1)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学习这种忠心耿耿的精神和处处为人着想的风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2)诸葛亮受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于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他的一片赤诚感动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心怀一颗感恩的心。5、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不相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共同目的: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不同艺术:邹忌用日常的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6、陆游曾写诗称赞此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合本文相关内容,谈谈本文为人称道的原因。答:文章表现出诸葛亮的耿耿忠心、知恩图报的美德,他高尚的人格、恳切的心情、良苦的用心在表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让人佩服,让人敬仰;加上文章的形式优美,骈散结合,感情真挚,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7、请为诸葛亮写一则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答:诸葛亮,是一夜托孤,许下半辈誓言;是三顾茅庐,附上一辈才干;是出师一表,彰显真名于世。你出生苍茫,立于苍穹。你从不上马,但叫武臣归心;你足不出户,却识天下大势;你岿然一笑,只叫天下三分。你用耿耿忠骨立起后代之楷模,你用满腔热血唤起爱国之志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诸葛亮用毕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9.曹刿论战左传一、文章主题: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远见。二、人物形象:1、你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有何认识?请结合其言行简要作答。(1)“公将战,曹刿请见”表现了曹刿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2)“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说明曹刿有正确的战略思想,明确战争胜利的条件是取信于民。(3)“齐人三鼓”之后才下令攻?说明曹刿有聪明的军事头脑,认为战胜齐师的方法是后发制人。(4)“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后才下令攻击,说明曹刿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懂得取得胜利的途径是适时追击。2、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方面?(1)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2)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3、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吗?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表现在:(1)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2)“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3)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4)庄公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5)“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6)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7)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三、写法: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四、现实意义: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只有获得民心,人民才会支持他,拥护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就是因为他的政策策略深得民心;(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初三毕业生正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的机遇,抓住者可为今后人生旅途奠定坚实的基础,错过者将被人落下,后悔莫及.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1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一、文章主题:警示统治者要能听取不同意见,要有自知之明。二、写作手法:设喻说理(类比推理),以家事喻国事,有说服力。三、问题解答:1、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在何处?(1)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设喻巧妙,推理自然。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创设情境,取悦威王。(3)一片赤诚,为威王着想,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2、面对妻、妾、客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1)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2)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A.不偏听偏信,不被别人的吹捧冲昏头脑,时刻保持清醒,善于思考,敢于直言劝谏。B.对人对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C.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于自省的能力。D.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实看本质(真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3、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示例1: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尊重被劝说者,这样就能让对方接受。示例2: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4、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示例一: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方式方法,有自知之明,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能够冷静地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赞誉。示例二: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5、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有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示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课文通过对邹忌借用自己的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这个故事明确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地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的话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不犯或少犯错误。6、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忠言未必逆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