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点一.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8644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点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点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年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点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点一静脉是从毛细血管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毛细血管汇合成小静脉,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静脉与相应的动脉比较,管腔略粗,管壁较薄,数量较多,并在管腔内具有半月形向心开放的静脉瓣,可防治血液逆流,主要存在于四肢,下肢又比上肢多。全身的静脉分为肺循环的静脉和体循环的静脉。一、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和属支体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一)上腔静脉系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心除外)的静脉血,最后通过上腔静脉注入右心房。(二)上腔静脉 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降,在入右心房之前有奇静脉注入。 (三)头臂静脉左、右各一,由同侧的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头臂静脉主要收集头颈部和上肢的静脉血。二、上肢的浅静脉及其临床意义上肢的静脉分深静脉和浅静脉。上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合成腋静脉。上肢的浅静脉。 (一)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至前臂转至掌侧面,沿前臂和臂的桡侧上行,注入腋静脉。 (二)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至前臂转至掌侧面,沿前臂和臂的尺侧上行,达臂中部出入肱静脉。 (三)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部,是连接贵要静脉与头静脉的短干。临床上,常通过上肢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和注入药物。肘正中静脉在肘窝处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临床上,通常通过上肢的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和注入药物。 三、下肢的浅静脉及其临床意义下肢的静脉,也分深静脉和浅静脉。下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入股静脉。股静脉经腹股沟韧带的深面延续为髂外静脉。 下肢的浅静脉 (一)大隐静脉 在足背内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前方,沿小腿和大腿的内侧面上行,于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内踝前方是经大隐静脉输血、补液的常用部位。 (二)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升,与胭窝处注入胭静脉。四、肝门静脉的组成及属支 (一)肝门静脉的组成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肝门静脉系,收集肝以外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肝门静脉为一粗而短的静脉干,长约7cm,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后方上行至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汇入肝血窦(肝内的毛细血网),因肝门静脉起始和终止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网,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又都没有静脉瓣,当肝门静脉血流受阻时,血液可发生逆流。(二)肝门静脉的属支肝门静脉的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1肠系膜上静脉 收集肠系膜上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布区的静脉血,沿同名动脉上行,至胰头后方与脾静脉汇合成肝门静脉。2脾静脉在脾门附近由数条脾支汇合而成。行经胰的后面。3肠系膜下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至胰的后方注入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也有注入上述二静脉的汇合处。4胃左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胃左静脉的食管支在贲门处与食管静脉吻合。5胃右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该静脉在活体上比较明显,手术时可作为区别胃和十二指肠的 分界标志。6胆囊静脉收纳胆囊的静脉血。7附脐静脉 起自脐周(皮下)静脉网,沿肝圆韧带至肝,注入肝门静脉。一、淋巴系的组成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称为淋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和脾等。淋巴组织是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一)淋巴管道 淋巴管道根据其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1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于纰织问隙,彼此吻合成网。与毛细血管相比,毛细淋巴管的管径较粗,管壁较薄,通透性较大。一些不易通过毛细血管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微粒、细菌、癌细胞等可进入毛细淋巴管内。2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淋巴管在向心流动过程中,一般都经过一个或多个淋巴结。3淋巴干全身各部的淋巴管在经过相应的淋巴结后,汇合成较大的淋巴干。全身的淋巴干共有九条。 左、右颈干:由头颈部的淋巴管汇合而成。 左、右锁骨下干:由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而成。左、右支气管纵隔干;由胸腔器肖和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而成。左、右腰干:由下肢、盆部和腹腔内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管汇合而成。 肠干:只有一条,山腹腔内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而成。4淋巴导管9条淋巴干汇合成两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二)淋巴器官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胸腺。淋巴结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灰红色小体。淋巴结的一侧较凸,有数条输入淋巴管注入;另一侧稍凹,为淋巴结门,有输出淋巴管及神经、血管出入。淋巴结足淋巴管向心行程中的必经器官。淋巴结具有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和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二、胸导管的起始及收受范围 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导管,长3040cm。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其起始部膨大称乳糜池,上行至颈根部收集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的淋巴后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共收集左头颈部、左上肢、左侧胸壁、胸腔器官左半、腹盆部和双侧下肢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的3/4。 三、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和收受范围右淋巴导管,为一短干,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右淋巴导管收集右侧上半身,即身体右上1/4区域的淋巴。眼球壁由三层膜构成。 二、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由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组成。 (一)外膜或纤维膜 外膜或纤维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护眼球内容物的作用,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 1角膜占外膜前1/6,透明无血管,屈度较大,弹性好,内含丰富神经末梢,故感觉灵敏。 2巩膜占外膜后5/6,不透明,呈乳白色。其与角膜交界处深部有一环形小管称巩膜静脉窦,是房水回流的通道。巩膜的后极较厚,表面有许多小孔,通行血管、神经。 (二)中膜(血管膜) 中膜又称血管膜,在外膜内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呈棕黑色。中膜又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 1脉络膜为中膜后部,位于巩膜的内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具有营养眼球内组织和吸收眼内散射光线的功能。 2睫状体位于虹膜和脉络膜之间,是中膜最厚的部分。其前部有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称睫状突。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称睫状肌。此肌收缩与舒张,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3虹膜位于睫状体的前方。虹膜呈圆盘状,中央有一圆孔,称瞳孔。虹膜内含有两种排列方向不同的平滑肌:一种在瞳孔周围呈环行排列,称瞳孔括约肌,此肌收缩可缩小瞳孔;另一种呈放射状排列,称瞳孔开大肌,此肌收缩可开大瞳孔。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瞳孔缩小,可以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在弱光下或看远物时,瞳孔开大,从而增加进入眼球的光线。 (三)内膜或视网膜 视网膜可分为两部分:贴在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部分无感光作用,称视网膜盲部;贴在脉络膜内面的部分有感光作用,称视网膜视部。在后部,相当于眼球后极偏鼻侧,可见一圆盘形隆起,称视神经盘,此处无感光作用,又称盲点。在盲点的颞侧约4毫米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和辨色最敏锐的部位。 视网膜视部主要由三种神经元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视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外界光线进入眼球投射到视网膜上,视细胞接受光的刺激,把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经双极细胞传到节细胞,再经视神经传人脑,产生视觉。 三、眼球的折光装置 眼球的折光装置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与角膜一样透明而无血管分布,具有折光作用,称为眼的折光装置。 (一)房水 房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眼房中。 (二)晶状体 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呈双凸透镜状,不含血管和神经,无色透明而有弹性。晶状体表面包有薄而透明的晶体囊,周缘借睫状小带连予睫状体。 晶状体的曲度可随睫状肌的舒缩而改变。当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驰,晶状体由于本身的弹性而变厚,折光能力增强;当看远物时,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被拉紧,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减弱,晶状体的上述调节可使所看物像恰好聚焦到视网膜上。老年人因晶状体弹性减弱,看近物时模糊,看远物时较清晰,俗称“老花眼”。因代谢和外伤等原因,晶状体发生混浊而影响视力,称白内障。 (三)玻璃体 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除具有屈光作用外,尚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若变得浑浊,可影响视力。若支撑减弱,可导致视网膜剥离。 四、房水循环 房水山睫状体产生后自眼后房经瞳孔入眼前房,然后由虹膜角膜角入巩膜静脉窦,再注入眼静脉,循环更新。对角膜和晶状体有营养作用。另外,房水还有屈光、维持眼内压的作用。房水循环出现障碍,可引起眼内压增高视力受损,临床称之为青光眼。 五、眼外肌 眼球外肌,共7条,除提上睑肌能提上睑外,还有四条直肌和两条斜肌都是运动眼球的,其作用为:内直肌使眼球转向内侧,外直肌使眼球转向外侧,上直肌使眼球转向上内,下直肌使眼球转向下内,上斜肌使眼球转向下外,下斜肌使眼球转向上外。眼球的正常运动,是各肌协同作用的结果。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为一含气不规则腔道。 (一)鼓室 鼓室是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位于鼓膜与内耳之间。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肉等。鼓室内面及其内各结构皆覆有粘膜,此粘膜与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结构的粘膜相延续。 听小骨有3块,彼此连接,连于鼓膜与前庭窗之问,与鼓膜接触的为锤骨,与内耳前庭窗相连的为镫骨连于两者之间的为砧骨。当声波振动鼓膜时三个听小骨的连续运动,将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并能增大压强20余倍。与听小骨运动有关的肌肉有鼓膜张肌和镫骨肌。能调节鼓膜的紧张度和调节对内耳的压力。对鼓膜和内耳有保护作用。 鼓室蹙的上壁为一薄骨板与颅中窝相邻,因此鼓室的炎症可波及颅内。在内侧壁面神经管凸内有面神经通过,由于管壁很薄,有时甚至缺如,故在中耳炎或中耳手术时易损伤面神经。 (二)、咽鼓管 咽鼓管,为连通咽与鼓室之间的管道,可分为外侧的骨部和内侧的软骨部。管的外端开口于鼓室前壁;内端开口于咽腔鼻部,借此管维持鼓室与外界气压的平衡,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的短粗,且接近水平位,所以,临床上多见小儿咽部的感染易沿此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三、内耳的组成 内耳位于颞骨岩鄢的骨质内,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骨迷路是骨性管道,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囊,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间隙内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骨迷路的分部: (一)前庭 在骨迷路中部,外侧壁即鼓室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分别被镫骨和第二鼓膜封闭;前壁有孔通耳蜗,后壁有半规管的5个开口。 (二)骨半规管 为前、后、外互成直角排列的半环形骨管,膨大处称骨碰腹。3个半规管有5个口开口于前庭(后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