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91481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重庆市石柱县桥头小学校:刘琼(通信地址:石柱县桥头镇小学校。联系电话:18996900146。邮编:409104)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所学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爱学”数学。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如教学比例尺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涵义。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进行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50本故事书平均分给六年级五个班公不公平?把书平均分成5份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实践表明:脱离实际的教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相反,结合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亲切、生动、真实、易于接受。同时,能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难点,内化知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禁锢实在太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经历-体验-探索”认识数学,解决数学,得出经验,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抽部分学生到讲台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要求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多少相同的红墨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让学生观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的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这样,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总之,凡有适宜的教学内容,都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的数学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三、学会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而,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把研究的定义、性质、法则、概念等有层次地用用自己的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这样,通过语言的锤炼可达到思维的严密。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21=0.210=0.2100,让学生讨论:“先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分别发现小数有什么变化”,“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空间,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达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增强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124(12)(4)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说明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当语言描述准确时,思维也就严密了。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千万不要剥夺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发言权利,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和同桌和同学相互动口交流。通过实践表明:要求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在应用语言时进行思维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的概念与原理,使学生智力得到锻炼、提高。四、建立多元评价,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生情感传统的教学模式崇尚终结性评价,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常用的评价语是“说得好”,“不错”,“有进步”,“学得好”等等。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重个性的评价,把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就泯灭于其中。新课标强调建立多元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其目的就是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有的教育家曾说过:“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圆柱的特征。有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说出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了不起。”也有学生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观察仔细,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有学生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指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还有学生概括出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休得通红,我当即就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在学习中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是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满怀耐心、爱心,用细心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学生,用爱来唤醒学生的爱。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过程、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总之,教育事业是一项复杂、长远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去探索和研究,在遵循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地引导他们的学习过程,教师既当好学导者,又要作好导学者,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个性,增长智慧和才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