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4二氧化碳的制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21768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4二氧化碳的制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4二氧化碳的制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4二氧化碳的制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4 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6题;共14分)1. (2分)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D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A . AB . BC . CD . D2. (2分)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 )A . 收集H2B . O2验满C . 配制20%的Ca(OH)2溶液D . 除去CO中的CO23. (2分)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B . 钢铁的腐蚀C . 电解水实验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 (2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C . 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D . 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5. (2分)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 . 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B .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C .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D .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6. (4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装置 ABCDE 中选择,适合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_(填字母编号)。 (2)若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填“a”或“b”)端通入。 二、 中档题 (共3题;共7分)7. (2分)如图是小明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用铜丝网包住石灰石(铜不与盐酸反应)对其优缺点的评价,错误的是( ) A . 利用拉动的铜丝的设计,要注意保证气密性,才能使实验成功B . 使用浓盐酸,能很快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C . 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不用时向上拉,可使反应中止,方便使用D . 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8. (2分)下图是小东“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制取气体 C . 收集气体 D . 验满 9. (3分)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入C0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甲组同学认为C0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而乙组同学认为C0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又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并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制取装置_(填“A”或“B”)收集一烧瓶CO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圆底烧瓶内气球膨大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2)甲组同学提出反驳:因为_,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_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膨大程度_(填“增大”或“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三、 拓展题 (共2题;共4分)10. (2分)下列各组气体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 O2、H2 B . H2、CO2 C . O2、CO2 D . H2、O2、CO211. (2分)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船底防污漆,防止海生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现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6.8g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g,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4.8g固体。(已知:Cu2O + H2SO4=CuSO4 + Cu + H2O),请计算: (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g; (2)氧化亚铜(Cu 2O)铜的化合价为_。 (3)原混合物中的Cu2O和Cu质量比(写出过程,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6题;共14分)1-1、2-1、3-1、4-1、4-2、5-1、6-1、6-2、二、 中档题 (共3题;共7分)7-1、8-1、9-1、9-2、三、 拓展题 (共2题;共4分)10-1、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