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进行高中古诗教学.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9630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进行高中古诗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进行高中古诗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进行高中古诗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类别: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在中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姓名:陈彩虹单位: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在中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内容摘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倡导用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的教学理论,在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在中学古诗教学中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选择了其策略中的吟诵法、背景音乐、音乐戏剧、古诗今唱来丰富古诗教学方法。即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把音乐智能迁移到古诗学习中。此举既丰富了古诗教学方法,提高了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又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同时也改善弱势智能,促使学生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古诗教学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作用。【关键词】多元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中学古诗、吟诵法、背景音乐、音乐戏剧、古诗今唱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而目前高中古诗教学存在不利于发展学生多种能力、不利于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因素。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一种开阔的视野,重新解释了人类的智能理论与人类学习的关系。他倡导用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的教学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中学古诗教学有启示,我们可改革古诗教学的单一目标和单调的教学方法。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个体都同时拥有至少八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等。这些智能只不过在不同的个体上表现为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智能的强项和弱项不同。把多元智能运用到教学中,与此相对应的有这八项智能教学策略。笔者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在中学古诗教学中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即教师针对性开发音乐智能,选择音乐智能的多种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古诗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同时也改善弱势智能,促使学生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古诗教学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作用。一、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在中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加德纳认为,音乐智能主要指人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比语言还要古老,是以人的声音和身体为器具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音乐比大多数言辞更深切地触动我们的情感,并使我们用身心做出回应。它是富于表现力的、沟通心灵的感人肺腑和充满灵感的手段,有助于提高我们情感的共鸣,并使之达到单靠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水平。音乐像一把开发智力的金钥匙,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训练和开发,有助于智能和创造力思维的发展。中学生听觉敏锐,性格上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利用古诗资源,把音乐与古诗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音乐韵律智能的主渠道。况且诗乐本一家,源远流长。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与古诗二者的融合不仅为欣赏者打开了想象的闸门,而且还能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从表现功能来说,语言长于描述形象事物,而音乐则长于传达微妙的、难以言喻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因此诗乐结合,自然能美文动听,发人深省。在古诗课堂教学中,由于时空相隔,学生和诗人之间产生遥远的情感距离,对诗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由于知识、生活经验的局限,对显性画面(如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感兴趣,易于想象;对隐性画面(如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不易理解,较难想象。如古诗文教学中介入音乐元素,可以跨越时空,在作者与学生之间架起一道情感的彩桥,使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外,还应该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古诗教学中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其它多种能力素质。二、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在中学古诗教学中的几种形式 1、吟诵法吟诵可称之为吟唱或吟咏。吟诵是一种声情并茂并带有节奏的吟咏,是用一种自然的近似乐曲的语调,像歌唱一样的读文方法,但是它并不采用某种具体的乐曲曲调或旋律,而是根据汉语言的语音语调,依照诗词的格律规则进行即兴的发挥。赵元任在新诗歌集中谈到吟诗吟文,就是俗话所说的叹诗叹文章,就是拉起嗓子来,而不用说话时或读单字时的语调。这种吟法,若是单取一两句来听,就跟唱歌完全一样。诵读是高声响亮的朗读,而吟诵是富有音乐性的朗读,曲调不固定,用声音诠释诗歌感受,颇有个性,是个人真诚的心灵活动的外观。只有曼声歌吟,方能体会古典诗文的神韵所在,体味音节之美,抑扬顿挫之情趣。但传统吟诵法的局限性是用缺乏个性的调子,吟诵不同的诗词。因此,必须继承而发展,改造而创新,注入新的音乐要素。在吟诵教学过程中,学生未必完全模仿老师的音调,倘能在诗词吟唱中加入自己的曲调,那就更好了。吟诵古诗是把静态的文字符号转化为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生动可感的动态声音形态过程。在吟诵古诗必以朗读为基础, 要反复多遍, 达到熟练, 在多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阐述了吟诵的具体作法、要领, 成为后世吟诵的标本。他认为吟诵古诗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这就告诉我们在吟诵诗词要注意“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在吟诵时要吐字发音准确、清楚、响亮。而“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腔调婉转、圆活、动听。读准字音是吟诵诗歌的基本层次。其要求是读清句读,读顺诗句,不丢字添字。古诗中常有一些平时不常用的生字、难字、多义字、易读错的字,如入选课本中的诗经中的氓、屈原的离骚(节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平时还可要求学生把易读错、易写错的诗句做整理,方便集中精力读准、写准古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由诗歌表层的字面意义向体味深层言外之意过渡。读出情感是吟诵诗歌的核心要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诗歌中想表达怎样的情感,然后调动起学生与作者在诗歌某一点上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读出情感的要求是要读出节奏、韵律、情调。读出节奏,可借鉴音乐节拍,边读边打拍子。中国古典诗歌节奏鲜明,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式样。如“四言诗”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的节拍则是多变式,或“二一二拍”或“一二二”不等。诗歌句内有节拍,篇内也要注意节奏,时而上挑,时而下降,要么短时停顿,要么长时停顿。因此读出诗词的节奏要注意读出:仄短平长,仄声字短促,平声字稍长,长短协调搭配;有新意的动词或有特别意味的字读强音,其余弱音;情感激昂的诗句,可高声朗读,情感低沉的诗句,当低声吟哦。 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压、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重音、轻音的选择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读重音。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键。教师不妨标出诗句的平仄,指导学生平声要读得平缓悠长舒畅,仄声要读得高亢顿挫急促。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绵长,或凄楚哀婉,或空旷悠扬。把握住不同诗歌的情感基调,吟诵时方能具有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当然在吟诵古诗时可选择合适的音乐作背景。学生在古诗吟诵中领悟到了古诗的音乐美,极大促进了节奏/音乐智能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古诗吟诵中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诵读中识记了许多的古诗,把积累的古诗名句用于写作中,可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的文采,有助于语言智能的发展。当然吟诵法在认知、情感、意志方面也促进学生的自知自省智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作用。因为吟诵中的“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吟诵时,学生的情绪随着诗歌的激昂高亢或低沉舒缓的节奏而共鸣,并逐渐悟出诗人在诗中抒发的强烈或深沉的感情。在共鸣和悟的过程中,学生因被诗中的情感感染而激发了内心的各种道德感、理智感,久而久之,可促进这些高级情感的稳定建立。另外,学生在吟诵古典诗歌中在悟出诗中音乐美的同时建构健康的审美情感。2、背景音乐古诗教学中的背景音乐是指与古诗思想内容紧密相关的乐曲或歌曲,它能为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氛围,调节学生情绪,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达力,对课堂教学有着辅助的功能。教师在运用时应对古诗以及乐曲、歌曲的思想内容有深入地理解,正确选择乐曲和歌曲来与相应的教材搭配,且使用时间与数量要恰当,这样才能显示出两者结合的威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适时地穿插些音乐,不仅可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而且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此外,我们使用背景音乐只是辅助教学,不能冲淡主题。中国古典诗歌和古典音乐有一个相同之处, 那就是都表现意境。在古诗词的教学之中引入古典音乐这一资源, 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根据不同诗词的特点, 选择不同的古乐作为背景音乐, 以其动听悦耳的声音, 渲染气氛, 增强感召力, 深化诗词的意境。如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古曲为古诗词配乐效果不错。运用背景音乐不仅分解教学的难度,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节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音乐智能。3、音乐戏剧音乐戏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简言之,即以音乐唱腔和形体表演来演绎故事,推动情节。概括地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的统一体的艺术。在古诗教学中运用音乐戏剧的教学策略,是把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古诗学习中。正因音乐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可让具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兴趣,有学习的能动性,最终提高古诗学习效果,促进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合适音乐戏剧教学的古诗主要是叙事诗。因为叙事诗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合适用音乐戏剧教学。在高中古诗教材中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长恨歌等。譬如教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可要求学生设计“兰芝倾诉仲卿求母夫妻话别相约誓盟县令求婚兰兄逼婚兰芝抗婚尾声”八幕剧。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兴趣爱好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有活动策划小组、剧本创作小组、音乐小组、舞蹈编排小组、幻灯片制作小组、朗读小组、主持人小组。其中剧本创作小组要把每一幕编成剧本,首先要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然后编成简单的戏剧提纲,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舞台幕景、道具,每幕的主题音乐、潜台词等等。在创作中音乐小组成员要提供音乐方面的建议,并找到需要的音乐曲目给幻灯片制作小组。剧本创作小组成员在改写中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组织能力,诗中焦母、兰芝、仲卿、兰母、兰兄的性格在剧作的创造中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兰芝、仲卿的悲剧爱情更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改写中不但对作品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而且从诗歌的再创作中体会到创造的喜悦和创造的价值。音乐小组和舞蹈小组在边歌边舞中尽情演绎了打动人心的爱情悲剧。朗读小组的故事导入和旁白帮助了观众对故事的了解;幻灯片制作小组提供了音响、灯光、字幕、图画等,舞台背景很有氛围,增强了感染力。音乐戏剧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多元化。老师的角色由过去滔滔不绝的主讲者变成课堂内外的策划者、指挥者。学生从过去枯燥单调的倾听者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由他们来决定课堂的学习氛围,用他们易于接受的和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方法去领会、掌握知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和谐教学。在音乐戏剧中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发挥个性特长参与活动,均有自己的个性学习方式,均促进了优势智能的发展,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人际关系智能,在与不同优势智能小组合作中也培养了弱势智能的发展。4、古诗今唱近两年,教育部公开宣布征集为经典诗词谱写流行曲,古诗今唱已成为古诗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现在已有不少流行歌曲是直接采用古诗词配上音乐而成,这类歌曲有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李煜相见欢)和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蔡琴演唱的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临江仙(杨慎临江仙)等等。这类歌曲可以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 因为歌词即诗词,歌义即诗义,歌与诗一拍即合,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学生在听歌、唱歌中学习古诗词,寓教于乐。此外诗词教学中的难点意境, 也可以在歌与诗的结合中得到突破。事实证明学生学唱歌、记歌词比背课文来得快、记得牢,唱过几遍之后,歌词记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也把握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深入感受作品。此外近些年,一些词作者另辟蹊径,从古诗文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许多文雅别致、脍炙人口的作品。我们可以借这些歌词回归古诗文。例如陈涛的孔雀东南飞在歌词中透视出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心理,学之可对刘兰芝形象的美丽有更深刻的认识。音乐是最美的听觉语言, 用音乐来阐释古诗词, 学生对古诗词有了更新的认识, 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扩大了思维空间,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难以名状的音乐美、诗词美、意境美, 丰富了情感, 为进一步体会词句奠定了基础。教学实践表明, 在古诗教学活动中,将音乐融入古诗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听音乐会促进输入、内化和习得语言,可充分提高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唱歌既可以提高音乐的理解力、增强节奏感,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美感熏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活跃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水平。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充分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教学策略,既可利用学生的音乐智能优势学习古诗,提高古诗学习的有效性,又可强化学生的优势智能,同时也改善弱势智能,促使学生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古诗教学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作用。参考文献1(美)加得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02(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 著,霍力岩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3版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3(美)Darid lazear.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林恢瑜把流行歌曲引入古典诗词教学江西教育,2009(1.2):656黄颖.诗词鉴赏与多元智能.综合天地J.2005(7)7伍岳,王显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教学设计策略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78肖艳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研究,2005(12)9刘梦溪主编,赵元任著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赵元任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