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9285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盆 景寄语温州同行 林斤澜年轻时候晓不得盆景的好看。抗日战争头几年,有宣传抗日的剧团,办在谢池巷臀张家花园屋的花厅里,我常常到那里参加活动。花厅有楼,现在也还在,记得叫做池上楼。只是年久失修,看来寂寞。记得就在这附近的一条巷弄里,有一家花圃。那是个大院子,用长石条搭起长长的石凳,一行行摆起大大小小的花盆。我路过门口,有时候进去“旋”一“旋”。若是细雨蒙蒙的春天,走进这花木的巷弄里去,就像是走到春天的深处。细雨很重要,好比杜鹃,现在大家叫做映山红,只有在细雨中才开得淋漓尽致;大太阳一晒,映山红难道不单薄点了吗?不蔫了吗?杜甫说春雨“润物细无声”,这个“润”字当然极好,但“无声”和我小时侯的印象不合。记得站在花圃里,耳朵边总有轻轻的、细细的、簌簌的声音。这是寂静的声音,比无声的寂静还要寂静。这又是滋润的声音。花圃也培养盆景,我一直视而不见。只在一个雨天,在簌簌声中忽然发现一盆盆山光水色,竟看呆了。这个花圃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寂寞。春天花重叶浓,就更加寂寞。不能说是荒凉,这里是有人经营的。也不能说是清静,清静就算是轻松了。我不记得遇见过买主,不记得有人指东指西讲价钱。园丁也很少,个把两个人总在什么角落头,一声不响地松松土,剪剪枝。脸色也都苍白或是苍黄。也许是战争时期,这一行在苦守苦撑。但他们靠什么吃饭?有谁来欣赏呢?这样的冷清清,难道也算是一个行业?寂寞之感牵丝攀藤爬上我幼稚的心头,我好比落在蜘蛛网里,这叫人怎么“顶得牢”!我赶紧逃跑,跑到剧团里热闹去了。离开家乡四十年,在外边渐渐地晓得点儿,盆景有流派,成都和苏州代表两大不同风格。年纪也渐渐老了,会忽然思乡起来。家乡的江心屿,在我的思念中就是一个苍翠古朴的盆景:那狭长椭圆的小岛,两头小山、古塔,江水拍岸,树木盘根错节,还有古寺的暮鼓晨钟四十年后我回到家乡,第二天就拜访这盆景般小岛。信步走到后边,见新长出来一片地,新造了一片园林。我当然愿意有新的记忆,看见一个小院子里展览盆景,呵,大盆景里展览小盆景,赶紧走过去看了几盆,不料小盆景的气势,有胜过大盆景的意境。我不喜欢那种全景式的盆景,山重水复,亭台楼阁,樵夫钓叟随处都是讲不尽的故事。我也不喜欢本当“瘦、透、皱”的石头上,插起“平、板、直”的白铁剪的红旗,说是表现深刻的社会意义。我见过一个盆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年头?都记不得了。只是一想起那盆景来,心里就有平野千里,大风呼号,乱云飞渡那是巴掌大的一个土坡,坡上一株树,只有一株。树形粗壮和挺拔兼备。大枝疏落,小枝密集,绿叶无数。树杈全部倾向一个方向,树叶张张朝一个方向伸展。这是旷野上,迎风挺立的大树。孟郊有句:“高枝低枝风,千叶万叶声。”我听见了精神抖擞、气力旺盛、胸怀苍茫、千古不朽的英雄的歌:“大风起兮云飞扬”这样的杰作是怎样作出来的?多少个细雨蒙蒙的春天,一枝一枝地培养,一叶一叶地修剪。没有成形的时候,没有买主。熬到成形了,也许大家都在欣赏“全景式”,或者正对插着白铁剪的红旗感兴趣。这样的一株树,也不过角落头摆一摆,摆摆也就收了。这样的冷清清,算个什么行业?但确实是个行业。若有寂寞牵丝攀藤爬上心头,不要逃跑,要“顶得牢”。寄语家乡年轻的亲爱的同行,这个盆景的作者最大的本事是:忍耐。谢池巷臀的池上楼年久失修了,但楼的后代却不寂寞,她晓得早年那个花圃,晓得花圃的后人现在杭州西湖培养盆景,四海之内都有人赞赏。(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节)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1)我赶紧逃跑,跑到剧团里热闹去了。答: (2)若有寂寞牵丝攀爬上心头,不要逃跑,要“顶得牢”。答: 2文章问:“这样的杰作是怎样做出来的?”请根据文意作答。(6分)答: 3作者借“不喜欢”的两种盆景,表达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态度,请理解后填空。(每空10字内)(4分)(1)不喜欢 的文学作品。(2)不喜欢 的文学作品 。4文章临近结尾,为什么会“寄语年轻的同行?”请简要作答。再就“寄语”内容,任选一点,谈人的感悟。(8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翔舞的雀子 孙守名昏黄的冬日,纷纷扬扬的大雪刚过,在自家狭长的院子里扫出一片空地,用系了绳子的木棍支起一面箩筛,筛子下面撒放一些碎米、谷粒,成群结队的雀子便纷纷扬扬从四面八方翔集而来。蹲坐在热烘烘的火炉旁,你只需扯住绳头,静待雀子迈着胆怯的细步钻入圈套。常常,一两个时辰总能捕得三五只雀子。捉住,上笼,喂养;接下来漫长的时日,雀子便失去了翔舞的自由,与孤独寂寞为伴。对于颇有灵性的雀子,心中时常有种莫名其妙的愧疚。高粱成熟的季节,随风飘舞的叶子渐趋枯黄,红艳艳的穗头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缤纷的光波。漫天飞舞的雀子闻风而动,飞落在田间地头,有的在布列整齐的高粱杆间来回穿梭,有的从一支穗头尽情地跃往另一支穗头,啄食饱满甘爽的穗粒,有的干脆在舞动的高粱叶间嬉闹戏耍这时节,是农人最着恼的日子。忙活了一季的收成眼看着被俏皮的雀子糟蹋,心里总有几分着急。用沙哑的噪音吆喝着,挥动着酸疼的手臂,从田地的一头跑向另一头,可那些灵动的雀子仍然在无边无际的田野间自由自在的飞动。在乡间,赶捉雀子的方式灵活多样。看看庄稼将熟,聪明的农人急着赶做五六个稻草人,松松落落地安放在田地间。稻草人支叉着双手,戴着顶夸张得不能再夸张的高高的帽子,那些缩头缩脑的雀子惊讶之余就不敢飞来。不过,这种唬人的方法大概只能用上一段时间,待到雀子悟出这是农人诡谲的鬼把戏,便又纷纷聚拢来,有的还故意飞落在稻草人头上或身上,向急红了眼的农人示威。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再想别出心裁的新方式,布下天罗地网,以保护成熟的心爱的庄稼。这段时间,俨然成了雀子与农人捉迷藏的季节。你瞧瞧吧,成畦的金黄色的稻田间,低垂着沉甸甸的穗头的谷地里,空旷阔大的场院里,哪里会没有雀子的身影?它们用美妙的弦律润泽了秋,丰富了夏,张扬了冬。它们是庄稼的点缀,是大地的精灵,是生活的因子。没有了翔舞的雀子,这个成熟的季节留存的只会是沉寂和苦涩。冬日的晚间,受不住寒冷的雀子便到处寻觅温暖舒适的住所。雀子比不得家燕,它们没有筑巢定居的习性;也无法与鸿雁相提并论,它们不是季节的宠儿。雀子甘于清苦、贫乏,冬日没有贮藏多余的食粮,它们只能在凛冽的寒风和纷扬的雪花中觅食。傍晚时分,躲进临时的住所,瑟瑟抖抖地度过漫长的冬季。屋檐下,墙洞中,草垛里,到处留下孤单的身影。它们还要留意来自人类的威胁,用手电照住,盖上一面小网,雀子便成了真正的俘虏,随之只好任人宰割,烹杀,笼养总之,很少能再自由飞翔。在寂寞孤独时,时时就想起哪些翔舞的雀子。想起幼年时,笼养过的那只令人心醉的闪着狡黠眼光的小雀子。在笼中,它受够了心灵的摧残,三番五次绝食,以死抗争。最终,在一个细雨飘飞的日子,在空旷的原野间,我将它放飞。雀子胸无大志,但却有一番自由的天地。场院中,田野间,树梢上,小溪旁,自在飞翔,自由生存。人生真能如此,岂不快哉!早已见不到漫天翔舞的雀子,纷扰喧嚣的城市空中只有朦胧苍茫的浓雾,乡村也没有了它们生存的空间,它们是被逼离了生存的地方,哪里还有它们的身影。注定,它们要孤独地在天地间流浪。在昏沉沉的梦中,我不止一次看到漫天翔舞的雀子,听到它们清脆悦耳的叫声(选自中国文学网,有删节)1.作者为什么说“对于颇有灵性的雀子,心中时常有种莫名其妙的愧疚”?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答: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它们是庄稼的点缀,是大地的精灵,是生活的因子。答: (2)注定,它们要孤独地在天地间流浪答: 3.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 4.本文第段写到捕获雀子的方法和过程,第段回忆幼年时放飞笼养雀子的情形,联系全文,探究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