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3课程纲要.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9945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3课程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必修3课程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必修3课程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3课程纲要课程类型:高中必修三课程 教学材料:高一数学模块,人教A版授课教师:泗水县教学研究室:王衍升、姜峰、李代朋授课时间:54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一、课程目标(一)算法初步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与循环结构)。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二)统计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学习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为体的能力。(三)概率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及概率与频率的区别;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体会随机现象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课程内容(一)内容、要求、课时分配序号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课时分配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理解(模仿操作、初步应用)5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63算法案例了解(体会)24小结复习理解应用25随机抽样了解(初步理解、学会)36样本数据了解(体会、学会)47平均数与标准差理解(解释、会求)48用样本估计总体了解49变量的相关性了解(知道、会)410小结复习理解311随机事件了解212互斥事件了解313古典概型理解414随机数与几何概型了解(体会、操作)215小结复习理解(逆用)216章末小结复习417合计课时54三、个性化课程实施方案(一)教学资源分析1、教师资源:通过几年的教学,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比较熟悉,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已经有所预料,同时有一定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了.必修三中主要是一些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联系以及一些相对靠近实际问题的内容为主,所以需要多媒体、实际模型、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的事迹去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借助这些资源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改变学数学枯燥无聊的状况。2、学生资源:借助老师所用到的一些教学资源,以及参考网上的一些知识和老师介绍的书籍,把这些内容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最终回到自己的课本和课外练习中,始终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际问题中,而有为实际问题解决具体的问题的。3、设备资源:多媒体,相关的事物模型(二)教学流程设计1、算法初步 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三元一次方程组等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长治框图的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通过阅读中国古代算法案例,体会算法的重要意义及作用。2、统计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并结合具体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试验、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基叶图,体会他们各自的特点;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算数据标准差;通过训练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学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并通过应用训练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学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地决策提供一些依据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并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通过收集现实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并作出散点图,学会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经历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描述拉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体会最小=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3、概率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与频率的区别;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含义及概率加法公式;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概率计算公式,学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解随机数的含义,能运用实验、计算器(机)等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通过阅读学习,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四、课程评价(一)对教材的评价1、优点:(1)该教材中算法是一个数学工具,是为了能够把数学和实际问题能够紧密化的一个内容,可以让我们很容易通过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的而传统数学解决起来比较麻烦的一些实际问题,(2)这册书跟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的函数,立体几何的内容联系不大,可以让很多学生在这里重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3)有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让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相对其他教材,更容易提高学生记得积极性,也容易让学生感受数学真的是来源于实际,而有为实际而服务的。2、不足:(1)对于很多学生,计算机知识是跨学科的知识,而且很多数学比较抽象的内容,让他们掌握起来有些苦难(2)练习题过于单调,一些简单的、过度的题目太少,增加了掌握课本内容的难度(3)在算法中程序,框图,算法的混杂,条理性不强,让学生找不到那是重点,理解简单的知识往往让一些难的知识给冲淡了。(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自我反思评价:要注意对内容和方法的把握,不应把这部分知识教成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又不能当成一般的数学内容处理.(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课内及时评价:能通过具体实例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归纳出规律、积极讨论,注重应用。2、课后自主学习评价与作业评价:学生能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学习课外知识,自觉地预习、复习。3、研究性学习评价:研究性、探索性、实习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拓了创造性能力,使学生有了合作与交流的意识。4、单元达标测评:单元达标测评对学生所学知识进性检测,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审议意见本课程纲要结构完整,以大纲的形式呈现,要素齐全;三维目标定位准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且目标的确立基于学生的学情及认知水平,关注到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持久保持,叙写规范,简明扼要;教材内容的处理科学,课时安排、整合合理,能够关注到高中教材和信息技术的衔接,大胆进行教材的处理,适当进行了整合、删减和调整,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课程评价兼顾到了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关注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一体;评价政策明确,评价内容清晰,简便易行,突出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其评价结果能有效地反馈和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指导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