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训练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20817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训练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训练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训练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同步训练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哪一项不是原始大气成分形成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的条件( ) A . 雨水B . 高温C . 雷电D . 紫外线2. (2分)原始生命出现之后,下列哪项顺序最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况? ( ) A . 光合作用厌氧呼吸有氧呼吸B . 厌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C . 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厌氧呼吸D . 厌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3. (2分)根据科学家的推测,46亿年前的地球所没有的现象是( ) A . 雨雪现象B . 熔岩现象C . 火山喷发D . 电闪雷鸣4. (2分)下列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的是( ) A . 有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B . 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C . 有机大分子物质相对独立的体系D . 相对独立的体系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功能5. (2分)用实验证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的科学家是( )A . 巴斯德B . 海尔蒙特C . 米勒D . 雷迪6. (2分)原始大气中的非生命物质形成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场所是( ) A . 火山口B . 陆地C . 原始大气D . 原始海洋7. (2分)原始大气中没有( )A . 氧气B . 氮C . 甲烷D . 水蒸气8. (2分)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A . 复杂的蛋白质B .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 . 原始藻类D . 原始单细胞动物9. (2分)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 A . 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B .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C .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物质D .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10. (2分)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以下哪种生物的出现使这成为可能( ) A . 人类B . 动物C . 细菌D . 地衣11. (2分)原始生命诞生后,最符合生物进化的顺序是( ) A . 厌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B . 光合作用厌氧呼吸有氧呼吸C . 厌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D . 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厌氧呼吸12. (2分)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类是由上帝制造的B . 人是女娲用泥土捏出来的C . 人是天外飞来的D . 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13. (2分)人们在一颗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和有机物,据此提出了原始生命来自外星球的说法,提出这一说法的理由是( )A . 氨基酸具有能量,是生物体能量的来源B . 氨基酸可以合成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C . 氨基酸能合成生物体D . 氨基酸是小分子有机物14. (2分)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B . 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C . 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D . 科学家模拟古海底“黑烟囱”,产生了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15. (2分)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B .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C . 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D . 生命的产生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聚合成有机、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8分)16. (1分)原始生命诞生于_。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是_。17. (3分)地球大约诞生于46亿年前,经过近10亿年后,才诞生了原始生命,根据我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回答一下问题: (1)原始地球中的原始大气中没有_这种气体 (2)原始生命诞生于_ (3)组成生命最重要的物质是_ 18. (5分)在探索生命起源的研究中,美国学者米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把水加入500毫升烧瓶中,抽真空后,从左侧活栓泵入的混合气体中绝不会含下列 ;A . 甲烷B . 氧气C . 氨气D . 氢气(2)再把500毫升烧瓶中的水煮沸,是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沿玻璃管流入5升烧瓶,此时钨电极连续放电,模拟的是下列 ;A . 宇宙射线B . 地球喷发出的热C . 大气圈的闪电D . 地球岩石产生的放射线(3)混合气体在5升烧瓶中反应7天,经冷凝器冷却后,产物沉积在U形管中,对U形管内混合物分析发现,生成的有机小分子物质主要是_,U形管相当于_;(4)该实验表明_。19. (4分)如图是一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1)这是美国学者_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 (2)A内现象是模拟_中发生的_ (3)BC中的液体相当于_ (4)7天后,对C处水溶液进行分析发现了_ (5)实验的结果表明_ 20. (5分)如图是用以研究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_设计的。(2)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有_。在A处,正、负电 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3)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_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三、 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12分)21. (7分)100多年前人们在腐烂变质的肉汤中发现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当时,有些人推测: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可能是由腐肉变成的。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不认同这一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为了检验其假设,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新鲜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烧瓶里,把甲烧瓶的瓶颈烧软,拉成鹅颈状的弯曲、细长的瓶颈,乙瓶的瓶口则保持敞开。然后他煮沸甲乙两瓶内的肉汤。放置一定时间后,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开始腐败变质并出现大量的微生物;而相同时间内甲瓶的肉汤虽然仍可通过弯曲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却新鲜如初,且没有发现微生物。他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据此,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不会自然生出微生物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上述研究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观察现象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请问:(1)巴斯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什么问题?(2)巴斯德提出的假设是什么?(3)装入甲、乙两瓶中的肉汤为何要煮沸?22. (5分)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的可能性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测,原始地球空气的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法代替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实验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_(填“黑箱实验”“对照实验”或“模拟实验”)。 (2)下列对米勒所做实验的解释中,你不认同的是( ) A . 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B . 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C . 内模拟了原始海洋D . 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3)若实验装置的气体中有氧气存在,则实验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_。 (4)实验结果得到了氨基酸混合物,从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角度,你得出的结论是_。 (5)1972年米勒又开始做另一个实验:他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种小分子)的混合溶液密封于小瓶内,置于78 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小瓶内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据此可以做出的推测是_四、 综合题 (共2题;共11分)23. (4分)对生命起源的假说有:_、_、_、_等。一些现代科学家相信生命起源的_假说。认为最初的原始生命是由原始地球上的_通过_过程演变而来,从_小分子到_小分子、到_高分子、到_体系,最终演变为原始生命。 24. (7分)有关生物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科学家现在普遍认同的是哪一学说?请简要说明这一学说的基本过程。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8分)16-1、17-1、17-2、17-3、18-1、18-2、18-3、18-4、19-1、19-2、19-3、19-4、19-5、20-1、20-2、20-3、20-4、三、 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12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2-5、四、 综合题 (共2题;共11分)23-1、答案:略2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